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題: 談與往生有關的幾點問題
Jill (彌陀山莊)
管理員
Rank: 9Rank: 9Rank: 9


UID 2
精華 48
積分 25364
帖子 1560
積分 16870
閱讀權限 200
註冊 2008-10-19
 
發表於 2008-10-20 23:48  資料  短消息  加為好友 
談與往生有關的幾點問題

談與往生有關的幾點問題


末法時期,淨土宗流傳較廣,也很應機,得度者甚眾。但在這轟轟烈烈的弘法及學法過程中,亦有諸多問題顯現出來,如不加以解決,那將會使今後的弘法事業出現大障礙。例如《無量壽經》持康譯本與持會集本之爭,已展開了規模不小的論戰;又如本願法門,是否合理,也引起一些辯駁,雖然眾多大德均以其為邪說,但仍有人堅持,這須從理論上來多作闡述。往生是淨土學人所求之基本果位,對於這一件大事,是不允許出現差錯的,但是我見到也存在著一些不合理的說法,且少有人糾正,故在此撰文以辨正誤。

一、 不可輕易報道往生

在這裡我要鄭重指出,往生是學人經過長時期持戒、念佛、行善積德的結果,或靠臨終時善緣生起,持有正念,又經道友助念才能成功,這是有修證且極其嚴肅的事。但是,現今某些雜誌或書中極不負責地亂用這一名詞,凡有僧尼或居士去世,就說某某已往生,在這裡,往生已成為了死的代名詞。我認為這是存在過錯的作法,絕不是一種方便說法,因為這其中犯了未證言證的過失,錯亂了因果。要知道,往生與死是絕對不同的,往生是這一段生命終結之後,下一段生命則是到佛之淨土去受生,而死是這一段生命終結後,下一段生命還處於輪迴之中。末法時期真是顛倒,有些懷疑佛之淨土存在性的一般信徒去世,也被冠以往生,這不是大妄語嗎?而一些自謂佛教學者的人在著書立說時,把釋迦佛圓寂說成了死,這不犯誹謗之過嗎?就如同現在一些雜誌,對於捐款的,凡是出家人便稱作法師,凡是在家人便叫為居士,難道才出家的小僧人也成為法師了?難道一個未受皈依的在家人也能作為居士?現今不負責任的說法實在太多了,在佛法上,我們應該循律慎行了!那麼,如何知道一個人是否往生了呢?我認為現今皆以臨終瑞相為標準的作法是十分不妥的,因為如果某人生於天界(如色界或無色界),有時也會產生瑞相。不論佛教,就以道教為例,如宋時之陳摶,也是預知時至,指示弟子歸去日期並示以地點,臨終時左手托頭,長臥而去,一直過了七天,面顏不變,全身溫暖,並有五色祥雲封住洞口,經月不散。道教之人多以生天成仙為終身理想,所謂「天仙」是也,如只以臨終瑞相斷定已生佛土,那恐怕道教之人亦是有份,而他們對西方淨土卻未必信之。又有一些人以臨終安祥為往生條件,這如果列入其中一點是可以的,但不可作為最終標準,生善道的人又兼業力不重,大都可安祥而逝,只有那些業力重的人,因境界現前,才會痛苦的無法忍受。

