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題: 佛說阿彌陀經 - 夢參老和尚
Jill (彌陀山莊)
管理員
Rank: 9Rank: 9Rank: 9


UID 2
精華 48
積分 25364
帖子 1560
積分 16870
閱讀權限 200
註冊 2008-10-19
 
發表於 2009-6-14 16:44  資料  短消息  加為好友 
佛說阿彌陀經 - 夢參老和尚

佛說阿彌陀經 - 夢參老和尚

(夢參老法師2007年宣講於普壽寺)
 

      在沒有講經之前跟大家說幾句話。我們有很多錯誤的思想,今天我們講彌陀經,開始時大家可能就理會到了。是的,這個彌陀經很簡單,念阿彌陀佛也很簡單,等我們講過了可就不是那麼簡單了,不是像你們心裡想的。念一句阿彌陀佛有幾種念法,念阿彌陀佛的時候要觀想你自己,就是我們華嚴境界把自己變成阿彌陀佛,這是一種。同時念佛的時候念到自他不二,念自性佛,這又是一種念法。念一句阿彌陀佛包括一部華嚴經,這你信嗎?但是這就要看你怎麼念了。

      在明朝蕅益大師他注的註解很多、講經也很多,在他臨圓寂的時候,他就對徒弟們說「臨行贈汝無多字(子),一句彌陀作大舟」。他說我就要死了,臨行就是我已經要走了,沒有很多的話要跟你們說,也沒有很多字要囑咐你們,把一句阿彌陀佛作為大船。他的一生作靈峰宗論,蕅益大師作了很多註解,但在臨死的時候,囑咐最要緊的一句話卻是念阿彌陀佛。

      因為念一句阿彌陀佛一般人把它看的很輕,你拿這一句阿彌陀佛來比,比什麼呢?比你坐禪,禪堂;禪堂是選佛場,頓超直入,立證菩提。禪門一炷香,坐一炷香的時候開悟了,大徹大悟了;大徹大悟,他要在娑婆世界裡照樣輪轉。大家知道輪轉的意思嗎?就是失掉現生的身還照樣輪轉,比如說那些個禪宗祖師一代一代的,那就很多了。你念一句阿彌陀佛就生到極樂世界,念成了的一生成佛不再輪轉了,天天有善知識,蓮池海會那些都是善知識;也有阿羅漢,彌陀經上也有阿羅漢,那些阿羅漢都是發大乘的阿羅漢,不是沒發大心的,已經發了菩提心了。因為阿彌陀經是無問自說,沒有人請佛自說的,佛跟舍利弗說。我們上回講金剛經,像須菩提這些都在轉小向大,把這個阿羅漢轉成為菩薩,讓他們發大心。釋迦牟尼佛是對著舍利弗說的,無問而自說的。

      大家一般的看起來,念阿彌陀佛很容易。其實念阿彌陀佛是很不容易的,你在生就得念到一心不亂,不到一心不亂你能修的去得了嗎?同時這個就是華嚴境界,你怎麼樣來理會呢?極樂世界離這裡十萬億佛土。大家想想看,一個佛是三千大千世界,你要經過十萬億的三千大千世界,你才能生得了。如果沒有阿彌陀佛來接引你的力量,你能去得了嗎?就連這一個釋迦牟尼佛的三千大千世界你還衝不破,你會能達到極樂世界嗎?

      所以大家在聽的時候,不要把它認為是很容易的。但是它有一個好處,不經過什麼複雜的語言,也不經過什麼文字,不論你學過佛法或者沒學過佛法,聽到了,你能一心一意的念,念到一心不亂就行了。為什麼一個老太太什麼文化都沒有,七、八十歲了,別人一教她,她就一心一意的,她也不懂得別的,就「阿彌陀佛、阿彌陀佛」,心裡只有一個念頭,念佛,生極樂世界。那些知識分子他懂得的知識很多很多,但他的心裡非常的亂,所以他往生不了,因為他不能一心。因此大家在聽彌陀經的時候,都要發願生極樂世界,等你到極樂世界後就一生不退,生去了直至成佛,不會再生生世世的輪迴了,你在這個娑婆世界可就不容易了。因此要發大願,要發菩提心,往生極樂世界去。

      因為生極樂世界的不止只有阿彌陀經、無量壽經,還有特別是般若部的勸生極樂世界的。我們在華嚴經先講普賢行願品,以十大願王求生極樂世界,普賢菩薩的行願最後導歸極樂,那個生不同了,是上品上生。如果你能念佛時加十大願王,不要念十大願王的經文,因為原文較長,你就從一者禮敬諸佛到十者普皆回向開始,只念這麼十大願,跟阿彌陀佛結合起來,你生極樂世界一定是上品上生,普賢菩薩會專接你到極樂世界去的。

      密宗,最密的金剛薩埵無上咒,那個就是把你自己身口意變成阿彌陀佛身口意,念那個咒的時候就不同了,你跟阿彌陀佛已經結合起來,你去念吧!修密宗最上的就是金剛薩埵。淨土部的金剛薩埵念一個咒就行,但是那個咒念的時候可不是光念咱們所念的阿彌陀佛,阿彌陀佛包括法、報、化。法身、報身、化身,念那一個咒就具足了法、報、化三身,就是把我們自己的身口意變成了阿彌陀佛的法身、報身、化身。現在咱們說極樂世界的這個是佛的化身。所以在生淨土是這樣講的,唯佛一人居淨土,那是指著佛的法身,住著佛的常寂光淨土。我們一般生的都是化土,蓮池海會這裡頭菩薩、羅漢,乃至我們新生去的凡夫都具足了。但是那個凡夫就不同了,能夠生到極樂世界的,當時生時是凡夫,很快就成菩薩了。當你懂得這個含義了,然後再學。

      金剛薩埵咒,「嗡啊吽,班雜,咕嚕,班瑪,悉地吽」,就這三句話,「班雜,咕嚕,班瑪」就是法、報、化三身,要是細講那就很多了,金剛不壞身,又是現無量的身,就是法、報、化。咕嚕就是身,班雜是智慧,班瑪是佛的法身,悉地吽是成就。就你念一句阿彌陀佛,就這念一句阿彌陀佛就具足了法、報、化三身,也具足了一部華嚴經,也具足了一部法華經,西藏的無上密,都在這一個咒裡頭。「嗡啊吽班雜咕嚕班瑪悉地吽、嗡啊吽班雜咕嚕班瑪悉地吽」,那你就具足了阿彌陀佛法、報、化三身,就光念這一個咒,這叫密。要開闊起來講,那就能講好多部經。密宗的金剛薩埵有兩部,有個智慧部的,有個淨土部的,我們念的這個咒是淨土部的。

      所以要學之前,知道阿彌陀經是非常的深,不是像我們想像的那樣,因此大家要發願生起信心來聽彌陀經。彌陀經不像法華經、華嚴經講那麼長時間,多則講一個星期,一般的三四座就講完了。我們講得慢一點,因此大家在聽的時候,我說這個從淺到深。淺的,一般的沒有文化,你就念一句「南無阿彌陀佛」,有時念六個字的 「南無阿彌陀佛」,或者念四個字的「阿彌陀佛」。但是念都會念,什麼人都會念,念到一心不亂能做到的人卻是很少很少了。因此咱們講彌陀經之前,囑咐大家要發信心,信佛說的這個特殊法門,沒有哪個弟子請,就是無問而自說。你只要信心具足了,你聽完了彌陀經產生信心了,當你心裡煩惱時;我們一般都是求消災難的,所以我有時候勸道友們念地藏菩薩消災難;但是你念阿彌陀經、念阿彌陀佛就不能消災難嗎?給大家評論一下,選哪部經,講哪部經,跟大家說哪部經,含義是一樣的。因此佛在說哪一部經時都是無上的,不起分別心的。

      現在發願,信,願;信了,極樂世界真實不虛的,相信自己能生得到。我們學過華嚴經、學過法華經,因為極樂世界就在你心裡,是你心變的,心生萬法,也得懂得華嚴義了,拿這個意思來念阿彌陀佛,那跟一般的念阿彌陀佛情況不一樣了。以學習法華經的那個智慧來念阿彌陀佛,那又不同了,那是果位的佛,你也就進入果位了。所以看你以什麼心。現在我們都是凡夫心,消業障,生極樂世界,把現生所有的生極樂世界的障礙都把它消掉,這你才能去。這等於念阿彌陀佛的時候,跟你修不淨觀、白骨微塵觀一樣,等你一步一步走來的,說九次第定,那就等於一步一步走到太原,你坐汽車就快了。我們五台山還沒有飛到太原的飛機,將來可能發展到小型飛機,我們坐上飛機十幾分鐘就到太原了。你念阿彌陀佛等於我說的坐飛機,十萬億佛土一念間就到,這邊死了,那邊就生了,蓮華中生了。因為極樂世界還在你心中,都是你一心,這是圓滿的。要有這種願,行要念阿彌陀佛,沒有其他的,就是非常的簡單。經文告訴我們念到七天的時候,一心不亂。要是你的定力好,三天你就一心不亂了,那你就三天走,一念間你就到了,這就靠信仰力,信、願、行。我們開始講彌陀經。

【佛說阿彌陀經】

      咱們先講「佛」,在印度話叫佛陀耶,這句話具足了說「佛陀耶說阿彌陀經」。阿彌陀經咱們先講佛,佛就是覺悟的覺。但我們現在是不覺的,大乘起信論講從不覺到始覺。因為現在我們都迷了,是不覺了;不覺,開始信佛,這叫始覺。從不覺到始覺,咱們現在都是在始覺當中。但是始覺一分一分的覺、一分一分的成,叫分證覺,一分一分的覺悟。始覺到分證覺,分證就是漸次的一部分一部分的。始覺智,開始學佛覺悟了、有智慧了;完了再分證覺,一分一分的證入;由分證才能達到究竟,最後才能究竟成佛,這就是覺的意思。凡夫不覺。二乘人阿羅漢,也就是聲聞、緣覺。他已經覺悟了,他這個覺悟不是大心的,光能自己明白覺悟,不去覺他人,叫自覺,就是光顧自己,不管眾生。菩薩就不同了,自覺還覺悟一切眾生,自覺覺他,這叫菩薩;但是他因為不究竟,一位一位的達到。佛達到自覺覺他,三覺圓滿,度眾生也圓滿,自己覺悟也圓滿,行菩薩道圓滿,這叫十法界之中的聖人,超過一切人。我們這是剛學佛法,還在凡夫地,只能入佛門,凡是受了三皈的都算入佛門了,這只是凡夫。

      像在我們中國,特別儒教,或者印度的,也講先知先覺,那個覺跟我們佛教講的不同。像我們中國講孔聖人,把孔子叫成聖人,在佛教是不承認的;佛教不承認,那他還是凡夫,凡夫不能稱聖。像孔夫子、關聖帝君,那皇帝封的;皇帝封的不算真正的是。有管帝釋天叫聖人的,乃至諸天都叫聖人的,這是沒學過佛法的。學佛法的人,唯佛才能稱聖人。菩薩不能稱聖人,二乘人更不能稱聖人,而出世證得阿羅漢果的、辟支佛的那些菩薩,不得稱聖人。聖人是專指著佛說的,要福慧兩足尊,福德圓滿了,智慧圓滿了。像我們此土說文殊、普賢、觀音、彌勒、地藏,我們大家都稱這些人是聖人,有些是他已經成佛了再示現菩薩,這就跟一般菩薩不同了。現在我們一般所認識的、所說的、所見到的形相只是化佛,釋迦牟尼佛是毗盧遮那的化身,叫化佛,他作這個娑婆世界的主人。娑婆的含義就叫堪忍,所以生到這個世界來你就要忍耐,什麼都能忍,這就是堪忍世界。因為這個世界(娑婆世界)苦難太多,跟極樂世界完全不一樣。極樂世界是化的,是阿彌陀佛的願力化的,娑婆世界這個化土是釋迦牟尼佛的願力,他專度這些苦難眾生。所以娑婆世界眾生難調難伏,釋迦牟尼佛就發願對這些眾生來度他們,所以堪忍,就是忍受一切。第一個眾生不信,不但不信還謗毀,那就要忍受,要慢慢的轉化他們。眾生無知、愚癡,那佛在五濁惡世教化眾生時就得忍受眾生的苦難。所以每個菩薩、大菩薩都發願,所發的願不同。就像我們念地藏菩薩,地藏菩薩發願到地獄去,娑婆世界本來就夠苦的了,而地獄又是苦中之苦。為什麼苦呢?因為人們不想出離,不但不出離,還愈發造業。因此全名的說毗盧遮那的報身是盧捨那,報身的化身是釋迦牟尼。釋迦牟尼有大釋迦牟尼、小釋迦牟尼。佛還有大小嗎?化身就小,報身就大。咱們讀菩薩戒品,盧捨那佛給千釋迦說梵網戒。因為盧捨那佛坐的那個蓮華是一千葉,一葉一釋迦,一個葉就是一個釋迦牟尼佛的國土,說的梵網戒。盧捨那佛給釋迦牟尼佛說,那叫大釋迦牟尼。一個釋迦牟尼佛化身千百億釋迦牟尼佛,報身佛的一個,一葉蓮華和千百億釋迦。盧捨那佛跟化身說,也就是給大化說,大化又給小化說,小化就遍世間,到人間跟一切眾生說。

釋迦牟尼也是印度話,翻我們中國話,釋迦牟尼佛就翻能仁寂默。能仁就是化度眾生的意思,就是慈悲利他,利益眾生;寂默,是約他自證分。寂默是什麼?是涅槃。寂是寂靜,沒有語言,沒有行動,默然就是不動,就是如;能化利一切眾生,這叫來,這是化身的解釋。化身的意思,就是不住涅槃也不住生死。寂默本來是住涅槃,不住!施與眾生仁慈,這是寂默。能仁寂默,能仁就是時常利益眾生,以大慈大悲利益一切眾生,說一切法。知道一切法無有言說,因為要化度眾生,施以仁慈,無言說而言說,這是大悲之中含的智慧。但是能仁的時候行大悲心不離開寂默,在寂默當中也不離開大悲,所以化身佛就翻能仁寂默,就是釋迦牟尼。

      「說」,說字就一般的在佛經講就是歡喜,一說法眾生心歡喜。例如說阿彌陀經,大家一聽到阿彌陀經心裡歡喜、嚮往。同時這個含義,等我們講完經大家就懂得了,凡是你發願生極樂世界的絕對能生,你發過願要生極樂世界一定能生。經文裡頭「若今生,若已生,若當生」,說三個生。你現在能生到極樂世界,生去了;你今生沒生到,你來生一定能生到,已經生極樂世界的給你證明,證明絕對能生到,到經文裡頭會講的,所以你凡發願生極樂世界的一定能生。若已生,已經生到極樂世界去了。若今生,今生念佛能生到極樂世界。今生沒生到,因為你發過願生極樂世界,若當生,當來一定能生到。經文上講六方佛、無量諸佛來攝持你,所以一定能生到。

     「佛說」是指著釋迦牟尼佛說法,說的什麼法?阿彌陀。說阿彌陀佛距我們這個地方十萬億佛土之外,有個世界叫極樂,那是依報,正報是阿彌陀佛。阿彌陀佛翻我們的華言叫無量壽,或者翻無量光,光無量,壽無量。壽是指著佛的法身說的,法身是無量的,壽無量!光無量,佛教化他的願力有無量光,光明所照處,能見到佛的光明這就得度了。所以光的含義就是法、報、化三身,他的正報是無量光,他的報身也是無量光(就是他的正報),他的化身也是無量光,無量壽,無量光。

      因為阿彌陀佛他在修行當中,出家修道的時候他發了四十八大願,在這四十八願當中,一個二十三願當中說,四十八願當中的第二十三願,這第二十三願他怎麼說呢?說我要成佛的時候,我的光明,自身所放的光明、自然的光明無量,光無量!說我要成佛的時候,永遠住世間。所以現在阿彌陀佛成佛都十劫了,但是釋迦牟尼只是八十年,現在阿彌陀佛住世光壽都無量,沒有限量的,那就是永遠不入涅槃。同時在他十五大願,四十八願的第十五願,說我要成佛,我國內的天、人;極樂世界也有天,不是娑婆世界的天,他那個天人壽命都無量,沒有限量的。所以為什麼說生到極樂世界永不退?不論你壽命長或者壽命短都是自在的,無量壽!因為極樂世界沒有三災,也沒有八難。咱們所有這個世界的名詞極樂世界都沒有,沒有三災八難,生了極樂世界你一生成佛,無窮無盡的。那跟我們娑婆世界不能對比,要比起來我們這個壽命很短很短。光,可以說假日月的光,那個光不行的。極樂世界沒有黑天白天,不假日月的光,就是佛的光明。到經文裡頭,經文裡都是講阿彌陀佛的事,釋迦牟尼佛講阿彌陀佛的事。

      但是釋迦牟尼佛,我們講華嚴經上就是阿彌陀佛,阿彌陀佛即是釋迦牟尼佛,佛性一樣。他們都是成就的了,佛性一樣,只是所教化的眾生不同,應機而示現,不是佛有差別。極樂世界那一批機,跟娑婆世界佛要度的這批機,佛因為看了這個世界眾生,在這個世界上成道很困難,他就把你轉移到極樂世界去!所以給你說彌陀經,就是讓你轉移到極樂世界去。有一部分已度了成道的,但這部分是大部分,所以佛說彌陀經做轉介紹,讓你到極樂世界去。但是你不接受介紹,佛說了你不理,那你還是去不了的,你也不相信阿彌陀經,含義就是這個意思。

      我們大家都修過華嚴經,華嚴經中釋迦牟尼佛的法身是毗盧遮那,毗盧遮那翻華言是什麼?光明遍照。以前我問過老法師,問我的老法師,我說:光明遍照跟阿彌陀佛的無量光有什麼差別?他說:沒差別。我說:那毗盧遮那就是阿彌陀佛。他說:對了,法身是一個,儘管佛有千佛名萬佛名,法身就是一個。這個大家都要懂得,法身無二。這個道理怎麼講呢?咱們說咱們是人,凡是人,人道,這一道的;凡是佛叫佛道,那就不分了。但是要分開,人有男人、有老人、有中國人、有外國人、有日本人,那就多了複雜了,這跟那個道理是一樣的,大家這麼理會到就知道了。咱們讀法華經,「十方三世佛,同共一法身」,十方三世那麼多佛,過去、未來、現在,就是一個身。什麼身?法身,這叫法身佛。個人的修為不同,感的果不同,這叫報身佛。盧捨那佛跟阿彌陀佛的報身不同,阿彌陀佛只有一個名字「阿彌陀佛 」,法身阿彌陀佛,報身阿彌陀佛,化身還是阿彌陀佛。釋迦牟尼佛不同,釋迦牟尼佛的報身盧捨那,法身毗盧遮那,化身釋迦牟尼佛,三身。那極樂世界阿彌陀佛,報身阿彌陀佛,化身還是阿彌陀佛,三身一名。這是名字上的差別,這個大家懂得就行了。

      不但佛佛道同,咱們跟諸佛是一樣的,九法界每一個法界都可以,從性體上說都可以說是阿彌陀佛,佛性;相就不同了。但這是因,咱們知道在華嚴經上講因該果海,果徹因緣,我們這個因就該攝到一切果。如果大家念萬佛名經,或者念千佛名經,乃至我們經常念的五十三佛、三十五佛,等你念五十三佛、三十五佛的時候,你回想就是我自己,「心佛與眾生,是三無差別」,體、性,性體就是一個。我現在具足的佛性是因,因該果海;我能修行,能夠到達成佛,成了佛了,果徹因緣。在這上同佛。但是在你這個報(業報),那就不同了,你修什麼業得什麼報。西方極樂世界阿彌陀佛是果的阿彌陀,要以果的果徹因緣;果徹因緣,就是我們現在發心生極樂世界,這是因,發了這麼一念心就是阿彌陀。阿彌陀佛在因地的時候,他叫法藏比丘,那是因;成了阿彌陀佛,因該果海,回顧他的因是果徹因緣。把這個道理隨時的明白了,我們念阿彌陀佛,一念間,在這一念,念阿彌陀這個念是阿彌陀佛,不念就不是了。這個道理大家要思惟,就是念佛即是佛,但是你得修成,在因裡頭就具足。

有時候是相,有時候是性,有時候講理,有時候又講性。我們現在說阿彌陀經的阿彌陀佛即是理,也是事。理是指佛的法身說的,阿彌陀佛法身;事是指著阿彌陀佛化度眾生說的;就是理是佛的法身,事是佛的報身,報身又起化度眾生的幻化的身。現在十法界當中說的是佛法界,專說極樂世界阿彌陀佛,人人都能成阿彌陀佛,因為本具足故,就是靠修為。餓鬼道、地獄道、畜生道都能夠變成人,那他得修。還有他前生的善因,雖然是輪墮三途去了;他輪墮三途,他把那個三途的業一消又回歸於人道,跟這個道理是一樣的。

