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題: 夢參老和尚開示 三皈依 生起信心 修解脫道 發菩提心
Jill (彌陀山莊)
管理員
Rank: 9Rank: 9Rank: 9


UID 2
精華 48
積分 25364
帖子 1560
積分 16870
閱讀權限 200
註冊 2008-10-19
 
發表於 2009-4-30 09:14  資料  短消息  加為好友 
夢參老和尚開示 三皈依 生起信心 修解脫道 發菩提心

夢參老和尚開示
 
夢參老和尚講述

 


上夢下參老尚略傳
第一講 學三皈依
第二講 皈依的因緣
第三講 生起決定的信心
第四講 觀心
第五講 修解脫道
第六講 發菩提心
 


 

上夢下參老尚略傳
一九一五年六月:夢參老和尚出生於中國黑龍江省開通縣。
 
一九三一年:在北京房山縣上方山兜率寺出家,法名為「覺醒」,但是他認為自己沒有覺也沒有醒,再加上是作夢的因緣出家,便給自己取名為「夢參」
 
同年在北京拈花寺受比丘戒,戒期圓滿,南下九華山,朝禮地藏菩薩道場,正遇上六十年舉行一次的開啟地藏菩薩肉身塔法會。由於因緣殊勝,為老和尚爾後弘揚地藏法門埋下深遠的影響。
 
一九三二年:轉赴福建省福州市鼓山湧泉寺參訪他對湧泉寺當時的一切境界似曾相似,仿佛故地重來。
 
當時虛雲老和尚於鼓山創辦法界學範,並請慈舟老法師主講「華嚴經」。他決定依止慈舟老法師學習「華嚴經」,歷時半年,仍無法契入華嚴義海,遂親自向慈舟老法師請法,之後決定以拜誦「普賢行願品」、燃身臂供佛的苦行,開啟智慧。
 
一九三五年:在鼓山法界學範,學習「華嚴經」五年圓滿,當時的同學包括臺灣的道源長老、靈源長老、慧三長老能及大陸的淨嚴法師。
 
除依止慈舟老法師、學習「華嚴經」,更旁及虛雲老和尚的禪法,有時也奉慈舟老法師之指示,代講經論,諸如「阿彌陀經」等等。
 
一九三六年:赴青島湛山寺,依止倓虛老法師學天臺四教,並擔任湛山寺書民,負責倓虛老法師的庶務以及對外連絡事宜。
 
在湛山寺擔任書記期間,一方面向倓虛老法師學習天臺四教,及宣揚慈舟老未能師的戒律精神。隨後奉倓虛老法師之命,禮請慈舟老法師北上青島湛山寺講律,又護送慈舟老法師到北京,開講「華嚴經」。
 
一九三六年底:再茺奉倓虛老法師之命,赴福建廈門萬石嚴,禮講弘一大師北上宏律,歷時半年之久。因「梵網經」的講法因緣,弘一大師同意北上湛山寺,開講「隨機羯磨」。
 
一九三七年:擔任弘一大師的外護半年,深受弘一大師身教的啟發,當時並就近依「占察善惡業報經」所描述的占察輪相,請弘一大師親自製作一付,以供修習。
 
弘一大師為了答謝他擔任半年的外護,親贈手書的「淨行品」偈頌乙本。
 
一九三七年至四零年:隨同倓虛老法師在長春般若寺傳戒,講四分戒律,並往來於東北各省、北京、天津、山東等地,講經弘法。其間曾接觸來自西藏的藏僧,引動了赴西學習密法的因緣。
 
