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題: 說一說念佛法門
Jill (彌陀山莊)
管理員
Rank: 9Rank: 9Rank: 9


UID 2
精華 48
積分 25364
帖子 1560
積分 16870
閱讀權限 200
註冊 2008-10-19
 
發表於 2008-10-20 23:49  資料  短消息  加為好友 
說一說念佛法門

說一說念佛法門


我們這個世界上的人們不知從何時與阿彌陀佛的極樂淨土結下了如此深厚的因緣,以至於早在唐朝就有「家家觀世音,戶戶彌陀佛」等俗語廣為流傳,直到現在,此念佛求生西方極樂之勢頭有增無減。論及起始的時間,不只幾生、幾十生的事,實在太久遠了,用人類的思想是無法計算的,噢!那就說成「無始」吧,那麼到什麼時候此法門結束呢?也無法計算,對!應該叫「無終」。究其法門昌盛的原因,這倒應該少幾分對這個少樂多惱世界的報怨吧!是苦惱把我們驅向那極樂的彼岸,所以佛初成道乍轉法輪便說此苦諦。

苦是每個人所厭離的,那麼究竟有無世外桃園可以駐入呢?於是遭遇苦難頗多的人們,便不斷地探尋,當世法尋覓窮盡時,就通過各種看似偶然的機緣步入了佛法,尤其佛法中的念佛法門,只叫善根的成熟。

阿彌陀佛與觀音、勢至不僅能保祐世人現生的平安,更能將人的神識接引到「無有眾苦,但受諸樂」的淨土中去。如此簡略直言,似乎是荒唐可笑的理想主義。然而,佛法是講理的,佛教典籍浩如煙海,都是向人們講解這些道理,歷來皆有許多實踐者得到了不同程度的驗證,真所謂「若無靈驗,今古焉傳。」

我這樣說並非懷疑念佛者的信心,也不是昭彰極樂淨土的殊妙,而是要說一說目前龐大的念佛隊伍中出現的幾種不良的流向,誠望虔信的念佛者能正確地行進在極樂的通途中。直心是道場,我並沒有聖境的經歷,單是從所接觸到的現象而言,以做念佛之餘的閒敘。

一、隨意念佛

有相當一部份信徒既便是修行多年了、也沒有固定的功課,他們對待念佛法門的隨意性很大,其中多數人認為工作、學習、家務等方面太忙,沒有具體時間定時定量地念,所以只能隨意念念。有的人認為這淨土法門好處就在於方便,既方便,就不必要再規定每天念多少了,想怎麼念就怎麼念嘛!所以他們很少有最終能達到勇猛精進的程度,往往是心不在焉地念一念兒,就是有時間,也無法定下心神專精緻至地念,所以信佛十年、二十年也一直是這樣應付了事,於臨終往生的目標自然相距甚遠。

二、湊數念佛

也有很多人意識到了固定功課的意義,因而一時衝動,給自己定下了難度很大的課程,每天念一部經,然後念幾萬聲佛號。當然這要用念珠記數了,由於功課量大,時間不足,所以就顯得很勉強,正所謂念珠不離手,佛號不離口。上班的途中、開會其間、看電視時、以及邊接待客人邊念,數珠在口袋裡不停地運轉著,幾百幾千地湊。這種精神我們不能不敬佩,但有一點,如此念佛,很難達到「淨念相繼」、「一心不亂」的效果。在這些情況下念佛,勢必精神不專、一心多用,事倍功半,難以入靜,時間長了,還會養成念佛邊打妄想的不良習慣。

當然,若覺得面對不重要的場合,無需動腦的情況下,可以不計數地散念,也應最好將精神主體落實到佛號聲中。還有的人為了念夠數,就一味地加快速度,使自己念的每一句佛號聽不清楚,模糊地感覺到一句一句在念,這也不符合念佛的標準。