      這就是「佛說阿彌陀經」。「經」,這一字我們講了很多了,印度話叫修多羅,翻我們中國話叫契經,又契理又契合於事,於理合,於事合。於理合,你就回歸正道,叫成佛;於事合,你念極樂世界的事,想極樂世界的事,那是極樂世界的事,跟娑婆世界的事不一樣,你跟極樂世界的事情合。所以經常想八功德水,七寶蓮池,想極樂那些境界相,這叫合的意思。

      任何的畜生,為什麼我們給畜生念佛,它能聽得懂嗎?它能懂人話嗎?這叫種善根,現在不懂,它的耳根有這個名字了。你給貓給狗,你給它念阿彌陀佛,不論什麼畜生都一樣。特別我在鼓山看見那個鵝,放生池養的那個鵝,經常到念佛堂蹲那門口,它能聽得懂嗎?但是它往生了,它死了,死到念佛堂門口。當然不一定生到極樂世界,也可能變人道,也可能它就能夠悟入了,從惡道的畜生也能生到極樂世界,那得靠佛力加持。所以十法界眾生,除了佛法界之外,其他九法界都可以生極樂世界。那些大菩薩他生到極樂世界幹什麼去了?他求法去了。咱們看華嚴經很多他方世界來參加華嚴法會,就是這個道理。這個道理大家可能都明白了,這是咱們現在講的佛說阿彌陀經。

      再重複一句,釋迦牟尼佛給我們娑婆世界眾生講,這叫特殊的法門,最玄最妙的法門,微妙,沒人請示,佛是自說,因此這個經上才講佛說阿彌陀經。那佛說華嚴經不可以嗎?佛說法華經不可以嗎?佛說楞嚴經不可以嗎?佛說那個經都沒加個「佛說」。人家有人請問,請佛說,佛才演說的。因為這個經沒有人請,所以佛自己來說,佛說阿彌陀經就是這個含義。但是結集的人,要以六種成就結集這部經,現在就講六種成就。

【如是我聞。一時佛在捨衛國。祇樹給孤獨園。】

     「如是」是指這部阿彌陀經說的。如是,就是這個法,如是彌陀經這一法,佛說彌陀經這個法,就是指著這部阿彌陀經說,但是是我親自聞到的,這是證明這法是可信的,不是道聽塗說的。因為佛在世的時候說,說完了就沒有了,那時候沒有文字。佛涅槃之後,大家要把佛所說的話把它變成文字,整理經集,流傳後世。所以在結集的時候就請阿難尊者,阿難尊者他是一個凡是佛說一句話,入了他的腦子不會遺失的,他就把佛所說的一切經典照樣的說一下子。但是前頭他的說明,因為大家相信,說這個法是我親自聽到的,就是「如是」。同時再深義一點講,如者是不動,如如不動;是,是這個如如不動的理,這個道理是我學會了的,就是這樣子。如如不動理跟一切事相混合了,理即是事,事即是理,這叫如是法門成就了。這叫六成證信序的第一個。

      佛在什麼時候說的,時間不定。什麼時間?有機,有這個機緣成熟的眾生佛給他說。那現在佛說阿彌陀經的時候,二乘人都經過阿含、方等,二十年之後又經般若部門,像這種法是圓法很不容易信入,就是那些大阿羅漢他只看見聽佛所說娑婆世界事,這到了娑婆世界之外去了,說一念佛號就能成道、就能不退轉很不容易信。度阿羅漢的時候很難,因為他已經了了生死,他沒有苦難了。但是凡夫很容易進入,大心的凡夫勝過小乘的聖人,原因、道理就在這裡頭。

      我現在所說這個法你們大家都要信,為什麼?如是之法是我親自聽佛說的,這個事,這個理,這部彌陀經,就指「如是」,就指著這阿彌陀經說的,是可信的,一定要信。為什麼?我聞。就是最初是信,第二個是聞,信成就了。所以經中所講的自他,娑婆世界、極樂世界和自己,阿彌陀佛,一切講的修證人果,如是之法,就是彌陀經這個法門的法可以信的,我來作證明。我聞,我聞就是阿難就給他作證明,這是我親自聽佛說的,一點都不假,叫聞成就。第一個勸你信成就,第二個聞成就,這個法門是可信之法。為什麼?我親自從佛那聽來的。不是他說的。

      什麼時候聽到的?因緣成熟,一時,佛說這個法的時候,那個時候我聽到的。所以佛經上沒有時間,沒有歷史性的,為什麼?現在我們在這說彌陀經,這也是時,也是一時。什麼時候?因緣成熟了。原來我們想講阿彌陀經的時候,半個月之前就想講了,東拖西拖的拖了這麼久,那時候沒成就,這個時候成就了。什麼時候?現在是舊歷十六,下午四點鐘,就這個時候。在我們一會不行,佛是一座說法的,說多長的經一座;那一座有的很長,有的一座很短,所以叫一時,叫時成就。

      誰是說法主?佛,佛是說法的主人成就了。在什麼地點說的?就是處成就,在捨衛國,祇樹給孤獨園。

 

      「如是我聞,一時佛在捨衛國,祇樹給孤獨園」,這是我們講序分當中的六成證信序,以這六種成就,成就阿彌陀經這一法是可信的。因為做任何事都有人、處、事、時間、談些個什麼、定些個什麼,人、事、處、時間、地點、條件就是這樣子。說法必有一個能說的人,所說的處所,哪些個人聽,以這六種成就他的信心,說這一法不是虛妄的。

      如是兩個字講的是信成就,我聞是聞成就,一時是時間成就,說法的主是佛,說法的法王,地點是捨衛國祇樹給孤獨園。佛一般大多數是在祇樹給孤獨園說法,這是個道場,佛在世時講法的道場。在祇樹給孤獨園說法的過程當中,修建這個園子的給孤獨是個長者,是捨衛國裡一個大富有的人。祇樹是祇陀太子,波斯匿王的兒子祇陀太子。他們兩個共同供養佛的,就是這個祇樹給孤獨園。這是因為給孤獨長者到他一個親戚家裡去,去拜訪他的一個親戚,他看他親戚家忙得不得了。他就問:你們忙什麼呢?做什麼事?是婚喪大娶稼事嗎?親戚說:都不是,我們要請佛來講經。但是給孤獨長者他一聽到他親戚所說的佛的名號,也就是釋迦牟尼的名號的時候,他渾身的汗毛都豎起來了,非常的感動。因此他回國之後,他就想建設一個地方,請佛來這裡講經說法。他在國內選來選去,最終認定就是祇陀太子的這個園林非常好。他就跟祇陀太子要求,要求把這個園子讓給他。祇陀太子說:我不需要錢,我的園林怎麼能賣給你呢?然後就問他說:你要買這個園林做什麼呢?他說:我要供佛,請佛到這個國土來講經說法。祇陀太子就跟他開了個玩笑,說:好吧!你拿金磚來鋪,把我這個園子鋪滿了,我就賣給你。他本來是開玩笑話的,也就是拒絕他的意思。可給孤獨長者就回家了,把他的金庫打開,拿金磚去鋪他那園林的地,真的給它鋪滿了。祇陀太子看給孤獨長者是認真的,不是說玩笑話的,祇陀太子就跟他講了,說:我園子是賣給你了,但我的樹可沒有賣給你,我看到你的誠心,樹就算我供養佛的,園子是你供養的,我們倆合作,我也想供養佛呀。為什麼佛有這麼大的感召力,讓你把所有的財富都捨得,我也被你感動了,我這個樹作為我的,咱倆共同來供佛。所以就叫祇樹給孤獨園,祇陀太子的樹,給孤獨長者的園子。這是處所,要說法得有個地點,這叫處成就。

      因為在這個經結集的時候,就是佛涅槃之後,阿難在結集這個經的時候有很多不同的意見,這個是在窟內結集的,另外還有是窟外結集的,不同意見就在窟外結集的。但是迦葉尊者在窟內結集經典的時候,大多數都是久已成就的大阿羅漢,屬於常在佛的身邊的一些大阿羅漢,窟外的一些阿羅漢迦葉就拒絕他們參加結集。當時佛涅槃之後,在結集經典的時候,就有了窟內和窟外這兩種。這個是指著窟內說的,是窟內結集的經典。最初就請阿難升座。當初阿難要參加的時候,迦葉說你還沒證得阿羅漢,不許你參加,就把他擯除了,擯除在窟外。阿難尊者在那窟外門口就著急,這個時候他就用功了;一用功,他證得阿羅漢了。他就喊:我也證得了。迦葉尊者說:你證得了,你就進來吧!你有神通了嘛!這時候阿難尊者才入窟內。這是結集經前的故事。大家就考慮,因為阿難尊者是多聞強記,佛所說的法如瓶蓄水,就是拿個瓶倒一杯水一點不滴;佛所說的經典、所說的法,阿難尊者一字不漏,不違背佛所說的法。他結集的時候就這樣。

      阿難剛一升座的時候,升座來結集經的時候,會上就產生很多奇異的現象。什麼奇異呢?因為佛加持阿難,這個時候阿難尊者就變成三十二相,相貌全變了,相好全變了。參加會場的大眾一看,阿難不是阿難了,變了另一個像佛一樣的,很多弟子說佛沒入涅槃,這是第一個懷疑;說佛並沒有死,又來說法來了,這是第一個懷疑。還有一些懷疑是他方的佛,別的世界的佛來這裡說法來了,這是第二種懷疑。第三種,是認為阿難成佛了。還有些,阿難一說「如是我聞,一時佛...」,大家知道這是阿難說的,懷疑都解除了。

      在佛臨涅槃的時候,這些弟子就請問佛說:佛在世的時候,我們以佛為師,佛,你涅槃之後我們還認誰為老師呢?以誰為師?這是第一個問號。佛在世我們依佛而住,共同住;佛要滅後了,我們依著誰住?佛在世的時候,那些不聽教化的惡行比丘,佛能制止他們;佛涅槃之後誰能制得了這些惡行比丘,應該怎麼辦?佛要涅槃之後,結集經藏的時候,最初經首怎麼樣稱呼,就請示佛。也就是在佛將要涅槃的時候,請示佛這四個問題。

      佛就給他們答覆了,我涅槃了之後,解脫木叉(就是戒經)就是你們的師,以戒為師。我在世的時候以我為師,我不在世的時候,我所制的戒就是你們的老師。現在我們經常寫「以戒為師」,就是這個意思。在家的優婆塞、優婆夷,有五戒,有八戒。出家,有沙彌、沙彌尼的十戒,有比丘戒。然後,還有在家出家共同受的菩薩戒。以戒為師!

      第二種,我涅槃之後,依著什麼住?四念處,就是「身、受、心、法」,常時以此為你的心的住處,就是觀念。你心裡想些什麼、觀念什麼,「身、受、心、法」就是你觀念之處。所以說要學佛的人,不論是男眾女眾,男眾是比丘、優婆塞,女眾是比丘尼、優婆夷,不論男女老少,凡是佛弟子你都要修觀。這個住處,你住處就住你的身口意三業當中。你怎麼樣觀你的身?觀你的身不淨,九孔常流,觀身不淨說你通身的毛孔沒有一樣是乾淨的,所流出來的排泄的都是不淨的。觀你五臟六腑,內在的、不淨的,你吃任何的香味的飲食,一到舌根以下、咽喉以下味道變了,下了咽喉就變了。你排泄的大小便利。你把此身要看破,這個身體是腥臊垢穢。在楞嚴經上講,阿難問佛說:佛,你的三十二相為什麼很乾淨?你跟我們一樣的也是父母生身,但是你的身不一樣,跟我們不一樣了。所以他問佛,就是腥臊交遘,雲能發生勝淨妙明,紫金光聚?你跟我們不一樣,為什麼在這個不乾淨當中,你這麼清淨;都是一樣的人身,你的身上也是這樣子。這個身的成就,咱們都知道八識的識是業識,這個是因。你來投入胎的時候,就是你八識的識神。識神,經過父母的緣,你的識跟父母的緣而成就這個身體,這就是「色、受、想、行、識」五蘊的色身。可是你這五蘊色身跟我們的不一樣,勝妙五蘊色身,這是問佛。佛跟他講了,那個因緣就很長了,說都是化現的。

      我們每個人來的時候,受生的時候,忘了。入胎就迷了,把以前的因全迷了,人都如是經過的,但是這個故事在佛講起來,人都是不知道了。當你受生的時候,你那個識神,假使你是男身,你認為女的是你的妻子,你就入進去了;其實是錯誤了,入進去就受胎了。假使你是女身,你認為男的是你的先生。赤白二滴,腥臊交遘,云何能發生勝淨妙明?不論一個小蟲子,一個螞蟻,一個馬、牛、羊、雞、犬、豬全如是,投胎都如是,他並不是認為他轉到狗了,一受胎,一出來,才知道變了。這第一蘊,蘊處,就是色。這你應當常時思念的,什麼呢?觀身不淨。第一觀,觀身不淨,這個身體不清淨。人沐浴洗澡,隨便你洗好多遍,只是身體外,你五臟六腑洗不了,所以你要常時觀,用佛法來洗。第一念處,色。然後是受,「色、受、想、行、識」的受念處。受就是含受之意,領受之意,受以壞為苦。我們身體很健康嗎,不健康了,壞了,這時候你感覺很苦。富貴人家很有錢,一下子富貴沒有了,變了窮苦了,受了災難了。本來一家人父母、妻子、子女歡歡樂樂的,遇到災難了,變成妻離子散,家庭也破裂了,這時就苦了。受念處!本來這肉體就有病苦、老苦,生、老、病、死、愛別離、怨憎會、五蘊熾盛、求不得,八苦交煎,就是苦上又加苦。一般的人雖然沒有榮華富貴,但是他有飢寒交迫。窮人冬天沒有衣服穿,再加飲食沒有,那就飢餓,飢寒交迫。這樣的念念不停的,從你小,到你壯年,到你老死,這是領受的。領受是在運動當中,這是什麼苦?行苦。運動,行是不停的運動,誰也免不了。但凡是一切的生靈,有含識的,包括畜生、人,乃至一個蟲子,浮游。浮游是最小的蟲子,用咱們的肉眼看不太清楚,在水面上生長的。早晨八、九點鐘太陽一照,它生了,晚上(像這個時候)它死了,叫朝生暮死,早晨生了,晚上死了,它這種苦都具足的,跟人生的一百年一樣的。這叫行,行是運動當中的苦。但是任何人也免不了,不論你地位的高低,財富的大小,這個苦你也是具足的,都免不了。如果貪圖名利,貪圖聲色獲利,在那奔馳去求,他認為很快樂。一會坐飛機飛這去,一會坐飛機飛那去,這不是快樂,在我們安靜的學佛的人看見說這是痛苦,運動當中的苦難,是免不了的。一個叫化子乞丐,這天碰見一個施捨的人給他頓好吃的,那他得到了就快樂得不得了,在富有的人看來他苦死了。這都叫迷,應當常念,念什麼?受念處,就是身受。同時你把這兩個觀,一切的受全是苦。咱們人間有樂受、苦受、不苦不樂受,凡是領受都是苦,都不是快樂。觀受是苦。

      人的心永遠是不足的,叫心念處。沒有得到,求啊,貪啊,想種種的辦法想得到;得到了要把它保護住,又怕失掉,就在這患得患失當中,這種妄想從來就沒間斷過,就是胡思亂想。破滅了,應該把這幻想打斷了。我看到古來大德形容這些,講了這麼一段故事,有一個窮人,很窮苦的,窮的什麼都沒有,不曉得小雞在草地裡下了個雞蛋讓他撿到了,這一下他很高興了,好像得到財富了,回來他晚上就睡不著覺了。雞蛋怎麼處理呢?想借鄰居家王媽媽的老母雞抱蛋的時候,把他這個雞蛋加進去。幻想,那就變成個小雞了。小雞長大了,又下些個蛋,又變成好多小雞。這麼一想,愈想愈多,那就成了雞富翁了。又把這雞賣了,買個豬,豬又下了很多豬仔。就這麼想啊想啊,完了又買牛,又蓋房子,又置地,又討妻生子。這麼一高興,腳這麼一蹬,把雞蛋給踩碎了,破滅了,一下都破滅了,他不念了,還是受窮。心裡頭沒有滿足的時候,任何人!人心不足蛇吞象,那個蛇想把大象吞進去,那怎麼能辦得到?應當這樣的觀想,既然沒得求得,得了又怕失掉,妄想不斷,你心要觀你的心,觀想這個心念念相續,念念生滅,念念不斷,你要把這心轉過來讓它念佛,要能念佛念念不斷就好了。你觀你這個心,這個心無常的、不定的。第三念處叫觀心無常,念念相續,這個我們都認識到。

      第四個法,叫法念處。法是什麼?「色、受、想、行、識」五蘊法,這五種都屬於法。顏色當中色有青、黃、赤、白、黑,乃至於有大有小、有長有短,有「眼、耳、鼻、舌、身、意」,對著「色、聲、香、味、觸、法」,兩個六,再加中間一個識,六識,三個六,三六一十八,這十八法。這十八法不論男女、大小、出家在家誰也脫離不了,這叫一切色法,行行色色。愚癡,沒有學佛的,不明白的,把它執著為我,我們就是這樣成就的。因為有我了,就有上頭這三苦,這是我苦,有我就有所受。我們講金剛經講無我,無我就無受,我都沒有了誰來受苦?執這個身體是我,其餘的都是我所有,叫我所,就是我所受。假使說要觀察這麼一分析,觀身無我,我都沒有了,誰來受?身蘊沒有了,受蘊也不存在了,色、受不存在了。想是虛妄的,你能想的、所想的都沒有半點真實、都是虛假的,能想所想皆是虛妄。我們經常說不要打妄想了,就是不要想。所想的都是外邊境界,能想的就是你自心,這都是虛假的,不是真的。因為虛假的才叫妄,因為它不是真實的,因為你作不了主。「我」是主宰義,要是真正你認得你真心了,你就能作主了。

       這樣子把你這個色蘊受蘊破除,就無我了。

 

 

      有了我,就有我所受;沒有我,受沒有了。身蘊破了就破受蘊,有身體,有我才有妄想,能想所想的都是虛妄的。要認得真我了,假我破除了,你自己作得主了,那就不為妄想、不為這些所能把你迷惑,能作主了。這是無我。無我就無識,無我了識就不存在,破識,識就是心識。識是對外邊境的,外邊一切境界相就是所識的境界相,有能識的識,認識外邊所識的境界相。你這樣觀,能觀的沒有,所觀的境也沒有,就是「色、受、想、行、識」的五蘊無我,這就叫出欲界、色界、無色界,超出三界。可是我們現在還沒辦到,這四觀還沒修成,你去一分執著得一分智慧。觀的智慧,能觀之智對著你所觀之境,你能觀之智增長一分,所觀的境(虛妄)就消滅一分,輾轉增勝。這就是你住處,依著四念處住,常住在四念處。這就是修行,不過這個修行是最開始的時候修行。

      第三個是惡性比丘調皮搗蛋,大戒又沒犯,小戒他不斷犯,就是使你煩惱,攪亂別人不安。惡性的比丘佛告訴我們方法用默擯,不跟他講話,大家都給他幹起來。惡性比丘用默擯,把他遷除,再不把他遷單,軟的辦法,不是硬的。

      佛要涅槃之後了,結集經的時候,前言怎麼安?佛就告訴六種成就,如是我聞,一時佛在某處某處,完了還跟哪些個大眾,光有人講沒人聽不行,那就說法的主成就,時節因緣和合了時成就,得有處所,得有聽眾,哪些人聽。第一個如是我聞,信成就,說法成就,誰聽到的證明。以下講處所,捨衛。捨衛是印度話,要把它譯成華言要翻豐德,這個地點福德很大,福德很豐盛。那個時候波斯匿王他的國土很大,威力很強。祇樹,就是祇陀太子他所有的,我們前頭講了。孤獨園,孤獨長者所有的。時間、地點、說法的主都成就了。

      但是說「如是」的這兩個字,一般的用大乘法來詮釋叫實相。實相什麼含義?實相者無相。實相無有一定的相,能隨緣,上至佛,隨諸佛的緣,一切蠕動含靈,但是有情的都有心,這就指著那個真心說的。我們經常講,講華嚴經的時候說法界法,就是一真法界,一切法都歸還到一真法界,一切法都從一真法界流出來的,無不從此法界流,無不還歸此法界,就是一個法界,形容自他不二。十法界就是一心,永遠不變,沒什麼老,沒什麼年輕,也沒什麼消失,這就叫如,如是的如。我們念佛要依實相來念,念佛依著實相念、依著如的念法來念是不會錯的,不會錯的就叫是,如是。一切法都因為理上成就的,理所成就的一切法還歸於理,這就叫如是。哪一法門都如是,一切眾生都如是,一切眾生都能成佛。你念阿彌陀佛,阿彌陀佛是覺,無量光的覺,你就成就了無量光。你念六道眾生,就前頭講的四念處,那好了念生老病死,那你就在生老病死當中,你念什麼得到什麼。聞,聞講我聞,本來這句話是阿難說他的,說如是彌陀經是我親自聽到佛說的,這是一種解釋。像我們說如是,每個人心如是,一切法如是,諸佛如是。我就是返本歸源,自心開自心,悟了,開悟了,自心即是佛,佛即是法。阿難現在證得阿羅漢果了,他斷了我執,沒有我了;沒有我了是假我這個名詞表達來給眾生說法,說這一法門是我親自從佛那裡聽到的,不是道聽途說的。

