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題: 大般涅槃經
Jill (彌陀山莊)
管理員
Rank: 9Rank: 9Rank: 9


UID 2
精華 48
積分 25364
帖子 1560
積分 16870
閱讀權限 200
註冊 2008-10-19
 
發表於 2009-6-25 12:15  資料  短消息  加為好友 
大般涅槃經

 

大般涅槃經


大般涅槃經卷上

東晉平陽沙門釋法顯譯

如是我聞。一時佛在毘耶離大林中重閣講堂。與大比丘眾千二百五十人俱。爾時世尊。而與阿難。於晨朝時。著衣持鉢。入城乞食。還歸所止。食竟洗漱。收攝衣鉢。告阿難言。汝可取我尼師壇來。吾今當往遮波羅支提。入定思惟。作此言已。即與阿難。俱往彼處。既至彼處。阿難即便敷尼師壇。於是世尊結跏趺坐。寂然思惟。阿難爾時去佛不遠。亦於別處。端坐入定。世尊須臾。從定而覺。告阿難言。此毘耶離。優陀延支提。瞿曇支提。菴羅支提。多子支提。娑羅支提。遮波羅支提。此等支提。甚可愛樂。阿難。四神足人。尚能住壽滿於一劫若減一劫。如來今者有大神力。豈當不能住壽一劫若減一劫。爾時世尊。既開如是可請之門。以語阿難。阿難默然。而不覺知。世尊乃至慇懃三說。阿難茫然。猶不解悟。不請如來住壽一劫若減一劫。利益世間諸天人民。所以者何。其為魔王所迷惑故。爾時世尊。三說此語。猶見阿難心不開悟。即便默然。

爾時魔王。來至佛所。而白佛言。世尊今者宜般涅槃。善逝今者宜般涅槃。所以者何。我於往昔在尼連禪河側。勸請世尊入般涅槃。世尊爾時而見答言。我四部眾。比丘比丘尼。優婆塞優婆夷。猶未具足。又未降伏諸餘外道。所以未應入般涅槃。世尊今者四部之眾。無不具足。又已降伏諸餘外道。所為之事皆悉已畢。今者宜應入般涅槃。于時魔王如是三請。如來即便答言善哉。我於往昔。在尼連禪河側。已自許汝。以四部眾未具足故。所以至今。今已具足。却後三月當般涅槃。是時魔王。聞佛此語。歡喜踊躍。還歸天宮。

爾時世尊。即便捨壽。而以神力住命三月。是時大地十八相動。天鼓自鳴。以佛力故空中唱言。如來不久當般涅槃。諸天人眾。忽聞此聲。心大悲憹遍體血現。是時世尊。即於彼處。而說偈言。

 一切諸眾生  皆隨有生死
 我今亦生死  而不隨於有
 一切造作行  我今欲棄捨

爾時世尊。說此偈已。默然而住。是時阿難。見大地動。心大驚怖。而自念言。今者何故忽有是相。如此之事非為小緣。我今當往諮問世尊。作此念已。即從座起。到於佛前。頭面禮足白言。世尊我向於彼。別處思惟。忽見大地十八相動。又聞空中天鼓之聲。心大怖懼。不知此相。是何因緣。佛言。阿難。大地震動。有八因緣。一者大地依於水住。又此大水依風輪住。又此風輪依虛空住。空中有時猛風大起。吹彼風輪。風輪既動。彼水亦動。彼水既動。大地乃動。二者比丘比丘尼優婆塞優婆夷。有修神通。始成就者。欲自試驗。故大地動。三者菩薩在兜率天。將欲來下。降神母胎。故大地動。四者菩薩初生。從右脅出。故大地動。五者菩薩捨於王宮。出家學道。成一切種智。故大地動。六者如來成道。始為人天轉妙法輪。故大地動。七者如來捨壽。以神通力住命而住。故大地動。八者如來般涅槃時。故大地動。阿難。當知地動因緣。有此八事。

阿難。有八部眾。一者剎利。二者婆羅門。三者長者居士。四者沙門。五者四天王。六者忉利天。七者魔王。八者梵王。此八部眾。我觀其根應得度者。隨所現形。而為說法。彼亦不知是我所說。阿難。有八勝處。一者內有色想外觀色少境界。二者內有色想外觀色無量境界。三者內無色想外觀色少境界。四者內無色想外觀色無量境界。五者觀一切色青。六者觀一切色黃。七者觀一切色赤。八者觀一切色白。此是行者上勝之法。復次阿難。有八解脫。一者內有色想外觀色。二者內無色想外觀色不淨思惟。三者淨解脫。四者空處解脫。五者識處解脫。六者無所有處解脫。七者非想非非想處解脫。八者滅盡定解脫。此亦復是行者勝法。若能究竟此等法者。即於諸法。自在無礙。

阿難。知不。我於往昔。初成道時。度優樓頻螺迦葉。在尼連禪河側。爾時魔王來至我所。而請我言。世尊。今者宜般涅槃。善逝。今者宜般涅槃。何以故。所應度者皆悉解脫。今者正是般涅槃時。如是三請。我即答言。今者未是般涅槃時。所以者何。我四部眾未具足故。所應度者皆未究竟。諸外道眾。又未降伏。如是三答。魔王聞已。心懷愁憹。即還天宮。向者又來。而請我言。世尊。今者宜般涅槃。善逝。今者宜般涅槃。所以者何。我於往昔。在尼連禪河側。勸請世尊而般涅槃。世尊爾時即答我言。我四部眾。比丘比丘尼。優婆塞優婆夷。猶未具足。又未降伏諸餘外道。是以未應入般涅槃。世尊。今者四部之眾。無不具足。又已降伏諸餘外道。所為之事皆悉已畢。今者宜應入般涅槃。

魔王乃至如是三請。我即答言。我於往昔。在尼連禪河側。已自許汝。以四部眾未具足故。所以至今。今已具足。却後三月。當般涅槃。魔王聞我作此語已。歡喜踊躍還歸天宮。我既於此受魔請已。即便捨壽。住命三月。以是因緣。大地震動。爾時阿難聞佛此語。心大悲憹徧體血現。涕泣流淚。而白佛言。唯願世尊。哀愍我等。住壽一劫。若減一劫。利益世間諸天人民。如是三請。爾時世尊。告阿難言。汝今非是請如來時。所以者何。我已許魔。却後三月。當般涅槃。汝今云何而請住耶。阿難。汝侍我來。頗曾聞我說二言不。阿難白佛。實不曾聞天人之師有二言也。我於往昔曾聞。世尊為四部眾。而說法言。四神足人。則能住壽。滿足一劫。若減一劫。況復如來。無量神力自在之王。今更不能住壽一劫。若減一劫。而便捨壽。住命三月。唯願世尊。哀愍我等。住壽一劫。若減一劫。

爾時世尊答阿難言。我今所以便捨壽者。正由汝故。所以者何。我前於此向汝說言。四神足人。尚能住壽。滿足一劫。若減一劫。如來今者有大神力。豈當不能住壽一劫。若減一劫。乃至如是慇懃三說。開勸請門。而汝默然。曾不請我。住壽一劫。若減一劫。是故我今住命三月。汝今云何方請我住。爾時阿難聞佛此語。決定知佛入般涅槃不可勸請。心生苦痛。悶絕懊憹。泣涕流連。不能自勝。爾時世尊既見阿難生大苦憹。而以梵音安慰之言。阿難。汝今勿生憂悲。有為之法皆悉如是。一切合會無不別離。世尊即便而說偈言。


 一切有為法  皆悉歸無常
 恩愛和合者  必歸於別離
 諸行法如是  不應生憂憹

於是阿難流淚而言。天人之師無上大尊。不久應當入般涅槃。我今云何而不憂憹。即便拍頭高聲唱言。嗚呼苦哉。世間眼滅。眾生不久。失於慈父。爾時世尊又告阿難。汝今不應生於憂憹。設住一劫。若減一劫。會亦當滅。有為之法。性相如是。汝勿於我獨生苦也。我今欲還重閣講堂。汝可取我尼師壇來。於是世尊。即與阿難俱。共還歸重閣講堂。

爾時世尊告阿難言。汝今可語。此大林中。重閣講堂。諸比丘眾。皆悉令往大集講堂。阿難奉勅。即便普語諸比丘眾。世尊皆令往大集堂。比丘集已。阿難白佛。諸比丘眾悉皆已集。唯願如來。自知其時。爾時如來。從重閣講堂。往大集堂。敷座而坐告諸比丘。我昔為汝所說諸法。常思惟之。誦習勿廢。淨修梵行。護持禁戒。福利世間諸天人民。諸比丘。我昔為汝說何等法。汝思惟之。勿生懈怠。三十七道品法。所謂四念處。四正勤。四如意足。五根。五力。七覺支。八聖道分。汝應修習精勤思惟。此法能令到解脫處。復次比丘。一切諸法皆悉無常。身命危脆猶如驚電。汝等不應生於放逸。汝等當知。如來不久。却後三月。當般涅槃。爾時世尊即說偈言。

 我欲棄捐此  朽故之老身
 今已捨於壽  住命留三月
 所應化度者  皆悉已畢竟
 是故我不久  當入般涅槃
 我所說諸法  則是汝等師
 頂戴加守護  修習勿廢忘
 汝等勤精進  如我在無異
 生死甚危脆  身命悉無常
 常求於解脫  勿造放逸行
 正念清淨觀  善護持禁戒
 定意端思惟  攝情於外境
 若能如此者  是則護正法
 自到解脫處  利益諸天人

爾時諸比丘聞佛此語。心大苦痛。涕泣交流。遍體血現。迷悶懊憹。而白佛言。世尊。唯願住壽。勿般涅槃。利益眾生。增長人天。唯願住壽。勿般涅槃。開諸眾生智慧之眼。一切眾生墮於黑暗。唯願如來。為作明照。一切眾生皆悉漂沒生死大海。唯願如來。為作舟航。舉手拍頭。搥胸大叫。嗚呼苦哉。如來不久當般涅槃。一切眾生。何所歸依。爾時世尊告諸比丘。一切諸法。皆悉無常。恩愛合會。無不別離。汝等不應請我住世。何以故。今者非是勸請我時。向為汝等略說法要。當善奉持如我無異。日既晚暮。世尊即與阿難俱共還歸重閣講堂。爾時世尊既至明旦著衣持鉢。而與阿難入城乞食。既得食已。即便還歸重閣講堂。食訖澡漱與諸比丘。往乾荼村。路經毘耶離城。世尊迴顧。向城而笑。阿難即便頭頂禮足。而問佛言。無上大尊。非無因緣而妄笑也。佛即答言。阿難。我今所以向城笑者。正為最後見此城故。當於如來說此言時。虛空之中。無雲而雨。