二、 往生何處須分辨

往生是指學人命終而投向於佛之淨土的,但佛之淨土有很多,因此往生也就存在許多去處,但我發現有些人不辨認清楚事實真相,就把往生一律說成西方極樂世界(彌陀淨土),這也是涉及妄語的大問題,不得不慎!說實在的,我之所見目前絕大部分人就是如此,只要一見往生,便說是去了極樂世界、彌陀淨土。要知道西方極樂世界乃是有所指的,它代表阿彌陀佛的淨土,並非是唯一的淨土,雖然求生此土之人佔多數,但也不能不加分辨地認為全部往生者都去了彌陀淨土。據我所知,修學密法者有的求生彌陀淨土(以寧瑪派信眾居多,因其祖師乃觀音化身),有的求生香巴拉國(時輪金剛淨土,以修時輪法信眾較多),有的求生空行母世界(女性居多),還有一些求生他處的(佔少數)。漢地學顯宗的,大部分求生西方極樂世界(不論禪、淨土、天臺、華嚴各派),但也有少數許願求生兜率天彌勒淨土的,還有極少數願生東方藥師佛土或他佛淨土的。總之,雖然往生彌陀淨土者佔多數,但不可將那些往生他佛國土的也一概算入極樂世界。比如說,某人去了美國留學,而你卻不加調查地堅決認為去了日本,雖都是去往國外,但畢竟國度不同,怎麼可以胡亂而說呢!如太虛大師就是往生兜率的,因他心儀唯識,願去彌勒淨土,將來一同下生弘法,我們豈能認定虛大師往生彌陀淨土呢!有些人就是未辨別事情真相便亂加定性,例如有一位居士曾向我誇誇其談,讚說西方極樂,我雖然覺其言語中有些錯誤但未生反感,但當其引用玄奘大師(他還竟然說成了玄裝大師)時,我卻不願再聽下去了。因為玄奘大師乃唯識堅信者,其往生的也是兜率而非極樂淨土。前不久,我看到某篇文章,說中國第一位比丘尼淨檢是往生極樂的。其實,這裡也存在錯失,因為隆蓮法師(能海上師親傳弟子,中國當代第一位比丘尼)在《心經講記》中曾談到此事,法師說淨檢是晉朝人,當時由於沒有外國來的比丘尼,她就直接從比丘僧中受戒,其修行學問均好,據說受戒時異香芬馥,說明得戒殊勝。她七十歲要圓寂那天,眾人又聞到受戒時的香氣,並見天上一道祥光,從光束中下來一手持花束的女人,淨檢即告別大眾,與此女牽手從彩虹中上天了(此事見於梁代高僧寶唱所著傳記)。

隆蓮法師說,後來西藏盛傳「空行母成就法」時,才知道她是修此法最高成就者,修這種法最高成就即肉身成就,次一等是身體離去而衣服不帶,再次一等的則身體縮小,成就了往生而進入空行母淨土。隆蓮法師在《贈英籍尼師阿旺曲珍拉薩朝聖》一詩中,還以「聯袂空行淨檢橋」一句稱讚之,也是說淨檢是肉身飛天赴空行淨土的。我認為隆蓮法師所說的應當合理,因往生極樂的是神識而絕非肉身,而西藏空行母法高層成就就是肉身飛天。此中事例還有許多,因限於篇幅,不在此一一列舉。只希望今後著書立說者能審查到這一點,以尊重事實真相為好。但如何來判定往生何處實為不易,我認為這主要看其生前所信願的是何方淨土為關鍵,如信願彌陀,則應往生於西方極樂,如某人一生皆願求生彌勒兜率,且有得往生之瑞兆,就不能武斷其往生於彌陀淨土了。如有疑議,應多請教有修證的大德為好,他們是具眼者,分辨能力自然遠高於普通學人。