三、多法念佛

另有部份人念佛方法用的無所不有,什麼大聲念、默念、金剛念、觀像念、觀想念、十念法等,以及自己制定的念法,交錯輪換。一定這樣念,一階段又那樣念。有時覺得記數念好,有時又認為不計數更好,總是在變化。這類人很善於談心得體會,每當變換之後,總能說一番相當充足的理由,證明自己為什麼又改變了念佛的方法。其實,每一種方法是針對不同之人、不同環境而設立的,只要適應自己,選一二種,受持終生,即是最好的念法了。因為每一種念法都好,關鍵在於恆久地專念,與念法的多少無關。另外有些自己規定的念法也應符合念佛規律才可運用。對於個別歷史流傳下來的不普遍的念法最好還是不用,比如有極少數人念「南無九千九百九十九億同名同姓阿彌陀佛」,此念法出處我不瞭解,但我覺得不如念「南無阿彌陀佛」自然。

四、求取心念佛

在以上三種方法念佛人中,初始階段會有大多數的人們懷有各種求取之心而念佛的。然而我所說的並非正當的求生西方極樂世界之心,而是求身體健康、消災延壽、生意興隆、家庭平安、開悟、神通……因為是這些因素把他們引入佛法的,所以有些根深蒂固。除非遇到正信的人,或看到、聽到某些大德微妙開示,方能有改掉妄執之心的希望。

曾經真心用功夫的人們會有所體驗,以上那些願望經過真誠地念佛淨心以後是會達到理想的,可必須得在念佛的同時先放下這些想法,專心念,長時永恆地念,使自己的業力消減了,福慧也就自然顯現了。若不然邊念邊想,那你的心何時能淨何時能專?豈不沉浸在雜亂的狀態中嗎?就是生西方極樂之心願,也該在念佛前後發願、回向時升起才正確。不可以念佛心升起的同時再出現一個想極樂世界的心思。若在平時而對紅塵煩惱時,倒應該升起厭此生彼之心,常能這樣做倒是大有必要的,這種願力能促進「信、行」。

五、孤立地念佛

這些人念佛之孤立並非指念佛中不夾雜之單純,我是說他們只知念佛是修行而不知增進道德修養也是修行,面向念佛之外的生活中,就無拘無束了。念佛的主要意圖是把身、口、意三方系縛在一句聖號上,使之不起煩惱不造業、久而久之,心態常能平靜、有忍力、有定性、面對煩惱能泰然處之,這是智慧的體現,從而顯現出修行者的風範——高尚的品德。

可是,在生活中,以理智、用佛法來強化自己,約束身心是極其必要的,能大大加快修行的進程,對專精念佛起到輔助作用。這方面大家做得都不圓滿,只能在念佛時像個修行者的樣子,一旦功課結束了,馬上態度驟變,反倒成了念佛是一種忍耐,一不念了才得到解脫。於是口能滔滔流其閒言,身能頻頻作其業行,與學修佛法,毫無相涉。更有甚者,剛念完佛,回頭就從事身、口、意的惡行。這不必說對自身念佛的不利,還會引起周圍不信佛者的反感,會誹謗佛教是虛偽的,自欺欺人的。你因此造業是雙方面的。所以看來,除念佛做功課以外,面對生活時,更不可忽視自己的言、行及思想。每天用在生活上的時間多於念佛,我們如有意識地將佛陀的教義落實到現實中,即是實踐的檢驗,也是一種修行、在某種程度講,都比單念佛時的進步快。再者,高超的品德與出世解脫是同步的,二者相輔相成。我們最好不要邊念佛邊造業。