於是阿難復白佛言。世尊。甚為奇特。虛空清淨。無有氣翳。忽然而降如此密雨。佛告阿難。汝知之不。虛空諸天。聞我說言最後見於毘耶離城。心大懊憹。悲感涕泣。此是天淚。非為雨也。爾時阿難及諸比丘。聞佛此語。心復悲憹。悶絕躃地。而白佛言。今者天人。極大苦痛。世尊云何而欲委捨般涅槃耶。爾時如來。即以梵音。而安慰之。汝等不應生於憂苦。諸比丘言。世尊今者最後見於毘耶離城。不久便當入般涅槃。我等云何而不憂苦。如是展轉。人人相告。乃至聲徹諸離車等。時諸離車。聞此語已。心懷悲憹。遍體血現。舉手拍頭。搥胷大叫。嗚呼苦哉。世間眼滅。眾生於今無所歸依。互相語言。我等今者。應往佛所勸請世尊。住毘耶離。住壽一劫。若減一劫。利益世間諸天人民。即便嚴駕疾往佛所。既出城門遙覩如來。又見阿難及諸比丘。涕泣流連。悶絕懊憹。諸離車等。倍增悲慟。前詣佛所。頭面禮足。而白佛言。世尊今者。欲般涅槃。一切眾生。失智慧眼。方當在於黑暗之中。云何能見所應行處。唯願世尊。住壽一劫。若減一劫。如是三請。佛即答言。有為之法。皆悉無常。設住一劫。若減一劫。亦歸無常。爾時如來。即說偈言。


 須彌雖高廣  終歸於消磨
 大海雖淵曠  會亦還枯竭
 日月雖明朗  不久則西沒
 大地雖堅固  能負荷一切
 劫盡業火然  亦復歸無常
 恩愛合會者  必歸於別離
 過去諸如來  金剛不壞身
 亦為無常遷  今我豈獨異
 諸佛法如是  汝等不應請
 勿偏於我上  而更生憂惱

爾時世尊說此偈已。告諸離車。汝等可止啼泣之情。諦聽如來最後所說。諸離車言。善哉世尊。願樂欲聞。於是如來。敷尼師壇。結跏趺坐。諸比丘眾。及以離車。強自抑忍。各坐一面。爾時世尊告離車言。汝等當知。有七種法。日就增進。而不減損。一者歡悅和同。無相違逆。二者共相曉悟。講論善業。三者護持禁戒。及持禮儀。四者恭敬父母及餘尊長。五者親戚和睦。各相承順。六者國內支提。修理供養。七者奉持佛法。親敬比丘及比丘尼。愛護優婆塞及優婆夷。如是七法。若受行者。令人威德日就增進。國土熾盛。人民豐樂。汝等從今至盡形壽。當奉持之。無得懈怠。時諸離車。即白佛言。我等若於此七法中。修行一事。尚能令我威德增進。況復具足修行七法。善哉世尊。我等今者。便得福利。當盡形壽奉持不忘。

爾時世尊告諸比丘。汝等從今亦當修習七法之行。一者歡悅和諧猶如水乳。二者常共集會講論經法。三者護持禁戒。不生犯想。四者恭敬於師及以上座。五者料理愛敬阿練比丘。六者勸化檀越。修營三寶所止住處。七者勤加精進。守護佛法。汝等當知。若有比丘行此七法。功德智慧。日就增進。復次比丘。更有七法。汝等當修。一者不如白衣營資生業。二者不作戱論調謔之言。三者不樂睡眠廢於精勤。四者不論世間無益之事。五者遠惡知識。近於善友。六者正念。不生邪想。七者若於佛法有所得者。更求勝進。汝等若能行此七法。功德智慧日就增長。復次比丘。更有七法汝等當行。一者於佛法僧。生堅固信。二者有慚。三者有愧。四者心常樂於多聞。五者心不輕躁。六者樂聞經義。七者樂修智慧。汝等若能修此七法。功德智慧日就增長。復次比丘。更有七覺意法。汝等當行。一者擇法。二者精進。三者喜。四者念。五者定。六者猗。七者捨。汝等若能行此七法。功德智慧日就增長。

復次比丘。更有七法。一者觀於無常。二者觀於無我。三者觀於不淨。四者觀苦。五者不樂世間。六者不著五欲。七者勤修寂滅。汝等若能行此七法。功德智慧日就增長。復次比丘。更有七法。汝等當行。一者身常行慈。二者口常行慈。三者意常行慈。四者若有檀越種種布施。平等分與無使有偏。五者於深妙法。樂說不厭。六者不以世間典籍而教於人。七者見非同學不生憎嫉。汝等若能修此七法。功德智慧日就增長。復次比丘。更有七法。汝等當行。一者於九部法。善能分別。二者善解其義。三者行道誦習。皆得其時。四者行住坐臥。善得儀中。五者為人說法。並自量忖。以其所長。而以教人。六者若婆羅門。剎利。長者居士。來欲聽法。當善籌量。隨根為說。七者善別愚智。汝等若能行此七法。功德智慧日就增長。則能守護我之正法。


爾時國中諸離車妻。聞佛不久當般涅槃。今者最後見毘耶離。心大懊憹。悲泣流連。各與五百眷屬。各辦五百乘車。載供養具。種種莊嚴。車牛白者。懸素幡蓋。如是玄黃。各隨牛色。次第出城。往至佛所。爾時世尊遙見彼來。告諸比丘。汝等見此諸離車妻。前後導從。極嚴麗不。比丘答言。唯然見之。佛告比丘。此毘耶離。離車長者。及以其妻。出入之儀。甚為光飾。與忉利天。等無異也。時離車妻。既到佛所。頭面禮足。悲泣流連。不能自勝。以諸供具。而供養佛白言。世尊。唯願。住壽教化眾生。世尊今若般涅槃者。我等盲瞑。永無開悟。受生薄福。為此女身。恒有限礙。不得自在。無緣而數親近世尊。世尊便欲般涅槃者。我等善根日就減損。爾時如來而答之言。汝等從今至盡形壽。精勤持戒。如人護眼。意念端直。勿生諂嫉。此便即是。常得見我。諸離車妻。聞佛此語。倍增悲絕。不能自勝。却坐一面。

爾時菴婆羅女。顏容端正世界第一。聞佛不久當般涅槃。最後見於毘耶離城。心懷悲懊。涕泣交流。即與五百眷屬。嚴五百乘車。次第出城。往詣佛所。爾時世尊。遙見彼來。告諸比丘。菴婆羅女。今來詣我。形貌殊絕。舉世無雙。汝等皆當端心正念。勿生著意。比丘當觀此身。有諸不淨。肝膽腸胃心肺脾腎。屎尿膿血。充滿其中。八萬戶虫。居在其內。髮毛爪齒。薄皮覆肉。九孔常流。無一可樂。又復此身。根本始生。由於不淨。此身所可往來之處。皆悉能令不淨流溢。雖復飾以雕綵。熏以名香。譬如寶瓶中藏臭穢。又其死時。膖脹腐爛。節節支解。身中有虫。而還食之。又為虎狼鵄梟鵰鷲之所吞噬。世人愚癡。不能正觀。戀著恩愛。保之至死。橫於其中而生貪欲。何有智者。而樂此耶。爾時世尊。即說偈言。

 雖復佩瓔珞  香華自嚴飾
 屎尿及唾洟  不淨藏其內
 眾生保惜之  迷惑不覺悟
 猶如灰覆火  愚人蹈其上
 智者當遠離  勿生染著心

爾時菴婆羅女到於佛前。頭面禮足。以諸供具。而供養佛。銜淚嗚咽。而白佛言。唯願世尊。住壽住世。不般涅槃。利益世間諸天人民。世尊若定般涅槃者。一切眾生。無復獎道。猶如嬰兒失於慈母。爾時世尊。而告之言。一切諸行。性相如是。汝今不應生於悲憹。世尊即便普為來眾而說法言。汝等從今護持禁戒。勿得虧犯。破戒之人。天龍鬼神。所共憎厭。惡聲流布。人不憙見。若在眾中。獨無威德。諸善鬼神。不復守護。臨命終時。心識怖懼。設有微善。悉不憶念。死即隨業受地獄苦。經歷劫數。然後得出。復受餓鬼畜生之身。如是轉轉無解脫期。比丘持戒之人。天龍鬼神。所共恭敬。美聲流布。聞徹世間。處大眾中。威德明盛。諸善鬼神。常隨守護。臨命終時。正念分明。死即生於清淨之處。當於如來說此法時。六萬八千那由他天人八部。遠塵離垢。得法眼淨。六十比丘。漏盡意解。成阿羅漢。

爾時世尊。告諸離車。及與其妻。并菴婆羅女。我今欲進乾荼村中。汝等可各還歸所止。當知。諸行皆悉無常。但當修行我所說法。勿如嬰兒涕泣悲憹。世尊即便從座而起。時諸離車及與其妻。菴婆羅女。聞佛此言。搥胸拍頭。號咷大叫。緣路隨佛不肯旋返。世尊既見戀慕情深。非是言辭所可安慰。即以神力。化作河水。涯岸深絕。波流迅疾。時諸離車及以眷屬。菴婆羅女。既見如來與比丘眾。在彼河岸。倍增悲慟。悶絕躃地。而以微聲。共相謂言。是處那忽有此大河。而復乃爾波湍驚急。當是如來見於我等隨從不捨。而故作此。絕行道耳。時諸離車及以其妻。菴婆羅女。既不得度心倍踊躍。俛仰哽咽。絕望乃還。爾時如來。至乾荼村北林中住。告諸比丘。汝等當知。有四種法。一戒。二定。三慧。四解脫。若不聞知此四法者。斯人長夜在生死海。我於往昔。若不聞知此四法者。不能疾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於是世尊。即說偈曰。


 戒定慧解脫  我若不久聞
 不能疾得證  無上正真道
 汝等宜精進  修習此四法
 能斷生死苦  天人上福田

爾時世尊說此偈已。為諸比丘。分別廣說此四法義。當於如來說此法時。千二百比丘。即於諸法。漏盡意解。成阿羅漢。

爾時世尊。與諸比丘。即從座起。趣於象村。菴婆羅村。閻浮村乃至到於善伽城。到彼城已與諸比丘。前後圍繞。在一處坐。於是世尊。告諸比丘。有四聖諦。當勤觀察。一者苦諦。二者集諦。三者滅諦。四者道諦。比丘。苦諦者。所謂八苦。一生苦。二老苦。三病苦。四死苦。五所求不得苦。六怨憎會苦。七愛別離苦。八五受陰苦。汝等當知。此八種苦。及有漏法。以逼迫故。諦實是苦。集諦者。無明及愛。能為八苦而作因本。當知此集。諦是苦因。滅諦者。無明愛滅絕於苦因。當知此滅。諦實是滅。道諦者。八正道。一正見。二正念。三正思惟。四正業。五正精進。六正語。七正命。八正定。此八法者。諦是聖道。若人精勤。觀此四法。速離生死。到解脫處。汝等比丘。若於此法。已究竟者。亦當精勤為他解說。我若滅後。汝等亦應勤思修習。當於如來說此法時。五百比丘。漏盡意解。成阿羅漢。虛空諸天。其數四萬。於諸法中。遠塵離垢。得法眼淨。

