標題: 文殊菩薩簡介
Jill (彌陀山莊)
管理員
Rank: 9Rank: 9Rank: 9


UID 2
精華 48
積分 25364
帖子 1560
積分 16870
閱讀權限 200
註冊 2008-10-19
 
發表於 2008-12-10 20:47  資料  短消息  加為好友 
文殊菩薩簡介

文殊菩薩簡介

 

點擊在新窗口查看全圖




        文殊菩薩,全稱文殊師利,是梵文的音譯,意思是“妙德”、“妙吉祥”等。在佛教寺院中,他常塑在釋迦牟尼佛的左邊,為釋迦牟尼佛的左脅侍,專司“智慧”,常與司“理”的右脅侍普賢並稱,又文殊菩薩的塑象常是頂結五髻,手持寶劍,表示智慧銳利,最大的特點是騎著一頭青獅,表示智慧威猛,相傳他顯靈說法的道場在山西五臺山。

      文殊師利。或者稱『曼殊室利』,中文稱『妙德』,又稱『妙吉祥』。生於舍衛國,多羅聚落,梵德婆羅門家族,從母親的右脅出生。身體紫金色,剛生下來就能夠說話,不久就在世尊座下出家。(見《文殊般涅槃經》)


《首楞嚴三昧經》說:「過去無量阿僧祇劫之前,南方稱為『平等』的世界,此世界的佛陀名號為龍種上如來,即是今現在文殊師利菩薩是也。」


《央掘魔羅經》言:「現在北方『常喜世界』,歡喜藏摩尼寶積佛,即是文殊師利菩薩。」

        而在《悲華經》中說:「阿彌陀佛為轉輪聖王時,第三王子名叫『王眾』,在寶藏佛之處,發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心。願於將來生生世世,行菩薩道,沒有止盡無有界限地,莊嚴清淨佛國世界。使三千大千世界恆河沙數廣大的十方國土,合為一個他所教化的世界,此世界中有無量的珍寶充滿其中,沒有濁惡苦痛的觸受,沒有種種女人,甚至沒有女人這個名詞,也沒有聲聞辟支佛等未發廣大菩提心的眾生。一生得補佛位的等覺菩薩,充滿整個世界。第三王子發願以後,寶藏佛即為他命名為『文殊師利』,授記他於未來世,南方世界名為『清淨無垢寶窴』的國土,圓滿成就無上正等正覺,名號為『普現如來』。」

        《觀佛三昧海經》說:當時世尊為諸大眾,說觀佛三昧之後,文殊菩薩接著又告訴大眾說:「在過去寶威德如來時,一位有德長者的兒子,名叫『戒護』,仍在母胎的時候,就受了三歸依。到了八歲時,父母禮請世尊到長者家接受供養。那時童子見到佛陀,安祥的威儀、平穩緩慢的步行,在佛的每一步腳下生出蓮華,而且身相具有廣大光明。見了以後非常歡喜,向佛恭敬禮拜,禮拜之後仔細地看著世尊,眼光不曾暫時離開。一見到佛之後,即除去百萬億那由他劫生死重罪。

       自從這次見佛以後,生生世世恆常遇到百億那由他恆河沙數諸佛。如是眾多的世尊們都開示這個觀佛三昧,後來又遇到百萬尊佛陀出世,皆是同一個名字,號為『栴檀海』。當時童子都親自奉事供養諸佛,中間毫無遺漏空缺,既禮拜供養諸佛世尊,又合掌恭敬地觀看佛的相好。由於觀看佛陀身相的這種殊勝功德之因緣業力故,再一次又能親近百萬阿僧祇劫諸佛。從此以後,就獲得了百萬億的念佛三昧,得百萬阿僧祇的旋陀羅尼。既得此三昧及陀羅尼後,諸佛即現前為他說無相法,剎那之間就獲得首楞嚴三昧大定。

        由於最初童子受三歸依,禮拜一次佛陀的緣故,又因為仔細觀察如來的相好,心無疲厭懈怠。只是由於這個短暫的因緣,就能夠遇到無數諸佛,更何況是一向專心繫念,完整究竟地思惟,觀察如來色身的種種相好呢?當時的童子,難道是別人嗎?那就是我文殊師利啊!」文殊師利菩薩說完之後,釋迦世尊告訴阿難:「你應當受持記憶文殊師利所說的話,普遍地告知一切大眾,以及未來後世的眾生,如果有人能夠禮拜、能夠念佛、能夠觀佛者,應當知道此人,與文殊師利菩薩的功德平等沒有差異。」

        又《文殊發願經》與普賢菩薩在《普賢行願品》末後的偈頌大略相同,《文殊發願經》云:「願我命終時,滅除諸障礙,面見阿彌陀,往生安樂剎。生彼佛國已,成滿諸大願,阿彌陀如來,現前授我記。嚴淨普賢行,滿足文殊願,盡未來際劫,究竟菩薩行。」文殊、普賢,是華嚴會上輔佐毘盧遮那佛的兩位大聖,此二大菩薩所陳述的行願,以及他們說法度眾生的內容,無不是以念佛為基礎,以淨土為歸宿。世間上有一些執著華嚴而卻輕視淨土法門的人,應當知道要明察警惕才是!