六、極端地念佛

極少數人或由於尋奇獵異,或不明教理而使思想單純產生衝動。或由於苦惱至極迫使信心傾向於極端化。於是選擇了偏激的修法。但因為平日用功有限。業力改變得不夠充分,缺乏定力,所以導致不良的後果,給信眾及社會帶來負面影響。諸如有的人覺得學佛進步慢,沒什麼感知,聽到「剋期取證」之法,便「打生死期」、「餓期」等,不吃不喝念佛七天,興師動眾,使他人不安。挺下來的人已半死,處於昏沉無力狀態,心無正念,意識朦朧,實際沒什麼取證,日後便以此為榮,大講特講一些簡直天方夜譚的境界,貽害他人。挺不下來的還要讓別人做些救助之事,慌惑於人。再者有的人在經典中斷章取義了某些個別事例,或者聽大德講經中偶然引入的個別人事,諸如「捨身亦能往生」。他聞知後,就心緒激動,醞釀試法,終於有一天「道心十足了」,或服毒、或自焚、或斷食、或附崖,近年來時有發生。且不說這種人究竟能否往生,因為那畢竟是你個人的事,重要的是因此不正常的行為將會給佛教投下陰影,不知有多少人因此誤解佛教。又存在一類人確實按正常方式念了一階段佛,比方念了一兩個月或二三年,於是就同經典中說的聖境進行對比,覺得沒有收穫。有的反倒覺得自己妄想清清楚楚多了起來,因此,懷疑自己可能不適宜這種修法,就試圖改變修法,或乾脆不念佛了。其不知他們的經歷完全是正常的行進過程,無始以來精神世界中積累下來的煩惱因素是極多的,用畢生的精力去對治也不算過分,所以你投入的那點代價是微不足道的。《彌陀經》中說的七日往生還有前題在先,一是「不可以少善根福德因緣」,那就是說得具足善根福德因緣。二是能一至七日一心不亂,即七日內心不生妄念。這兩點涵括的意義絕非你從字面上的直感覺那樣簡單輕鬆,更不能拋開這兩種含義而單看七天這一短暫的時間。學佛是終生大事,應有備而行,不是一蹴而就之事,不可天真或衝動一時。

有些老年信徒本來具有時間和環境可以單獨純淨用功的,但總覺得赴法會好,凡是法會不問原因,一概參加,結果功課耽誤了,心也愈加煩亂,俗事知道得頗多。因為法會除講法、念佛、靜坐外,大多是奠基開光、升座超度等建設方面以及弘法方面,參加的人多而雜,環境亂,從事的內容大體屬於世法的範圍,大家在一起也不過是取悅於耳目身心罷了,與念佛毫無益利。尤其老年人更應利用時日,從速念念佛為妙。

再有一些人深知專心念佛的好處,也能做到某種程度的專一念佛,可是一遇到其他宗門的修行者便反斥之為非。反對靜坐修禪的,敵視持咒磕大頭的,厭惡研教講法的,詛咒唱念超度的,嗔心不斷生起,甚至不太像佛教徒了。我們淨土法門的行者本該在增進道德的基礎上,默默地精進念佛,對選修別的法門的人應尊重和謙虛,假使要度法別人念佛,也應察機待緣,言詞委婉和藹,不能訓斥譏諷,直心坦誠也得講求效果。佛陀開示的法門大體上是任眾生自己選擇的,沒有一概硬性的規定,每一宗門都有弘法的義務,我們儘量不要說一些法門最好之類的話。淨土法門儘管在末法時期有極大的便利之處,可我們更意識到有其他法門的存在,就不算是完全的末法,也即是佛法住世的延續。是好事而應鼎力相助,決不可以互相排斥。當我們面對老年信眾初入佛門時,使其儘快修持,可用淨宗的方便來接引他們從速修行,此法門也的確適應他們的這種情況。

正確地選擇所修的法門非常重要,在當今時代的環境中,念佛法門的普遍性誠然是任何一個法門所無法替代的,作為念佛者確立切實可行的功課是非常必要的,我們應以黃念祖老居士生前的教導借鑒:「持戒、念佛、看經教、察過去習毋自欺。」以持戒來約束身口意三業;以專精念佛為主要修行;再適當看些有關典籍,作為理論指導實踐的輔行。然後用佛陀的教義在日常生活中對照、檢點自己的思想、言、行,這樣來修習佛法,我覺得現生有望到達極樂的彼岸,誠望大家共勉,阿彌陀佛!


(資訊來源:香港寶蓮禪寺)

頂部



本站資源,歡迎引用
清除 Cookies - 聯繫我們 - 彌陀山莊 - 專門弘揚彌陀淨土法門 - Archiver - W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