爾時世尊告諸比丘。有四決定說。一者若有比丘。樂欲說法。作如是言。我親從佛聞。如是法善解其義。受持讀誦。極自通利。汝等宜應請之令說。應隨所聞善自思惟。為修多羅。為是毘尼。法相之中。有此法耶。若修多羅及以毘尼法相之中。有此法者。宜應受持。稱讚善哉。若修多羅及以毘尼法相之中。無此法者。不應受持。亦勿稱讚。當知此法。非我所說。二者若有比丘。樂欲說法。作如是言。我於某處。比丘僧眾。聞如是法。善解其義。受持讀誦。極自通利。汝等宜應請之令說。隨所聞法善自思惟。為修多羅。為是毘尼。為是法相。有此法耶。若修多羅。及以毘尼法相之中。有此法者。宜應受持。稱讚善哉。若修多羅及以毘尼法相之中。無此法者。不應受持。亦勿稱讚。當知此法非我所說。亦復非彼比丘眾說。

三者若有比丘樂欲說法。作如是言。我親從彼某僧伽藍某阿練若住處。眾多上座比丘。悉皆多聞。聰明智慧。聞如是法。善解其義。受持讀誦。極自通利。汝等宜應請之令說。應隨所聞。善思惟之。為修多羅。為是毘尼。為是法相中有此法耶。若修多羅。及以毘尼法相之中。有此法者。宜應受持。稱讚善哉。若修多羅及以毘尼法相之中。無此法者。不應受持。亦勿稱讚。當知此法。非我所說。四者若有比丘。樂欲說法。作如是言。我親從某僧伽藍某阿練若住處。有一上座比丘。智慧多聞。聞如是法。善解其義。受持讀誦。極自通利。汝等宜應請之令說。應隨所聞。善思惟之。為修多羅。為是毘尼。為法相中有此法耶。若修多羅及以毘尼法相之中。有此法者。宜應受持。稱讚善哉。若修多羅及以毘尼法相之中。無此法者。不應受持。亦勿稱讚。當知此法。非我所說。汝等宜應善分別。此四決定說。又亦以此分別說法。傳授餘人。設我在世。及般涅槃。虛偽真實。以此知之。時諸比丘而白佛言。善哉世尊。我等從今當能分別佛說魔說。


爾時世尊與諸比丘。從座而起。趣鳩娑村。到彼村已。與比丘眾。前後圍繞。坐一樹下。時彼村中。諸婆羅門。長者居士。聞佛至已。皆悉馳競。來詣佛所。頭面禮足。却坐一面。而白佛言。世尊。今者與諸比丘。故來此村。別有餘趣。於是如來。即答之言。我却後三月。當般涅槃。從毘耶離城。遍歷村邑。次第到此。爾時諸人。聞佛此語。悲泣懊憹。悶絕躃地。舉手拍頭。搥胸大叫。唱如是言。嗚呼苦哉。世間眼滅。我等不久。失所歸導。垂涕白言。唯願世尊。住壽一劫。若減一劫。

爾時世尊。而答之言。汝等不應生此悲憹。所以者何。有為之法。性相如是。汝等可捨憂憹之情。靜心聽我最後所說。於是諸人。強自抑忍。低頭默聽。時彼座中。有一婆羅門。名弗波育帝。聰明智慧博聞強記。爾時如來。即告之言。汝等當知。在家之人。有四種法。宜應修習。一者恭敬父母。盡心孝養。二者恒以善法。訓導妻子。三者愍念僮僕。知其有無。四者近善知識。遠離惡人。汝等若恒行此四法。現世為人之所愛敬。將來所生。常在善處。復次弗波育帝。在家之人。有四樂法。一者不負他財。無慚愧色。二者極大巨富。自惜不用。父母妻子。親戚眷屬。皆不給與。又不供養沙門婆羅門。三者極大巨富。身著麗服。口恣上味。供養父母親戚眷屬皆悉給與。奉事沙門及婆羅門。四者身口意業。竝不為惡。聰明智慧。樂欲多聞。汝等當知。在家之人。雖復有此四種之樂。而不負他債及以慳貪。此法名為最下之樂。好行布施。名為中樂。身口意業不造於惡。聰明智慧。樂於多聞。此法名為上勝之樂。爾時如來。而說偈言。


 不負債及慳  斯名為下樂
 有財行布施  此名為中樂
 身口意業淨  智慧樂多聞
 此則為上樂  慧者之所行
 汝等從今日  乃至盡形壽
 長幼互相教  行此中上法

大般涅槃經卷上

大般涅槃經卷中

東晉平陽沙門釋法顯譯

爾時弗波育帝等。而白佛言。世尊。我等從今以中上法。互相開導。於是弗波育帝等五百人。即於佛前。受三歸依并及五戒。弗波育帝等。重白佛言。唯願世尊。及比丘僧。明受我供。于時如來。默然許之。弗波育帝等。知佛許已。即從座起。與其來眾。禮佛而退。還到其舍。通夕辦好香美飲食。既至明日。食時將到。遣信白言。唯願世尊。自知其時。於是如來與比丘僧。前後圍繞。往詣其舍。次第而坐。弗波育帝。見佛及僧悉安坐已。便起行水。手自斟酌。諸美飲食。餘婆羅門長者居士。有五百人。各賷美饌。亦在其舍。共供養佛。時諸比丘。當於食上。有不善攝身威儀者。諸婆羅門長者居士。既見之已。心不歡喜。爾時世尊。知眾人心。而普告言。汝等當知。如來正法。深曠如海。不可測量。又復大海。有諸眾生。身體極大。長萬六千踰闍那。或復身長八千踰闍那。或復身長四千踰闍那。或復身長千踰闍那。或復身長一寸半寸。乃至極微。如來法海。亦復如是。其中或有得阿羅漢。具足三明及以六通。有大威德福天人者。其中亦有得阿那含者。斯陀含者。須陀洹者。亦復有得四果向者。乃至亦有凡夫之人未得法利者。是故汝勿於法海中而生礙心。於是世尊。而說偈言。

 一切眾川流  皆悉歸大海
 若飯佛及僧  福歸己亦然

爾時如來。說此偈已。又為眾人。說種種法。于時弗波育帝等五百人。於諸法中。遠塵離垢。得法眼淨。爾時世尊與比丘僧。從座而起。更復前行。趣波波城。弗波育帝等五百人。悲號啼泣。奉送如來。徘徊顧慕。絕望乃返。爾時世尊。既至彼城。彼城之中。有工巧子。名曰淳陀。其人有園。極為閑靜。如來即便與諸比丘。前後圍繞。往住彼園。是時淳陀。聞佛及僧來其園中。歡喜踊躍。不能自勝。與其同類。俱詣佛所。頭面禮足。却住一面。而白佛言。不審世尊。何緣來此。有他趣耶。爾時世尊。即答之言。我今所以來至此者。不久應當入般涅槃。是以故來。最後相見。是時淳陀及其同類。聞佛此語。心大悲憹悶絕於地良久。微聲而白佛言。世尊今者捨諸眾生。不慈念耶。云何便欲入般涅槃。唯願世尊。住壽一劫。若減一劫。即又拍頭搥胸大叫。作如是言。嗚呼苦哉。世間眼滅。一切眾生。從今以後。沒生死海。未有出期。所以者何。無上導師般涅槃故。

爾時世尊。告淳陀言。汝今不應生苦憹也。一切諸行法皆如是。悉為無常之所遷變。合會恩愛。必有別離。是故汝今勿生憂憹。爾時淳陀。即白佛言。我今亦知諸行無常。合會恩愛。皆悉別離。然無上尊。當般涅槃。我今云何。而不悲憹。爾時世尊。即為淳陀。說種種法。淳陀聞已。憂悲小歇。便從座起。整身威儀。偏袒右肩。頂禮佛足白言。世尊唯願。明日受我薄供。世尊即便默然許之。爾時淳陀。知佛許已。禮足而退淳陀還舍。通夕辦於多美飲食。至明食時。遣信白佛。唯願世尊。自知其時。於是如來。與諸比丘。前後圍繞。往詣其舍。次第就坐。是時淳陀。見佛坐已。即便行水。手自斟酌。下諸精饌。世尊及僧。食竟洗鉢。還歸本坐。淳陀亦坐。爾時世尊。告淳陀言。汝今已作希有之福。最後供飯佛比丘僧。如此果報。無有窮盡。一切眾生。所種諸福。無有能得等於汝者。宜應自生欣慶之心。我今最後受汝請訖。更不復受他餘供飯。爾時世尊即說偈言。


 汝今已建立  希有之功德
 最後得供飯  佛及比丘僧
 功德日增長  永無窮竭時
 汝今宜自應  深生欣慶心
 一切所造福  無有等汝者

爾時世尊說此偈已。即語阿難。我今身痛。欲疾往彼鳩尸那城。爾時阿難與諸比丘并及淳陀。聞佛此語。生大苦痛。號泣流連。不能自勝。於是世尊即從座起。與諸比丘前後圍繞。趣向彼城。爾時淳陀亦與眷屬隨從如來。世尊中路止一樹下。語阿難言。我於今者。極患腹痛。即將阿難。去樹不遠。而便下血。既還樹下。而勅阿難。汝可取我僧伽梨衣。四疊敷地。我欲坐息。不堪復前。阿難受勅。世尊即便坐息樹下。又告阿難。我今患渴。汝可往至迦屈嗟河。取淨水來。阿難答言。向有商人。五百乘車。從河而過。其水必濁。恐不堪飲。如是再三。勅於阿難。阿難然後持鉢而去。既到河上。見水澄清。心大怖懼。身毛皆竪。而自念言。我於向者。見諸商人。五百乘車。經此水過。意謂猶濁。不言便清。致令屢逆如來之勅。即持水歸而以供奉。作如是言。甚奇世尊。向見商人。五百乘車。從河而度妨於前後。十日之中猶未應清。世尊神力。俄爾之頃。而便澄潔。世尊即便受水飲之。