      時間呢?沒有,「感應道交難思議」,以心應心叫道交,我的心跟佛心心心相應了,就是這個時候。佛是心王,一切心的主宰,聞聽法的人是心所,心王具足一切心所法,心王說法,心所聽法,一個目的,佛是度眾生,眾生是接受佛度的,也是一心,能說者的心,聞法的心,看是兩個,實際上是一個;就是一個法界心,在聖不增,在凡不減,無生無滅,無自無他,不是妄想生滅心,咱們現在所具足的是妄想生滅心。這就是佛。捨衛國,就是豐德城,豐德國,皇帝住處就代表心王的住處;皇帝有住處,心王無住處,無住而生其心。咱們剛講完金剛經,須菩提問佛:云何住心?云何降伏其心?佛就告訴他「心本無生因境有」,心原來沒有,有境就有心,無境無心。你不執著境界了,這叫「心亡境寂兩俱空」,所以無所住而不住為住。

      祇陀也是梵語,祇陀太子,就是他父王打仗打勝了,他生了,就給他起個名字,就叫祇陀。祇陀就是戰勝的意思,給戰勝作紀念,他這個兒子正生在他把別的國打敗了,他打勝了。我們經常講樹木,「十年樹木,百年樹人」,樹木十年就成長了,你讓人世間轉化得一百年,就不容易了。這是表示智慧的,在這個地方這個樹表示正念現前,妄想都消失了,成就無邊的勝德的法門;因為祇陀太子供養這些樹木,供養佛的。給孤獨長者的這個園,以佛的力能度一切孤獨的眾生,沒有父母教養的孩子,沒人照顧的人,使他能夠得救。就是我們在六道輪迴當中,沒有個救度處,所以佛是救度我們的主。給孤獨長者他是大慈善家,他收養那些沒有父母的小孩,他都養起,人家就給他起個名叫給孤獨,供養救濟一些孤獨的孩子,他的名字就沒說了,就叫他給孤獨長者了,就是大慈善家。

【與大比丘僧。千二百五十人俱。皆是大阿羅漢。眾所知識。長老舍利弗。摩訶目犍連。摩訶迦葉。摩訶迦旃延。摩訶俱絺羅。離婆多。周利槃陀伽。難陀。阿難陀。羅睺羅。憍梵波提。賓頭盧頗羅墮。迦留陀夷。摩訶劫賓那。薄拘羅。阿那樓馱。如是等諸大弟子。並諸菩薩摩訶薩。文殊師利法王子。阿逸多菩薩。干陀訶提菩薩。常精進菩薩。與如是等諸大菩薩。及釋提桓因等。無量諸天大眾俱。】

      但是有哪些聽眾呢?講經還得要人聽,「與大比丘僧,千二百五十人俱」,沒有外人。佛說阿彌陀經的全是大阿羅漢,跟金剛經一樣的,佛就給這些人說的,這叫常隨眾,佛一講經這千二百五十人就在跟前,當機眾。這裡頭還包括菩薩,法王子文殊師利菩薩,還有彌勒菩薩,那些菩薩也在場,包括這些菩薩眾,就是可信法的人。講這部阿彌陀經不是阿難一個人聽,人多了!多少呢?千二百五十個人,還有菩薩,還有諸天,這叫眾成就。這以下講眾成就。

      大比丘,比丘是梵語。咱們經常說比丘,梵語。比丘的含義,第一個乞士,乞討的人,叫花子。叫花子光為衣服飲食,咱們這個叫花子是為了法,雙關義。但是這個比丘加個「大」字,不是一般的比丘了,阿羅漢。佛這千二百五十人都是成阿羅漢果的,不是一般的比丘。常隨眾這時候跟佛,從方等,從般若,都是大比丘僧。要把「大」字取消,光說比丘,就翻乞士。破惡,大比丘了,十惡業都斷了。一般的乞士,在這個地方講乞士,就是向佛祈求法,叫求法的人。因為佛的制度不許比丘自己煮飲食,得向外邊乞討,因此叫乞士。印度的比丘不許自己燒火的,不許自己做飯的,得到外邊去化,到吃飯的時候去化緣,叫托缽乞食,就是免你一切麻煩,一心修道。但是你要做飲食得買米買面,「柴、米、油、鹽、醬、醋、茶」都要買,還得買菜;就是到外頭去化,什麼都不要買了。但是佛法傳到中國來,在我們中國這個風俗習慣你去要恐怕是要不到的,特別在漢朝那個時候是要不到的。

      那個出家人住在什麼地方?在印度住在山林裡頭。佛法傳到中國來的時候,漢明帝的時候,要是你住在野地去了,這個國土不行,遇見查夜的還會把你當成土匪、偷盜東西的人,把你抓起來。那時外國來的和尚住在什麼地方呢?住在外交部招待所。外交部招待所叫什麼?鴻臚寺。咱們寺廟就這麼來的,國家的單位,外交部,鴻臚寺。這些國外來的比丘都住在外交部裡頭,以後我們中國和尚就改成寺,國家的單位,機關的名字。以後我們一傳再傳傳的寺廟專是和尚的了,國家單位沒有了,國家單位不叫寺了,這個寺是這麼來的。

      大比丘也是這麼來的。因為在我們沒有證果前,他叫乞士,就是乞討的人。怖魔,第二個翻譯,比丘翻成怖魔。一發心,求受了具足戒。具足戒,就是男眾比丘二百五,女眾三百三十八。在你受戒的時候,羯磨和尚問你:如是丈夫否?答:是丈夫。答的時候是丈夫,丈夫的含義那個時候我們很多道友受戒的時候並不知道,戒堂並沒有講這個丈夫是發菩提心的。在印度受比丘戒沒有這個,在中國受比丘戒,中國是大小合併的,大乘跟小乘通了,所以你受比丘戒問你發菩提心沒有?在印度受戒沒這句話,到中國來加上的,那你就答應已發菩提心才能給你受戒。不管你受比丘戒、受沙彌戒都要發菩提心。但是你這一發菩提心,說我已經發菩提心,受菩薩戒,震動魔宮,一切魔王惡鬼都害怕了。我們有些和尚跟比丘尼師父有的說怕鬼,不但鬼,連魔王都怕,是怕你,不是你怕他們,因為你一受佛戒是佛子,是究竟的大丈夫。比丘尼受戒,問你是丈夫否?你得答應是丈夫。你說「我是女的」,不行,沒有這樣答覆的,你一落了發就是丈夫了,是究竟丈夫。但是我們還沒成就,唯有佛才稱大丈夫,我們是學丈夫的,有大丈夫的思想,還沒有大丈夫的事實,大丈夫是難行能行。過去講大丈夫、大英雄、大豪傑是能夠戰勝敵人的,但是學佛的人戰勝敵人不同了,不是人對人,戰勝一切魔,戰勝咱們自己的五蘊魔,戰勝自己的煩惱魔。咱們都知道煩惱,最深的戰勝了無明,這才能為大丈夫。大將軍、宰相他們做不到的,剛一出家就能做得到,不為富貴所擾亂。所以富貴人修道難,富貴人要想修行很困難。貧窮人讓他去施捨、佈施那就難了,他本人都沒有,他拿啥去捨呢?「富貴修道難,貧窮施捨難」。大將軍、大將、宰相、大臣他是富貴人,傲慢心很強,那他還能忍嗎?他就不能忍了,所以他修道很難。釋迦牟尼佛出家,他是轉輪王的太子,他捨掉了那個王位。女眾出家稱丈夫,在我們中國加個女中丈夫。沒有女字,當你一落髮,你那個心、志向就跟男人一樣的,不要在外相上去起執著,要你內心,剃髮染衣了,就是丈夫的行為,叫大丈夫。我們現在有很多比丘尼道友嬌氣的樣子,那是不對的,沒有那嬌哩嬌氣的樣子了,你自己把你那個女人的思想放下;放下,你把自己轉化為大丈夫。凡是比丘、比丘尼他的志向都要超出三界,要超欲界、色界、無色界。經常說了脫生死,你得把這個形相放下,要發菩提心是大丈夫的氣概,那魔宮都震動,魔王都害怕。所以父母妻子他應該知道出家的功德,不要阻止人家出家,要是你自己家庭眷屬阻止你出家的是魔眷屬。

      破惡,比丘還含著破惡的含義,要破你的煩惱,破你的知見。身見,咱們講了,乃至看問題總看著偏差,不入中道,不是落斷就落常,都是邪知邪見。同時要斷這個 「貪、瞋、癡、慢、疑、身、邊、戒、見、邪」,這十樣就阻礙你修行,煩惱的,十使煩惱。比丘有這麼多的含義。

僧,僧是一個單字,比丘後頭加個僧。僧是和合義,一個出家人、兩個出家人、三個出家人不算僧,得五個。有的戒律廣略說四個,四人就為僧,咱們四分戒以五個為僧。稱眾,僧者就是眾義,所以四個人以上才能稱為僧。我們「皈依佛、皈依法、皈依僧」,皈依的是大眾,不是一個人,那個皈依是十方僧。我們有時候講,授三皈跟你講,這十方僧包括這個世界(釋迦牟尼佛娑婆世界)的所有一切大阿羅漢,乃至菩薩僧都在內,合起來才為是僧。皈依佛,不是釋迦牟尼佛一佛,佛也如是,十方三世,遍十方,過去、未來、現在。你皈依佛,釋迦牟尼佛,包括阿彌陀佛、南方不動如來、東方藥師如來都在內是十方的,過去的、現在的、未來的十方諸佛,十方三世諸佛。十方的法,一切諸佛所說的法也是如是。十方的僧,這個僧就多了,十方賢聖,這是講比丘的僧眾。但是現在與會的大眾僧可不是一般的僧人,都是大阿羅漢。佛說彌陀經的時候是給一幫羅漢說的,勸他們生極樂世界的,給這千二百五十人說的。

 「長老舍利弗,摩訶目犍連,摩訶迦葉,摩訶迦旃延,摩訶俱絺羅,離婆多,周利槃陀伽,難陀,阿難陀,羅睺羅,憍梵波提,賓頭盧頗羅墮,迦留陀夷,摩訶劫賓那,薄拘羅,阿那樓馱,如是等諸大弟子」。佛說阿彌陀經的時候,主要的當機眾有千二百五十羅漢,在這千二百五十人當中,舉他的上首弟子,就是咱們念的這十六位尊者。一般的我們說的都是十八羅漢,但是在彌陀經裡是十六尊者。所謂長者就是戒臘高了、年齡也大了,所以稱為長者。

      舍利弗是印度話,有的翻身子,有的翻鶖鷺子,有翻鶖子,翻的名義不同。因為這是隨他媽媽的名字,他媽媽叫舍利,弗就是子,舍利的兒子。這個舍利跟咱們所說的佛舍利是不一樣的,同名但含義是不同的。因為舍利弗他的母親在懷他的時候,他還沒有降生還在母腹當中時,他的智慧就傳給他母親了,他母親平常的智慧不大,但她一懷了舍利弗智慧就大了,舍利弗是智慧第一。他出生以後,八歲的時候就能講外道論典,就能跟人家辯論。在那時候印度有十六大國,在八歲的時候就沒有人能戰勝他。出家之後至七天就把佛法通了,當然這是聲聞法當中,不是大乘佛法,所以在聲聞弟子當中稱為智慧第一。

      摩訶目犍連,摩訶是翻大,目犍連是采菽氏,叫大采菽氏,亦名叫萊菔,這是他的姓,目犍連的名字叫拘律陀。拘律陀是印度一個樹的名字,因為他媽媽祈禱這個樹神而生的他,所以就以這個樹名為他的名字。在佛的弟子中,目犍連尊者是神通第一。

      摩訶迦葉,我們就翻大龜氏,又翻名飲光,這是他的姓,名字叫畢缽羅。因為他以前是個做金像的,宿世因中做金像的,因為他過去累劫作金像,感到今生生下來身上就有金色的光明,所以他的名字就叫飲光。這是我們二十八祖的初祖,迦葉尊者是初祖,他行頭陀法的,頭陀行第一。

摩訶迦旃延,摩訶還是翻大,迦旃延翻文飾,他是南印度的婆羅門種,能辯論,議論第一。

      摩訶俱絺羅,翻我們的華言叫大膝,從他的形狀得名。他是舍利弗的舅舅,這個大膝尊者問答第一,專門答疑難的,誰有疑難事問他,他都能解答。

離婆多,我們翻星宿,星宿是二十八星宿的一個名字,因為他媽媽禱這個星宿後而生的他,所以他說任何法、講任何事物都沒有顛倒,也沒有錯亂。

      周利槃陀伽,翻華言叫繼道,繼道就是大路邊。怎麼叫這麼個名字?因為在印度的風俗,婦女要生孩子的時候,不能在丈夫家生,得回到娘家生。她要生產了,要生產的時候回她娘家的路上,在大路邊上就把他生了,因此就以這個為名,叫路生子,在路邊上生的。後來又懷孕他一個弟弟,也是回家去,還沒走到大路上,在小路上就生了,一個叫大路邊,一個叫小路邊,他們倆弟兄,他弟弟也是阿羅漢。

      難陀,咱們叫善歡喜,這是佛的一個親弟弟,佛的親弟弟,這個難陀是親弟弟,儀表很好,儀容第一。

      阿難陀,就是阿難尊者,翻慶喜,他是佛的堂弟,佛的叔叔生的兒子,生他那天是佛成道的日子,因此叫慶喜,歡喜忻慶的。他是白飯王的兒子。他一直在佛的身邊當侍者的。

羅睺羅,叫覆障,覆是覆蓋,障是障礙。因他過去做的業,他把老鼠洞給堵上了,到他今生受報的時候就覆障,他堵老鼠的六天,他在母腹當中多了六年。一般的人是滿十月就可以生了,他一待就待了六年。因此佛在出家之後隔了六年耶輸陀羅才生他,大家就懷疑了。大家認為不是佛的兒子,認為耶輸陀羅不規矩,為什麼?沒有在腹中住六年的,他在腹中住了六年,後來佛現神通給證明了,佛就講他的這種因緣。他是行密行的,密行第一。

      憍梵波提,此雲牛呞,咱們翻過來叫牛呞。因為過去生他對於出家人不恭敬,輕慢,因此造業墮為牛。他成阿羅漢後還有個毛病,吃完飯了他就翻胃,又翻出來,牛是兩個胃,大眾僧沒法跟他住,討厭。大家正在那吃,他又翻;正在那吃,他又翻。佛就說你到天上住去吧!他很少在人間,大家不能跟他共住,有謗毀,但是他是阿羅漢,是大阿羅漢,因此佛叫天人供養他。

賓頭盧頗羅墮,賓頭盧翻不動,梵語頗羅墮咱們華言叫利根,這是他的姓。在奈耶律上說樹提長者以旃檀缽置他的頂上(尊者現通取缽,遭佛呵責)。所以叫頗羅墮,就是他是利根,根很利的,這是他的姓。賓頭盧尊者現在還在世,咱們見不到,見到了就成就了。他經常在人間,頗羅墮尊者,他沒涅槃。

      迦留陀夷,咱們翻黑光,給佛作侍者的。顏色非常粗黑,但是他的黑跟別人不同,他黑的放光,又叫黑光尊者。他示現貪的,凡是戒律的貪戒都是迦留陀夷犯的,這是示現。佛制戒得有這些人犯,佛才制,沒犯的佛不制,迦留陀夷專門示現犯戒的。犯就要制,佛就制的,制了戒後他就再不犯了,他犯的都是沒制戒以前,等佛一制戒他就再也不犯了。

      摩訶劫賓那,是叫房宿,房宿是二十八宿一個星宿的名字,因他媽媽禱告這個星宿而生的他,就把他給起個這個名字。

      薄拘羅,此雲善容,善容就是他容貌非常端正。因為他有九十多劫,九十一劫從不殺生,沒惱害過眾生,因此感的報,相貌非常的端正。因為他多生不殺生就感他不死,一直不死。一說他久住世間,二者他出生之初跟一般小孩生的不同,生下來他的媽媽就不喜歡他,就把他丟到開水鍋裡去了,他在水裡頭也沒事。後來他媽媽又把他丟到火裡去了,火也不燒他。他叫五不死尊者(火不能燒,湯不能煮,水不能淹,魚不能噬,刀不能割),五種都沒辦法害死他。他媽媽把他餵魚了,讓魚把他吞了,這魚讓打魚的打上來了,把魚肚子破開後有個小孩。火不燒,水不淹,食物不噬,擱到水鍋裡湯不能煮,魚不能噬,到魚肚裡還不劃開,刀割不死,叫五不死尊者,他活的壽命活一百六十多歲,叫壽命尊者,壽命第一。

      阿那樓馱,一名阿那律陀,咱們翻叫無貧,又翻無滅,又翻如意,這是佛的堂弟,也是佛的叔叔的兒子。因為在過去劫時,他以稗飯供養一位辟支佛,這個果報感到九十一劫,感的福報九十一劫。所以他果報上無貧,從來不貧窮;不滅,壽命很長;如意;感這三種果報。但是他出家之後有一種業障,是什麼業障呢?整天愛睡覺,佛在講經的時候他就打瞌睡,佛就責備他、呵斥他,「咄咄何為睡,螺螄蚌蛤類,一睡一千年,不聞佛名字」。佛一呵斥他,他就生大慚愧,他就不睡了,七晝夜不睡,把眼睛熬瞎了,把人間的目眼失殘了。佛就教給他另一法,樂見照明金剛三昧,這是密宗密法,讓他習樂見照明金剛三昧。他一習這個三昧得到天眼,他得這個智慧眼能觀大千世界,也是天眼第一,從原來的瞎子變成天眼第一了。

      這都是阿羅漢,阿羅漢的大眾,這是當機眾的代表。千二百五十人不能一個一個說,只說到這十六尊者。這是羅漢的千二百五十人,以十六尊者為代表。其次還有菩薩,法會當中還有菩薩大眾。「並諸菩薩摩訶薩」,不是一般的菩薩,摩訶薩是大,是菩薩之中的大菩薩。「文殊師利法王子,阿逸多菩薩,乾陀訶提菩薩,常精進菩薩,與如是等諸大菩薩」,佛在這次法會當中,當機眾是那些阿羅漢,還有這些大菩薩大士也來贊助。菩薩我們常講了,具足了說叫菩提薩埵,簡略稱呼菩薩。菩提薩埵就翻覺有情,使一切眾生都覺悟。凡是菩薩就是要利益眾生,利益眾生就是讓眾生明白,眾生明白了就叫覺悟有情,這就是菩薩。又者,只要一稱菩薩一定得發大悲心,得有般若心。咱們講發菩提心得三種,厭離世間、大悲利益眾生都得靠智慧,必須都有般若。般若是覺悟的意思,求佛道,化眾生。

      摩訶薩就是大道心眾生,摩訶翻大,譯者都加個摩訶薩。摩訶薩它有四種含義,什麼樣才算是大菩薩?他是求大菩提果,願大,他發願成佛,就要成大菩提果,第一個是願大。化度一切眾生,行菩薩法門的時候,光有願不行得去做,得有行,願、行。行大,在法門說就叫行(音:橫,去聲),普賢行願,願和行。第三個就是時大,這個時間長了,無量劫!化度眾生的時間很長了,無量劫!像文殊師利菩薩成了佛了,又回來化度眾生;觀自在菩薩也成過佛了,倒駕慈航又來化度眾生,這個時間沒法計算,一般的菩薩得經過三大阿僧祇劫。還有得具足道德,德大,德具足。咱們講華嚴經一乘境界,一乘境界的功德,就是四種大才能稱為菩薩摩訶薩,願大、行大、時大、德大。舉這幾位菩薩都是大菩薩,願也大、行也大、時也大、德也大,這是舉幾個代表,大菩薩還很多的。

      文殊師利,文殊師利咱們都知道翻妙音、妙德,表信心的。大方廣佛華嚴經第一就講文殊師利菩薩,經常講行願品、淨行品,淨行品就是信心,清淨的信心,這一切的萬行、一切的萬德、成佛之因以信為首。所以華嚴經講信、願、行,信就是文殊師利,願、行就是普賢,在一切世界當中供養一切諸佛,利益眾生平等平等,是有大智慧的。文殊師利菩薩就是我們五台山的山主,這個我們知道得太多了。

      阿逸多,阿逸多就是彌勒菩薩,無能勝,咱們一般叫大慈悲,修慈悲觀的,大慈!他是彌勒菩薩的姓,阿逸多是他在印度時間的姓。他本來是跟著佛同時發心的,應該他成佛在釋迦牟尼佛之前,因為他表現的不夠精進,所以落在釋迦牟尼佛後,在大菩薩當中是慈氏菩薩,專門修習慈行的。

