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題: 淺談發菩提心---夢參老和尚
Jill (彌陀山莊)
管理員
Rank: 9Rank: 9Rank: 9


UID 2
精華 48
積分 25364
帖子 1560
積分 16870
閱讀權限 200
註冊 2008-10-19
 
發表於 2009-6-3 03:48  資料  短消息  加為好友 
淺談發菩提心---夢參老和尚

淺談發菩提心

夢參老和尚開示

地點:北京居士林

諸法因緣生

佛說一切法是因緣生的。諸法因緣生,一切法也是因緣滅的,因因緣而起。我這次到北京治病,當初就沒有設想到哪個地方去講一講,結結緣,沒有這個想法。但是因緣生了,就不得不隨緣吧!

我在八十多歲動過大手術,現在跟正常人不一樣的。但是因為我帶債,欠甚麼?欠說法的債,這中間我有三十三年不能說法了,因此這三十三年我想把它補償回來,所以九十多歲還在講,救這個原因;這是我的願力也是大家的因緣促合。剛才我說一切法因緣生,現在這個因緣呢!大家要求跟我結個法緣說一說,但是年紀大了腦力也差了,有一些說得不如法的請大家原諒。

勸發菩提心

我今天先給大家講發菩提心,發菩提心得有因緣;無緣不生、無因不生、無緣不長,但是必須得有一個因緣。你們今天就這麼一個因緣,我勸大家發菩提心!發菩提心,總說是好像我們就發一個心!不是的。發菩提心,在藏傳佛教它叫三要道。第一就是厭離世間。第二是大悲心。第三是般若心。厭離世間對世間不貪戀,就是出離心;不貪戀世間出離世間,但對一切眾生不了之佛法,也不能出離,因此就產生了菩薩的大悲心。大悲心不能有愛見,愛見就是對自己親,有愛染的情緒那叫愛見心,不叫大悲心。大悲心得有智慧,沒有智慧的大悲心不能普度一切,有了智慧,就是般若的智慧。

我們一般說的發心,發甚麼心?發成佛的心。發心裏頭有三個過程,一個先厭離世間,那你自己厭離了,自己脫離世間,但眾生不得度啊!就發起大悲心。大悲心不是情感的,是智慧的,要有般若心,這三心都具足才叫發菩提心。菩提心涵義是覺悟的覺,明白的明。

一般人問說,你信佛了學了佛法了,什麼叫佛法?我所聽到很多的人,答覆得不正確。認為信三寶信佛就是佛法,不是這個涵義。佛是印度話不是中國話;印度話叫「佛陀耶」,翻中國話就是覺悟的覺,明白的明。說你覺悟了你明白了,你就是佛;你還沒覺悟沒明白,就是迷惑,那就不是佛。誰能夠覺悟?誰能夠明白?誰就是佛。

明白甚麼?明白為什麼世界上這麼亂,刀兵、水火、飢饉;為什麼要有過去世、現在世、未來世。你能知道嗎?你能知道自己多生累劫以前,都幹過甚麼?等你死之後,又到甚麼地方去?是斷滅的嗎?絕不是斷滅的,等你明白這些,就是有覺悟的人。

我們道友可能遇到,別人知道你信佛!認為是迷信。你可以根據這個道理思惟一下,你要是明白覺悟了,那你就是佛了,也不用信不信;但是不明白不覺悟呢?就是迷了,迷了還能信嗎?信者決不迷,迷者決不信。怎樣能達到明白呢?它有方法的。

就像我們讀書,你選哪一科,你明白哪一科;沒學,沒學你不明白,佛法也如是。你要想明白想覺悟,你得依佛的教授。法,依法明心,依法明心就是發心;發起一個覺悟明白的心,就叫發菩提心。發菩提心裏頭含著幾個內容,就我上來所講的,一個厭離心,出離世間;你自己厭離不行啊!整個世間上這麼多的眾生,他們都在苦難當中,那就發起大悲心,這是菩提心。

但是我們的大悲心沒有智慧,沒有般若的智慧,這個大悲心叫愛見大悲,不是真正的大悲心;必須得有般若,般若就是智慧。為什麼不翻智慧呢?在咱們中國一直都用印度的原文「般若」,因為這個智慧用來解釋般若義,有時候相反了;說世間的聰明,小聰明也叫智慧,不是的,所以不翻,就用原來的般若。