爾時有一滿羅仙人之子。名弗迦娑。是彼迦蘭仙人弟子。從鳩尸那。詣波波城。忽於中路。而見如來坐息樹下。合掌問訊却坐一面。而白佛言。夫出家法坐禪之業最為第一。調伏情根。使心不亂。專精寂靜。莫能驚恐。所以者何。憶念往昔隨從我師迦蘭仙人。行於道路。既患疲乏。近於路側。止息樹下。我師即便坐禪思惟。當爾之時。有諸商人。乘五十乘車。從前而過。我師爾時猶故寂默。身不動搖。如是良久。方從禪起。我即便往而白師言。尊向在此坐禪之時。有諸商人。五十乘車。經前而過。聲如雷震。不審尊向為見之不。師答我言。都無所見。又復問言。聞其聲不。亦答不聞。即復白言。尊今衣上所以有此塵土汙者。是彼車過故致爾耳。我於爾時。深生奇特。知坐禪法極可敬重。善攝情根無能亂者。爾時世尊答弗迦娑。汝向所說。非為奇特。所以者何。若復有人。非是熟眠。亦復不入於滅盡定。端心坐禪。五百乘車從其前過。此人于時不覺不聞。如是乃可名為奇特。復次弗迦娑。斯亦未足為大奇特。若復有人。正念坐禪。遇天霹靂雷電震曜。時有耕者。兄弟二人。聞此驚怖。應聲而死。又有四牛。亦皆頓絕。而坐禪者。不覺不聞。斯可得名為奇特不。

弗迦娑言。五百乘車。從前而過。不覺不聞。已為奇特。況復霹靂震曜動地。而不聞覺。極為希有。爾時世尊告弗迦娑。我於往昔。在阿車摩村。於一樹下端坐思惟。時有商人。五百乘車。經我前過。而我禪思不覺不聞。諸商人等。經過良久。我方出定。時彼商人遙見我起。皆悉競來。見我身上塵坌污衣。即便拂之。而問我言。我等向者。五百乘車從此而過。世尊見不。即便答言。我不見也。彼復問言。世尊自可閉目不視。為聞聲不。我又答言。亦不聞聲。商人又問。世尊為眠。為是入於滅盡定耶。我又答言。我向不眠。亦非入定。但在禪思。故無聞見。彼諸商人聞我此言。極生奇特歎未曾有。而作是言。坐禪之力。乃能如此。我即為其說種種法。時彼商眾。悉於諸法。遠塵離垢得法眼淨。復次弗迦娑。我於往日。在彼村側田間獨坐。寂默禪思。不久忽然天大霹靂。雷電風雨震動天地。時有耕者。兄弟二人。忽聞此聲。同共怖死。又有四牛。亦復頓絕。時彼村人。聞有耕者二人怖死。或是父母妻子知識。合村相隨。涕泣來看。我於爾時。方從禪覺。見地泥水。又有眾人。集聚號哭。有一人來。我即問言。何故人眾聚此悲泣。彼人答言。世尊向者不覺雷電霹靂聲耶。我村之中。兄弟二人在此而耕。同時為於霹靂所殺。及以四牛亦皆俱死。云何世尊。而不覺知。如來向者為是得眠。為是入於滅盡定耶。即答之言。我向不眠。亦不入定。端寂坐禪。故不聞耳。是時彼人聞佛此語。深生奇特歎未曾有。心自念言。坐禪乃有如此之力。我即為其種種說法。既聞法已。於諸法中。遠塵離垢得法眼淨。

時弗迦娑聞佛此言。生希有心。而白佛言。本見我師坐禪之時。五十車過。而不聞知。謂為奇特。今者如來說此二事。百千萬倍不可為比。如來禪力不可思議。即便從佛受三歸依。如來為說種種妙法。其聞法已。心開意悟。遠塵離垢得法眼淨。即語侍人。汝可取我金色劫貝二張持來。我欲上佛。侍人奉勅。即取將來。時弗迦娑手執劫貝。長跪佛前而作是言。我今以此奉上世尊。唯願哀愍。即賜納受。爾時世尊答弗迦娑。我今為汝受取一張。可以一張施於阿難。所以者何。阿難日夜。親侍我側。且又今日。看我疾病。若有施主。施於病人及看病者。斯則名為滿足大施。時弗迦娑聞佛此語。歡喜踊躍。即以一張置佛足下。又持一張。至阿難所。長跪白言。我今以此奉施尊者。唯願納受。阿難答言。善哉善哉。汝今能信天人師言。令汝長夜永得安樂。我為汝受。於是弗迦娑還至佛所。如來即復為說諸法。其聞法已。得阿那含果。

時弗迦娑復白佛言。我今欲於佛法出家。佛即喚言。善來比丘。鬚髮自落。袈裟著身。即成沙門。得阿羅漢。爾時如來從其面門。放種種光。青黃赤白。頗梨紅色。於是阿難頂禮佛足。長跪叉手。而白佛言。不審世尊。有何因緣。而現此瑞。佛即答言。阿難。當知我有二時。放大光明。一者在菩提樹欲成佛時放大光明。二者欲般涅槃放大光明。阿難。知不。我成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盡於夜分般涅槃時。亦復如是。汝今當知。我於今者。後夜分盡。在鳩尸那城力士生地熙連河側娑羅雙樹間。入般涅槃。說此語已。諸比丘眾虛空諸天。悲號啼泣不能自勝。爾時世尊與比丘眾。到迦屈蹉河。世尊即便入河洗浴。洗浴訖已。共比丘僧。坐於河側。爾時淳陀心自咎責。世尊因受我之供飯。而患腹痛。欲般涅槃。

爾時世尊知淳陀心。告阿難言。汝今當知。一切眾生。勿自責言。如來因受我之供飯。致使身患而般涅槃。所以者何。如來出世。有二種人。獲福最上。一者欲成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時。而來奉施。二者如來臨欲般涅槃時。最後供飯。此二人福正等無異。所獲果報不可稱計。如此二施。難可值遇。如優曇鉢花時時乃有。爾時世尊即告淳陀。汝今心意正有此念。不應自生如此悔責。已獲無上難得之寶。宜應自生慶幸之情。百千萬劫。佛名難聞。雖得聞名。見佛又難。雖得見佛。供養又難。雖得供養。在此二施。亦又甚難。汝今已果。不久當獲辯才智慧色力壽命。爾時淳陀聞佛此語。心生歡喜不能自勝。而白佛言。快哉世尊。我今已得如此大利。爾時世尊而說偈言。


 布施者獲福  慈心者無怨
 為善者消惡  離欲者無惱
 若行如此行  不久般涅槃

爾時世尊說此偈已。告淳陀言。汝今應以最後施福。廣為人說。令得聞者長夜獲安。爾時世尊告阿難言。我今欲進鳩尸那城力士生地熙連河側娑羅雙樹間。阿難白言。唯然世尊。於是如來與諸比丘。前後圍繞。而便進路。渡熙連河。住鳩尸那城力士生地娑羅林外。語阿難言。汝可往至娑羅林中。見有雙樹。孤在一處灑掃其下。使令清淨。安處繩床。令頭北首。我今身體極苦疲極。爾時阿難及諸比丘。聞佛此語。倍增悲絕。阿難流淚奉勅而去。至彼樹下灑掃敷施。皆悉如法。還歸白言。灑掃敷施。皆悉已畢。爾時世尊。與諸比丘。入娑羅林。至雙樹下。右脇著床。累足而臥。如師子眠。端心正念。

爾時雙樹忽然生花。墮如來上。世尊即便問阿難言。汝見彼樹非時生花供養我不。阿難答言。唯然見之。爾時諸天龍神八部。於虛空中。雨眾妙花。曼陀羅花。摩訶曼陀羅花。曼殊沙花。摩訶曼殊沙花。而散佛上。又散牛頭栴檀等香。作天伎樂。歌唄讚歎。佛告阿難。汝見虛空諸天八部供養我不。阿難白言。唯然已見。世尊又復告阿難言。欲供養我報於恩者。不必以此香花伎樂。淨持禁戒。讀誦經典。思惟諸法深妙之義。斯則名為供養我也。爾時有一比丘。名優波摩那。如來昔日未取阿難為侍者時。其恒執事看視如來。時優波摩那。既見如來臥雙樹下。心大苦憹。在佛前立。爾時世尊而告之言。汝今不須當我前倚。優波摩那即却一面。爾時阿難心生疑念。我侍佛來。經歷年載。未曾見佛作如此語。今日何故。不聽前立。如來今者不久便當入般涅槃。而復不聽在前悲泣。於是阿難即禮佛足。長跪叉手白言。世尊。我從昔來侍佛至今。數數在於世尊前立。而未曾聞令我却退。今者何故語優波摩那使避前耶。

佛言。阿難。諸天龍神八部之眾。聞我在於娑羅雙樹右脅而臥。皆悉競來瞻視於我。從虛空中。累至于地。四面充滿。各三十二踰闍那。此優波摩那比丘。當我前立。天龍八部生不喜心。作如是念。如來今者在雙樹間。不久便當入般涅槃。我等最後瞻視之時。而此比丘。當佛前立。以是因緣故令之却。阿難知不。今此八部。或有悲泣不能自勝。或有懊憹迷悶欲絕。或有以手自拔頭髮。或有牽絕嚴身具者。悉皆同聲唱如是言。如來今者入般涅槃。何其速哉。如來出世難可值遇。如優曇鉢花時時乃現。而今不久入般涅槃。嗚呼苦哉。世間眼滅。我等從今誰為歸導。離欲諸天皆悉歎言。嗚呼世間極為無常。無有受生不歸滅者。又彼諸天。共相謂言。世尊昔日或在毘耶離城。或在王舍城。或在舍衛國并及餘處。安居訖已。諸比丘眾從四方來。問訊世尊。我等因此。得於路側見諸比丘。禮拜供養。聽受經法。長獲福利。世尊今者既般涅槃。諸比丘僧。安居竟已。無復問訊。遊行處所。我等不復得於路側見諸比丘。禮拜供養。聽受經法。從今永失如此福利。爾時如來告阿難言。若比丘比丘尼優婆塞優婆夷。於我滅後。能故發心。往我四處。所獲功德不可稱計。所生之處。常在人天。受樂果報。無有窮盡。