乾陀訶提,乾陀訶提我們知道得少,只在彌陀經上提,別處沒有提,翻不休息,修清淨法門從不休息。

      常精進菩薩,常精進就是他利益眾生永遠不退墮,他在自修的方面、自利的方面、修善去惡的方面永遠不退墮,利他的方面永遠沒有疲倦。舉這麼四位菩薩為代表。

釋提桓因是帝釋天天主。無量諸天大眾,沒有說名字,來贊助聽淨土法門的。就在這個大眾集會,有聲聞,有菩薩,沒誰請,沒人向佛請教,無請佛自說。

【爾時佛告長老舍利弗。從是西方。過十萬億佛土。有世界名曰極樂。其土有佛。號阿彌陀。今現在說法。】

      在這個時候,大眾聚會的時候,佛就告訴舍利弗尊者,我跟你說一個法,從我們這個國土往西方去,向西方去十萬億佛土,那個地方有一個世界,「有世界名曰極樂,其土有佛,號阿彌陀,今現在說法」。這還在序分當中,敘述說彌陀經的緣由,不過這是發起,發起序。前頭一般的經都如是說,這段不同了,特別了。前頭叫通序,一般的都是如樣敘述,但是此處不同叫別序,只有此處才說極樂世界。這個經它是什麼境界相呢?不可思議,唯佛與佛,經常經上講(在華嚴經上講)初地不知二地事,一地一地的菩薩他的上位的事他不知道,等覺菩薩還不知道佛的事。因為這是佛事,沒人請問,不知道請問,佛就自己宣說。

      這個「爾時」是什麼時候?咱們上頭講如是我聞,一時佛在某處,有哪些個大眾證明,六成證信序都成就了,佛才告訴舍利弗說從我們這個娑婆世界往西邊走,走到多遠呢?要經過十萬億佛土,一個佛土是三千大千世界,一個佛所化的境界,他所化的面積三千大千世界。怎麼樣算這個三千大千世界呢?從須彌山,從這個世界的中心,也就是咱們這個世界的中心,東西南北都有一個洲,這叫一四天下,四個合成一個,這個天下就包括四大部洲,東邊東勝神洲,西邊西牛賀洲,南邊南贍部洲(咱們現在這個地球是南贍部洲),北邊北俱盧洲,四個洲各個不相知,天上就更不知了。四個部洲,須彌山東西南北每一個地方有一個天王,每一個天王統攝八部鬼神,四八三十二,中央須彌山頂是忉利天玉皇大帝,玉皇大帝就管這四個天,合起來這叫三十三天,這個叫小世界。一千個小世界成為中千世界,一千個中千世界成為大千世界。小千、中千、大千叫三千大千世界,這樣解釋。但是這個三千大千世界都是釋迦牟尼佛他所教育的地方,屬於釋迦牟尼佛的國土,就是釋迦牟尼佛的依報。

往西邊走過十萬億,一個三千大千世界、兩個三千大千世界,到一億三千大千世界,把一億再數成十萬個三千大千世界,這個遠處拿咱們人間的腦力沒法算了。在那個地方,過了十萬億佛土那有一個世界,叫什麼呢?叫極樂,那個世界現在有佛在說法,佛是阿彌陀佛,極樂世界是依報,阿彌陀佛是正報。就像咱們這個國土,娑婆世界是依報,釋迦牟尼是正報。這是約事上來說,你過一個縣、過一個村,一個一個往前數。這個是過一個佛世界、兩個佛世界、三個佛世界,乃至於到十萬億個佛世界,那個地方有一個國土。但是這是約事上說,約理上說就是我們「貪、瞋、癡、慢、疑、身、邊、戒、見、邪」這十種煩惱,有十煩惱,它互相中攝變成無盡了,十十成百。十個十不是一百嘛!十個一百就一千了,十個一千就成萬了,這個煩惱無盡的了,無盡的煩惱。這才到了淨土,煩惱斷了才是淨土。心淨土淨,咱們是土,以心來圓融它。所以阿彌陀佛因地修行叫法藏比丘,出家的時候叫法藏比丘,就是法藏比丘的四十八願成就的極樂世界;法藏比丘也成佛了,叫阿彌陀佛,因為他度盡了十萬億的煩惱。這個是形容詞,所以得過十萬億佛國土,也就是你得把你煩惱斷盡了才能去得西方極樂世界。



界是能生的,世是過去、未來,過去、未來還有過去、未來遷流不停的,事實如是。這按事上來說,一輩兩輩、一輩兩輩,無量輩,過去還有過去,未來還有未來,過去、未來無窮無盡的,未來的一切世。咱們一般說界,東、西、南、北這就叫界,此地他方。任何都有過去、現在、未來,無窮究盡的。但是就事上來說,離娑婆世界往西邊去,有十萬億這些個佛國土,每一個佛國土都有上方、下方。咱們不說大的了,說我們這個五台縣就有好多個村子,一個縣有好多個村子,好多村成立一個縣,好幾十縣成立一個山西省,省有省的界線,好多個省成立一個國,國又有國的界線,乃至村子有村子的界線,大大小小的界線,總說就叫世界。我們這個娑婆世界這有一個界線,極樂世界也有個極樂世界的界線,這是世間相,因此就說十萬億佛土。

      這是依報,極樂世界是阿彌陀佛的依報,娑婆世界是釋迦牟尼佛的依報,依報必須得有正報,正報又是依報。正報又分,分什麼呢?佛有三身,法身、報身、化身三位一體,釋迦牟尼佛就是盧捨那、毗盧遮那。現在說的阿彌陀佛,阿彌陀佛也有法身、報身、化身,但是法身阿彌陀就是大菩薩見的,跟大菩薩同的,像文殊、普賢、觀音、彌勒大菩薩。極樂世界是講常寂光淨土,唯佛一人居淨土,只有阿彌陀佛住在常寂光淨土,真正的極樂世界,那個是報身的佛;咱們生到極樂世界的方便有餘土,這個國土世界是一個,眾生見的不同。咱們生去了所見的不同,那你只方便有餘土。阿彌陀佛還有一個方便,咱們說帶業往生,就是這個業在這世界業沒消,假佛力生到極樂世界去了,那叫邊境的有餘的土,方便有餘土,不是真正的極樂世界,報身的是大菩薩所住的,因為各有各的界線。見法身阿彌陀佛的,法身無相。見自己心,明心見性,所以住在常寂光土,因為他沒相,身無相,土亦無相,身土不二,身即是土,土即是身。這約智慧說,所以叫光明遍照。阿彌陀佛翻光明遍照,就翻光明,無邊光、無智光,光明義,但是隨我們眾生的機,見深是深,見淺就是深。

      因為佛有法、報、化三身,他土有常寂光淨土、實報莊嚴土、方便有餘土,所以你見到只是方便有餘土化身的阿彌陀佛,報身你見不到,法身你要證得法身了、證得法性了你就見到了。見報身為報的國土,所以我們見的求的都是化身佛,化身示現的方便土。法身是常寂光淨土,報身是實報莊嚴土,化身就是我們見到的方便有餘土,就是所說這個極樂世界,乃至八功德水、七寶行樹這都是方便有餘土,所行極樂世界都是方便有餘土。像文殊、普賢、觀音、彌勒這些大菩薩他們都證得佛的法身了,那叫法身大士,他們是分住於佛的常寂光淨土。阿彌陀佛的常寂光淨土跟釋迦牟尼佛的常寂光淨土是一個,沒有什麼東方西方,那就沒方了。報不同,每個佛有他的修,有他的修因,因感果報。常寂光就常住不動的。我們學大乘起信論講要動,那苦就跟著來了;說無動,無動就沒有苦。說果,果一定要講因,果沒有言說的,一定講個因地,你要講極樂世界,得講法藏比丘四十八願。達到無動境界了,無動境界就完全是光明。所以阿彌陀佛翻無量光,那都指著常寂光說的,指佛的法身說的。

因為釋迦牟尼佛哀愍這娑婆世界的眾生,因為這個娑婆世界眾生比哪個世界都苦,比哪個世界都不好,土地也不好,災害頻繁,佛就給我們慈悲地說一個方便法門,讓我們念佛求生西方極樂世界去了,乃至於生到方便有餘土,漸漸的直至到常寂光淨土,這就果報所感的依報說的。釋迦牟尼佛在娑婆世界,這個世界是極苦的,讓你求生極樂世界,那是極樂的,從極苦轉變成為極樂,能信嗎?所以真正能信得有極樂世界的決定能生。凡是抱二心的,二心是懷疑,哪有這麼好的地方,心裡總懷疑不可能有,不信,不信當然生不到了。但是這個經是佛親口所說的,告訴我們說那個國土裡有佛住世,阿彌陀,不是假的,實實在在有極樂世界,你要念佛、求生、發願,你就能生。這個不止彌陀經上說,其他的經也說,楞嚴經上講於一毛端現寶王剎,就一個毫毛端上現一個佛世界,寶王剎就是佛世界,就是可大可小隨你的心,那個佛剎裡頭一切山河大地、動物、植物都在一毛端顯現,毛端沒有大,那世界也沒縮小,這就叫妙。咱們講金剛經的時候是講的真空,現在我們講極樂世界叫妙有,這叫真空妙有,但是妙有不離真空,離開真空沒有妙有,對著妙有而說的真空。極樂世界的有是妙有,阿彌陀佛的願力,你要求真實,真空!空沒有障礙,娑婆世界的空跟極樂世界的空,空沒有障礙。阿彌陀佛所證得的佛性跟釋迦牟尼佛所證得的佛性是一個,他不是兩個。這個道理是圓融的、無障礙的。

      因為你在這個世界,你認識這個世界,這個世界的苦是無量的,拿這個無量的苦跟極樂世界那個極樂來相對比,我們要離苦得樂,你得生厭離;你對這個世界沒厭離,那個極樂世界的樂你是得不到的。這個世界的苦雖然無窮無盡,總說起來八個就把它們攝受了,也就是八樣就攝受了,「生、老、病、死」,咱們常念的,「愛別離、怨憎會、求不得、五蘊熾盛」,不論任何人,貧富、老少、男女能免了這八樣嗎?一個也免不了。出生的人,生苦。生一定要老,老了體力衰退了,四大分離了,地、水、火、風四大分離。地大偏重,癡呆,舉也舉不起了,動也動不了了,叫地大偏重。地水火風都如是,每大偏重了,自然的,這是規律,任何人免不了。老了,耳朵聾了,眼睛花了,腦力衰退了,連吃飯穿衣服都忘了、都不知道了,老昏瞶了,那就叫老了。耳聾眼花,臉上皺紋皺得不得了,你看那六十多歲老太太,人跟人不一樣的,但是老苦誰都具足,這是一樣的。病苦,這個大家都經過,天寒了,穿衣服突然一脫,或者散到了;穿厚了,笨重的脫不起來;穿少一點,涼到了。一時涼到了,一時熱到了,叫寒冷不調,冬天跟夏天不一樣。好吃的盡吃,不好吃的不吃,飲食沒有個節約。乃至於四百四病,病也很多的,就是生、老、病,還要死,人人都要死,死了是地水火風四大分散的。人的肉體是無情的,情是你中間有個識,如果你沒有識了,地水火風有什麼感情?原來這肉體是無情的,因為你有個八識主子。「眼、耳、鼻、舌、身、意」六個識,再加第七末那識,再加第八阿賴耶識,八識在這組成的。識先死,前六識先死,那你眼睛看見色沒分別了,但是八識始終不失。第七識是我執我見,那個我執著不放。這生、老、病、死苦,你生到極樂世界去沒有了,它沒有生老病死苦,蓮華化生的,化生的沒有住胎,沒有住胎,就沒有出胎,他沒有生老病死。你跟那蓮華化生的兩個比,因為你那蓮華化生沒有加諸觀念,你沒有個父母觀念,就是蓮華的,生了就沒有這個觀念。

      愛別離,咱們是喜歡的,那也就是你六親眷屬,你父母、家庭、子女。或者生著離開了,解放戰爭的時候,逃到台灣去了,後來多少年都回不來了,死也回不來了。你看最近的台灣訴苦,訴這個苦,這是愛別離。還是十五、六歲小孩子,特別是浙江、江蘇的舟山群島,抓回去當兵,你看台灣那些老兵訴苦,沒辦法,有家歸不到。少小離家老大歸,鄉人相見不相識,那就是一個苦難。相親的非離開不可,怨家就是怨家路窄,好像路不寬,沒路走,經常遇到,仇人見面分外眼紅。還有想求的事滿不到願,求不得。這些苦我們沒什麼大的體會,但是你把你五蘊熾盛哪一蘊偏大就苦了。五蘊就是色心二法,大多數色法,生老病死都是色,色法所促成的,哪一大偏盛你就苦了,非常苦。為什麼?你妄想、煩惱。這個苦大家可能都體會到,沒有像我們佛教這樣分析,分析這麼詳盡,你思想上煩惱比肉體的煩惱還苦,這叫五蘊熾盛。

      但是極樂世界裡沒有這些東西,那個國土就把我們這些苦,生到極樂世界蓮華化生,住胎苦、出生苦這些苦都沒有了,都是蓮華生的,沒有六親眷屬,那也就沒有愛別離、沒有怨憎會,沒有怨家,沒有情愛的。因為這樣那個國土就叫極樂,拿那個國土跟我們這個國土來對比,佛就跟舍利弗說了,這開始說正文了,開始說極樂世界了,阿彌陀經就是講極樂世界。

【舍利弗。彼土何故名為極樂。其國眾生。無有眾苦但受諸樂。故名極樂。】

      那個國土何故名為極樂?我們這個世界是苦世界,那個極樂世界是樂到極點了,極樂了,對比的,對娑婆世界來說的。你知道那個國土為什麼叫極樂世界,你知道不知道呢?那個國土的眾生什麼苦都沒有,所以叫極樂。但受樂,沒有苦,不是相對的。在我們這個國土說,你可別太快樂過分了,快樂過分了樂極生悲。在娑婆世界說那個國土是極樂的,生到極樂世界去了,他也沒個什麼樂、也沒什麼不樂,自然的現象,果報的感召。所以那個國土沒有眾苦,但受諸樂,故名極樂。只是一個樂,沒有苦,這樣叫極樂。

     「其國眾生」,因為享受的人,生到那個世界去的那些眾生,那些眾生跟娑婆世界不一樣,娑婆世界是凡夫,生到那個世界就是聖人了。因為眾生是眾法和合而生的,很多的條件促成的生的。眾生就是眾法和合,從等覺菩薩以下都叫眾生,眾生是個通名,有時候約凡夫的眾生而說。所以說娑婆世界的苦、極樂的樂,說極樂世界這是對娑婆世界說的,相對說的,要只是極樂世界也沒個什麼樂,要對苦就樂了,相對而說的,所以那個國土沒有眾苦。為什麼?大家看看等到後頭,生到蓮池海會裡頭去的全是聖人。你能生到那裡去,你就是聖人,你的道友都是阿羅漢、都是菩薩,能生去的,是沒有凡夫。因為你在這修因,你那個因修的如果沒有成熟,你生不到的,你能生到就是你業障已經消失了,這個是靠自力生的;還有佛加持生的,因為阿彌陀佛的願力他攝受你去。但是彌陀經講六方佛,六方是「東、西、南、北、上、下」六方佛,六方不是一佛兩佛,無量諸佛。你一發願,一發願生極樂世界就決定了,決定什麼呢?決定你一定能生極樂世界。在你發願時候,東西南北中上下六方佛都震動了、知道了,這個眾生發願要生極樂世界了,他們就護持你;你迷了,迷了他就提醒你,他們加持你,一定讓你生極樂世界。所以只要你發過願想生極樂世界,念過阿彌陀經,念過往生咒,一定能生。

      誰說的?釋迦牟尼。經文上有,「若已生」,已經生去了,那就不算了,作證明;「若今生」,我今生念佛要生極樂世界。今生念佛是念了,發願生是生了,沒生到,要到哪一道不知道了,六方的諸佛就加持你,把你拉到極樂世界去,這叫當生,當來一定生。蕅益大師說過一句話,「生者決定生」,下一句話不大好,「去者實不去」,你想去極樂世界他不去;要去,你真正想去絕對去。「去者實不去」,他看這娑婆世界多好,六親眷屬都在這,我一個人生極樂世界怎麼辦?又有一個人跟我這樣說過,他說:師父,我生極樂世界,我的六親眷屬去不去?我說:不知道。我說:去不到。他說:為什麼?我說:他沒念佛呀!他也沒念阿彌陀佛,他怎麼能去到?你念佛了,你念佛了你可能去,還得靠佛加持。所以我經常勸道友們說就念彌陀經就好了,你要想生極樂世界念彌陀經、念往生咒。說我力量不夠,沒生到。沒生到,來生吧!那些六方佛把你送去了,不止阿彌陀佛攝受你,咱們講到六方佛再跟大家說一下,那些都可送你去。還有這些大菩薩,還在阿彌陀佛跟前的,你念普賢行願品就知道了,文殊、普賢、觀音、彌勒都送你到極樂世界去,普賢十大願王送你到極樂世界,送到極樂世界方法還多得很,「去者實不去」,不是生不到。人家說我們說這話有毛病,還有一個不願去極樂世界的嗎?不但一個,包括我們現在在座大眾,真正的阿彌陀佛來接你時,「唉呀!我還有點什麼事沒有完」。我記得一個老婆婆,她念阿彌陀佛,念到阿彌陀佛現前接她到極樂世界去,她跟阿彌陀佛告假,「阿彌陀佛你等等,我等看著我小兒子結了婚之後,我再去吧」!完了,佛就隱了,沒有了。等著吧!小兒子結婚,小孫子結婚她也去不了了。生死一念間,懂得吧!生死就在你一念間,好好注意你這一念吧!

     

      【又舍利弗。極樂國土。七重欄楯。七重羅網。七重行樹。皆是四寶。周匝圍繞。是故彼國名為極樂。】

      這一段經文解釋為什麼稱到阿彌陀佛那個化土叫極樂,解釋極樂的含義。拿我們娑婆世界來比,拿娑婆世界我們現在肉眼所能見到的來比極樂世界的依報,這是依報,就像我們的公園,五台山的境界相,跟極樂世界對比,一個是樂,快樂,那地方沒有春夏秋冬,咱們這裡冬天要穿棉衣服,夏天要穿單衣服,極樂世界沒必要。這個現在是廣說的依報,依報是什麼形相?就是這個形相,整個一個世界都是這樣子。跟娑婆世界不同,娑婆世界這個城市南方的、北方的、東方的、西方的氣候、條件,極樂世界都是一樣的。我們到蘇州的林園,現在各個省的公園修得都很好了,但是跟極樂世界是不能比。現在一般的說是意境,意境是想像的,但是極樂世界也是我們想像的,你念阿彌陀佛就能生到,那些個境界相是阿彌陀佛在因地修因的時候所感的果報。我們這個世界是有為,有為有漏,有為有漏的世界;極樂世界是無為,不假造作的,願成的。願就是阿彌陀佛在因地當中所發的願,發願而成就的,說將來他的那個國土,攝受眾生到他那個國土裡都是快樂的。為什麼叫極樂世界?極樂的含義是由此而定名。

      這種的意境還是跟著娑婆世界所有的現相,娑婆世界也有欄楯;現在有網,大家看建築工地那個網是防安全的;這個網不是,這個網是功德成就的。「七重欄楯,七重羅網,七重行樹」,咱們現在種的樹也一行一行的,這是人工為的;極樂世界不是,是自然的。但是在我們此土講這個時候把它表成法,拿法來形容,表身口意,表七覺知,表八正道,表五根五力,拿一切法來形容這些。其實這個在極樂世界是自然的現相,像咱們這國、土、山、河這是自然現相,那個「七重欄楯,七重羅網,七重行樹」不是人工的,阿彌陀佛的智慧福德所感召的。我們用來形容這四念處、四如意足,其實在極樂世界是沒有這種的,就是自然的現相。不止這個,還有。

【又舍利弗。極樂國土。有七寶池。八功德水。充滿其中。池底純以金沙布地。四邊階道。金。銀。琉璃。玻璃合成。上有樓閣。亦以金。銀。琉璃。玻璃。硨磲。赤珠。瑪瑙而嚴飾之。池中蓮華大如車輪。青色青光。黃色黃光。赤色赤光。白色白光。微妙香潔。】

     又舍利弗,極樂國土還有七寶池、八功德水充滿其中。那個池子底下都是拿金沙鋪的,金沙布地。這是自然感的,不是人為的。四邊的階道也是金、銀、琉璃、玻璃合成。上有樓閣,一般的房子住處都是樓閣,也是拿金、銀、琉璃、玻璃、硨磲、赤珠、瑪瑙而嚴飾的。在我們這個國土(這個世界)當成不可思議的寶貝,而到極樂世界裡遍地都是,任何事物都是七寶所成的。但是有一點不同,池中有蓮華,蓮華非常的大,拿車輪形容吧!車輪有大到四十華里,拿我們華里看。這都是形容詞,這是表法的,有各種顏色的,蓮華有各種顏色的,這跟我們在大陸看的蓮華各種顏色的都相同的了,有的是青色青光、黃色黃光、赤色赤光、白色白光,微妙香潔,而這蓮華是都有光明的,那就是我們生極樂世界的父母,在蓮華之中化生。翻譯經的時候,把極樂世界的形相翻譯的都是對這個世界的貪愛,這個世界就貪愛金、銀、琉璃、瑪瑙,貪愛這些七寶,所以把極樂世界形容成了都是七寶所成的。