《華嚴經》裡講十種智慧。智慧有方便、善巧、有迴向、有力、有願、有智、有悲、有慈,含著多種意思。所以般若呢!就不翻,就叫般若沒翻成智慧,但是我們一般人,是以般若智慧為主的。你有了智慧,依著大悲心利益一切眾生,佛法在世間不離世間覺;那佛法是為度世間人的,你說得很高深了世間人沒有辦法接受啊!所以說,佛法在世間不離世間相。因此在你生活當中,行動當中都在佛法之內。一個覺,一個迷;迷了就背覺了,悟了就合覺了。

因此我們想覺悟,必需得發心。你連個最初發心都沒有,怎麼能覺悟呢?但是這個心叫信心,我們一般把信心解釋信佛,或者入了佛門了,有信心;實際上涵義不是這樣,問你有信心沒有?相信不相信你自己的心,就這麼個意思。說你的心跟佛,跟釋迦牟尼佛無二無別,相信你自己的心就是佛。你以佛心看待一切法,那就叫佛法;如果你以一切眾生心看待一切法,生死法,染汙法,這道理就很簡單。因此,人家問你信佛不信佛?我相信我的心,我的心像佛,是這樣信佛的。

佛就是我自己

佛就是我自己,我自己就是佛,心外無佛,這個道理大家一定得深入,否則就是迷信。把自己都忘了不相信自己,那不就迷了,這個產生的信叫迷信。迷信甚麼呢?迷信發財!迷信男女關係!迷了,把社會上的一切事當成真實的,實際上全是假的,無常。

我十六歲在北京出家,就是海定藥王廟,當年就在拈花寺受戒,一九三一年。那麼現在呢?二零零七年,中間隔了七十六年,這七十六年所有的變化,我自己也有善,也有惡業;也有為人家的,也有為自己的,無量的業惑纏繞。在業惑發生的時候就是迷了,業惑消失了就是悟了。悟跟迷隨時隨地發生的,不是一悟就像佛那樣,一悟就成就了。

為什麼我們人修到成佛,得經過無量劫,沒法計算年限的,甚麼原因呢?時而悟了,時而又迷了;時而迷了,時而又悟了。今天在這兒聽聞佛法的時候,你很明白;出了門去,都是貪瞋癡,就不是戒定慧了,那又迷了。因此時間佔得很長,釋迦牟尼佛也如是,過去生沉落下去了,這一生白過了;又一生醒悟了就繼續修,反反覆覆的時間非常長。

我們這些佛弟子,你能夠二十四小時都用你的智慧,觀照你的心嗎?我感覺辦不到。假使說你二十四小時念念不差,沒有第二念就是一念,這是甚麼呢?覺悟的心。隨時智慧心現前,那你所做的事情都是智慧的事。

釋迦牟尼佛也示現受生,示現老,示現圓寂,給我們眾生做榜樣。讓我們知道自己雖想成佛,但是在過程當中它有變化的。

像我們每位道友發心信佛之後,是不是一直都信佛呢?不,會變化的。信了佛了,就得聽佛教導的話;你沒有照佛的教導去做,那就不信。做的時候是信,不做的時候就不信;做錯事了就後悔,悔就是惑。

以現在為例,現在不做一會兒就變化了。現在不是早晨九點多鐘,一會兒變成十點多鐘,那就叫過去了。現在它就不住了,一會兒就過去了;未來呢?未來現在還沒到,你不知道你未來如何。如果你有智慧知道你的過去,知道你的現在,知道你的未來,三世不變。甚麼不變呢?你現前的心,心不變。

總的說,我今天就是跟大家講心,但是現在所用的都是我們的意,意識不是心。假使我們認得我們的心了,發心的那個心,那個心是覺悟的;發菩提心是覺悟的,那個心就是成佛的心。從你現在發心一直到你成佛,它不會變化。儘管中間有迷惑,迷惑完了它又顯現;儘管迷惑了,因為你發過心學過佛。

如果你每天能夠念念不斷地,念念不斷地求三寶,念佛、念法、念僧。從現相看是向外求,但是你念的是自性三寶。當每位道友受三皈的時候,我跟你講的是自性三寶不是住世三寶。但我們都是執著住世三寶,佛像,住世的佛寶或經書;僧人,住世的僧寶,是住世三寶。但是住世三寶是引發你自性的三寶,假這個引發你本具足的,佛法僧三寶。

