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題: 時時勤拂拭,勿使惹塵埃---修行人的境界
Jill (彌陀山莊)
管理員
Rank: 9Rank: 9Rank: 9


UID 2
精華 48
積分 25364
帖子 1560
積分 16870
閱讀權限 200
註冊 2008-10-19
 
發表於 2009-5-29 00:09  資料  短消息  加為好友 
時時勤拂拭,勿使惹塵埃---修行人的境界


時時勤拂拭,勿使惹塵埃---修行人的境界

在《六祖壇經》有兩個禪宗非常著名的偈子。六祖慧能大師因聞聽金剛經「應無所住而生其心」,而得以大悟,而五祖宏忍禪師要求其弟子每人做一偈,來表達修行心得,首座大師兄神秀禪師做出了「身是菩提樹,心如明鏡臺。時時勤拂拭,勿使惹塵埃。」  六祖聽了,不以為然,就說:「菩提本無樹,明鏡亦非臺。本來無一物,何處惹塵埃。」這是兩種截然不同的境界,很顯然六祖是已經開悟後的境界,悟達自性實相,我們自性無始以來本來清靜本然,一塵不染,寂而常照,與佛無異,心佛眾生三無差別,屬於天臺智者大師「六即佛」中的「名字即佛」,但我們卻因一念無明而生三細(惑),進而生出六粗(惑),故而因惑造業,因業受報,輪轉六道,無有出期,自性雖為佛,但實為眾生。而神秀禪師是標準的修行人,尚未開悟,屬於開悟之前的境界。通過做偈,二人高下立分,於是五祖順理成章地將衣缽傳給了慧能。

其實在宗門與教下能夠明心見性、大開圓解必須是上根利智,並且得有宿福善根,以及機緣與明師,並非我們尋常修行人所能夠做到,我們得知這樣的境界,是可以得到一些文字般若,程度深一些,可以得到一些觀照般若,實相般若是很難達到的。佛在經典中已經明示「末法時期億億人修行,罕一得道」。我們目前作為學佛的修行人,以六祖為標準修行,恐落到頑空,要做到空空,連一個空的念頭也沒有,的確很難;反而神秀禪師是適合我們的,古德所謂「靜坐常思自己過,閒談莫論他人非」,正與神秀師的說法相合。這種做法可以適合多個宗派,也適合淨土宗「自力與他力結合」的修法。「理可頓悟,事須漸修」,不可因理而廢事,將修行與生活有機結合起來,生活就是修行,修行就是生活,在各種境界的考驗中曆事煉心。

當然,若在淨土法門「全仗佛力」的原則立場下,一句「南無阿彌陀佛」,無須依靠自力的修行,而完全仰仗阿彌陀佛之他力,求生西方極樂世界,則是修行捷徑之徑又徑。









  
             嗡嘛呢 唄咩吽        
頂部



本站資源,歡迎引用
清除 Cookies - 聯繫我們 - 彌陀山莊 - 專門弘揚彌陀淨土法門 - Archiver - W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