      八功德水,極樂世界的水是功德所成就的,所以叫八功德。不過這個彌陀經上沒詳細說,大本彌陀經上介紹了水有八德。一者澄淨,那個水沒有污染的。不像咱們這個水,在山林裡頭流出來,或者在地下冒出來,沒有那種清淨的澄淨。二種功德清冷,那個水非常的清湛,但是很涼,冷是形容涼的,形容喝了那個水不會有熱惱,降低你煩惱火,降低你煩惱,清淨。第三種甘美,甘就像我們喝冰糖水一樣的,甘屬於甜的意思,甘美是味道很好。第四種水不粗重,不粗重就是水輕軟,很柔和的。第五種潤澤,潤澤就是滋潤的意思,咱們口乾了舌燥了用點水滋潤,就是那個含義,不枯燥。第六種安和,安靜和緩,不像咱們波濤洶湧似的那樣子,那水平面非常的安靜,安和的意思。第七種水的功德除飢渴,當然你飢渴的時候有水潤澤,但是那個水能當糧食吃,喝了水就不餓了。極樂世界,我們都沒喝過,沒法證實。第八種長養諸善根,就是極樂世界的水,喝了那個水滋養的長養諸善根。這個水都在哪裡呢?在七寶池裡頭,七寶池裡頭的水都具足八功德。四面階道,也有階道,也有台階,也有道路,都是四寶所成。上面的樓閣,極樂世界的樓閣是建在池的上面,樓閣建到七寶池的上面。樓,兩層以上都叫樓,一層叫平房,我們看我們這個樓就可以知道了。佛跟舍利弗說極樂世界是什麼樣子,居住的條件、飲水的條件、生活的條件跟娑婆世界的大相迥異。

【舍利弗。極樂國土。成就如是功德莊嚴。】

      所以佛跟舍利弗說極樂國土成就如是功德莊嚴,都是功德成就的。我們經常念莊嚴佛國土,我們每位道友將來你成佛的時候,那你的國土也是莊嚴的,隨你的意願去莊嚴,各個莊嚴的不同,大體上都是七寶所合成的。極樂世界這些莊嚴是怎麼來的呢?佛跟舍利弗說了,極樂國土成就如是功德莊嚴,怎麼成就的?阿彌陀佛是能成者,阿彌陀佛的功德行菩薩道的時候感果,因感果。極樂世界是阿彌陀佛來持受極樂世界,極樂世界就阿彌陀佛願力來成就的,所以極樂世界即是阿彌陀佛的願力,那麼極樂世界就是阿彌陀佛莊嚴的,阿彌陀佛是能莊嚴的,極樂世界是所莊嚴的。因為阿彌陀佛的行願,四十八願成就的極樂世界,所以這些功德就是形容著阿彌陀佛在因地的所修菩薩道的時候,在因地發願修道行,成了這麼一個西方極樂世界,那麼這個世界全是阿彌陀佛功德所成的。

【又舍利弗。彼佛國土。常作天樂。黃金為地。晝夜六時。雨天曼陀羅華。其土眾生。常以清旦。各以衣祴盛眾妙華。供養他方十萬億佛。即以食時。還到本國。飯食經行。】

    「又舍利弗,彼佛國土,常作天樂」。那個國土是自然的,天也含著自然義,就像我們這個世界天上的天樂一樣的,但是比我們這個世界的音樂那就美妙得多了。我們怎麼樣來形容它呢?我們沒聽到,我們知道阿彌陀佛四十八願,佛說阿彌陀佛四十八願,這四十八願的功德所感成的。

那個地方的黑夜白日,晝三時,夜三時,晝夜六時。這是按印度計算時間的,現在咱們分二十四小時,那個時候釋迦牟尼佛在世的時候,那是晝三時、夜三時,白天是早、中、晚,夜間是初夜、中夜、後夜,把晝夜分成了晝三時、夜三時,晝夜合起來就是六時,晝夜六時。

      雨天曼陀羅華,曼陀羅是花,天上經常的下雨就是下的一些花。雨是下的意思,雨天曼陀羅花,從天上降來的陀羅尼花。這會這些眾生就拿著這些華、採這些華,供養諸佛。不是供養一尊佛、兩尊佛,盛眾妙華,供養他方十萬億佛。咱們前頭不是在娑婆世界念佛,一念就生到極樂世界去了,這個中間是經過十萬億佛土,去的時候是十萬億佛土,那是佛的願力攝受去的。等你生到極樂世界去了,慢慢的回頭游這十萬億佛土。這十萬億佛土都有佛,那就到十萬億佛土供養諸佛去,供養這些佛。所以前頭所見著的、所受用的,「眼、耳、鼻、舌、身」前五根所住的境界相,眼有眼睛所看見的,身體所接觸的,鼻子所聞到的香氣,身體所享受的,完了就聽到天樂,這是耳根,耳根就聞到這個天樂的聲音,就是六根對待外頭的六塵(色、聲、香、味、觸)。這是講那個世界的一切眾生,他所生活的條件、所具足的這些東西,跟這個世界完全不一樣。這是讚歎阿彌陀佛世界的那個成就美妙,讓我們生歡樂之心。那有好地方就要去,要有嚮往之心,這是形容的 。

     也有宣傳這個。我在美國的時候,我們福建省仙遊縣,有一個叫三會寺,又叫三教寺,這個廟裡有一個和尚瘋瘋癲癲的,被福建省佛教會開除了,流浪街頭。後來被紐約一個居士叫金玉堂,他在美國很發財,他和這個和尚遇到了,他本來是流浪的,我們問為什麼他流浪呢?福建佛教會不承認他,是外道。三教寺就是儒、釋、道,他那廟裡頭我去過,也供養老子,也供養孔夫子,所有的神像很多,跟佛像混雜一起。那個廟裡的和尚不大清淨,不承認他是和尚,是外道徒。他到美國去了,別人就利用他這個瘋瘋癲癲,福建一個居士跟他倆合作,幹什麼?編極樂世界。又要開旅行社,又要幹什麼了,就到極樂世界去旅遊,好多人就去旅遊去了。旅遊費繳了,沒有交通工具,到極樂世界交通工具沒有,飛機也沒有,完了他還是賣票,這一下就觸動法律了,就騙錢。出了一本小冊子叫做到極樂世界旅遊,一千塊錢半個月,來回半個月,一千塊錢美金。到曼哈頓飛機場,那人繳了錢到曼哈頓飛機場,哪有這種座位,到哪極樂世界去?沒有這個飛機票。後來抓來抓去把他抓到了,看他是個瘋瘋癲癲的,也沒辦法處理他,他什麼都沒有,窮光蛋,啥也沒有。但是因這麼一個因緣,編了一部小說,漫遊極樂世界,這就成笑話了。

     有些道友問我:師父,能不能到極樂世界去?我說:能啊!買票不能。他說:那怎麼辦?我說:念阿彌陀佛,你到念佛堂去念「阿彌陀佛、阿彌陀佛」念念。他說:得念到什麼時候?我說:念到斷氣的時候,你念念沒氣了你就去了。現在有些人假這種真正的聖教量,拿到咱們人間來比。這是不能比的!這種境界是阿彌陀佛的功德量成就的,你要想游極樂世界,那你就念阿彌陀佛你就游到了;不但能游,而且還能了生死。

      極樂世界天天下花,下的不是雨,雨曼陀羅,叫曼陀羅花。咱們這下的雨點又涼又濕,下曼陀羅華就不會了。曼陀羅又翻適意,你心裡想什麼,對你心裡憶念所想,非常滿足你願。又叫白蓮華,翻成咱們漢語叫白蓮華,白色的蓮華。這個下的意思加上一個「天」,天雨曼陀羅華,天是從上到下下來的,這不是人為的,表示自然的意思,這個花不是人種的,功德所成的。像咱們這花草落到地下,把地下都給你塞滿了,沒辦法了。那個極樂世界的花落到地下,剛一落下來風就把它吹走了,吹到哪去了不知道,自然義,自然降,自然的風把它吹走了,天然的。極樂世界沒清潔工,完全是清潔的,這都是自然的,不能拿人間來跟它來比。

      所以你生到極樂世界去了,那個國土的眾生,一清早晨;清旦,就是早晨起來的時候;拿一個衣祴,裝華的花籃,一個布袋,像口袋似的,就是個花籃,把這些華撿到花籃裡頭。幹什麼呢?他不是從娑婆世界去的嗎?中間不是經過十萬億佛土嗎?他又回來按這十萬億佛國土供養那些佛,十萬億佛。大家想想這種境界相,這是作意的意思,就是意念,意念一動就游了十萬億佛國土。咱們現在也可以作意念,也可盛著華供養十萬億佛。但是生到極樂世界跟娑婆世界不一樣的了,娑婆世界早晨起來洗洗臉就上班去了,幹什麼?打工,打工掙錢,要生活。極樂世界不要顧慮生活,他一早晨起來做什麼事呢?作佛事,拿著花籃撿花到十萬億佛土供養諸佛去了。

      咱們在這個世界說念佛,一天的念佛求生極樂世界,光為了自己,這是消極的,不是行大菩薩道的。等到你一生極樂世界就不同了,跟這世界相反了,他不是消極的,他是積極的,積極的可不是搞名利,上供十方一切諸佛,下化無量眾生。到十方世界供養佛的華,而且到了十方世界的十萬億佛土,那哪一個佛土都有眾生,來化度眾生,這叫上求下化,上供十方諸佛,下化十萬億佛土的眾生。這個量大吧?但是有限制的,十萬億。十萬億就是數字,他上求的也是十萬億,下化的也是十萬億,十萬億之外願力還沒有達到,跟華嚴經說的那個無量無邊的境界不同。只知道去的路上,娑婆世界到極樂世界去的路上有十萬億,那他回來供養就按他所去的路供養這十萬億。

      我經常想這個問題,為什麼在這個地方就單講十萬億,為什麼不多一點?力量還不夠。一個是釋迦牟尼佛的加持跟我們說這法,這邊是釋迦牟尼佛說的,你生到極樂世界去。你又回來供養十萬億佛,那是阿彌陀佛的加持。釋迦牟尼佛跟阿彌陀佛加持你,你只能在這十萬億佛土上行走,你還沒成佛。一個本佛,你生的本佛加持你,一個所生到的阿彌陀佛加持你,你的神通妙用只能在這兩位佛加持之內的,所以經文上來回的你只能供養這十萬億佛;像華嚴經那無量義,那豈止十萬,百萬、千萬、億萬億了,都是一念間。但是你作意就不同了,你的作意如果盡虛空遍法界,就像咱們講金剛經,你已經空了,空到遍法界,那你的力量就達到一切佛國土,那就不止十萬億了,那數量就無限了。

      所以此經僅說你現在到極樂世界去,還是極樂世界的一員。如果你證得阿羅漢就是阿羅漢,成到菩薩就是菩薩。如果你這個都沒去,沒障道,你生到極樂世界去是假佛力加持,不是你自己成道了,你娑婆世界本佛加持你,生到極樂世界是阿彌陀佛加持你,是這樣的力量。一清早晨起來,就能夠用花籃裝上一籃華,念著十萬億佛國土去供。等到吃飯的時候,你出去就是一清早晨起來的時候,吃飯的時候又回到極樂世界來了,吃飯用齋了。大家想想這種微妙,如果早晨一吃飯的時候之前,一作念供養十萬億諸佛,意念!意念!等到用齋的時候那又回來了,沒有耽誤,沒有耽誤吃飯的時間,供完了十萬億佛又回到極樂世界用早餐。這上沒說吃的什麼東西,當然不是大米,也不是白面,以法為食。

我這樣想,這是神諸力,這不是二乘的神通,你生到極樂世界自然感到的報,你能生去就有這個報。感到什麼報呢?清晨起來能夠供十萬億佛。



那跟我們現在對比,我們連一佛也供養不到。不要說到十萬億佛國土,我們就在這個佛土到兜率天供養供養彌勒菩薩,你做得到嗎?我也這樣想過文殊和尚,就是我們的和尚,就在我們這個住的地方。我們在這個山上住的,我們的大和尚是文殊師利菩薩,供養過嗎?見到過嗎?你們怎麼想?你每天早上供養供養文殊師利菩薩,文殊菩薩就在本山。我說是意念,這都是意境。聖境,你做一念這樣想,每天早上起來,在你吃飯前,你先供養你這個大和尚文殊師利菩薩。從你日中、日末,乃一切和尚,你念念的、念念的,每念都有供養文殊師利菩薩。這只是一個,還不是十萬億佛土,你可意念得到的。在這處處見到文殊像,處處也可以作供養。

      你想想這段經文、這段過程,一睜開眼睛起時,當然還要洗洗臉,打整打整清潔,到外頭拿著花籃撿些個花,完了就供養十萬億佛去了。要吃飯的時候,供完了十萬億佛又回來了。吃飽了飯,還要經行一下,散散步。經行就是運動,運動你的身體。這段經文從你一醒,完了供養諸佛再回來,你怎麼樣理解?這是阿彌陀佛的四十八願所發的願,願力生到他國的眾生都有通,這種通可是大通,可不是一般人的神通。在這娑婆世界一些大菩薩,一天早晨起來供養十萬億佛,能做得到嗎?因為在阿彌陀佛的四十八願當中,五、六、七、八、九是五個願,成就你五通。早上起來供養十萬億佛,只是神足通。你在供養佛的時候,佛還要給你說法,你供養哪一尊佛,哪一尊佛還要給你說法,這個一時可就長了,十萬億佛,你供養十萬億佛,十萬億佛都給你說法,一面供佛,一面聽法。

在阿彌陀佛的二十三願當中,承佛的神力,這個不是你的力量,阿彌陀佛的力量,供養諸佛,時間很短。因為在阿彌陀佛發願的時候,凡是生到我國的眾生,他一念間遍至無量無邊的佛國土供養諸佛,如不能做到這樣子,我不取正覺。阿彌陀佛說我的國土眾生,清晨起來供養十萬無量無邊諸佛;那個不是十萬億了,這是專指在此土生的十萬億,那個是無量無邊佛國土;我國內的眾生都在清晨之內,到十萬無量無邊供養諸佛,要達不到這個目的我不成佛。所以釋迦牟尼佛說阿彌陀佛成了佛之後,你只要能生到極樂世界,你能夠一清早晨供養十萬億佛。這是二十三願。

      那二十四願,阿彌陀佛發願說凡是生到我國的眾生,供養十方諸佛的供養具、供養的東西都能夠如意,想怎麼供養就怎麼供養;要有不能如意的,不取正覺。這上只說一個華,還有食呢?香、華、燈、塗、果、茶、食、寶、珠、衣這十樣樣樣俱全。因為阿彌陀佛發願這個因,所以他國土眾生都能夠如是。

      但是你能生到極樂世界去,就是念一句阿彌陀佛就生了,很容易嗎;不是那麼容易的,沒有佛接引你,十萬億你去不了。阿彌陀佛來接,釋迦牟尼佛來送,所以你才能去得了。咱們經常說不可思議,用凡夫想這種道理想不出來,這叫不可思議的法。這在我們講華嚴經你怎麼把那個意思來體會,這叫事事無礙法界,事事無礙入法界。因為你的體(法性的理體)包含著這些,內容有這些,這是事事無礙。這就是極樂世界的莊嚴,跟其他的世界不同,釋迦牟尼佛的世界就辦不到,因為釋迦牟尼佛沒這麼發願,專指阿彌陀佛的。就事,指著事法界,極樂國土是屬於事法界的,不是理,是事實,這些個功德都是阿彌陀佛成就的,所以成佛包含著這些個,是他願力成就的。

【舍利弗。極樂國土。成就如是功德莊嚴。】

      這個功德大嗎?能令生他國土的人,一清晨早晨能夠去供養十萬億佛。這指著娑婆世界生的,其他世界生的那就不曉得了,沒有說。一種特殊的,跟其他的世界沒有的。還有,不僅此。

【復次舍利弗。彼國常有種種奇妙雜色之鳥。白鶴。孔雀。鸚鵡。舍利。迦陵頻伽。共命之鳥。是諸眾鳥。晝夜六時。出和雅音。其音演暢五根。五力。七菩提分。八聖道分。如是等法。其土眾生。聞是音已。皆悉念佛念法念僧。】

     「復次」,就是再說一個義,一種情況。「舍利弗,彼國常有種種奇妙雜色之鳥」,種種奇妙雜色的鳥。因種種奇妙雜色的鳥其他世界沒有,類似娑婆世界的白鶴、孔雀、鸚鵡、舍利、迦陵頻伽,還有一種共命之鳥,一個身體兩個腦殼,就像咱們有的這個雙胞胎生的怪胎,因為他們倆的報是同的。這兩種鳥在娑婆世界最高的雪山有,人類很少見到,見不到的,說它是眾生,非眾生,形相相似眾生。晝三時,夜三時,他們都在唱歌,和雅之聲。但是唱的歌都是法,都是佛法。演什麼法?五根、五力、三十七道品,就是八正道、七覺知這一類的法,鳥的音聲是在說法。釋迦牟尼佛對舍利弗說極樂世界的國土有種種的不同的這些個飛禽,像白鶴、孔雀、鸚鵡、舍利、迦陵頻伽(這個在我們這一方很少見),晝夜不停的演唱,演唱的音聲都是在說法,讓你信正道法,相信佛的教化。這個五根指著有信,有信仰的,相信正道法、助道法,這有信根了。

      一個一個講一講。說我們的五根,五根有了力量了。五根有了力量了,有什麼力量?懷疑心沒有。聽到阿彌陀佛這個法門,乃至聽到一切善法能有力量,不動搖,堅信不疑,這個有力量了。「信、進、念、定、慧」這五種產生力量,能破除你疑惑,疑惑都不存在,沒有懈怠,常時精進的,不起邪念,正念現前,絕不胡思亂想,念頭念念的都是思憶三寶。「信、進、念、定、慧」,精進不懈,產生有定力、有智慧。七覺知,普賢行願品也有,淨行品也有,就是七菩提分,就是擇法覺知,精進。擇法得有擇法眼,要認識法什麼是正確的、什麼是不正確的,精進不懈怠,歡喜不生煩惱,一切邪覺觀不生,捨諸一切邪覺觀,能生起定力。這七種就是七菩提。還有八正道,「正道、正見、正思惟、正語、正業、正命、正精進、正念、正定」這八樣都是正道。就演的這一些法門,就是這些法門,四念處、四正勤、四如意足。這些飛禽所唱的音聲跟所做的音樂的聲音,都叫你一天所聞的正法熏修。過去我們講大乘起信論就是熏習你,你耳朵一聽見就這個聲音,邪音、雜音是沒有的。

【舍利弗。汝勿謂此鳥。實是罪報所生。所以者何。彼佛國土。無三惡道。】

      佛又怕舍利弗懷疑,懷疑什麼?這些個鳥都是禽獸,業報所生的。佛就跟舍利弗說:你不要認為這些鳥是罪報所生的。不是的,阿彌陀佛國土沒有三惡道,沒有這些,怎麼會有這些鳥呢?這是佛的化身,佛化現的。「彼佛國土,無三惡道」,哪有畜生道!既沒有畜生道,那這些鳥怎麼來的?