何等為四。一者如來為菩薩時。在迦比羅斾兜國藍毘尼園所生之處。二者於摩竭提國。我初坐於菩提樹下。得成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處。三者波羅奈國鹿野苑中仙人所住轉法輪處。四者鳩尸那國力士生地熙連河側娑羅林中雙樹之間般涅槃處。是為四處。若比丘比丘尼優婆塞優婆夷。并及餘人外道徒眾。發心欲往到彼禮拜。所獲功德。悉如上說。爾時阿難聞佛此語白言。世尊。我從今者當普宣告諸四部眾知此四處。若往禮拜。功德如是。爾時阿難復白佛言。若有善心諸優婆夷。善持戒行。樂聽經法。欲見比丘。我等從今當云何耶。佛言。汝等從今勿與相見。阿難言。若脫遇會與之相逢。當復云何。佛言。勿與共語。阿難言。若不共語。其脫諮請。欲聞經法。當復云何。佛言。應為說法。但當善攝汝身口意。爾時阿難而白佛言。我等從今如是奉行。


爾時阿難而白佛言。世尊。入於般涅槃後。供養之法。當云何耶。佛言。汝今不應逆憂此事。但自思惟。於我滅後護持正法。以昔所聞。樂為人說。所以者何。諸天自當供養我身。又婆羅門及以諸王。長者居士。此等自當供養我身。阿難言。雖復天人自興供養。然我不知應依何法。佛言。阿難。供養我身。依轉輪聖王。阿難又問。供養轉輪聖王。其法云何。佛言。阿難。供養轉輪聖王之法。用新淨綿及以細[疊*毛]。合纏其身。如是乃至積滿千重。內金棺中。又作銀棺。盛於金棺。又作銅棺。盛於銀棺。又作鐵棺。盛於銅棺。然後灌以眾妙香油。又復棺內。以諸香華而用塗散。作眾伎樂。歌唄讚頌。然後下蓋。造大寶輿。極令高廣。軒蓋欄楯。眾妙莊嚴。以棺置上。又於城中作闍維處。掃灑四面極令清淨。以好栴檀及諸名香。聚為大[卄/積]。又於[卄/積]上。敷舒繒[疊*毛]。施大寶帳。以覆其上。然後舁舉。至闍維處。燒香散華。伎樂供養。繞彼香[卄/積]。周迴七匝。然後以棺置香[卄/積]上。而用香油。以澆灑之。然火之法。從下而起。闍維既竟。收取舍利。內金瓶中。即於彼處。而起兜婆。表剎莊嚴。懸繒幡蓋。諸人民等。恒應日日燒香散華種種供養。阿難當知。供養轉輪聖王之法。其事如是。闍維我身。亦與王等。然起兜婆。有異於王。表剎莊嚴。應懸九繖。若有眾生。懸繒幡蓋。燒香散華。及然燈燭。禮拜讚歎我兜婆者。此人長夜獲大福利。將來不久他人亦復起大兜婆。供養其身。

阿難當知。一切眾生皆無兜婆。唯有四人得立兜婆。一者謂如來應正遍知明行足善逝世間解無上士調御丈夫天人師佛世尊。慈愍眾生。堪為世間作上福田。應起兜婆。二者謂辟支佛。思惟諸法自覺悟道。亦能福利世間人民。應起兜婆。三者謂阿羅漢。隨所聞法思惟漏盡。亦能福利世間人民。應起兜婆。四者謂轉輪聖王。宿殖深福。有大威德。王四天下。七寶具足。自行十善。又復勸於四天下人。亦行十善。應起兜婆。阿難。當知若有眾生以諸供具。而以供養此兜婆者。其所得福。漸次差降。


爾時阿難聞佛此語。心生懊憹。悲號啼泣。隱於佛後。相去不遠。而以微聲。作如是言。我今猶是學地之人。於諸法中未得深味。而天人師一旦捨我入般涅槃。我當何時踐解脫路。即便舉手攀一樹枝。搥胸拍頭。悶絕懊惱。爾時世尊問餘比丘。阿難即時為在何處。比丘答言。阿難今者在如來後。於一樹下。啼泣懊憹。又告比丘。汝可往彼語阿難言。天人之師。今欲見汝。比丘便往。說如來旨。阿難既聞。即便來還。至於佛所。頭面禮足。倚立一面。世尊於是問阿難言。我於近日已為汝說。一切諸行皆悉無常。合會恩愛必歸別離。汝今何故猶生悲憹。復次阿難。汝從往昔。侍我至今。左右執事進止去來。及通賓客皆得宜節。又復見汝身口及意。皆悉清淨無有瑕穢。汝獲福利不可稱計。爾時世尊告諸比丘。阿難不應作此悲憹。所以者何。不久當得到解脫處。比丘當知。過去諸佛皆有侍者。如今阿難。未來諸佛亦復如是。比丘當知。今此阿難。智慧深妙聰明利根。我從昔來。所說法藏。阿難皆悉憶持不忘。

復次比丘。阿難善知進止時節。若有人客。欲來見我。阿難即先思量其時。世尊或應某時見諸比丘。或應某時見比丘尼。或應某時見優婆塞。或應某時見優婆夷。或應某時見婆羅門。或應某時見於剎利。或應某時見長者居士。或應某時見諸外道。如是等眾。若來見我及聞說法。皆悉多獲功德福利。所以者何。悉是阿難通進見我。得其善根成熟時故。復次比丘。轉輪聖王。有四奇特希有之法。一者若婆羅門來至轉輪聖王之所。既到見王。顏容端正。威德高顯。心生歡喜。次聞王語。音辭清徹。亦生歡喜。乃至見王。默然無言。又懷踊躍。及與王辭。還歸所止。迴戀顧慕。步步悵怏。如飢渴人不得飽滿。二者諸小剎利。三者毘舍。四者首陀羅。亦復如是。此為轉輪聖王四奇特事。當知阿難。亦有此四奇特之事。一者若諸比丘。從遠方來。欲問訊我。次見阿難。皆生歡喜。聞其說法及見默然。亦復欣悅。辭別而退。戀德情深。不能有已。二者比丘尼。三者優婆塞。四者優婆夷。亦復如是。汝等當知。阿難有此四奇特事。


爾時世尊告阿難言。汝今不應自生苦憹而作是言。天人之師將般涅槃。我今無復解脫之期。所以者何。凡我所說。一切法藏。於我滅後。思惟奉持。勤行精進。不久自當得於解脫。爾時阿難既得如來梵音安慰。憂憹小除。而白佛言。我今心意。如小醒悟。欲有所請。唯願哀愍。佛即答言。欲請何事。阿難言。此鳩尸那城。比餘大國。極為邊狹。人民又復不能熾盛。唯願世尊。往餘大國。王舍城。毘耶離城。舍衛國城。婆羅奈城。阿踰闍城。瞻波城。俱睒彌城。德叉尸羅城。如是諸城。所處正中。人民熾盛。國土豐樂。皆多信心。智慧聰明。唯願世尊。往彼諸城。而般涅槃。廣利其中諸眾生等。爾時世尊答阿難言。汝今不應作是請我言。此鳩尸那城為邊狹也。汝當諦聽。今為汝說。阿難。過去久遠。此鳩尸那城有轉輪聖王。名大善見。七寶具足。王有千子。能伏怨敵。皆以正法化諸人民。爾時此城。名鳩尸婆帝城。東西二門。其間相去。十二踰闍那。南北二門。其間相去。八踰闍那。其城四面。周匝七重。其內一重淳以黃金。其第二重淳以白銀。其第三重淳以琉璃。其第四重淳以頗梨。其第五重淳以車磲。其第六重淳以馬瑙。其第七重雜以眾寶。其城樓櫓皆悉七層。牕牖欄楯七寶雕飾。懸眾寶鈴寶網羅上。其間相去。盡一箭道。

其城四門。門各九重。莊校嚴飾。光麗悅目。七重城外各有壍水。其水澄潔具八功德。皆以七寶而為階陛。諸雜類鳥。鸞鳳孔雀鳧鴈鴛鴦。飜翔飛舞。鳴集其中。其水復有鳩牟頭華。欝波羅華。分陀利華。青黃赤白雜色蓮華。又其岸上。有七行寶樹行各異寶。微風徐起吹彼樹枝。條葉相觸。音如天樂。城中人民皆悉盈滿。安隱豐樂極為熾盛。諸五欲具如忉利天。道路之中懸諸明珠。人民行止。初無晝夜。此城恒有十種音聲。一者象聲。二者馬聲。三者車聲。四者鼓聲。五者螺聲。六者琴瑟等聲。七者歌聲。八者扣鍾擊磬設大會聲。九者讚嘆持戒人聲。十者互共說法語論之聲。大善見王。有諸威德。端正第一。眾人見者無不愛敬。長壽歡樂身無小疾。王性慈仁。愍念一切。猶如慈父憐愛其子。一切人民親敬於王。亦復如父。阿難。大善見王。別於一時欲出園林。遊觀嬉戱。嚴四種兵。各八萬四千。又復後宮夫人婇女。亦嚴八萬四千乘車。欲隨遊看。時王又復勅於國中諸婆羅門長者居士。令隨出遊。嚴駕辦已。時主兵臣入白王言。四兵已辦。願王知時。時王即便昇白象輿。與婆羅門長者居士大臣眷屬及以四兵。前後圍繞。出往園中。象行駿疾。猶如風馳。爾時諸臣及婆羅門。長者居士。共諫王言。大王久在深宮之中。外諸人民無緣見王。今者既往園林遊觀。諸人民眾充塞路側。皆悉瞻仰欲見大王。以是事故。願勅御者。不須迅速。王聞此語。即勅御者。令徐徐行。路邊人民。恣意瞻仰。如子見父。爾時彼王見諸衢巷。無不平坦。又七寶樹。羅列蔭映。而無池水。即勅一臣。夾諸路側。造七寶池。其間相去皆一百弓。又令栽植種種名華。又復勅令一一池間給諸侍人。有來浴者。供以香華。又與飲食。恣意取足。如是供給。不捨晝夜。

又勅彼臣。自今已後。四遠人民。有來求乞。隨須給與。既到園林。與婆羅門長者居士并餘大臣。遊觀嬉戱。乃至日暮。珠光明曜。如晝無異。不見日影乃知是夜。時王與諸婆羅門眾長者居士并餘臣民。嬉戲訖已。還歸宮城。別於他日。時婆羅門長者居士及與大臣。持眾名寶。共來獻王。王即語言。我於近日。園林遊戲。勅於某臣。自今已去。有來求索。隨意給與。我之布施。乃至如是。卿等云何。反以眾寶而來獻我。時王即便心自思惟。此諸人等。所以持寶來獻我者。皆緣國中共貴之故。如此之事。由民貧來。即勅藏臣。出諸珍寶及資生具。置四衢道。搥鍾擊鼓。唱令四遠。大善見王。今開寶藏。以用布施。若有所須隨意來取。王恒如是廣行布施。利益眾生不捨晝夜。