這個住世三寶是假的,它可以毀壞可以消失的;你的自性三寶,永遠不壞永遠存在,也沒有失。就是你迷的時候不能運用,悟的時候,三寶現前。

發菩提心的時候,就是讓你自性的般若三寶,常時現前念念不失。咱能做得到嗎?哪位道友能做得到,你就是現前的佛。所以說你信你自己否?因此我們這裡所說的佛法,佛教,佛像,各有不同的作用。佛教是寺廟的形式,學佛跟佛學不一樣,佛學是把佛教所說的法當成學問去研究。

學佛跟佛學不一樣

我在美國麻里蘭、加州、華盛頓、紐約、亞特蘭大的大學都請我去演講,但他不信你的,不是像我們弟子這樣的虔誠,沒有;他當作學問研究,那個就叫佛學。像我們佛的四眾弟子,在家的優婆塞、優婆夷;出家的比丘、比丘尼,都是學佛。佛教我們怎麼樣做,我們就怎麼樣做,這叫學佛。

學佛跟佛學不一樣的,佛教跟佛法完全不一樣。我們是依佛的教導,告訴我們怎麼樣能夠返迷成悟,達到自己覺悟。因此我們要看佛經,要念。我感覺著我們道友念佛經的時候,念的只是文字,可以再深入一點。

很多道友都念《金剛經》,《金剛經》說甚麼?他一點都沒有領悟到。就舉《金剛經》的例子說吧!須菩提問佛,我的心怎麼樣能住得到,這心啊!妄想紛飛雜念不斷的,怎麼樣把它靜止下來,降伏它。大家聽起來好像很容易,我自己的心我降伏不了?沒有一個人能降伏得了的。你降伏得了你就成了入住的菩薩;你降伏不了呢?隨著它妄想走,我們用的是想,是意識,不了解心。

經過學佛,知道心、意、識,三個不同的。意是我們現在用的,八識的識我們還達不到,離開識到你的真心;就我剛才說的發菩提心的這個心,你沒認識到也沒得到。因此要發你的真心,要信,信心。這個信心生起了,發了菩提心了你才真正的能厭離世間;這個時候幫助別人才是真正的大悲心,是行菩薩道,這才叫發菩提心。但是你沒有這個智慧,這個心發不起來;嚮往、學習,依著佛的教導來發這個心。發這個心呢?就是覺悟成佛的心。

我上面跟大家講的是分析心,分析它具足的內容。厭離心,大悲心,般若心,三個合在一起的時候就是發心。我們的發心就是發菩提心,就是成佛的心,就開始覺悟了。能發心開始覺悟是真正的信佛、真正的學佛。依佛所教導的去做,這個心怎麼樣發的?那就靠著外相三寶,就是佛像!教授佛所遺留下來的經文!

釋迦牟尼佛入滅已經兩三千年了,有人說沒有佛了沒有法了沒有僧了。因為現在的和尚跟那時候印度的大阿羅漢,已經不同了。大阿羅漢是有神通的,但是他們都是小乘的,沒有大悲心。佛法傳到中國來,大悲心是很重要的。文殊、普賢、觀音、地藏,這些菩薩都是發大悲心。

我們第一個說厭離世間,這個大家很容易明白,大悲心不是我們那個憐憫心,不是我們看見眾生受苦了生起憐憫心,那個不是大悲心。不是對你的六親眷屬,看見受傷害了,或者看見那個魚、鱉、蝦、蟹,沒有知識的生起一種憐憫心,那不是大悲心。真正大悲心是有般若智慧的,是願意讓一切眾生都成佛,度他們都成佛,這才真正大悲心。

大悲心沒有情感的。像我們發起來的大悲心都以情感來發,心理有情感的心;大悲心沒情感的,怎麼解釋呢?一切眾生是空的。《地藏經》裡,地藏菩薩發願地獄不空,誓不成佛;眾生度盡,方證菩提。地藏菩薩是發菩提心,他度眾生沒有眾生相的;而我們這個大悲心,度眾生有眾生相。跟我們有情感的,乃至於他聽我話的,不聽你的;跟你反對的,陷害你的,你怎麼樣對待他?那才是真正大悲心,平等平等的。因此,這個大悲心解釋的情況不同,這樣的大悲心不是憐憫心,而是菩提心的大悲心。

般若心,這個就很難了。甚麼叫般若的智慧?看一切諸法皆空。空字,很多人說一入佛門就空了,甚麼都沒有了,完全錯誤。佛教講的空,甚麼空呢?真空。甚麼叫真空?真空不空。那不空不是有嗎?不是有,是空。真空不空,一切法都是空的;但眾生並不了解,佛菩薩還得度眾生,眾生是有啊!佛法在有中建立的,但是不執著;一念執著都沒有,那才叫真空。