文殊菩薩事略介紹

文殊師利,梵文MANJUSRI的譯音,略稱文殊。新譯「曼殊室利」。漢譯爲妙德,義爲萬德圓明,皆徹性原。又譯妙吉祥,因他出生時,家裏出現十大吉祥瑞兆:

  1.天降甘露。 2.地湧七珍。
  3.倉變金粟。 4.庭生蓮花。
  5.光明滿堂。 6.雞生鳳子。
  7.馬産祥麟。 8.牛生自犢。
  9.豬誕龍豚。10.六牙象現。

  西元前六世紀(與釋迦同年代),生於舍衛國,多羅聚落、婆羅門族姓中。父名梵德,從母右肋而生,身紫金色,墜地能言,如童天子,有七寶蓋,隨覆其上,文殊具有三十二相,八十種好,與佛相同。

  在《華嚴經入法界品》,彌勒菩薩對善財說:文殊大願,非餘無量百千億那由他菩薩之所有。其行廣大,其願無邊,出生一切菩薩功德,無有休息。常爲無量諸佛之母,常爲無量諸佛之師,教化成就一切衆生,名稱普聞十方世界。在大乘佛教裏,文殊是諸菩薩上首,常與普賢侍佛左右,所有的佛弟子,都把文殊當成智慧的化身,如說般若爲諸佛之母,文殊爲七佛之師。常見的文殊相,頂有五髻,表示五智無上無得之相。五智:法界體性智、大圓鏡智、平等性智、妙觀察智、成所作智。左手執蓮花,花中安放《般若經》一部,表示般若一塵不染,如大火聚,四面不可觸,觸之即燒。右手執寶劍,表示大智,能斷一切無明煩惱,喻金剛寶劍,能斬群魔。或坐蓮花台,表示清淨,或乘獅子或孔雀,表示威猛。

大乘經裏稱文殊爲「法王子」、「導師」。這一尊稱在佛弟子中是少見的,漢地流傳的一些重要的大乘經基本上都是文殊發起的,在「華嚴經」裏,文殊是青年的導師,他教育青年不要像舍利弗等比丘那樣,整天坐在大樹下面;要學習佛陀那樣至高無上,修集善根,學六波羅蜜,在學習上要永不滿足。善財童子在大塔寺聽了文殊說法,發菩提心,立志學習大乘佛法的普賢行。文殊指導他求見善知識,進行參學,是入普賢行的不二門,這就是著名的善財童子五十三參。

 

在「圓覺經」裏,文殊是發起人,他的第一個發問,如來本起因地法行爲全經的開端。「維摩詰經」裏維摩詰生病,佛陀派舍利弗等十六個弟子去探病,個個都不敢承擔,都說自己曾被維摩詰呵斥過,派彌勒等大菩薩,他們也是不能堪任,都說自己挨過維摩詰的批評,最後只有文殊菩薩堪擔大任;於是有以文殊爲首,八千菩薩、五百聲聞隨行的龐大代表團,承佛旨意到毗耶離城維摩詰宅舍探病而兩大菩薩論法的盛會出現。

 

「楞嚴經」以阿難遭到摩登伽女大幻術,將毀戒體,佛派文殊前往救護,並將阿難帶回佛所,佛對阿難進行教育,是爲本經發起的原因。以上都是文殊以智慧輔助釋尊度衆事迹之一二。

  大乘佛經的人物有兩個特點:一、在時間上通三世,對一個人的研究,要從三世的角度上來考慮。在空間上遍十方,要將他方世界與娑婆世界結合起來探討。對文殊的研究,亦不能離開這一原則。關於文殊菩薩的傳說約有以下幾種:

   1.過去古佛說(首楞嚴三昧經)

  過去無量無邊不可思議阿僧只劫,於此南方,有國名平,地平如掌,有佛名龍種上尊王佛,於南方平等世界成無上正等覺,壽四百四十萬歲而入涅盤,彼佛即今之文殊師利法王子。「處胎經」中菩薩意謂:「昔爲能仁師,今爲佛弟子,二尊不並化,故我爲菩薩。」文殊自稱在過去世他曾是釋迦的老師,因爲一個世界裏,只能有一個法王
,所以這位老師就權居他的弟子下。

  2.現在已成佛說(央掘摩羅經)

  北方常喜國,現今有佛名歡喜藏摩尼寶積佛,即是文殊。

  3.未來當成佛(大寶積經)

  文殊菩薩自往昔那由他阿僧只劫以來,發十八種大願,嚴淨佛國,當來成佛,稱爲普現如來,其佛土在南方,號清淨無垢寶實世界。華嚴宗稱東方清涼山爲其住所,而已我國山西五臺山清涼寺爲其道場。

  4.遊方大士說(華嚴經)

  東方世界,十佛刹微塵數世界,有菩薩名金色,其佛名不動智,文殊大士,將十萬菩薩從彼而來。

  5.化現諸形說(文殊般泥洹經)

  文殊住三昧力,能於十方世界,化現諸形,教化衆生,偈云:文殊大菩薩,不舍大悲法,變身爲異道,或冠或露體,或處小幾坐,遊戲於聚落。或作貧窮人,衰容爲老病,及玩饑寒苦,處方而求乞,令人發一施,與滿一切願,令發信心已,爲說波羅蜜。

  6.居住清涼山說(寶藏陀羅尼經)

  佛告金剛密迹王言,「我滅度後,于南贍部洲東北方,有國名大震旦,其中有山名曰五頂,文殊童子,遊行居住,爲諸衆生,於中說法。」此五頂山,即我國山西五台縣的五臺山。當漢明帝時,佛法初來,摩騰竺法蘭以天眼通看文殊菩薩住于此山,奏帝建於靈鷲峰,自此以後,五臺山即爲文殊道場。東晉以後,崇信文殊之風漸盛,已傳播遍及西藏、蒙古、關外等地。


【錄自:佛教經典系列】  

 






  
             嗡嘛呢 唄咩吽        
頂部



本站資源,歡迎引用
清除 Cookies - 聯繫我們 - 彌陀山莊 - 專門弘揚彌陀淨土法門 - Archiver - W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