爾時國中諸婆羅門長者居士及以大臣而白王言。大王。常可所居宮殿。極為褊狹。我等每來問訊王時。諸侍從者不相容受。唯願大王。開拓令廣。王聞此語。默然許之。心自念言。我今宜應開闊住處。時天帝釋。知王心念。呼一天子。名毗首建磨。極為妙巧。無事不能。而語之言。今閻浮提。轉輪聖王。名大善見。其今欲更開拓宮城。汝便可下為作監匠。使其居處嚴麗雕飾如我無異。彼天奉勅即便來下。猶如壯士屈伸臂頃。到閻浮提。當王前立。時王既見彼天子形。風姿端正必知非凡。而問之言。汝是何神而忽來下。天即答言。大王當知。我天帝釋之大臣也。名毗首建磨。極閑工巧。大王心欲開廣宮殿故。天帝釋遣我來下。為作監匠以助於王。王聞此言。心懷歡喜。

時彼天子。即便經始。開廓宮城。城之四門。其間相去。二十四踰闍那。為王起殿。高下縱廣。各八踰闍那。七寶嚴麗如帝釋宮。其殿凡有八萬四千間隔住處。皆有七寶床帳臥具。又復為王起說法殿。高下縱廣。亦八踰闍那。七寶莊嚴無異於前。其殿四面。有七寶樹。及以名華。列植蔭映。又造寶池。其水清潔。具八功德。其殿中央。施師子座。七寶莊嚴。極為高廣。覆以寶帳。埀七寶。又為四遠來聽法者。設四寶座。黃金白銀琉璃頗梨。其數凡有八萬四千。毗首建磨。既為彼王造作宮城。皆悉竟已。與王辭別。忽然不現。還歸天上。時大善見王既見宮城皆悉修立。即勅擊鼓唱令國界。大善見王。却後七日。當為一切說種種法。若欲樂聞。皆可來集說法殿上。時婆羅門長者居士大臣人民。聞此唱令。至於其日。皆悉來集。時王即便上說法殿。登師子座。一切來眾。亦皆坐於四寶之座。

爾時彼王。先為諸人說十善法。然後又為開餘法門。乃至經於萬二千歲。其國眾生。若有曾聞彼王法者。命終生天。不墮三塗。阿難。彼王恒作如此利益一切眾生。阿難。時大善見王於靜室中。心自念言。我過去世。有何行業。修何善根。生世尊貴。有大威德。色力壽命。人無等者。正當由於過去世中。廣修布施忍辱慈悲故。今獲得如此報耳。我今宜應更修進勝。而便思惟。不久之間即得初禪。乃至得於第四禪。復更修習四無量心。阿難。大善見王又教夫人及以婇女。令修四禪。


大般涅槃經卷中


大般涅槃經卷下

東晉平陽沙門釋法顯譯

爾時雪山。有八萬四千白象。日日來到。列王殿前。時王心念。此諸白象恒來我所經由道路。踐踖眾生。即便勅語主兵臣言。自今已後。不須此象日來我所。經一千歲可令一來。但令四萬二千便足。不必其滿八萬四千。王玉女寶。名曰善賢。與餘夫人及以婇女八萬四千人。於靜室中坐禪思惟。經四萬歲。共相謂言。我等在此坐禪思惟經四萬歲。不見大王。今者宜應禮拜問訊。作此言已。即便相隨。到於王所。其餘宮人。入白王言。善賢今與八萬四千女人。來問訊王。時王聞已。即便往於說法殿上。昇師子座。俄爾之頃。善賢等至。王即喚前。時善賢等相隨而進。到於王所。頭面禮足。次第而坐。即作是言。我等共在靜室之中。坐禪思惟經四萬歲。不見王久。故來問訊。欲有所說。唯願聽許。王即答言。善哉隨意。善賢即便而白王言。此閻浮提。西瞿耶尼。北欝單越。東弗婆提。四方人民極為熾盛。富樂安隱。皆行十善。竝是大王德化力也。此閻浮提。如鳩尸婆帝城者。其數凡有八萬四千。此諸城等。國王臣民及婆羅門。皆悉來此。欲見大王。而王坐禪經多年歲。來朝謁者皆不相見。

譬如孝子不見慈父。又四天下。不見大王遊歷甚久。唯願大王。善將時宜。撫接民人。我等女弱。於國無益。所以坐禪適意久遠。大王處貴統攝內外。一切人民莫不宗仰。豈得如我女人所行。白象車馬。其數各有八萬四千。大王宜應乘之遊觀。大王昔日。恒為一切說種種法。授以十善。頃來坐禪斯事頓廢。于時善賢以如此事。種種諫王。大善見王聞此語已。而答之言。汝於前後每以善事而諫勸我。今聞汝言。殊乖昔意。爾時善賢聞王此誨。心生懊惱。垂涕念言。我向所以諫大王者。正以所見。謂為得中。不圖乃復更生罪咎。即從座起頂禮王足。而白王言。今我愚癡不識正理。乃以此事而用上諫。唯願大王。聽我懺悔。爾時大善見王答善賢言。一切諸行皆悉無常。恩愛合會亦復別離。此四天下雖爾熾盛。我亦不久當捨棄之。我於往昔八萬四千歲而為嬰兒。八萬四千歲而為童子。八萬四千歲為灌頂太子。八萬四千歲為灌頂王。然後得成轉輪聖王。領四天下七寶具足。八萬四千歲統理民務。八萬四千歲為諸人民講說諸法。八萬四千歲坐禪思惟。從爾已來。五十八萬八千歲。雖復如此壽命延長。會歸於盡。我今已老。死時將至。古昔諸王尊貴快樂。如我不異。亦復遷謝歸於無常。鳩尸婆帝城。及餘八萬四千大城會亦磨滅。不應於此獨生愛著。長放逸心。我今所以獲此尊勝。皆由往昔積諸善業。今者宜應廣植諸善造來生因。是故坐禪經積年歲。

爾時善賢等聞王此言。心大歡喜。頂禮王足。退還所住。如是不久王得篤疾。自知命盡。即立太子而以為王。集餘大臣及婆羅門長者居士。以四海水灌太子頂。事既畢竟。王即命終。上生梵天。阿難。大善見王。王四天下而其所居。唯閻浮提大城。雖有八萬四千。而其所處。唯鳩尸婆帝。雪山之中有八萬四千白象之寶。而王所乘。不過一象。雖有八萬四千駿馬。而王所騎。不過一匹。雖有八萬四千七寶之車。而王常駕。不過一乘。雖有八萬四千夫人。王之所愛。唯在一人。雕飾寶殿。八萬四千。王之所處不過一室。身之所須。飽足而已。而王役慮四方。纏心物務。徒勞精神。於身無益。阿難。大善見王。豈異人乎。我身是也。我於往昔獲此尊貴。所居國城即在於此。我於此城作轉輪王。不可稱數。成就利益無量眾生。今者諸天充滿虛空。皆是我昔為王之時。以諸善法教化所成。其於今日復在此城。見般涅槃。當令其獲般涅槃果。

阿難。以是事故。汝云何言此鳩尸那城為邊狹耶。我今決定住於此城而般涅槃。當於如來說此事時。諸天及人億那由他。於諸法中遠塵離垢得法眼淨。即共同聲而白佛言。世尊。往昔無量無邊阿僧祇劫。以諸善法利益我等。今又於此以般涅槃樂安立於我。即散名華。并作天樂。歌唄讚歎。供養如來。爾時阿難。而白佛言。奇哉世尊。此鳩尸那城。過去乃有斯奇特事。我今不復生小心也。


爾時世尊告阿難言。汝今可入鳩尸那城語諸力士道。我今日於後夜分入般涅槃。皆悉令來與我相見。若有所疑。恣意請問。莫令於我般涅槃時不及相見後生悔恨。爾時阿難聞佛言已。埀泣懊惱。頂禮佛足。攝身威儀。與一比丘俱共入城。時鳩尸那城。諸力士等。男女大小。始共集聚。論敘如來當般涅槃。各各皆欲往詣佛所。會見阿難。即便問言。我聞世尊在雙樹間將般涅槃。正共言論欲至佛所。於是阿難具以如來所勅之辭。告諸力士。力士聞已。悲號懊惱。悶絕躃地。互共微聲而相謂言。嗚呼苦哉。世間眼滅。我等從今何所歸依。猶如嬰兒失於慈母。從今已去。人天轉減。三惡道趣日就增盛。白阿難言。我等眷屬。今欲相隨往至佛所。是時阿難還白佛言。以世尊語入城宣示。諸力士眾莫不驚絕涕泣歔欷。皆悉當來瞻奉世尊。諸力士等。男女大小。一切相隨。流淚嗚咽。緣路而進。

是時阿難見諸力士人數甚多。心自念言。若此人眾一一禮佛無有竟時。我今當令家家一時禮。諸力士眾至佛所已。阿難即便普語之言。汝等來眾既為不少。若人人禮佛不卒得竟。今可家家一時禮也。力士奉旨即便禮佛。退住一面。而白佛言。唯願世尊。住壽一劫。若減一劫。不般涅槃。利益一切諸天人民。今諸眾生無有慧眼。唯願世尊。為作開導。爾時如來告力士言。汝今不應作此請我。所以者何。一切諸行皆悉無常。恩愛合會必歸別離。設我住世。若滿一劫。會亦當滅。我所說法但當憶持誦念勿忘。此則不異我在世也。諸力士等聞佛此言。不果所請。心懷愁悴。悲泣懊惱。默然而住。


爾時鳩尸那城。有一外道。年百二十。名須跋陀羅。聰明多智。誦四毘陀經。一切書論無不通達。為一切人之所宗敬。其聞如來在娑羅林雙樹之間將般涅槃。心自思惟。我諸書論。說佛出世極為難遇。如優曇鉢花時一現耳。其今在於娑羅林中。我有所疑。試往請問。瞿曇若能決我疑者。便是實得一切種智。作此念已。往到佛所。在於林外。逢見阿難。即語之言。我書論中說佛興世極難值遇。億千萬劫時時乃出。如優曇鉢華不可數覩。在世教化。我初不見。今聞在此娑羅林中當般涅槃。我有所疑。欲往請問。汝可為我白世尊言。道我今者欲希相見。爾時阿難。聞其此語。心自思惟。世尊今者四大不和。接對來久。已自增惡。若復與此外道相見。必有言論。容致損劇。即答之言。世尊今者四大不和。寢臥林中極苦身痛。汝今不須見如來也。莫臨世尊般涅槃時而作障礙。須跋陀羅如是三請。阿難亦復如是三答。