一九四零年:由北京至香港、新加坡、印度弘度法亞朝禮佛陀遺跡。
 
一九四一年:轉赴西藏拉薩學習密法,在西藏黃教三大寺之一的色拉寺學經論五年,依止第十世班禪師赤江仁波切,以靈倉仁波切,以及因能海法師引進參拜康薩仁波切。
 
一九四五年至一九四九年:又轉赴西康等地參學,總計在西藏學習密法達十年之久。
 
一九五零年:中華人民共和國建立之初,由西藏返回中國內地,蒙受反共反革命之嫌,被判刑十五年,勞動改造十八年,入獄長達三十三年之久。在獄中,他經常觀想一句偈頌「假使熱鐵輪,在汝頂上旋,終不以此苦,退失菩提心。」奠立了爾後重回佛教,弘揚佛法的信心。
 
一九八二年:平反出獄,回北京任教於北京中國佛學院。在這段時間如法修學地藏法門,重啟弘揚經論的智慧。
 
一九八五年:接受福建南普陀寺妙湛老和尚、圓拙長老之邀,到廈門南普陀寺重建閩南佛學院,並擔任教務長一職,開講「華嚴經」、「法嚴經」、「楞嚴經」、「大乘起信論」等。
 
一九八七年:應美國萬佛城宣化上人之邀,赴美數月後轉回中國。
 
一九八九年:應美國洛杉磯妙法院旭朗法師之請,再次赴美弘法,開講「占察善惡報經」、「華嚴經普賢行願品」、「地藏經」、「心經」、「金剛經」等,此後即旅居美加地區,同時應在臺灣之請,數度來台弘法講經。最近並在加拿大溫哥華講解「八十華嚴」經。
 
夢參老和尚目前在講經作品中,業經整理出版包括「占察善惡報經講記」、「淨行品講述」、「梵行品講述」、「普賢行願品講述」、(以上三冊合稱「華嚴三品」)、「般若波羅蜜多心經講述」、「金剛經講述」、「夢參老和尚開示輯—修行」、「華嚴遵讀」(即將出版)等。另有聲書系列即將陸續出版。
 


第一講 學三皈依
 
諸位道友!時間過得很快,我離開這裏已經整整兩年了,我是一九九三年五月二十號離開,今天則是一九九五年一月十九號。上一次是講解《占察善惡業報經》,這一次因為賢文居士要我再跟大家結結緣,講一講修行的次第。
 
當我在美國、溫哥華或者到大陸的時候,很多的道友都問我這麼一個問題:「老法師啊!我們不曉得怎麼樣修行?」信佛之後該如何去修行呢?這類問題問得很多,眼前道友們恐怕也有這個問題。
 
不論你是學哪一教、哪一個法門,學淨土也好,參禪也好,或是學五教華嚴,學四教法華;既使在西藏學密宗,學大灌頂,學圓滿道次第,任你學那一法,都有個共同的基本要求,都要做到皈依佛、皈依法、皈依僧。如果沒有皈依佛、皈依法、皈依僧,不稱為佛弟子;不稱為佛弟子;你就不能夠依照佛的教遵去做,你便不能領受佛的教遵。大家受三皈依的時候。皈依師可能都會跟大家講過—皈依佛、皈依法、皈依僧的意義。所以,你必須先皈依佛、皈依法、皈依僧之後,才算是佛子。
 
皈依三寶之後,你就依著皈依佛、皈依法、皈依僧修行,這是一切的根本。如果沒有皈依佛、皈依法、皈依僧,修其他的一切法門全不能成就。這不是我說的,而是佛的教遵,你連基本的皈依佛、皈依法、皈依僧都沒有修行,你還能修其他的法門嗎?
 
有的道友也這樣談著:「我的密宗大德好像沒有提這個問題,受過灌頂,我念咒就行了。」這是完全錯誤的。我在西藏連參帶學住色拉寺裏頭,前後差不多將近十年。我所瞭解的西藏密宗,如果沒有念十萬遍皈依頌,沒磕十萬個大頭,如果沒供過十萬次曼達,沒念十萬遍百字明咒,上師不能給你灌頂,在西藏你是絕對不能受任何法。密宗傳到中國來,變方便了,在中國受灌頂的道友,有哪一位念十萬遍皈依頌呢?連密宗的皈依頌,怎麼說怎麼寫的,恐怕還不知道吧,也沒有聽上師講過。我在大陸上或者是在臺灣、在國外,沒有聽人講過。在西藏,上師要講皈依頌,這是最根本的。
 