在一切法上在一切相上,認識它是假的沒有的,實在是沒有的。我們可以從現相上證明,我有四年沒到北京來了,以前呢?每年都到北京轉一圈。我在五臺山上住了四年了沒下山,現在下了山了再看看北京,變了,大糞場變成了高級經濟區。那個朝陽門,徳勝門外,東直門這一帶,以前就是北京的大糞場,哪像現在變成高樓大廈的特別經濟區,房價還特別貴。但是這個實在的嗎?不是的,是空的。相信嗎?學佛的人認為這個不常的,無常的。

看著是物質的東西,全是虛幻的。不但物質不但人間,乃至我們所說的天上都如是,沒有一件是實在的;甚麼是實在的呢?你的心不變,你的見不變;能見的見不變,所見的事物沒有了,這就真常。咱們發的菩提心是那個真常的見,那個才叫真正的知;甚麼知呢?智慧知。智慧是不假分別不假變化的,這才叫般若。

一說到般若,就認識到任何事物都是虛空的空幻的,只有個假名。每個人都是只一個假名而已,一切事物不停的變化,因為它在運動當中;你能認到他的變化這叫智慧,這個智慧是甚麼呢?所發的菩提心。說你的心永遠不變,並不是說你現在是個男生,就認為是男生;變化是個女生,就認為是女生,這些都是假相。心並沒有男女相,男女相是假的不是心,而是心裏頭的現相,這樣認識叫般若。你有智慧了,看見一切諸法皆空,萬法皆空;從空而生起大悲心來度一切眾生。度眾生是不空的,這個道理你要是沒智慧,你是沒辦法認知,沒辦法承認的。

例如說我們父母不在了,空的。他們不在了當然是空的了;但他們並不空,他們又轉個相,不是那個相了還是不空。空跟不空,在「大般若」講二十種空。空,一個空一個空......空到二十種還是空,達到真空;真空是甚麼樣子?沒有相,真空絕相。

一切世法宛然俱在

世相宛然,那就叫周遍含容。觀又不同了,《華嚴經》的三觀,真空絕相觀,周遍含容,一切世法宛然俱在,不迷相,這個道理不是我們道友所能理解得到的。

今天早上當我往這兒來的時候,一個道友拿著緬甸一個老和尚的書。我翻了幾頁,裡面講的全是二乘的法,都是阿羅漢的法;但是對二乘人說,我們中國傳來的法式大乘法。大乘法是甚麼?無相法,無相、無著、無礙。你看到寺廟的門,三門,最初都是頓入空門,成道成佛都是空的。但是旁邊一個無相一個無願,無相、無願是智慧都是般若,中間頓入空門;這是大乘教義,就是般若。般若很難表達,也很難證得;證得般若智慧了,你所發的願都能夠建立,願願都成真,念念都成真。這個達不到,那你還是從有相入手吧!要發大悲心,大悲心是從有相入手,看眾生有難,生起大悲心。

但是你自己必需得厭離,厭離世間。厭離世間了,才能夠生起大悲心;能夠生起大悲心,才能夠得到般若智慧,這三個是一個,過程是分作三個。我說你發菩提心吧!那就是一個心;但是詳細講起來,它有這麼多過程。

像我們最初剛信佛的時候,不到這麼深;是因為你煩惱了,煩惱找不到解脫的方法,信了佛了還好一點。包括我們今天在座的道友,你都不是一生、兩生信佛的。為什麼這樣說?你要是沒有這個善根,你聽不到般若法。般若就是告訴你空,空就是見;見一切法都是空,不要執著,就放下了,這就是般若義。

心經第一句話就是觀

我們很多道友都會背《心經》,《心經》大家都會背了,但是真正明白《心經》的人很少很少。我曾經問我很多的弟子,《心經》第一句話怎麼講的?觀自在菩薩,一般的人都這樣說觀自在菩薩,把他當成觀自在菩薩。

第一個字「觀」,觀就是般若。般若也就是我們現在發菩提心的菩提心,你要從頭的好好想一想;觀就是想,思惟修。從你的經歷,你看哪個東西不壞嗎?永久的嗎?有這樣的東西嗎?沒有。永久不壞,不變、不異,有這樣東西嗎?沒有,都是在變異當中消失,變異當中成長;成長而後消失,消失了以後又成長。就是要你這樣觀,不是眼睛看,是心裡想。觀就是止,觀了之後就能定,止觀雙運;觀中有止,觀中有定,定中有觀。