【舍利弗。其佛國土。尚無惡道之名。何況有實。是諸眾鳥。皆是阿彌陀佛。欲令法音宣流。變化所作。】

      其佛國土,沒有惡道之名,哪有實在的小鳥?這都不是的,都是阿彌陀佛化現的,讓他們去傳揚法,讓這個國土的眾生一天聽到的都是正法。

這些都是形容這個極樂國土的殊勝,在彌陀經上釋迦牟尼佛讚歎極樂國土殊勝,這裡含有勸的意思,這麼好的地方你還不去呀!就這樣子。勸這個世界的眾生,在這個地方受苦,到那個地方享受極樂。在這個世界上有貪瞋癡慢,有些煩惱,極樂世界沒有了,三塗六道的苦都沒有了。

【舍利弗。彼佛國土。微風吹動諸寶行樹。及寶羅網。出微妙音。譬如百千種樂。同時俱作。聞是音者。自然皆生念佛念法念僧之心。】

      佛又跟舍利弗說,「舍利弗,彼佛國土,微風吹動」,不會有大風,風都是微微的風,那種風吹到你是很舒適的樣子。同時一切植物成長得靠風力,沒有風力是不行的,風就吹著它生長的。因此「諸寶行樹,及寶羅網,出微妙音,譬如百千種樂同時俱作」,樹木也出音,風也吹音,一切出的那個音聲聽著非常悅耳、非常微妙。聞到這種音聲了,起什麼念頭?念佛念法念僧之心。一切音都幫助你修行,這是阿彌陀佛發願所能成就極樂世界的。所以微風是佛願力所成就的,這個風能吹到萬物成長,沒有狂風,不是颱風。咱們這世界上颱風、龍捲風惡風很多,不是這個風,這些風都是煩惱風。為什麼颱風那麼多?業障,眾生的業風,業識生風。

      微風吹動的是諸寶行樹,前文說的是七重行樹,這裡說的諸寶行樹,這個樹不是木頭生的,是七寶所成的,它的枝、它的葉、所有的花、所結的果都是寶。像珊瑚樹,珊瑚樹是長在海裡頭的,海底下的,你可以看到那照片圖案,但是各地生的珊瑚不一樣。東海所生的珊瑚它就不那麼紅,紅裡頭有點白,不純。最好的是意大利,意大利那裡的海,意大利所採的珊瑚紅得非常好,價格也不同。咱們漢人拿珊瑚作裝飾品的很少,但是西藏人就多了,掛一串串珊瑚珠珠,腦殼身上都掛著,這顯富有。珊瑚是什麼樣子?石頭。咱們有時候看見念珠上有小珊瑚,就是石頭。海底下的石頭山長出來的,就是珊瑚樹。其他的珍寶也如是。

      所以前頭說那些個樹七寶行樹,一行一行的那些樹木是七寶所成的,不是木質的。稱為寶,那寶石跟石頭就不一樣了,不然怎麼稱寶!有些極樂世界的寶石,不是像此世界的寶石堅硬的,都是硬的,極樂世界那些個寶都是軟的,不是堅硬的,微妙異常,非常的柔和的。華跟華相撞,寶物跟寶物相撞,撞出那個聲音來說妙法一樣的,那個寶網互相風一吹放出音聲來。頑空的珠寶,頑空裡都有寶,那寶所演的音聲,是這樣的音聲。

      那我們初發菩提心的人生到極樂世界去了,他心裡頭非常歡喜,聽到樹裡頭出的聲音,任何的聲音都滋長著你的道心,使你念念都不忘念佛念法念僧。這就是阿彌陀佛的願力,所有的一切物質、所發出的聲音來都是法,都是法音一樣,使你的心念念思念眾生,也就是念念想度眾生、想成就眾生,讓眾生都不受三途的苦難。這個我們在講華嚴經的時候,一地一地的菩薩,到了十地的菩薩了,每一地的菩薩都不離開念佛念法念僧。所以我們每位道友你每天不離開念佛念法念僧,那生極樂世界是必然的、肯定的。

      還有你想生極樂世界去,過去說有兩句話,「生則決定生,去則實不去」。這個話的含義就是說你沒有做去的事,生得做生的事,你一天念佛念法念僧這就是去的事。因此上念三寶,下念眾生,你心念念不忘眾生,這就是菩薩、大菩薩心。極樂世界絕對沒有人我是非,蓮池海會都是聖人,你見著什麼都是佛化現的,都是阿彌陀佛願力所成的,所有蓮池海會那些和合大眾都是佛的法報化三身所合的,你一起心動念,念念發光。為什麼說阿彌陀佛的光遍世界、光明無量?你生到極樂世界你也有光。咱們這個娑婆世界裡有一個祖師善導大師,他念一句阿彌陀佛出來一道光,念一句阿彌陀佛出來一道光,而且就是阿彌陀佛像。心念成熟,光是從他心裡產生的,光即是心,心光,經常都是心光。咱們經常講佛是覺悟的覺,佛放出的光就是覺悟的光,這個光就表示般若,光明就是般若、就是智慧。光明即是佛的報身,也是佛的化身,化身並不是隨便就能化得出來的,化身是佛的用,大用!化身具足了三寶,佛法僧三寶,具足了很多很多的,都是一心所現,佛的心跟眾生心是平等的。

【舍利弗。其佛國土。成就如是功德莊嚴。】

      這裡頭說是很多無情的,樹木、園林、池塘這是無情的,但是這是四十八願化現的,佛的四十八願無量劫修成的,無情變有情,樹也在說法,水也在說法,所有一事一物都變成有情的,這就是妙。誰的妙?阿彌陀佛度眾生的妙用,不可思議。但是怎麼能生得到呢?很簡單,一心念佛。

過去印光老法師有人請問他佛法的時候,他告訴你就四個字「老實念佛」,這大家都知道的。給你寫信幹啥,他都勸你「老實念佛」。聽起來很簡單,你回觀你自己,你念佛的時候老實不老實,有沒有其他雜想在裡面?當你念「南無阿彌陀佛」的時候,心裡一點雜念沒有,清清淨淨的,那就成就了阿彌陀佛的功德莊嚴。極樂世界阿彌陀佛的功德莊嚴,當你如是念阿彌陀佛,心裡清淨無雜無染,那你就是阿彌陀佛,極樂世界也就是你自己莊嚴的,所以你去,你自己莊嚴的自己就去享受,這是沒問題的。

      其佛國土成就如是功德莊嚴,這是阿彌陀佛成就的,當你念阿彌陀佛的時候,你心裡就具足阿彌陀佛的四十八願,也是你成就的。你現前一念心,清淨心,就是阿彌陀佛,也是釋迦牟尼佛,也是十方一切諸佛;但是清淨心。咱們大家學過華嚴的,清淨到什麼程度,你得到什麼的報應。感!清淨心就是你的因,因感。果報上頭,你清淨心到什麼程度,你就會感到什麼的果報。

      這個大家一定要信,相信我們每位道友們,每個人相信你自己心是清淨的,甚至做了很多的業把它污染了,回歸你本性的清淨心,你就具足了阿彌陀佛四十八願。你學阿彌陀佛、念阿彌陀佛,你又具足他的願,他的願成就你的念,你的念嚮往極樂世界,絕對能生。「生則決定生,去則實不去」的含義,就是你心裡不清淨,當你念的時候還想著別的,那就去不了了。你要心無二念,這樣念佛念一句算一句。你念十萬聲佛,九萬九千九百九十九句都是假的,那一句是不是真的,那有待考察了。如果有一句真的,你這一句是阿彌陀佛。因此學了經之後,知道要生清淨心、清淨念,感到清淨果,一有了清淨果了,這裡所說阿彌陀佛這個國土這個功德你都具足了。

     

      

 

【舍利弗。於汝意云何。彼佛何故號阿彌陀。舍利弗。彼佛光明無量。照十方國。無所障礙。是故號為阿彌陀。】

      我們上頭講的是極樂國土,極樂國土是佛的依報,現在講佛的正報,正報這是佛的功德成就阿彌陀佛。所以佛跟舍利弗說你如何想的,彼佛何故號阿彌陀?佛的德號都是他在因地修的,在因地裡修行所得的果。現在不止講極樂世界裡的阿彌陀佛,還要講極樂世界裡的眾生,極樂世界的眾生他們是怎麼生活的,也就是他們是怎麼聞法的、他們是怎麼修行的,現在來解釋這個。

     「舍利弗,彼佛光明無量」,成就佛果之後,心有心光,身有身光,這個光明是哪來的呢?佛的身心,佛的身光跟心光合而為光明,遍照一切法界,遍照法界就不是只有極樂世界了,也包括我們娑婆世界。如果你念佛,就會感到佛的光明,那你不念佛就沒有緣,沒有緣佛光明就沒有;本來是遍的,在無緣的眾生身上就沒有了。佛的身光能夠照一切的國土、一切的世界,光照的是色相,在極樂世界裡,整個的世界都是阿彌陀佛的光明遍照的,只是身光是照一切色相的,成了大光明藏;心光也如是照,但是照的不是色相,照的是眾生的心。所以為什麼你念阿彌陀佛,在你念阿彌陀佛念到能生,阿彌陀佛說就來接引你,那是佛的光,不是佛的身,佛的光把你攝受去了。當你念阿彌陀佛,你的心就被阿彌陀佛的光明攝受,入佛的知見,當你念得成熟的時候,就心佛不二了。

      佛的身是無量身,器世間也都變成佛的身,正覺世間也都變成佛的身,有情無情同圓種智。器世間是無情的國土,有情世間是一切眾生,正覺世間是佛菩薩。阿彌陀佛的光稱為無量光,無量壽。極樂世界的人民大概凡夫就很少了,一般的都是辟支佛、聲聞、菩薩。阿彌陀發願的時候,凡是生到極樂國土的人(凡夫)都具足光明。這在佛的三十一願當中說,我的佛國不但國土清淨,而且所有生到我國土的眾生,每個眾生都有光明。所以三世間相同,有情世間一切眾生,器世間極樂世界,正覺世間諸佛菩薩,同一無量光明。極樂世界的國土放光明,器世間也光明,有情世間的一切眾生,凡是能生到極樂世界去的眾生都有光明,乃至正覺世間的佛、菩薩,這些都是佛的願力。釋迦牟尼佛跟舍利弗說極樂世界眾生不止佛是光明無量,極樂世界所有的眾生都有光明。

【又舍利弗。彼佛壽命。及其人民。無量無邊阿僧祇劫。故名阿彌陀。】

      佛及他的人民壽命無量,壽命有好長?無量無邊劫,直至成佛。成了佛就沒有死亡了,法性無生滅,彼土眾生壽命跟佛一樣的也是無量壽,只要你能生到哪裡去。受命有時候(能享受的受),這是約佛的法身說的,約佛的法身,生到極樂世界的眾生都是約法身說的,因為生到那個世界的眾生跟真如、跟法界不相隔離的這樣的受,壽命的壽就是享受的受。因為生到極樂世界以智慧為體,智慧就是光明,你能夠感生到極樂世界就享受到佛的願力。我們的化身(在我們這個世界的化身)是隨業而受身的,也是感受的意思,隨你所做的業感外面緣的促成,但是你的本體還是法身為本體。什麼相?是智慧德相,就像生到極樂世界去跟佛相同的以法身為體,所以一切相都是智慧相。化身(用)叫應用,在極樂世界眾生應用的時候都是培養福德、培養智慧。生到極樂世界去壽命無量,沒有死亡,直至成佛。

      這是單舉光明。佛的壽命及其人民平等平等,佛的壽命是無量壽,一切眾生都是無量壽,沒有時間,因此阿彌陀佛叫的名字就是無量壽、無量光,光明為體。不止佛如是,他的國土的人民都如是。所以發願生極樂世界,生去了雖然沒成佛,那就直至成佛,有了保證了。從凡夫直至成佛,中間不間斷的,沒有還有死亡,死了再生,生了再死,跟娑婆世界完全不一樣。

【舍利弗。阿彌陀佛成佛已來。於今十劫。】

      先說佛,佛成就佛果之後到現在有好長時間了呢?佛對舍利弗說,阿彌陀佛成就佛果已來,到現在已經經過十個劫了。這個十個劫的數字,咱們經常講什麼算一劫?人的壽命沒有時分說的,劫是時間性,印度話叫劫波,中國話劫波就翻譯成沒有時間的性體的,梵語劫波,此雲時間,時間就是時間的長,譬如阿僧祇,短叫剎那。在娑婆世界這樣說,在極樂世界就不是這樣說了。這個是按娑婆世界說的,釋迦牟尼佛說的,阿彌陀佛成佛在娑婆世界算已經有十劫了,就是這個時分就有十個劫這麼長。一個劫就好多呢?這個時分算起來,就是以咱們娑婆世界的算,人的壽命從十歲開始,過一百年增一歲、過一百年增一歲,增到八萬四千歲;再過一百年減一歲,八萬四千歲減到十歲;這一增一減算一個時分,這個時分就叫劫,劫就是時分,這個時分。這個十劫就經過十番的增減,就是阿彌陀佛成佛已來,如果拿娑婆世界的時間來算,時分來算,就有十個劫了,這時間很長了。不像我們釋迦牟尼佛八十歲,一個劫也沒有,半個劫也沒有,千分之一也沒有,這個人間的百歲是很短很短的,那跟極樂世界是不能對比的。說佛成佛已來,阿彌陀佛成佛已來已經有十劫了。

【又舍利弗。彼佛有無量無邊聲聞弟子。皆阿羅漢。非是算數之所能知。諸菩薩眾。亦復如是。】

      又舍利弗,彼佛有無量無邊聲聞弟子,皆阿羅漢,用算數來算是沒有數字可以解說的。好多阿羅漢?不是算數所能知道的,也不是數字所能算出的。羅漢如是,菩薩也如是,都是沒有數字的,就拿無量無邊來說吧!這個地方說聲聞都是大阿羅漢,不像娑婆世界有初果、二果、三果、四果,沒有,都是阿羅漢,而這些阿羅漢都是發大菩提心的,轉化了;沒有發菩提心的人,乃至阿羅漢,是不會到極樂世界去的。因為在我們這個娑婆世界說阿羅漢有兩種,一種定性聲聞,說定了,他不再上進了,就是到阿羅漢為止;還有不定性的聲聞,轉小向大,發了大菩提心了。在極樂世界裡沒有定性聲聞,全是發大心的;定性就是沒有回向心,不回小向大;極樂世界的阿羅漢全是回小向大,都是發大菩提心的阿羅漢,那就是菩薩了。有好多?用算數是算不出來的,不是算數所能知道的,沒有量。聲聞如是,菩薩也如是,就是那些大菩薩發了菩提心利益眾生的有好多呢?無數。

【舍利弗。彼佛國土。成就如是功德莊嚴。】

      所以極樂世界的殊勝,依報是那個樣子,前頭講過了,依報種種莊嚴;正報,全是菩薩,可以概括地說全是菩薩。阿彌陀佛的弟子是沒有不發心的,咱們知道依報莊嚴,正報也莊嚴。娑婆世界依報不莊嚴,國土危脆,劫濁、見濁、煩惱濁、眾生濁、命濁叫五濁惡世,依正二報都不莊嚴,極樂世界是依正二報都莊嚴。

【又舍利弗。極樂國土。眾生生者。皆是阿鞞跋致。其中多有一生補處。其數甚多。非是算數所能知之。但可以無量無邊阿僧祇說。】

      那個世界的眾生都是一生成就。佛又跟舍利弗說極樂國土的眾生皆是阿鞞跋致,一生成就。阿鞞跋致就翻一生成就,都是一生補處,他不用再換身心了,一生直至成佛,都是直至成佛。「多有一生補處」,在極樂界裡頭補處的菩薩有(就是等覺菩薩)很多很多,沒說數字,「其數甚多」,像彌勒菩薩那一類的菩薩其數甚多。「 非是算數所能知之」,這是怎麼來說呢?就是無量無邊阿僧祇。阿僧祇本來就沒數字的,無量數,又把阿僧祇說了個無量無邊,都是佛。生到極樂國去你可以這樣看,都是佛,阿羅漢也是佛,菩薩也是佛,多數是一生補處,都進入了直至等覺位。重複地說,生到極樂國土那一切眾生,不止咱們這個娑婆世界往生,咱們看那六方佛的世界,乃至十方世界,那些眾生求生極樂世界的很多,十方世界眾生都想生到極樂世界去。

      我們中國對於生極樂世界有一部分重視,但不是全都重視的,不是全部的,例如我們寺廟裡頭就有念佛堂,還有禪堂。在我們普壽寺裡頭,有淨戒堂、有華嚴部,還有戒研部,還有淨土部,好多個部分,淨土部是極樂世界的,其他的部就不是了,是不一樣的。極樂國土可沒有其他的,純一的得往生的。在我們中國淨土以前不怎麼樣重視,有很多人很輕視淨土部的,例如說那些老太婆老太太,沒有知識的,「唉呀!你念句阿彌陀佛就好了」,不是很尊重的。在我們中國最盛行的是禪宗,他不要到極樂世界去,在這個世界就成佛了。禪堂叫選佛場,禪門一炷香,頓超直入,立證菩提,什麼都不求,就求自己,他自己求自己,直至成佛。但是又參禪又念佛,咱們過去的祖師永明延壽大師,他是又參禪又念佛。他說沒有禪,不修禪,專修淨土念佛求往生,萬修萬人去,一萬個人修,一萬個人都去得到,沒有走錯路的。一萬個人念佛求往生,一萬個人都能修,只要你念佛修絕對能生。但是可要一心,提倡的是一心念佛。如果你一邊打妄想,一邊又做罪,口裡念阿彌陀佛生極樂世界,心裡想的是娑婆世界事,那怎麼生?那就生不到了。為什麼?你念這個造的業,業所牽,不是單一的,你還是生不到的。光知道好,是知道好而去不到。

     人人都想長壽,你想長壽的意思就是留戀,留戀這個世界;但求生極樂世界的那個長壽就對了。所以要想求生極樂世界有兩件事必須得做到,一個信,信極樂世界實實在在的有。很多人不信,十萬億佛土那個地方有個極樂世界,沒有這個信心。你沒有信心怎麼能生呢?生不了。有信心了,還得發願你想生。因為這是佛說的無上法門,只要能生就能成佛,很簡單,很淺顯,不是很深奧的。唯有念佛法門又方便,但是有一樣,得把這個世界上的業障消了。說我這業障消不了,能帶業往生麼?可以啊!方便善巧,帶著我這世界的業還沒消完,過去世的做得很多的業並沒有消盡,帶著這個業到極樂世界裡消去吧!就念佛往生極樂世界了。能帶得動、帶不動,在這就有個問題了。帶業往生,你帶得動、帶不動?你一邊的想帶業往生,一邊還在不斷地造新業,舊的業可以帶,新造的業是帶不成的,所以就不能生到極樂世界。一邊念著佛想生極樂世界,一邊還在造業,口裡念阿彌陀佛,心裡想著娑婆世界的財富、男女關係、怨親債主,放不下的事可多了,你這樣能生嗎?我想咱們都知道是不能生的。過去的業現在沒消完可以帶,但你現在還造的新業,新業就不能帶了,帶不動就是這個原因。

     不過在生極樂世界時,往生錄上那故事就太多了,要講起生極樂世界的故事太多了。在古時候有一個屠宰業,專門殺害眾生的,殺豬、殺羊、殺畜生造殺業的,他以殺生為職業,現在也是,那這個罪惡就大了。在他臨命終的時候地獄相現了,病重的時候迷迷糊糊的看見地獄相,他嚇壞了,等他明白過來時,就叫他的家屬去請人,請僧人來給他懺悔,他向這些僧人求救。僧人就告訴他說:我哪有力量來救你,你要得救的話,你只有念阿彌陀佛!西方極樂世界的阿彌陀佛,你懇切的念,阿彌陀佛能救你。因為這個屠宰人他看見地獄嚇得不得了,他拚命的念阿彌陀佛,畏苦,畏懼地獄苦而念阿彌陀佛。這真誠的念、懇切的念,這時候沒有造新業了,也不可能造新業了,十念,念十聲,佛來接他了。

      這裡有人解釋的有所不同,說這叫帶業往生,算不算他過去的因果呀?他不在一生,無量生所做的因果,這業是帶動了。他現在生雖然做屠宰業,他過去無量生中,他種的善根也是很深厚的,光看他眼前是不行的,還得算算他的老帳,老帳就是過去的業,無量劫他的業都是要算的,這就是過去的善根很深厚,不然是不會的,得這樣來理解。要一生造的業,你很容易帶動,你當生就懺悔了。像我們很多道友磕頭、拜懺,你天天上早晚殿,或者單拜占察懺,你今生造的業已經停止了。為什麼?你現在做淨業了就停止了,所以今生的業就不算了,那你無量劫的業,你懺盡了沒有?懺盡了就能生,沒懺盡還是生不到的。還有一個問題,這人很惡的,這人造了很多的業,他能有信心嗎?到臨命終能相信阿彌陀佛來接引嗎?那個信是生不起來的。所以這要從好多方面來解釋。

     

        我們有一個道友,他今生沒造什麼業,大家都知道,還稱他是善人,又念佛,念得很勤懇。他死了,那個屋子裡放光,屋子裡有光明,有人聽到鼓樂聲音,有人聽到鼓來接引他去了,人人都說是往生了。隔了一段時間,他給他太太托夢,他說:我並沒有生到極樂世界,我只生在忉利天。你生天的時候,臨終時候有時候有鼓樂來接引,大家也聞到香氣了,但是是生在天上,生的是六欲天中的第二天,這就有很多的不同了。有些卻是無聲無息的,什麼吉祥的象徵都沒有,可他卻是真正的生極樂世界去了。這就要你得有慧眼,還有從你學來的智慧來判斷。