因此我想跟大家互相漫談一下,這不算是講解,供大家作為參考,首先,受了大皈依,要先懂得什麼是佛、什麼是法、什麼是僧,要懂得佛的功德、法的功德、僧的功德。皈依必須得這樣做,之後,你再發心。這個發心,說淺近一點,就是發一個信仰心,發心之後,你要修行。怎麼樣修行呢?就是皈依佛、皈依法、佛依僧。你要開始學佛,佛在因地當中,就是這樣修的,他所以後來能夠成就佛果,就是他最初的發心——皈依佛、皈依法、皈依僧。
 
釋迦牟尼佛最初在因地時,聽到五十三佛的名字,他就輾轉傳誦;傳給三千個人,這三千個人又輾轉傳誦,就種下這麼一個善根。能夠聞到佛名號,讚歎佛的功德。這三千人,就是過去的莊嚴劫千佛,現在的賢劫千佛,未來的星宿劫千佛,僅僅是聞到佛的名字的善根,後來都成佛了。諸位道友,現在有些道友拜五十三佛,經常的拜,一定會成就這些功德。
 
我簡單寫了一個題目:「學三皈依」。大家聽見了,說:「我學佛很久了,現在才學三皈依啊?」如果是學佛很久的道友,你聞到了,做為增上緣。如果我現在所說的,你以前還沒有聽到過,那更好了,就照這個多觀想一下。
 
我們分成幾個部份,一個是皈依之後一定要發心,如果你量大一點,要發菩提心。講菩提心就是三種心,我這裏摻雜密宗的次第。

 

第一是修出離心,對這個世界我們要出離、要超脫,出離就是要離開、要出去只是你自己出去、離開不行啊,你還要觀想眾生的苦難。
 
第二,若純粹的只是自己修出離心,就是小乘。單單出離心是不夠的,必須得有大悲心。有了大悲心。有了大悲心不具足的話,僅僅為了度有緣的眾生,或者六親眷屬,這是情愛大悲,這個大悲心不普遍,必須得平等。我們對一切畜生,不論馬、牛、羊、雞、犬,飛行的、極小的動物,我們把牲們當成人一般的看待,平等看待,這才叫大悲心。一切跟我們不相干,甚至是我的冤敵,就是你最不滿意的那個人,他處處跟作對,這叫冤敵、冤家,你的大悲心必須先度這些人。
 
第三是般若心,有了悲心還必須具足智慧,發了菩提心裏頭必須有般若心。
 
你要是皈依三寶,必須發這三種心。我們有很多的道友,初受三皈依的進候,並不理解皈依三寶時候,必須先要發出離心、大悲心、般若心。具足這三種心了,發心了,以後就是學佛。
 
「學佛」不是「佛學」,「佛學「是把佛所教遵的當成學問去研究,這叫「佛學」。「學佛」就是佛怎麼樣做的,佛最初怎麼樣發心的,佛是怎麼成佛的,他這個道路怎麼走的,我們要跟著他走,他怎麼做,我們就怎麼做,這才是「學佛」。
 
之後,要消業障。如果業障不消除,你一事無成。有的人說帶業往生;有的人說業不能帶,帶著業生不能極樂世界。為了這個問題,在臺灣的大德辯論很多,也有人到美國問我。我對這個問題的看法是這樣,根據我的解釋,如果業不能帶、業不能轉的話,沒辦法生極樂世界,我們不能帶業;如果說業已經清淨了,我還生到極樂世界做什麼?已經成就了嘛!這說明了是可別而已。蓮池海會那些菩薩都還有九品蓮花,九品就是等級,九品裏面下下品的業還是很重的。所以說,業是可能帶的。但是怎麼樣帶?現行的惑業必須消除,如果你現在還是充滿貪心、瞋恨、嫉妒、障礙,煩惱得不得了,你能到極樂世界去了?在這個世界你都得不能自在,還到極樂世界去啊?根本不可能。
 