你看一切事物,無常的、苦的、空的、無我的,你能這樣觀就看得迫放得下,甚麼都不執著了你才能達到自在。你觀你自在,誰能觀入進去,誰就能自在。不觀呢?不自在。觀自在菩薩是他觀得自在了,得到這個名號;咱們遇到任何事都不自在,我們是生活在煩惱當中。高興了,高興是煩惱;說愉快,那個愉快不是真正愉快,為甚麼呢?愉快完了煩惱馬上就來了,因為愉快生煩惱。煩惱的時候,你就更輪轉不息,六道輪轉不息。

我最初跟大家說發菩提心,大家把這個看成很簡單了,問了幾個道友,他認為很簡單。說我發過心信三寶了,那不是菩提心?發菩提心就是成佛。佛是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正等正覺,但是你一發心,這是因啊!發心。但是這個因跟佛果結合,因該攝果海,就把佛的功德都該攝到了,一發心就有佛的功德;等到你成佛的時候,還沒離開你最初發的菩提心,果徹因源;成了佛果了,又把你最初發心又收回來了。你是怎麼樣成佛的?因為最初發菩提心成佛的。

夏老居士希望我跟大家講一講開示,他問我出甚麼問題,我想一想從「發心」開始吧!從發心開始一直到你成佛。但是你得會發,發是生起的,並不是發了就永遠在;發的時候生長起來了,發了你又把它丟了,一會兒又消失了。想它生根發芽成長很難很難的,那得萬萬年之後了。發心之後,你要念念的照;觀就是照,這個能照見五蘊皆空,不是發了心就完了。發了心就要照,照就是用你的智慧觀照它;不是念頭錯了就讓它錯,一定得把它拉回來。我還要吃飯、要穿衣服、要睡覺、要大小便、要做事情!沒關係,這都是般若,只要你觀照任何事物都可以,都在菩提心當中。

依華嚴三品發心

那依著甚麼來做呢?就念文殊師利菩薩的《淨行品》。你所做的所說的話,所有的行動,乃至上廁所都是清淨的。如何把它變成清淨呢?要念文殊菩薩教授我們的方法。譬如你上廁所時發願:「大小便時,當願眾生,棄貪瞋癡,益蜀除罪法。」連大小便都沒有忘記眾生,想到眾生把貪瞋癡棄掉。排泄東西都是髒的,棄貪瞋癡;益蜀除罪法,任何犯罪的事都沒有。吃飯也要發願,文殊菩薩也教授我們,當你吃完飯的時候,「飯食已訖,當願眾生,所做皆辦,具諸佛法。」肚子餓了不吃飯不行,要吃了飯才能辦一切事情。吃飯也是佛法,上廁所也是佛法,這就事都在菩提心之內。

《華嚴三品》就是菩提心的具體表現。發了菩提心,你再加行這《華嚴三品》就可以了。如果說我還要誦《地藏經》,可以的,為什麼?地獄眾生最苦,地藏菩薩發的大願是到那兒度眾生,地獄是最苦的地方,三塗。誰說我們沒看見地獄,你在人間就是了。你身上生病解脫不了,那就是地獄苦啊!發高燒燒得糊里糊塗的,也是地獄苦!

當你遇見每一件痛苦,你能馬上想到一切眾生,就發願,願一切眾生離了這種痛苦。當你生病的時候,你那個心如果是不住在病上,而是發心度一切眾生,願一切眾生都沒有病;這樣去用心,沒有想到自己,你就可以減少痛苦。當你最痛苦的時候,你把你的心入到別處去,心就不注意那個病了,這叫發菩提心。

發菩提心轉移目標

很多的事情,就是你把你的心都擱到那個覺悟上的覺,不去迷惑它。如果我們害病,該如何減輕病的痛苦,怎麼辦呢?轉移目標!怎麼樣轉移法呢?我跟大家說個故事。以前一個老中醫師,碰見一個這樣的病人,他害瘩背,瘩背就是後心那個地方長個瘡。那長瘡就爛,爛得在外頭就能看見心臟的跳動,實際上那是沒辦法治療的。老中醫師想,那就給他轉移目標,跟他說,你背上這個瘡我很快就給你治好了;但是你那個臀部上如果長瘡啊!我治不好了,就給這個病人一個威脅了。