      為什麼我們要學大乘經典?當你學大乘經典後,就說我們學金剛經吧!「業性本空」,業沒有體的,空的;「唯心造」,是你自己心造的。你念佛念的把你自己的妄心都念歇了,這就是禪,你念佛念到一心不亂就是禪定嘛!就是三昧啦!當然業障就消失了,決定能生的。「業性本空唯心造」,心現在造了極樂世界去了,沒有罪性可得,這樣又參禪、又得三昧、又念佛,所以是決定能生的。生到極樂世界去了,一生不退,就叫阿鞞跋致。阿鞞跋致就是不退,含著有三種不退,你自己能夠知道的。怎麼知道的?位不退,生去了凡夫再不退了。不退什麼?不會墮地獄,不會下三塗了,不退凡夫。第二種的不退,行不退,你修道的功力不退,這是說不退凡夫、不退二乘。三者,念不退,這叫大乘了,念念不退菩提心。我們經常說發菩提心念念都不退,要上求佛道,下化眾生。極樂世界的凡夫都有通的,報感,「眼、耳、鼻、舌、身、意」六通都有,特別是神足通;沒有神足通,早晨清晨起來到十萬億佛國土供佛,那就是神通中具體的表現,怎麼到十萬億佛國土供養諸佛?供養還有聽經,還有聞法,完了回來的時候才吃早飯。不止神足通,宿命通、他心通,六通全具足的,沒有時間性,就在一念間供養了十方諸佛,又聽經,又聞法,回來極樂世界才再吃飯,不可思議了。

      因此說極樂世界跟娑婆世界比,極樂世界沒有退的緣,都是增上緣,直至成佛。咱們在娑婆世界修行可就不同了,障礙那個多呀,退緣非常之多,不是在娑婆世界裡一直前進,而是進進退退、退退進進,再一轉個面目又退了。為什麼要求生極樂世界呢?因為極樂世界不退。所以這個道理大家要懂得,懂得了釋迦牟尼佛為什麼要制很多戒律,增加很多新的執著?是防範的,戒就是防範退墮的。一樣的罪,處理不一樣,在家人犯了,不犯;出家人犯了,就犯了。所以說它不同,這就是佛大慈大悲愍眾生的方便善巧。佛一降生,一成道,光叫你念阿彌陀佛,也不學戒,也不學講這些經,做什麼呢?為什麼不那麼樣做呢?假使佛一成道就講極樂世界讓你念佛,人家就會不信他,必須到一定時候才說阿彌陀經,佛要知時、知機會。

      念佛要求也是很高的,念佛要念到三昧,念佛要念成三昧,這怎麼講呢?念即無念,無念而念。無念而念,還要求不是口念,是要心念。咱們經常聽到一心念佛,大家想想,你一心去念佛去了,還有造罪的時間嗎?一心念佛了,不會再造罪了,二念都沒有。有很多善知識,特別印光老法師,誰請他開示了,就四個字告訴你了,「老實念佛」!我們有很多出家道友、在家道友都說:唉呀!老生常談,誰不知道老實念佛呀!我說:誰也不知道,你能老實嗎?你自己問問自己,就是你不老實才告訴你要老實念佛。其實人很多是不相信的,不相信什麼呢?哪個念佛不老實,還會造罪去。你一邊念著佛,一邊心裡想著別的事情,就看見得很多了。我們那灶台上有些蟑螂、蟲子。有些老太太「阿彌陀佛、阿彌陀佛」,一邊念著佛,叫他小孫子:你把灶台那個蟲子掃到火裡頭去。好,那邊殺生,這邊念佛,這事可多了,大家注意吧?我們有很多念佛的道友,拿著念珠「阿彌陀佛、阿彌陀佛」,一邊念佛,一邊做這個事做那個事,哪裡一心念佛?特別我在一個道場裡頭,咱們不說地點,說地點謗毀人家,合著掌念「阿彌陀佛、阿彌陀佛」,一百多個人念佛聲音沒有了。幹什麼?那本事可大了,睡覺了,一邊走著一邊睡覺,跟著你睡覺。還有你看抬一個腦殼「阿彌陀佛、阿彌陀佛」,心裡胡思亂想,怎麼能夠一心念佛呀!說得很輕鬆一心念佛,正因為我們不能一心念佛。假使你一心念佛,還造罪嗎?還造業嗎?那心都在念佛上了,什麼業也不造了,什麼業也沒有了。

      說我們過去造的業很多,你要懺悔呀!造業多少那個數字是不可靠的,都是虛的。要有人告訴你依著佛教導去老老實實念佛,改悔啊!改悔不就不造了。你念念念佛,說這個消災、那個消災,念一句阿彌陀佛消八十億劫,這一念念佛消八十億劫的罪。你有好大的罪?你能夠一心念佛念下去,念十聲、念八聲都夠了,不要求數字。我們很多道友念佛拿念珠記數是不錯,那念珠是治你散亂心的。數珠、數珠,那珠要治你散亂心,你別求數字。你念十萬聲,雜雜亂亂妄想紛飛。你念十聲就夠了,一個妄念沒有。你念十萬聲、百萬聲,都是在雜念當中。

      釋迦牟尼佛在戒經教我們念佛的時候不造雜亂妄想,不要求數字。他看見一對夫婦都是老人,老人他念佛記不住,那時候還沒數珠,佛看他倆拿那個谷子(稻穀),弄兩個筐,念一聲佛丟一個去、念一聲佛丟一個去。佛就告訴他們說:你這樣記數不行,我教你個方法,念一句把這一籮筐抬過去,念二句把這一籮筐抬回來,來,你句吧!看抬好多籮筐。怎麼樣念呢?南無西方極樂世界三十六萬億一十一萬九千五百阿彌陀佛,你念這個抬一籮筐,你念這個抬一籮筐。這個數字多了吧!換你要拿念珠記,記到三十六萬億一十一萬九千五百,你可記去吧!念一聲念這麼多,這是菩薩戒經裡頭,釋迦牟尼佛講的故事。你不是求數字?所以念要真誠的念,要實心實意的念,不要夾雜。你夾雜的是什麼呢?夾雜的是很多妄想。

      像很多人遇到飛災橫禍,飛災橫禍就是開車子出車禍,一撞撞死了,在這一撞之間,他念一聲「阿彌陀佛」,這是什麼都沒夾雜,他就得救了。或者撞死,沒撞著,或者撞了受傷沒死,這個時候心道心很誠,這時是一心,沒有其他的。那個時候,平日沒有功夫到那時候能念嗎?早不能念了。為什麼?還沒等你反應過來,這是平日用的功。念佛念到三昧,也是我們一心不亂,但心地要老實。所以說要老實念佛,萬修萬人去,一萬個人修,一個不漏,都能去得到。生到那去,就是一生補處。

這個道理一定要明白,本來是念佛法門最殊勝,但是它也有它的難處。難處是什麼呢?你不能念到一心不亂,而且成了人家說的老生常談,耳朵都聽出繭子了,但是你念佛的時候還是不能一心。你們每位想想,你念佛的時候是不是達到一心不亂?有沒有時候達到一心不亂的時候?這是不能欺騙的,我想每位道友都能知道,自己問問自己吧!你能以念佛消災嗎?真正念一聲佛,一句阿彌陀佛消八十億劫的災難,所有宿障都消了,那是什麼念法?而且那時我這一念阿彌陀佛能救度無量眾生,做過這個念嗎?不是為自己求往生,我念阿彌陀佛專門救度眾生,那是菩提心,所以用心不同效果也是不一樣的。大家一定要明白,當你做一件事,這件事驗它的效果,不是你做這件事的過程。

【舍利弗。眾生聞者。應當發願。願生彼國。所以者何。得與如是諸上善人俱會一處。】

      說到這裡,佛就又招呼舍利弗,跟舍利弗說;跟舍利弗說也就是跟我們娑婆世界裡的眾生說了,假使說能夠聽到極樂世界這麼大的功德,你應當發願求生極樂世界。願得真誠,所謂心誠則靈,願真則靈,願要發的真,不是虛假的。心要真誠,願要真誠,如果發願生極樂世界,絕對能生。

    「所以者何」,佛又把這話提高了一層意思來說,為什麼這樣說要求生彼國,在娑婆世界不一樣嗎?不一樣的。你生到極樂世界蓮華池裡頭全是聖人,都是善知識、是善友,阿彌陀佛一天都在說法,水裡的聲音,樹颳風的聲音,各種鳥類,佛的變化的聲音,無一不是說法。眼睛看的,耳朵聽的,六根所能緣想到的,都是你的善知識。那個環境幽美,造業的機會就沒有了,聽不見,看不到,想也想不到;聽見的、看到的都是發菩提心,行菩薩道,成佛的。因此跟那些諸上善人能俱會到一起,那就得救了,你自己不修,那些善友把你帶的也修了。但是能生到極樂世界的是沒有不修的,問題是能生、不能生,生了就成佛。你到那地方去一切惡都停止了,一切善都再去做了,沒有惡友,沒有惡官吏,什麼都沒有了,一切惡都沒有,所見的是善,「殺、盜、淫、妄、酒」自然沒有,八關齋戒,那裡都是持戒的,不制戒也自然不犯,沒有那個環境。還有你生到極樂世界半點不如意的事情也遇不到,沒有引起你貪瞋癡,十惡業的境一個也沒有了,那就是殊勝,純善無惡。有這麼大的攝受力、功德力,但是不容易生。

【舍利弗。不可以少善根福德因緣。得生彼國。】

      所以佛跟舍利弗說不可以少善根,一般的福德因緣得生彼國這是辦不到的。不可以少善根福德因緣得生彼國,善根少,福德不夠深厚,想生極樂世界是不可能的。這是說它不可能,要求條件高一點。什麼條件呢?

【舍利弗。若有善男子善女人。聞說阿彌陀佛。執持名號。若一日。若二日。若三日。若四日。若五日。若六日。若七日。一心不亂。其人臨命終時。阿彌陀佛。與諸聖眾。現在其前。是人終時。心不 顛倒。即得往生阿彌陀佛極樂國土。】

     「舍利弗,若有善男子善女人,聞說阿彌陀佛,執持名號,若一日,若二日,若三日,若四日,若五日,若六日,若七日,一心不亂」,這個條件就高了。聽了很簡單,七天一心不亂。我試驗過,不用說七天,一個小時讓你心定下來、住下來。不說七天,一個小時,你看你那心能不能住下來?一念都不住了。咱們講金剛經的時候,須菩提問佛:眾生的心云何讓他住下來?云何應住、云何降伏其心。你要能住、能降伏就成道了,跟彌陀經一樣。七天哪!一個小時你的心不亂,那你就開智慧了!一定就發慧,心定自然發慧,所以就是心地法門。說念句阿彌陀佛就生極樂世界去了,說得很簡單!說一心不亂很簡單,一心不亂就生了。怎麼才能達到一心不亂,問題就是在這裡。

      假使一個持戒的道友,讀誦大乘的道友,他這些個功德力量,持戒功德,讀誦大乘功德,這就是幫助你生極樂世界了。心裡還在想,想的是持戒;還在想,想的是大乘教義;這是隨順的,隨順生極樂世界的。功德生,你所積聚的功德,再加佛的願力。我們這裡講的都是你自己的本事,後頭要說到的是佛的願力,六方佛,六方無量佛加持力,加上你自己願生的力,眾力和合把你就牽引去了。而這個生不是定力生的,生到邊地疑城、蓮華九品,生極樂世界還有品級的,這是一種。另一種,大家讀過普賢行願品,普賢菩薩的願力,普賢菩薩的行力,凡是讀華嚴,大方廣佛華嚴經普賢行願品的,到最後的時候普賢菩薩把你送到極樂世界去,上品上生,生到就見佛,見佛就聞法,聞法就得到三昧,就入菩薩位,大菩薩位,那是普賢行願力。但是你得讀,不是一遍兩遍,長期讀普賢行願,發願生極樂世界。生極樂世界的方法有很多,念密咒,大家不是喜歡念密咒嗎?「嗡阿吽,班雜,咕嚕,班瑪,悉地吽」,什麼這個?密宗的蓮華部金剛法,念這一句咒,西方極樂世界阿彌陀佛的化身、報身,阿彌陀佛四十八願的功德,一切你都成就,金剛不壞,這是菩提薩埵咒,這就是密宗的蓮華部的。金剛薩埵分蓮華部、分智慧部,這屬於蓮華部的。

      生極樂世界的法門,除了阿彌陀佛的最方便的,念一句阿彌陀佛,念到一心不亂,要求你在七天,實際上就是你最後一念,當你捨這個報身的時候,你最後一念念在西方極樂世界,念的是阿彌陀佛,阿彌陀佛的光就把你攝受去了。「阿彌陀佛,與諸聖眾,現在其前」,那就看你的功力了,或者文殊、普賢、觀音、彌勒都在,在你這個時候離開這個世界,心裡不顛倒,還是一心不亂,正念現前,那就能生到極樂世界去了。

      不要認為聽到說不可以少善根得生,那就得多善根了,你念一句阿彌陀佛這個善根就很深很深了。能有因緣聽見阿彌陀佛,在你臨命終時候,很多道友在你跟前念佛來助念,你的耳根一聽到阿彌陀佛,你也念阿彌陀佛,這個善根是無量的,有這個善根就夠了。所以經上說的話,哪部經都如是,說深深不可測,說淺簡單明瞭,就看你怎麼用,深即是淺,淺即是深,圓融自在。如果你念一句阿彌陀佛它就放光,你念一句阿彌陀佛你心裡就想,不是想到我自己生極樂世界,我想的是娑婆世界一切眾生都跟我一起生極樂世界,念念處處想到一切眾生,那你品位也高了,決定能生。假使阿彌陀佛問你:是你先來,還是讓一切眾生先來?你答覆:讓一切眾生先去吧!你上品上生就高了。念念不忘成佛,念念不忘一切眾生,這就是咱們學華嚴的法界觀。

     

      舍利弗,不可以少善根福德因緣,得生彼國。舍利弗。若有善男子善女人,聞說阿彌陀佛,執持名號,若一日、若二日,若三日,若四日,若五日,若六日,若七日,一心不亂,其人臨命終時,阿彌陀佛與諸聖眾前來接引,現在其前。是人終時,心不顛倒,即得往生阿彌陀佛極樂國土。如上所說不可以少善根,這是指不持名號,或者念其他的大乘經典,臨終時發願生極樂世界的。但是必須得積累多種善根才行,要是臨時的那就念佛吧!一句阿彌陀佛超無量劫罪,你念念超無量劫罪了,這個善根還少嗎?不少了。不可以少善根,念佛就是培植善根的。不可以少福德,念佛具足了阿彌陀佛的福德,假使相信的話;三寶弟子都相信了;非三寶弟子,到他臨命終的時候苦難現前,或者聽人家勸說他念佛,這一類的善男子善女人,也說明了是有善根的,沒善根的到臨終時沒人助念,你聞不到佛名號的,當然有善根的跟沒善根的人是相反的。就是說假設自己過去沒種什麼善根,但是到臨命終的時候聽到人家勸你念佛,你在這個時候放下了,把過去的恩恩怨怨所有想的全停下來了,就是狂心頓歇;到這苦難現前要死了,聽到人家勸說能夠念阿彌陀佛,執持不斷,這就是有善根的,不然你臨到臨終的時候遇不到。

      但是念佛有不同,像我們就這麼「南無阿彌陀佛、南無阿彌陀佛」,這叫事念。由事念能得到三昧,事念得到三昧就得到理了,三昧是理,能夠定下來,把這個心就住在念佛上,但是你能念的心是事,所念的佛可是理,也就是事理圓融。雖然達到理才能得到三昧,就念佛三昧,而只是事定下來,就是口頭念,口頭念的這是事,緣念阿彌陀佛就是理了;能念的是你,所念的佛就是阿彌陀佛,自他不二,這叫達到理了。在佛經各部經上都是講心佛與眾生,咱們的心跟佛的心沒有差別,這個就是理。但是一切事,不論你做任何事,達到成熟階段了,隨手應心,心念到處,所做的事就成就,那理成於事,但是這個還叫事三昧。說是念佛念到三昧,能夠念到沒有能念的心跟所念的佛,由你事念上頭達到理念了。你口念佛的時候是事念,念到無念,念到沒有能念的我也沒有所念的佛,這個理事達到一個境界了,這就叫三昧,也叫正定,在經上說也叫正受,這個心沒有顛倒,也沒有錯亂。

念佛念到一心不亂,這就是持名念佛。持名念佛就是念出聲音來,「南無阿彌陀佛、南無阿彌陀佛」,這叫持名念佛。還有默念叫金剛持,不出聲,也不是一個字一個字念,這個屬於觀想的方式念了,用心裡頭觀想念。因為出聲念,不但自己念,能度一切眾生,天、人、鬼、神都能聽得到,聽到你念佛的聲音,他們就得到感應、得到利益。這是一種念法,利益他人。那沒有氣力,默念,不出聲,但這假觀力了,返聞聞自性,自己念自己聽,自己感覺著是自己在念佛,外人聽不到,鬼神也聽不到,這種念是心與佛合,自己的心跟佛相結合了。如果這種念念念相續,譬如說你體力很微弱,像臨命終的人他念佛的時候沒有力量出聲了,默念。但是默念容易有個毛病,什麼毛病呢?昏沉,默念時候有昏沉,還有默念的時候容易打妄想。出聲念,耳根注意聽,口裡如是念,心如是想,這個就不容易打妄想。但是這些都在你自己運用當中,在你念的當中,你自己感覺著如何才相應(對你的身體),你怎麼念才清淨,你就如何念,不局限於出聲或者不出聲。

      如果咱們看大勢至菩薩念佛圓通章,六根打成一片,淨念相繼,都攝六根,就是「眼、耳、鼻、舌、身、意」六根把它攝到一處,都攝六根;心裡想,心念,淨念相繼,就是理念,得到理三昧。理是指著我們的法身來說的,這種念法是念法身佛,跟咱們中國所說的參禪法門是相吻合的,看自己本來面目,就是照,在心經上叫照,你一照你自己的本來面目跟阿彌陀佛結合到一起,這叫法身念佛,這種念法叫法身念佛,淨念相繼。不論事念也好、理念也好,當你最初念的時候有障礙,開始用功的時候當然有障礙,等到你念久了,功夫純熟了,沒障礙了,世間的一切障礙都隱顯了,理成了,理現,事就隱了。為什麼古來大德說一句阿彌陀佛是微妙禪?參禪就參心,你心即是佛了,所以理念念佛就是禪,參悟自性。禪宗說參話頭、參心,咱們講金剛經就參心住到什麼地方,云何住?怎麼降伏它?跟真空相合。理念念佛是念的法身佛,也是跟真空相合,這個福德智慧非常的深,這就是思想念,能夠一心不亂,從第一天乃至到第七天。這是兩種。一個事念,出聲念佛。默念佛,觀想念佛,或者思惟,思惟就是觀照。

      在我們此土的因緣,經常大家聽說了吧!也參加過,打念佛七,功夫用到一定時間了,大家集體的在念佛堂打念佛七,古德感覺到,特別蕅益大師打念佛七的人不要吵雜,人多了不能達到一心,也不能達到淨念相繼,最好是六、七個人,再多不能超過十個人,人多了就雜亂了。當然有些個打念佛七是初學的,剛學念佛,剛入佛門,那個人多也無妨了,他不是求往生的。真正念佛求往生的人多可不行,人多你心靜不下來了。我看見很多佛堂打念佛七,有時候年紀大的六十歲以上的老人,這些老人一進去到一塊堆,哇!你家媳婦怎麼樣了,你家姑娘又怎麼樣了,竟說廢話,那個念佛七打什麼呢?志同道合,我們要做一個道場,大家都發的一樣心叫志同,修一樣的法門叫道合,志同道合了都是求往的,不是求往生的,你不要參加這個佛堂裡頭來,這才叫志同道合。他要求消災免難,他要求陞官發財,你要求生極樂世界,那道不同了,道不同不相為謀。所以在念佛七的時候事先徵求好,人雖然五、六個或七、八個,他發的是一條心,眾力成誠,不要三心二意的,這個念佛七效果非常之好。

      特別是我們看到有很多念佛堂發起助念團,任何地方都有,道友之間共同發心組織一個助念團,哪個要是病重了,臨命終了,那我們這助念團都參加給他念佛,送他走。但是你這個助念的人千萬可不能三心二意,很多助念的道友們惹來麻煩,命終的人惡業的找麻煩的人,你本來是來參加助念的,你在那胡思亂想,心不虔誠,那麻煩就找到你了,他的冤親債主找到你的身上了。我在很多地方都發現這個事,著魔了,助念團幫人家念佛而且著了魔了,那說明你不是助念去了,所以助念的時候特別注意。當然全是我們出家的道友沒問題,很多念佛堂在家的道友,這叫惹火燒身。本來是助念送人家往生,人家往生也沒送到,他的冤親債主找到他身上了,「 你是幫忙的,你們是一夥的」,就像現在打架一樣的,這是兩伙人作戰,你跟他的業障、跟他的冤親債主作戰去了。念佛,你到那去三心二意的不是正念,胡思亂想,這就會惹火燒身,這一點現在這些毛病很多。所以經上告訴我們臨命終的時候,說這個人其人臨命終時,一定要做到一心不亂。我說這是絕對發願往生的,不是一般在家道友所能做得到的。出家道友們助念團,一定要一個清淨心。咱們幫人家助念去了,助念本來幫助助成別人的道業,你不但沒助成別人道業,反在傷害別人的道業。要往生的人要一心不亂,你助念的人不能夠妨害人家的一心不亂,同時你的心也得清淨,你不清淨了會惹火燒身的了1。