爾時世尊以淨天耳。聞須跋陀羅請阿難聲。又觀其根。是可度時。即以梵音告阿難言。汝莫於我最後弟子獨作留礙。聽須跋陀羅前來。我欲見之。此人質直聰慧易悟。所以求進欲決疑難。非為故來論勝負也。於是阿難即承佛教。語須跋陀羅。世尊今已勅聽汝前。須跋陀羅聞佛許前。歡喜踊躍。不能自勝。而心念言。沙門瞿曇。決定是得一切種智。即前佛所。互相問訊坐於一面。而白佛言。瞿曇。欲有所問。唯願聽許。佛言。善哉善哉。須跋陀羅。恣汝所問。須跋陀羅即問佛言。今者世間沙門婆羅門外道六師。富蘭那迦葉。末伽利拘賒梨子。刪闍夜毘羅眡子。阿耆多翅舍欽婆羅。迦羅鳩駄迦旃延。尼犍陀若提子等。各各自說。是一切智。以餘學者。名為邪見。言其所行。是解脫道。說他行者。是生死因。互相是非。云何而得知其虛實。何師應得沙門之稱。何師定是解脫之因。爾時如來即答之曰。善哉善哉。須跋陀羅。乃能問我如此之義。諦聽諦聽。吾為汝說。須跋陀羅。諸法之中若不見有八聖道法。當知無有一沙門名。二及三四。亦復不有。既無沙門。亦無解脫。解脫既無。非一切種智。須跋陀羅。若諸法中。有八聖道法。當知必有四沙門名。有沙門名。則有解脫。既有解脫。是一切種智。須跋陀羅。唯我法中。有八聖道。有四沙門名。是解脫道。是一切種智。彼諸外道。富蘭那迦葉等。其說法中。無八聖道。無沙門名。非是解脫及一切種智。若言有者。當知必是虛誑之說。

須跋陀羅。一切眾生。聞我所說。信受思惟。當知其人必不空聞要得解脫。須跋陀羅。我在王宮未出家時。一切世間皆為六師之所迷醉。初未見有沙門之實。須跋陀羅。我年二十有九。出家學道。三十有六。於菩提樹下。思八聖道究竟源底。成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得一切種智。即往波羅捺國鹿野苑中仙人住處。為阿若憍陳如等五人。轉四諦法輪。其得道跡。爾時始有沙門之稱。出於世間福利眾生。須跋陀羅。當知我法能得解脫。如來實是一切種智。爾時須跋陀羅。既聞如來說八聖道。心生歡喜。舉身毛竪。渴仰欲聞八聖道義。而白佛言。唯願世尊。為我分別八聖道義。於是世尊即便為其分別廣說。須跋陀羅既聞佛說八聖道義。心意開朗。豁然大悟。於諸法中遠塵離垢得法眼淨。即白佛言。我今欲於佛法出家。於是世尊即便喚之。善來比丘。鬚髮自落。袈裟著身。即成沙門。世尊又為廣說四諦。即獲漏盡。成阿羅漢。


爾時世尊告阿難言。汝今當知。我於道場。成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最初說法。度阿若憍陳如等五人。今日在於娑羅林中。臨般涅槃。最後說法。度須跋陀羅。諸天及人。無復更應聞我說法而得度者。若有善根應得解脫。當來皆是我之弟子。展轉相教。阿難。須跋陀羅。雖是外道。而其善根。應成熟時。唯有如來。能分別知。我般涅槃後。若有外道。欲於我法求出家者。汝等不應便聽許之。先令四月誦習經典。觀其意性為虛為實。若見其行質直柔軟於我法中實有深樂。然後方可聽其出家。阿難。所以然者。汝等小智。不能分別眾生之根。是故令汝先觀之耳。爾時須跋陀羅而白佛言。我於向者。欲求出家。世尊若令先於佛法四十年中讚誦經典。然後聽我而出家者。我亦能爾。豈況四月。爾時世尊即告之言。如是如是。須跋陀羅。我觀汝意。於我法中慇懃渴仰。今作此言。非為虛設。爾時須跋陀羅前白佛言。我今不忍見天人尊入般涅槃。我於今日。欲先世尊入般涅槃。佛言。善哉。時須跋陀羅。即於佛前。入火界三昧而般涅槃。

爾時如來告阿難言。汝勿見我入般涅槃便謂正法於此永絕。何以故。我昔為諸比丘。制戒波羅提木叉。及餘所說種種妙法。此即便是汝等大師。如我在世。無有異也。阿難。我般涅槃後。諸比丘等。各依次第。大小相敬。不得呼姓。皆喚名字。互相伺察。無令眾中有犯大戒。不應闚求覓他細過。車匿比丘。應與重罰。阿難問佛。與何重罰。佛言。阿難。與重罰者。一切比丘勿與共語。於是阿難。如教奉行。爾時世尊。告諸比丘。汝等今者若有疑難。恣意請問。莫我滅後生悔恨言。如來近在娑羅林中。我於爾時。不往諮決。致令今日情有所滯。我今雖復身體有疾。猶堪為汝等解釋疑惑。若欲於我般涅槃後奉持正法利益天人。今宜速來決所疑也。世尊乃至如是三告。諸比丘等默然無有求決疑者。爾時阿難即白佛言。奇哉世尊。如是三誨。而此眾中無有疑者。佛言。如是如是。阿難。今此眾中。五百比丘。未得道者。我般涅槃後。未來世中。當得盡漏。汝亦當在此中數也。

爾時世尊告諸比丘。汝等若見我身口意脫相犯觸。汝當語我。時諸比丘聞佛此語。流淚懊惱而白佛言。如來豈當有身口意微細過耶。於是如來即便說偈。

 諸行無常  是生滅法
 生滅滅已  寂滅為樂

爾時如來。說此偈已。告諸比丘。汝等當知。一切諸行。皆悉無常。我今雖是金剛之體。亦復不免無常所遷。生死之中極為可畏。汝等宜應勤行精進。速求離此生死火坑。此則是我最後教也。我般涅槃。其時已至。時諸比丘。及餘天人。聞佛此誨。悲號涕泣。悶絕躃地。如來即便普告之言。汝等不應生此悲惱。諸行性相。皆悉如是。於是如來。即入初禪。出於初禪。入第二禪。出於二禪。入第三禪。出於三禪。入第四禪。出第四禪。入於空處。出於空處。入於識處。出於識處。入無所有處。出無所有處。入於非想非非想處。出於非想非非想處。入滅盡定。爾時阿難。既見如來湛然不言。身體肢節不復動搖。即便流淚而作是言。世尊今已入般涅槃。

爾時阿[少/兔]樓駄語阿難言。如來即時。未般涅槃。所以湛然身不動者。正是入於滅盡定耳。爾時世尊出滅盡定。更還入於非想非非想處。乃至次第入於初禪。復出初禪。入第二禪。出於二禪。入第三禪。出於三禪。入第四禪。即於此地入般涅槃。爾時阿[少/兔]樓駄語阿難言。世尊已於第四禪地入般涅槃。於是阿難及四部眾。聞阿[少/兔]樓駄作此言已。悲號嗚咽。悶絕躃地。其中或有舉手拍頭搥胸大叫。共相謂言。世間眼滅。一何速哉。一切眾生。從今已去。誰為導者。人天方減。惡道日增。時虛空中天龍八部。涕泣滂沱猶如驟雨。互相謂言。我等從今誰為歸依。猶若嬰兒失於慈母。三惡道逕日就開闊。解脫之門方巨重關。一切眾生。沈淪苦海。亦如病人遠於良醫。又似盲者失所牽導。我等既去無上法王。煩惱之賊日見侵逼。唱此言已。悶絕懊惱不能自禁。時鳩尸那城諸力士眾。皆悉勇健。猶如香象。既見如來入般涅槃。神情憔悴。如病新起。當於爾時大地震動天鼓自鳴。四大海水波浪翻倒。須彌山王自然傾搖。狂風奮發。林木摧折簫索枯悴。駭異於常。爾時大梵天王。即說偈言。


 過去與未來  及以今現在
 無有諸眾生  不歸無常者
 如來天人尊  金剛身堅固
 猶不免無常  而況於餘人
 一切諸眾生  愛惜保其身
 薰餘以香華  不知當毀滅
 如來金色身  相好以莊嚴
 會亦當棄捨  應入般涅槃
 永斷諸煩惱  成一切種智
 猶尚不得免  況餘結累者

爾時天帝釋即說偈言。

 一切諸行性  實是生滅法
 兩足最勝尊  亦復歸於盡
 三毒熾然火  恒燒諸眾生
 無有大悲雲  誰能雨令滅

爾時阿[少/兔]樓駄。即說偈言。

 如來於今日  諸根不搖動
 心意會諸法  而棄於此身
 恬然絕思慮  亦復無諸受
 如燈盡光滅  如來滅亦然

爾時阿難。即說偈言。

 大地忽震動  狂風四激起
 海水波翻倒  須彌寶山搖
 天人心悲痛  泣淚猶如雨
 皆悉大恐怖  如被非人執
 由佛般涅槃  故有如此事

爾時眾中。有未得道比丘人天。既見如來已般涅槃。心生懊惱。宛轉于地。已得道者。深歎世間無常之苦。悲號啼泣不能自勝。是時阿[少/兔]樓駄語諸比丘及以天人。汝等不應生大憂惱。如來。前已為汝等說諸行性相法皆如是。云何猶故而悲泣耶。爾時阿難即便普語四遠來眾。如來今已入般涅槃。爾時眾人聞阿難言。悲號啼泣悶絕懊惱。而以微聲語阿難言。今此人眾極為闐塞。三十二喻闍那。皆悉充滿。唯願尊者。各令我等次第得前親見如來。最後瞻仰禮拜供養。如來出世難可值遇。如優曇鉢華時時乃現。今者親在此般涅槃。願必哀愍。令我得見。爾時阿難聞眾人言。心自思惟。如來出世。極為難值。最後供養亦復甚難。我今當令誰在於先供養佛者。今者宜使諸比丘尼及優婆夷。得在前來供養佛身。所以然者。斯等女弱。昔來之時。不必得到如來之所。以是因緣故宜在先。作此念已。即便普唱諸比丘尼及優婆夷。皆聽前於如來身所。諸比丘尼及與無量優婆夷等。俱到佛所。既見如來已般涅槃。啼泣懊惱。圍繞禮拜。種種供養。爾時有一貧窮優婆夷。年一百歲。見諸婆羅門。并及剎利長者居士。力士妻女長幼大小。以妙香華種種供養。自傷貧乏獨絕此願。心自思惟。如來出世極為難值。最後供養復為甚難。而今窮罄無以自表。