那病人的思想就不注重這個後背上去了,一天摸他屁股,心想可別長瘡可別長瘡。三摸兩摸,隔不到幾天他那臀部真長了個瘡。唉呀!這下他認為完蛋了非死不可了,找醫生,醫生說我沒法治療了,就給他抹點藥將就他一下,讓他回去了。隔幾天他感覺痛得要死,不得了了,又來找醫生。醫生說你現在好了,以前你那個瘩背呀,心都快出來了怎麼治呀?你看你這個傷口長出心肉了,長皮了。你這個屁股肉很厚的,離心臟很遠死不了的,開開刀割割就好了。

假使你的心一天都在菩提心上,當你痛苦時,你感覺哪個地方痛苦最厲害,你轉移目標。轉移甚麼目標?你想你最好的最喜歡的,你把它轉移了;你想發財,可能發財,那就發財了;這樣就轉移目標了,這是治病方法。用發菩提心轉移你的煩惱心,轉移你貪瞋癡,這得自己想。有時候眾生的業障很重,像我業障很重,也有人問我「老法師!你在監獄有發菩提心沒有啊?」「我天天發啊!」我說那時候才是發菩提心的時候,為甚麼呢?我就是用這個方法轉移目標,反正住山裡也是修行嘛!那裏頭有解放軍給你把門,誰都來不了,轉移目標嘛!幾十年,沒感覺怎麼樣的痛苦。

遇到最痛苦的事,轉移目標;想你最快樂的事,那心就不苦了。但是病你支持不了,痛苦很厲害時你就轉移目標,想你快樂的事,想沒病的時候。這時候你如果念佛就得利了,真正的一心念佛,或者念觀世音菩薩,你減少痛苦。哈!你這一念啊,菩薩來加持你了,實際上是你轉移目標。當你心裡念得非常誠懇,當你逼迫的時候,想著佛,念菩薩,菩薩真來救你,你也得到效果,這都是發菩提心的內容。發菩提心的內容很多,我一時也沒辦法跟大家說那麼完整,反正學任何甚麼,就是善用其心。

善用其心

文殊菩薩教我們善用其心,假使你還不會善用其心,就念文殊菩薩咒【嗡阿喇巴惹那的,的、的、的、的、的..................】你一【的、的、的、的、的............】,就把你當時那個現境轉化了。這是文殊菩薩心咒,文殊菩薩的智慧。那你念呢?就是你的智慧,用你的智慧消你的業障。三世一切痛苦的、悲哀的、傷感的,就是業障發現。怎麼辦呢?就用智慧來滅業障。不過,文殊法的般若智慧很難,觀音菩薩、地藏菩薩的那些法比較看得懂;般若智慧不是一般人可以懂的,你得修觀,得經過修練你才能夠進入般若智慧。

凡是在五臺山的大概都修般若智慧加持你,有了智慧了做甚麼事都正確。如果想發財,那就念文殊咒【嗡阿喇巴惹那的的、的、的、的、.......】。

說害病的想消災免難,那念吧!念念地,那心裡轉移了目標。人的病啊!三分病七分幫忙,病其實很少,這是心裡頭幫忙,再加上醫生、吃藥吃錯誤等等,這都是病苦加重的原因。生老病死、愛別離、怨憎會、求不得、五蘊熾盛,這八苦交煎,你就用發菩提心來對付它,對付這八苦。把你的苦難轉變成吉祥,這就是發菩提心的功德。

咱們漢文當中也有發菩提心,省庵大師、蓮池大師都有勸發菩提心的文章;但是這種勸發菩提心的文章,在文字上不容易進入,頂好念念《華嚴三品》,具體的發菩提心。

我們這裡很多願意求生極樂世界的,普賢十大願王就是發十大願,到你臨命終時,普賢菩薩送你到極樂世界上品上生,念《普賢行願品》,決定能生。發菩提心是一切法的根本,你心都沒發,怎麼去修行!沒修行,你怎麼成佛啊?必需得先發心。發菩提心能夠免災難嗎?甚麼災難都免。誰免呢?你自己免得。發了菩提心了,成了佛,你還貪戀世間?世間的災難它已經管不了你了,因為你發了菩提心了,脫離世間。

佛法在世間不離世間覺,怎麼覺的?發菩提心;發了心就能夠成佛,決定能成佛。但是,你修行的快進步的快,成佛早一點;你修行的慢,成佛慢一點,就是這個分別而已。發了心,絕對能成佛,所以勸大家發菩提心。





  
             嗡嘛呢 唄咩吽        
頂部



本站資源,歡迎引用
清除 Cookies - 聯繫我們 - 彌陀山莊 - 專門弘揚彌陀淨土法門 - Archiver - W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