      因此這在我們華嚴經上講主伴圓融,助念的道友都是伴,但是那個主要的往生的人他得正念現前,光靠助念不行的,人家只是幫助你。助念!助念!助你的念頭,使你的念一心不亂。這樣子自力加其他的力量,那麼這個臨往生的人臨終的時候心不顛倒,他自己的念佛的三昧力量,心不顛倒。一種是他念佛,佛的加被力,佛的攝受力,使他心不顛倒;一種是他的正念現前,所以看到那個臨命終的時候,有見著佛光的,就是佛的加持力。大家助念的時候念阿彌陀佛的聖號,這也是阿彌陀佛的加持力,大家求佛來加持。

     但是不論助念者,還是來這幫助助念的,乃至已經要往生的人,在這個時間不能對佛起懷疑心。我們這樣念佛念了好幾天了,他也不死,也沒有什麼瑞相,懷疑心起來了。有的到臨終的時候各個現相不一樣的,業障深重的走也走不了,起纏綿的話也活不下去,別人助念他已經不能接受,他自己又不念,這就很危險的,這個就是他的念佛功力不夠。如果在這個時間,臨命終時心裡還掛念娑婆世界,有一點點小事都不行的,不能起掛念;一有掛念,時間拖得很長,死也死不下去,活也活不了了,這個時候就要靠他力了。他對這個世界還有留戀,因此死也死不了,活也活不下去。

     在這個世界就是「財、色、名、食、睡」這五欲境界臨終都現前,讓你貪戀,讓你放不下。這種五欲境界是無量劫來的,而你念佛這個功力是現在投入的,力量弱,除非你自己堅強,力量很強的才把你無量劫來的業障脫掉。變驢變馬,當時他投胎的時候,他不認為是驢是馬,都認為是人類;已經不是人類了,那六道畜生就是這麼來的。但是助念的時候,念阿彌陀佛的時候,墮三塗的就很少了,或者基本上沒有,雖然不能往生,還可以來人道再修。為什麼?但是你得念阿彌陀經,念阿彌陀經、念往生咒,你念阿彌陀經有六方佛,六方無量諸佛加持你,所以不會墮三塗,雖然沒生到極樂,也能生天,或者再來人類,當來再生。凡夫肉眼是不知道的,這是佛獨特的佛眼能看得到。

【若有眾生。聞是說者。應當發願。生彼國土。】

    「舍利弗,我見是利,故說此言」。佛說我因為看見這種境界相,我才這樣向你們大家說,假使未來的眾生要聞到我說的這個極樂世界,他願意發願生極樂國土。佛跟舍利弗說、跟一切眾生說,假使要願意離娑婆世界的,生極樂世界的,我是給這些眾生說的。因為看到生極樂世界的好處,放棄娑婆世界的五濁惡世,故說此言。我是給這些眾生願意離開娑婆世界生極樂世界,給他們說的,說什麼呢?叫他們念阿彌陀佛,執持阿彌陀佛的名號,但是得念到一心不亂。

      這一心不亂就說你修行的功力,力量得達到一心不亂,決定能生。假使他不發願生極樂世界的,他不肯念;念都不肯念,能達到一心不亂嗎?當然不能達到一心不亂,他信都不信怎麼達到。主要是讓你信,信完了發願生極樂世界,念阿彌陀佛是行,信、願、行。念佛就是修道,念佛就是功力,你不信怎麼能成呢?

【舍利弗。如我今者。讚歎阿彌陀佛。不可思議功德之利。東方亦有阿閦鞞佛。須彌相佛。大須彌佛。須彌光佛。妙音佛。如是等恆河沙數諸佛。各於其國。出廣長舌相。遍覆三千大千世界。說誠實言。汝等眾生。當信是稱讚不可思議功德一切諸佛所護念經。】

    「舍利弗,如我今者」。佛跟舍利弗說現在,那個「今」就指佛當時說彌陀經的時候,我現在在這裡跟你說、跟大家說,當時當機眾來讚歎阿彌陀佛不可思議的功德力量,能夠把一切眾生攝受到極樂世界去。這就是釋迦牟尼佛無問而自說,我現在跟你們說阿彌陀佛不可思議功德。不止我這樣說,「東方有阿閦鞞佛、須彌相佛、大須彌佛、須彌光佛、妙音佛,如是等恆河沙數諸佛」,只說幾個佛名字,其實佛還很多,有多少呢?像恆河沙那麼多。恆河沙比咱們長江還長,恆河沙很細,細就是顆粒很小。一恆河沙,一沙一個佛,那佛就多了。舉個東方有這麼多佛,這些佛名字都不翻了,大家看一看,聽個佛名字就好了。

     不光我讚歎阿彌陀佛說極樂世界,東方的無量諸佛都在讚歎阿彌陀佛。舉證,釋迦牟尼佛說不止我如是讚歎阿彌陀佛,勸你們發心念阿彌陀佛,東方無量諸佛,有恆河沙那麼多的佛也都讚歎阿彌陀佛。念阿彌陀佛這個法門,這個經上說六方佛,實際上是十方佛,這個是佛的境界,說六方佛都宣揚阿彌陀佛,唯佛與佛流通這個法門,這個法門是佛流通的,就舉六方佛流通。

     

     東方那一些無量諸佛,恆河沙諸佛,也像我一樣的讚歎阿彌陀佛,勸他那個佛世界都念阿彌陀佛,東方這些佛都在護念念阿彌陀佛的人。那就不止釋迦牟尼佛一佛了,東方無量諸佛,三千大千世界。都說誠實語,出廣長舌相,各於其國,他的佛國土。每一佛都有個三千大千世界,恆河沙數無量諸佛就有恆河沙數那麼多三千大千世界,那眾生該有多少呀?每一佛都在他本佛土上勸一切眾生生極樂世界。東方一切諸佛如是,讚歎勸他那個佛國土眾生都相信,這就證明了,汝等眾生就是娑婆世界眾生也應當相信,稱讚不可思議功德。

      因為這是阿彌陀佛的願,法藏比丘(阿彌陀佛)在因地修行的時候發願,這是發願的第十七大願,說一切諸佛勸眾生信。釋迦牟尼佛舉東方諸佛來作證,諸佛都出廣長舌相。廣長舌相是佛三十二相之一,從無量劫來佛沒說過一句假話,不妄語、不惡口、不綺語、不兩舌,語業清淨所感的廣長舌。廣長舌,佛的舌不像咱們這小舌在口內,佛的是廣長舌相,舌要伸出來能夠遍覆三千大千世界。一般的化身佛把舌頭一伸把臉都遮上了,能蓋其面,所以才叫廣長舌。

【舍利弗。南方世界。有日月燈佛。名聞光佛。大焰肩佛。須彌燈佛。無量精進佛。如是等恆河沙數諸佛。各於其國。出廣長舌相。遍覆三千大千世界。說誠實言。汝等眾生。當信是稱讚不可思議功德一切諸佛所護念經。】

      東方如是,南方也如是。「南方有日月燈佛、名聞光佛、大焰肩佛、須彌燈佛、無量精進佛,如是等恆河沙數」,每一方都舉幾個佛名號,要一個一個說有恆河沙數那麼多佛,也都出廣長舌相,說誠實言。說什麼呢?勸、讚歎,勸那些國土的眾生,讚歎極樂世界,讓那些眾生都生極樂世界。東方如是,南方諸佛也如是,六方佛都是一樣的。

【舍利弗。西方世界。有無量壽佛。無量相佛。無量幢佛。大光佛。大明佛。寶相佛。淨光佛。如是等恆河沙數諸佛。各於其國。出廣長舌相。遍覆三千大千世界。說誠實言。汝等眾生。當信是稱讚不可思議功德一切諸佛所護念經。】

     「舍利弗,西方世界」,西方又說到極樂世界。「西方世界有無量壽佛、無量相佛、無量幢佛、大光佛、大明佛、寶相佛、淨光佛,如是等恆河沙數諸佛,各於其國,出廣長舌相,遍覆三千大千世界,說誠實言,汝等眾生,當信是稱讚不可思議功德」。釋迦牟尼佛舉六方諸佛來作證,不止我對你們說阿彌陀佛的功德、極樂世界的功德,勸你們生極樂世界,其他的六方無量佛都在勸導他的國土(他的佛剎)那些眾生生極樂世界。

【舍利弗。北方世界。有焰肩佛。最勝音佛。難沮佛。日生佛。網明佛。如是等恆河沙數諸佛。各於其國。出廣長舌相。遍覆三千大千世界。說誠實言。汝等眾生。當信是稱讚不可思議功德一切諸佛所護念經。舍利弗。下方世界。有師子佛。名聞佛。名光佛。達摩佛。法幢佛。持法佛。如是等恆河沙數諸佛。各於其國。出廣長舌相。遍覆三千大千世界。說誠實言。汝等眾生。當信是稱讚不可思議功德一切諸佛所護念經。舍利弗。上方世界。有梵音佛。宿王佛。香上佛。香光佛。大焰肩佛。雜色寶華嚴身佛。娑羅樹王佛。寶華德佛。見一切義佛。如須彌山佛。如是等恆河沙數諸佛。各於其國。出廣長舌相。遍覆三千大千世界。說誠實言。汝等眾生。當信是稱讚不可思議功德一切諸佛所護念經。】

      在其他的經都是大菩薩來流通,勸他們去流通這個法門,但是阿彌陀佛沒有勸大菩薩去流通,佛自己在流通,而且宣說舉個六方佛,實際就是十方佛,十方諸佛都在宣揚阿彌陀佛,佛佛道同。阿彌陀經是無問自說,沒有誰請,那我們可以聯想到在那六方佛裡頭,佛佛都說阿彌陀經,那就是說阿彌陀經它的不可思議。

【舍利弗。於汝意云何。何故名為一切諸佛所護念經。】

      佛又問舍利弗,又向他解釋。「舍利弗,於汝意云何」,你作何感想,你是怎麼想的?「何故名為一切諸佛所護念經」,為什麼阿彌陀經這部經都是諸佛在弘揚的呢?這是什麼原因?以此來說明此經的玄妙,聽來是念一句阿彌陀佛很簡單的,這是無上的妙法,佛佛道同,唯佛與佛才能宣揚此法。

【舍利弗。若有善男子。善女人。聞是經受持者。及聞諸佛名者。是諸善男子。善女人。皆為一切諸佛之所護念。皆得不退轉於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是故舍利弗。汝等皆當信受我語。及諸佛所說。】

      到此了佛就對舍利弗說,要是有「善男子,善女人,聞是經受持者」,聽到阿彌陀經就受持阿彌陀經;「及聞諸佛名者」,就念這個六方佛的名號。為什麼?是諸善男子善女人,只要發心生極樂世界的、念阿彌陀經的,都得到以上的這些六方無量諸佛的護念。這不是鬼神,也不是天龍八部,也不是一些大菩薩,而是諸佛,佛佛護念這個信阿彌陀經的、念阿彌陀經的人。只要你發願,相信阿彌陀經佛所說的法,都能直至成佛,不會退轉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得到無上的佛果是不會退墮的,聞了阿彌陀經、念阿彌陀經就得到六方佛的護念。「是故舍利弗,汝等皆當信受我語,及諸佛所說」,不止我如是說,一切諸佛都是這樣說的。

      舍利弗是斷了煩惱的,沒有見思惑的。在這個法會的千二百五十個人都是證得阿羅漢果的,他沒有惑了對阿彌陀經還會不相信嗎?所以也不一定。所以佛才囑咐他千萬莫要不信,讓他要生起信心,信了就能成佛。所以咱們經常說大凡勝小聖,大心的凡夫他一聞到這些法就信受。法華經上說,佛一說法華經五千比丘退席。佛說華嚴經根本就沒有二乘人參加,佛剛成道,一個阿羅漢也沒有,全是大菩薩。彌陀經最後說的,這些千二百五十人全證了阿羅漢果了,斷了見思惑了。佛還知道他們聞到這個法時心裡打鼓,打鼓就是滴哩咕嚕的不信,有很多的念頭。佛就告訴他,聞到阿彌陀經、念阿彌陀經的人,念阿彌陀佛,都會得到六方無量諸佛的護念。你們聽到這一個法門應當信受我的話,不光我如是說,六方無量諸佛都如是說。

【舍利弗。若有人已發願。今發願。當發願。欲生阿彌陀佛國者。是諸人等。皆得不退轉於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於彼國土。若已生。若今生。若當生。是故舍利弗。諸善男子。善女人。若有信者。應當發願。生彼國土。舍利弗。如我今者。稱讚諸佛不可思議功德。彼諸佛等。亦稱讚我不可思議功德。而作是言。釋迦牟尼佛能為甚難希有之事。能於娑婆國土。五濁惡世。劫濁。見濁。煩惱濁。眾生濁。命濁中。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為諸眾生。說是一切世間難信之法。】

    「舍利弗,若有人已發願、今發願、當發願,欲生阿彌陀佛國者,是諸人等,皆得不退轉於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現在發願生,已經發願生,當發願,當是未來。已發願,那是過去的人了,過去的聞到阿彌陀佛這個法門就發願。今發願,我們現代聞到這個阿彌陀經發願求生極樂世界。當發願是指著未來生,未來無量眾生,聽到阿彌陀佛發願,都發願欲生阿彌陀佛國的。只要發過願想生極樂世界,還沒生去的,只是發過願,發願這些人都已無上正等正覺不退墮了,一發願就不退墮了。發了願的已經生到極樂世界去了,若已生,已生是已經生到極樂世界去了。若今生,這輩子現生聞法,現生生。若當生,現在沒生到,當來以六方佛加持力,阿彌陀經的攝受力,一定能生,若當生。

     「是故舍利弗,諸善男子善女人,若有信者,應當發願,生彼國土」。在這加一個「若有信者」,你要想生極樂世界先信,這個信心沒有那怎麼生?若有信者,完了還得發願,發了願就能生到極樂世界去。佛在這裡舉證來證明,因為有些眾生聞了發願了,他生到西方去了。現在發願想生極樂世界,一定能生。當來發願,現在還沒發願,沒發願在考慮當中,要想發願生又不想生,猶豫之間,當來發心,當發願。同時佛舉這個例子就含著說,現在你一念念佛,你那個蓮華池當中,七寶蓮華當中就有你一朵華了,就在那成長,你愈念蓮華愈大,等你念成熟了,你生去蓮華就長好了。你不念,那個蓮華沒有。當你一念,這個上面可沒說,不論你遠緣、近緣、任何因緣,只要你發心,不論什麼因緣,只要你發心。例如觀世音菩薩度那個馬公子,本來是演員嘛!他從貪愛心看觀世音菩薩化身的美貌,想娶她當妻子,這是貪愛心。但是觀世音菩薩就度他了,由貪愛心轉變的能夠求生極樂世界,一切法的因緣都如是。所以這段經文就告訴我們說只要你發願生極樂世界,一定能生。現在沒生,六方佛護念你,也要把你拉去,將來一定能生。已經生了就不說了,現在生的,臨終生極樂世界的,那他念佛發願生極樂世界。還有懷疑的,想發願又不發願,想念佛又不念佛,今天念了明天又不念了,這個當來也能生,六方無量諸佛加持他,他以後就專心了,就誠誠懇懇念了,一定能生。

    「舍利弗,如我今者」,我現在跟你們說彌陀經,就是我現在這個時候。如我今者,釋迦牟尼佛跟舍利弗說如我今者,我現在來稱讚諸佛的功德,六方恆河沙數那些佛的功德不可思議,佛佛的功德都不可思議,彼諸佛等亦稱讚我,不是我光讚歎他們,他們也在讚歎我。舍利弗當然聽不見了,佛知道。他們讚歎我的什麼功德?不可思議。他們怎麼說的呀?釋迦牟尼佛能為甚難希有之事,在這娑婆世界來說阿彌陀經,這是最希有的事了。在這個世界給眾生說這個法門,他能信嗎?所以稱讚釋迦牟尼佛功德無量,能夠在娑婆世界說這個法門。

      娑婆世界是什麼樣子呢?五濁:劫濁、見濁、煩惱濁、眾生濁、命濁,咱們一個一個講吧!劫濁說的是這個時候,現在這個時候,劫是時分,是最壞的了,末法。濁是混濁不清,髒得很。在這個時間來說這個法門,這些眾生的知見都是邪知邪見,執身體為我的,我見;執斷的執常的二邊知見、偏邪知見,有自他,有自有他,有我有人,把一些正見當成邪見,這都屬於見濁。還有外道很多知見,戒禁取見。這是時候不對,混濁的,就是不清淨。第二個知見不正,各種邪見都有,見濁。第三個是煩惱濁,「貪、瞋、癡、慢、疑」這五個是鈍使,「身、邊、戒、見、邪」這五個是快速的,叫利,很快,見一看問題就分別正和邪的,所以這叫煩惱濁;在這十種煩惱相續,「貪、瞋、癡、慢、疑、身、邊、戒、見、邪」這叫十使煩惱,它產生了無量的後果。這個時候不僅叫劫濁,眾生知見雜亂不清叫見濁,煩惱特別重叫煩惱濁,眾生種種類類六道輪迴,地獄、鬼、畜生、天、人、阿修羅,眾生濁,糊里糊塗的,糊里糊塗過一生,眾生不清淨。壽命非常短促,叫命濁。所以這叫五濁惡世。

【舍利弗。當知我於五濁惡世。行此難事。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為一切世間說此難信之法。是為甚難。】

     舍利弗,你知道嗎?我就在這五濁惡世中來說阿彌陀經是太難太難了,行此難事。同時我在這個五濁惡世證得的無上正等正覺,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而且給眾生說這一切難信之法,這阿彌陀經是最難信了。因為什麼?眾生的知見,例如聽華嚴經、聽楞伽經、楞嚴經那些個辯論的,他認為那是最上乘,乃至聽般若經,那是最上乘的。念一句阿彌陀佛就具足這些了,他就不相信了,很難能信入,所以是為甚難。一切諸佛讚歎我說,釋迦牟尼佛在那個五濁惡世來說這種法門阿彌陀經,能信嗎?

      但是佛把這部經說完了,乃至於末法兩千多年,我看信念佛的人很多,都是有善根的,沒善根的聞不到阿彌陀經,聞到了也不見得能信。我想我們諸位道友都信,不但聽到而且都信,平常的時候都在念。因為念佛法門三根普被,上根、中根、下根人什麼人都能念佛,上根人念的無生法門,中根人念的有生法門(有相的),下根人他相信能夠消災免難、能夠生極樂世界。

【佛說此經已。舍利弗。及諸比丘。一切世間天人阿修羅等。聞佛所說。歡喜信受。作禮而去。】

      佛的阿彌陀經說完了,一切在會的比丘大眾,乃至我們現在都算在內,一切世間天、人、阿修羅,除了三惡道之外那沒辦法,剩下的一切眾生聞佛所說,歡喜信受,作禮而去。阿彌陀經就講完了。

本來過去的大德有講一天就講完的,有講兩天,我很笨,我講了好幾天了,我講得慢一點有好處,這個法是很難的,但是求生極樂世界,這得培點善根。如果我們自己感覺善根不夠,念念地藏經吧!等我講講地藏經,本來這個經我講過好多遍,我不曉得普壽寺講過沒有,我都忘記了。我在普壽寺也講過地藏經,但是做的那個是我在加拿大講的地藏經。

      中間我們又休息一段時間,我恢復恢復我的身體。我現在連走路都很吃力,還要講經啊!你聽我說話氣力好像還是蠻好的,我自己感覺著沒氣,說說著話後氣不夠了,裡頭就很困難了。真老了!現在感覺老了,我現在才知道老苦。我以前到八十歲的時候,八十多歲時我說老也不苦嘛!哪點苦嘛!我現在才知道老的苦了。那天我特別量一下子,我本來一米七四、七五,現在才剩了一米六。為什麼量一下子?我這衣服披著它都長了,怎麼搞的?不是衣服長了,是我身體縮了,人老骨頭縮,真叫老了。老了,你就老老實實念佛吧!老實不了。老實不了,怎麼辦?那還講一講吧!我不老實,大家老實吧!老實念佛,念佛就要求老實,不要三心二意的,也不講教相名詞,什麼都不講,也不必分別四教、五教、法相,什麼這個宗那個派,就是念阿彌陀佛就好了。你將來做哪一派?阿彌陀派不就很好,那一派不是很好!無量壽,無量光。人人都想求長壽,求長壽念阿彌陀佛,阿彌陀佛無量壽,永遠不死的,長壽佛,光無量,壽命無量。你到極樂世界不用掙錢,隨便拿朵蓮華都是七寶,滿地都是金銀珠寶,什麼莊嚴具都不要,就是念一句阿彌陀佛,你具足無量莊嚴。念阿彌陀佛生到極樂世界,極樂世界的七寶莊嚴都是你的,也是你的莊嚴。祝大家都能生極樂世界。





  
             嗡嘛呢 唄咩吽        
頂部



本站資源,歡迎引用
清除 Cookies - 聯繫我們 - 彌陀山莊 - 專門弘揚彌陀淨土法門 - Archiver - W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