作此念已。倍增悲慟。臨佛足上心大懊惱。涕泣流連汙如來足。願我將來所生之處。常得見佛。諸比丘尼及優婆夷。供養畢已。即還本處。爾時阿難。又復普告諸餘人言。諸比丘尼及優婆夷。供養已畢。汝等可前次第供養。時諸人眾以次而來。到佛身所。既見如來已般涅槃。號泣宛轉心大悲惱。以諸供具而用供養。爾時諸力士眾。皆悉集聚。共相謂言。我等今者。云何闍維如來之身。世尊臨欲般涅槃時。應有遺勅。即便共往。問阿難言。我等今者欲共闍維如來之身。其法云何。世尊臨可般涅槃時。當有遺旨。唯願見告。爾時阿難語力士言。如來遺勅闍維之法。令與轉輪聖王等無有異。阿難即便具說佛向所勅之事。諸力士等聞阿難言。皆共嚴辦闍維之具。先造寶輿雕鏤莊麗。以如來身置寶輿上。燒香散華。作眾伎樂。歌頌讚歎。於音樂中。而說苦空無常無我不淨之法。時諸力士白阿難言。如來今者既般涅槃。最後供養極為難遇。我等請留如來之身。七日七夜恣意供養。令諸天人長夜獲安。阿難即便以力士言問阿[少/兔]樓駄。阿[少/兔]樓駄答阿難言。善哉隨意。阿難爾時告諸力士。聽留佛身七日七夜恣意供養。時諸力士聞阿難言。心大悲慶。即於林中種種供養。滿七日已。時諸力士以新淨綿及以細[疊*毛]纏如來身。然後內以金棺之中。其金棺內散以牛頭栴檀香屑及諸妙華。即以金棺內銀棺中。又以銀棺內銅棺中。又以銅棺內鐵棺中。又以鐵棺置寶輿上。作諸伎樂歌唄讚歎。諸天於空。散曼陀羅花。摩訶曼陀羅花。曼殊沙花。摩訶曼殊沙花。并作天樂。種種供養。然後次第下諸棺蓋。

時力士等共相謂言。七日之期今者已滿。我等宜應舁如來棺。周匝繞城。令諸人民恣意供養。然後往於城南闍維。作此言已。即便共舁如來之棺。盡其身力而不能起。各共驚怪不知何故。而以問於阿[少/兔]樓駄。我等諸人欲舁佛棺。周匝繞城。還趣南門供養闍維。盡竭身力而不能舉。不知此是何等事相。唯願尊者為我說之。時阿[少/兔]樓駄語眾人言。所以然者。虛空諸天欲令佛棺周匝繞城。從北門入住於城中。聽諸天人種種供養。然後應從東門而出。往於寶冠支提之所。而闍維之。彼諸力士聞此語已。共相謂言。諸天意爾。宜應順從。即舁佛棺。繞城一匝。從北門入。住城之中。聽諸天人恣意供養。作妙伎樂。燒香散華。歌唄讚歎。

諸天於空。雨曼陀羅花。摩訶曼陀羅華。曼殊沙花。摩訶曼殊沙花。并作天樂。種種供養。供養訖已。即便從城東門而出。往於寶冠支提之所。既到彼處。比丘比丘尼。優婆塞優婆夷。天龍八部。感結悲哽不能自勝。而便聚積牛頭栴檀及諸雜香。又於[卄/積]上。敷舒繒[疊*毛]。施大寶帳以覆其上。舁舉寶棺。繞彼香[卄/積]周迴七匝。燒香散花。作眾伎樂。而以寶棺置香[卄/積]上。取妙香油周澆灑之。時四部眾并諸天人。戀慕懊憹不能自勝。即便以火從下燒之。火不肯然乃至再三。亦復不然。時諸人眾不知所以。即以此事問阿[少/兔]樓駄。三燒香[卄/積]。何故不然。阿[少/兔]樓駄言。所以然者。尊者摩訶迦葉在鐸叉那耆利國。聞於如來欲般涅槃。與五百比丘從彼國來。欲見世尊。是以如來不令火然。爾時大眾聞此語已。深歎奇特。


爾時摩訶迦葉在鐸叉那耆利國。遙聞如來在鳩尸那城。欲般涅槃。心大悲戀。與五百比丘緣路而來。去城不遠。身患疲極在於路邊。與諸比丘坐於樹下。見一外道。手執曼陀羅華。迦葉問言。汝從何來。答言。我從鳩尸那城來。迦葉又問。汝知我師應正遍知不。其即答言。識。汝大師在鳩尸那城娑羅林中雙樹之間。已般涅槃。得今七日。即時正在寶冠支提。將欲闍維。天人充滿。互競供養故。我於彼得此天華。爾時迦葉聞此言已。悲號哽咽。諸比丘眾悶絕躃地。而以微聲共相謂言。嗚呼苦哉。世間眼滅。於是迦葉而安慰之。汝等不應作此苦憹。諸行性相皆悉如是。如來天尊猶尚不免。況復餘人而得脫耶。宜應精進求離世苦。今可速起前於寶冠支提之所禮拜瞻仰。爾時眾中有餘比丘。晚暮出家愚癡無智。共相謂言。佛在世時。禁呵我等。不得縱意。既般涅槃。何其快哉。

是時迦葉與諸比丘。進鳩尸那城。到於寶冠支提之所。見如來棺。在香[卄/積]上。悲泣流淚圍繞七匝。而登香[卄/積]。至寶棺所。在於足處號咷嗚咽。頭面作禮。爾時如來於寶棺內。而出雙足。迦葉見此。倍增悲驚。時諸天人既覩奇特希有之事。莫不嗟歎。深生苦戀。爾時迦葉見佛足上而有點汙。即便迴顧。問阿難言。如來足上何緣有此。阿難答言。如來初可般涅槃時。四眾充滿。我時思惟。若令大眾同時進者。女人羸弱。不必得前。即便先聽諸比丘尼及優婆夷到如來所禮拜供養。爾時有一貧窮優婆夷。年一百歲。見諸婆羅門。及以剎利長者居士。力士妻女。長幼大小。以妙香華種種供養。自傷貧乏無以表心。作此念已。倍增悲慟。臨佛足上。心大懊憹。涕泣流連。汙如來足。爾時迦葉既聞此語。心懷惆悵。怪責阿難曾不呵止致此點汙。即以香華。供養佛棺。禮拜讚歎。皆悉畢已。於是雙足自然還入。迦葉即便還下於地。以佛力故香[卄/積]自然。四面火起。經歷七日。寶棺融盡。於時諸天。雨火令滅。諸力士眾收取舍利。以千張[疊*毛]纏佛身者。最裏一張及外一重。如本不然。猶裹舍利。當爾之時。虛空諸天雨眾妙華。并作伎樂。歌唄讚歎。供養舍利。時諸來眾及以力士。皆悉各設種種供養。諸力士眾。即以金甖收取舍利。置寶輿上。燒香散華。作眾伎樂。還歸入城。起大高樓而以舍利置於樓上。即嚴四兵。防衛守護。唯聽比丘及比丘尼。得入禮拜。種種供養。其餘國王及婆羅門。長者居士。一切人民。皆不聽前。


爾時韋提希子阿闍世王。聞彼力士收佛舍利。置高樓上。而嚴四兵防衛守護。心大悲惱。又復忿怒。諸力士輩。即便遣信。語力士言。世尊在世。亦是我師。般涅槃時。恨不臨見。我之族姓。及與世尊。皆是剎利。汝今云何。獨收舍利。置高樓上。而嚴四兵防衛守護。不分餘人。汝便可以一分與我。我欲於國起妙兜婆。興諸供養。若能見許。永通國好。不見許者。興兵伐汝。餘七國王及毗耶離。諸離車等。遣使之法。皆亦如是。時婆羅門。長者居士。亦各遣信。白力士言。世尊亦是我等之師。願能哀愍。賜舍利分。時諸國使到力士所。具宣王意。力士聞已。深懷不平。答諸使言。佛來我國而般涅槃。舍利自然應屬我等。欲於國界興造兜婆莊嚴供養。此不可得。若兜婆成。恣汝等意。快共來此供養禮拜。若欲興兵。而見向者。此國軍眾。亦足相擬。時彼諸使。各歸本國。人人向王說如此事。

諸王聞已。益懷瞋忿。各嚴四兵而往攻伐。時諸力士。亦嚴戰具。以擬來敵。鳩尸那城中。有一婆羅門。名徒盧那。聰明多智。深信三寶。心自思惟。彼八國王及諸離車。身力壯健。軍眾精銳。又且力士勇猛難當。若交戰者必無兩全。而即便語諸力士言。汝等雖復勇銳果敢。彼八國王。齊力同心。人眾雲集。軍陣猛盛。若戰鬪者。理無兩全。鋒刃既交。必有傷害。如來在世。教人行慈。而於今日。忽相殺戮。汝等不應悋惜舍利。宜分諸國及離車等。各於其界。造立兜婆。稱於世尊往昔之訓。又使汝等普獲福利。諸力士眾。聞此語已。心意解悟。即答之言。汝之所說。實得於理。聽如汝言。彼婆羅門。見力士眾皆悉解甲。即便出城。語諸王言。汝今為法何故興兵。諸王答言。我為法故。遠求舍利。而見拒逆。不肯分與。是以今者興兵共來。時婆羅門。復語王言。我已相為和。諸力士皆悉與汝舍利之分。可取寶瓶。為汝分之。

八王歡喜。奉授金瓶。彼婆羅門。受諸金瓶。持以還歸。於高樓上而分舍利。以與八王。于時八王。既得舍利。踴躍頂戴。還於本國各起兜婆。彼婆羅門從諸力士。乞分舍利瓶自起兜婆。諸力士等取其一分。於闍維處。合餘灰炭而起兜婆。如是凡起十處兜婆。如來從始欲般涅槃。及般涅槃後至於闍維。起諸兜婆。其事如是。其後迦葉共於阿難及諸比丘。於王舍城。結集三藏。


大般涅槃經卷下

 
 


--------------------------------------------------------------------------------
【經文資訊】大正新脩大藏經第 01 冊 No. 0007 大般涅槃經
【版本記錄】CBETA 電子佛典 Rev. 1.10 (Big5),完成日期:2006/04/12
【編輯說明】本資料庫由中華電子佛典協會(CBETA)依大正新脩大藏經所編輯
【原始資料】蕭鎮國大德提供,張文明大德提供,北美某大德提供
【其他事項】本資料庫可自由免費流通,詳細內容請參閱【中華電子佛典協會資料庫版權宣告】
--------------------------------------------------------------------------------
       






  
             嗡嘛呢 唄咩吽        
頂部



本站資源,歡迎引用
清除 Cookies - 聯繫我們 - 彌陀山莊 - 專門弘揚彌陀淨土法門 - Archiver - W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