三、 不專修淨土宗者亦能往生

當今佛教界一些偏激讚嘆淨土法門的人,謂不專修淨土宗不得往生,甚至更激烈者連淨宗內某些法也不許修,而獨倡一部《無量壽經》,一句彌陀聖號,再修其他就是雜亂。比如我聽聞有一些人只許念彌陀,不許念觀音,稱之為修法夾雜。錯矣!觀音菩薩為西方大士,有多少人往生西方受其接引,有人認為念觀音聖號不得往生,此豈不是太委曲大士了!縱是專提名號的印光大師,也說「觀音聖號,乃現今之大恃怙,當勸一切人念,若修淨業者,念佛之外,兼念。未發心人,即令專念;……然念觀音,求生西方,亦可如願耳」(見《復周伯遒書》)。還有「觀音菩薩隨機示導,豈有不接生西之理?」(見《復如岑法師代友人問書》)。這只是勸人多念佛而少念觀音當然無錯,但勸人只念佛不許念觀音則是自己愚癡也欲令他人愚癡!同樣道理,彌陀於《無量壽經》或《阿彌陀經》上也未說只接淨土宗人,不接華嚴、天臺、密宗、禪等信眾,有人說雜修者便不能往生,這是非常不合理的。如圓瑛大師先從冶開等禪師學習禪,又從諦閒、慧明等師學習教觀,精於《楞嚴》,他曾建有「三求堂」,即求福、求慧、求生淨土,他難道不能往生嗎?又弘一大師為南山律宗十一代祖師,一生多弘律法,他也不得往生嗎?如承許圓瑛、弘一二師往生,則其他修佛者也應當可以!有人不通經教,開口亂道,認為念彌陀、藥師、地藏等,臨終眾佛互相推委,恐無人來接引。這純粹是以凡俗心識而妄度佛意,佛若如此,則他們的大悲心、平等心又在哪裡呢?我不但認為念不同佛號都可往生,並且隨意去何佛國土都可以。弘一大師曾講過《普勸淨宗道侶兼持地藏經》,他舉八祖蓮池大師所撰《地藏本願經序》,勸讚流通;又舉九祖藕益大師自稱「地藏之孤臣」以為事例。弘一大師也知道有人會疑惑持念《地藏經》能否生西,他又舉淨宗九祖藕益大師禮地藏懺時的《發願文》說:「捨身他世,生在佛前,面奉彌陀,曆事諸佛,親蒙授記,回入塵勞,普會群迷,同歸秘藏」。不但念《地藏經》可以生西,而且念一切佛經都可以,只要把功德回向西方,佛即會助其生西。顧淨緣大阿闍黎親傳弟子吳立民老師(中國佛教文化研究所所長)在講《藥師經》曾有人問過此類問題,吳老答道:「東方、西方平等一如,了生脫死平等一如,藥師、彌陀平等一如。我們修西方與修東方是聯繫在一起的。藥師經裡明顯講了,有一個法益就是願修西方而幫助他往生極樂世界,所以修淨土的讀藥師經、修藥師法,並不矛盾,也不妨礙你的淨土修行,他會幫助你修淨土。」更有令人可笑的是,有人以為念彌陀往生極樂,學唯識往生兜率,修密宗即身成佛,念《藥師經》往生東方剎土,這些好像一一對應。其實這只是一種說法,學唯識不必非生兜率,念藥師佛也可以往生西方極樂,因為佛無阻隔,如果佛與佛間還爭弟子,那麼佛就成為凡夫了。如果念某佛必去某土,那麼念地藏難道要下地獄不成?其實果真有人就這麼認為,我見過許多人不敢持《地藏經》,恐怕與鬼打交道。眾生就是這麼愚癡,不念持佛經才容易輪迴成鬼,哪有持奉佛經而成鬼的?如果這樣,弘一大師勸人念《地藏經》,那豈不是勸人下地獄嗎?我講這些並非是勸大家不再專心持彌陀聖號,而是說持其他佛號也可以往生淨土。近來由於編書的原因,翻閱了寬律法師《往生隨聞錄》,見他所說感覺有偏,他說「凡淨密兼修、禪淨兼修者,原則上均不著錄」,認為這些人都腳踏兩隻船,實在是因為信不篤、願不切、行不一,我以為他雖自以為無門戶之見,實際用心已偏,他只報道專修淨宗者,無疑想要把不修淨宗者排斥在外,存在著暗示這些學人不能往生的含意。

記得我前幾年去某寺,聽到一些人在談教派之事,講到此寺是淨土中一派,另一寺還駐有與此寺不合之淨土派,他鄉還有一密宗派別。當他們問到我是哪一派時,我答:「我屬於佛那一派」。誠然,學習佛法,自屬於佛門,為何一家人硬要分出這麼多對立派呢!佛教有天臺、華嚴、禪、密、淨宗派之分,這只為了度人採用的手段方法不同,絕不同於世間黨派之對立,如有此種觀念者,絕不應納入真正的佛教弟子。我希望今後續編《往生傳》者,應如實錄入,正確看待往生這一佛門果證的事例,不可因非是淨宗學人便不入書記載,彌陀淨土都已收錄,我們又怎麼能與佛陀之悲心相違背呢!



(資訊來源:摘自《普陀山佛教》)

頂部



本站資源,歡迎引用
清除 Cookies - 聯繫我們 - 彌陀山莊 - 專門弘揚彌陀淨土法門 - Archiver - W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