佛教有這麼兩句話,業如果能轉的話,便沒有因果了,學還講什麼因果呢?我前生造了很多業,今生一定要受報的。如果我假藉佛的力量把它轉了,因果就沒有了。業如果能轉的話,因果論就不存在。但是,如果業不能轉的話,沒有一個人能成佛,永遠是眾生,業還是不能轉。這個問題非常的微妙,大家想一想,如果業能轉了,業如果消了,所謂定業不可轉,能轉的是靠三昧加持力;你要是能達到三昧,就沒有這業了。
 
這兩個問題可以做這樣解釋,當你明心見性,業性本來是空的;罪性本空,是我們的心造的,「罪性本空唯心造」。我們現在參悟了、學佛了,連我們自己的心都不存在,還有什麼罪業可依呢?所以說:「心若亡時罪亦無」,心都滅了,罪也就沒有了;「心亡罪滅兩俱空」,心也空,業也空;「是則名為真懺悔」。要這樣的消業,這樣的帶業。
 
因此,要怎樣消一切的業?念皈依佛、皈依法、皈依僧。我們念皈依佛,並不是單純念藥師佛,也不單純念阿彌陀佛,也不單純念釋迦牟尼佛。皈依佛,是皈依十方法法界一切諸佛。你念皈依佛,就是十方一切諸佛;皈依法,表示十方一切諸未能;皈依僧,意指十方一切賢聖僧,除了我們所見的剃髮染衣的僧眾,在這個世界上還有其他的聖僧。起碼還有釋迦牟尼的阿羅漢大弟子。釋迦牟尼佛令一萬六千個大阿羅漢不准入涅槃,他們都在這個世界當大菩薩,行菩薩道。你要是有德了,有因緣了,就會遇見他;你沒因緣,當面就錯過了。文殊、普賢、諸佛菩薩,無時不在,無處不在。我們心是去求諸佛,見不著,因為跟你的心不相應。為什麼不相應?你的心是貪、瞋、癡、慢、疑的心,不是清淨心,所以你得消業。我在這裏先講四種,第一皈依,第二發心,第三學佛,第四消業。
 
皈依的時候,一定要先念三寶的功德,先念佛的功德。
 
我們經常說佛、法、僧三寶,什麼叫佛?佛就是覺悟的覺。當你覺悟了,你就是佛;你沒有覺悟,你就是眾生。你現在在哪一道,就是哪一道的眾生。所以你覺悟了,你就是佛。但是覺悟,有究竟,有不究竟,佛也有分證的。

 

依《大乘起信論》,最初是「不覺」,一在我們大家都是不覺。不覺,遇到佛、法、僧三寶,皈依佛、法、僧三寶、學佛、學法、學僧,你開始覺悟,這叫「始覺」。覺悟之後,漸漸不漸漸證得,這叫「相似覺」;相似覺悟了,還沒徹底覺悟。要是按菩薩的位置來說,相似覺就是十信位、三賢位的菩薩。從相似覺,漸漸的就能證昨了,一分一分的覺悟,就是「分證覺」,就是登了地的菩薩;證得一分法身,消滅一分無明,這叫分證覺。到了究竟成佛,叫「究竟覺」。我們能皈依佛的這是自覺,所皈的是提著究竟覺說的。我們現在只是剛發起覺悟,達到究竟覺悟,因為我們皈依三寶、學佛,能夠漸漸消除自己的業障,漸漸的覺悟,這就是佛。
 
