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題: 禪者的財富觀
Jill (彌陀山莊)
管理員
Rank: 9Rank: 9Rank: 9


UID 2
精華 48
積分 25364
帖子 1560
積分 16870
閱讀權限 200
註冊 2008-10-19
 
發表於 2009-6-2 06:36  資料  短消息  加為好友 
禪者的財富觀

禪者的財富觀

 

馬明博
2008年12月05日 《生活禪》
--------------------------------------------------------------------------------

 


人活在世上是離不開財富的。財富並非是毒蛇,是造富還是造禍,財富無法自主,其決定權在於擁有財富的人對待財富的態度、使用財富的方法。

佛陀曾指出:貧窮是一切非義與罪行之源。諸如偷盜、妄語、暴行、憎恚、殘酷等,莫不由此而生。

 

佛陀從沒有讓人拋棄舒適的物質生活,他說,即便僧人要在僻靜的地方修習禪定,要想修習成功,也離不開最低的物質環境。

 

佛陀說,擁有良好的經濟基礎,是走向解脫的必要條件。但是擁有舒適的物質生活,並不是人生的目的。

 

佛陀鼓勵信眾通過正當的途徑獲得財富,並提醒信眾不要貪著,因為金砂雖貴,在眼成翳。如果一個人只盯著金錢,就好像黃金的顆粒在眼裡一樣,雖然它貴重,但是它會把眼睛磨痛,甚至會導致種種眼病,乃至失明。

 

有一個富人,擁有很多金塊。他用這些金磚鋪成地板,每天踩在上面,雖然從沒用過,但是他看一看就非常歡喜。有一天,這些金磚給人偷去了。他傷心得死去活來。佛陀問他,這些鋪地的金磚,你用過它嗎?沒有!你既然沒有用過,又何必傷心?你丟的,不過是鋪地的磚啊。沒有使用的金錢,不屬於自己。

功德天能夠幫助人獲得財富。

有窮人供養功德天,早晚都誠意地禮拜。一直供養了兩年,得到了功德天的感應。那天,聽見有人推門進來,一看正是功德天。窮人急忙起來,以虔敬而歡喜的心情去迎接。功德天是一位美麗的女郎。當她將坐下時,外面又有人推門。窮人忙著去看時,這回來的,卻是一位又黑又醜的女郎。窮人阻止她進來,可是這位黑女郎,卻一定要進來,她說:「功德天是我姐姐,我是她的妹妹黑女,我們姐妹是從來不曾分離的。你請她,即使不請我,我也非來不可。姐姐來賜與財富,我來銷散財物。你見過有積聚財物而不散失的嗎?」

 

財富是無常的。禪者不應執著財富。

 

佛陀時代,給孤獨長者是一位富翁,曾在捨衛國為佛陀的僧團興建祗園精舍。

 

佛陀對給孤獨長者說,過家庭生活的信眾,有四種樂趣:第一,能享受以正當的方法獲得足夠的財富,並獲得經濟上的安全感;第二,能把此財富用於自己、家人及親友身上,並作種種善行;第三,無負債之苦;第四,可過清淨無過而不造惡業的生活。

 

有一個叫做長生的人,在拜訪佛陀時,問道:佛陀,我們只是普通的居士,與妻子兒女一起過著家庭生活。可否請佛陀教導我們法,如何在今生都享有快樂?

佛陀告訴他:有四件事可使他現生得到快樂。第一,不論他從事那種職業,必需求精求效,誠懇努力,並熟諳其業務;第二,對於以其本身血汗換來的收益,必須善加守護(此處指要將財物妥為收藏,以免為宵小所覬覦等。這些觀眾必須與當時的時代背景一起考慮)。第三,須親近忠實、博學、有德、寬大、有智慧而且能協助他遠離邪途、走入正道的善知識。第四,用錢必須合理而與收入成比例,不可靡費,亦不可慳吝。即不可貪心積聚財富,亦不可奢侈揮霍,應量入為出。

 

怎樣正確地使用財富?佛陀明確地談到如何用錢、如何儲蓄的細則。

 

在《雜阿含經》裡,佛陀告訴善生,應當以他收入的40%家庭生活開銷,30%用來用來經營事業,20%儲蓄應需,10%用於佈施,作福功德。

 

在《阿含經》裡,佛陀說了四句偈,指導在家人如何使用金錢。「一施悲和敬,二儲不時需;三分營生業,四分生活用。」

 

如果把個人的收入分成十分的話,一施悲和敬,要把收入的10%拿出來佈施,培養慈悲心救濟需要幫助的人,以恭敬心資助僧團等;二儲不時需,要把收入的20%儲備起來,以備不時之需,因為人會生病,或要旅行,平常要有儲蓄作為準備;三分營生業,要把收入的30%用來經營謀生,發展事業;四分生活用,要把收入的40%做為生活費用,比方說奉事父母、教育子女、維護家庭生活的開支,等等。

 

習禪與獲得財富並不矛盾。

 

佛經裡有一個詞——「皆大歡喜」,是說要在日常生活中,待人處事,處處都要想到皆大歡喜。禪者在獲得財富的過程中,應處處充滿「歡喜心」,獲取財富要以給人歡喜為原則,儘量做到大家都歡喜,不結惡緣。例如:發財,我很歡喜,可是不能為了妄想發財,就去偷、去騙、去搶;這是別人不歡喜的!如果將自己的歡喜建築在別人的痛苦上,勢必遭受痛苦的果報。

 

在佛陀眼裡,世間有兩種財富:外在的財富和內在的財富。

 

珠寶、項鍊、黃金、白銀、土地、名譽、權利、資產、……,這些都是外在的財富。內在的財富是經由佛陀的指導,我們得以放下煩惱的包袱。

 

佛陀告訴我們,外在的財富並不真正屬於我們,它非常容易失去,被偷竊、掠奪及其他的苦難所損毀,更有甚者,外在的財富帶有潛在的傷害性,與我們為敵,給我們帶來災難。內在的財富不會對人造成傷害,不會讓人哭泣,也不會讓人笑出來,因為哭與笑不能和解脫的智慧相比。

 

(文:馬明博)






  
             嗡嘛呢 唄咩吽        
頂部



本站資源,歡迎引用
清除 Cookies - 聯繫我們 - 彌陀山莊 - 專門弘揚彌陀淨土法門 - Archiver - W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