法,就像我們前面說的,發心要有般智慧,沒有智慧你辨別不出是非,分不清法是邪是正、是好是壞,你必須先具備分別法之邪正的知見。如果是剛信佛的人,沒有這種分別的力量,可以依據佛的教遵、依據經論去辯別,他這人話說得跟佛全不合,如果不合是邪的,如果合是正的。但是經論那麼多,合於這部經,又不合於那部經;合於那部經,又不合於其他的經;佛說法是對機的,對於這一會說得深一點,對於那一會說得淺一點,我們應該怎樣判斷呢?大概有一個規定,有一定條件的。佛說一切法都是無常的、一切法都是空的、一切法都是無我的、一切法都是苦的,就是苦、空、無常、無我四法印,拿佛所說的四法印來印證別人所說的法是不是真諦,你可以依此辨別邪正。
 
僧寶,就是他本身脫俗了、放下了,離開了家室之累,看破紅塵出家。我們經常說遁入空門,就表示他離緣清淨,住持佛法就是靠僧。
 
我們總說佛、法、僧三寶,自己要是覺悟了絕對不會迷,迷了就不覺。人家說我們佛教徒迷信,其實我們不迷信,我們是正信,因為我們不迷。說我們迷信的那個人,迷了,他就不信,就說你是迷信,其實他才迷信。迷的人絕不會有信仰的,看他迷是深淺,如果迷得重了,搞精神分裂,他不但不信佛,什麼都不信,什麼也不知道。像植物人,他信什麼?什麼都不知道,他才迷了,他連四肢都不能動,眼、耳、鼻、舌、身、意,六根不能使喚,這就真正迷了,他還信什麼呢!所以我們不是迷,如果聽人家說我們是迷信,我們只是笑一笑而已,不必去辯白。因為那人是個糊塗人,你跟他說不清楚的,越說越麻煩,他沒有這個善根,乾脆就不要說了。
 
內心一定要明朗,內心很明朗,惑也沒有了,無明也沒有了,都消失了。又具足一切大悲跟大智慧,這都是佛的力量。他把一切眾生看成獨一的兒子,他對眾生是平等的。我們能不能這樣做?我們這個心,必須發願朝這個方向去走,現在做不能,將來我們一定能成佛、我們一定能夠成道。對於一切眾生平等,對他們施以教法。教法就是把佛所說的法,都傳授給他們。
 
我們學佛的人,不論哪一批弟子,都是善根深厚的,很少是性靈蒙昧的。有些迷惑深的弟子,就是鈍根的。有些人很聰明,一學就會,老師很高興,願意教他。有的人很鈍,教十遍、百遍,過去就忘了,乃至聽都聽不進去要是具足佛的大悲智慧、平等心,對於難教的弟子沒有厭惡心,對於好教的弟子也不要放縱,一律平等施教。
 
皈依法,我們剛才講的,法是要分邪正的,什麼是邪法,什麼是正法。其實法本身沒有正,也沒有邪,那為什麼還說邪知邪見、正知正見?我們為什麼要起信這個分別呢?因為我們的心不平等。正知正見順著法義、順著性禮很快的達到平等性;逆著法性的,也是具足法性,但是它不能夠合乎法性的理體,它的清淨就需要很長的時間。所以凡是離開我執我見的,絕對是正法;凡是具足我執我見的,一說起來就爭得臉紅脖子粗,這就有點著了邪道。
 
但是需不需要爭呢?永嘉大師在他的《證道歌》裏有這麼幾句話,「圓頓教,無人我」,圓頓教是不講人情的;「有疑不決直須諍」,如果你認為這件事不對,你懷疑,你可以跟他爭論;「非是山僧爭人我,修行恐落斷常坑」,我們修行人,如果把是非辨別明白,不是落於斷見,就是落於常見,落斷見也是邪道,落常見也是邪道,就常不可以,說斷也不可以。這個性體是平等的,必須像《金剛經》說:「離我相,離人相,離眾生相,離壽者相」。離開事相,這個時候無我、無人,才能夠清淨。清淨的法就是正法,若遠背這個涵義,就不是正法。
 
佛所說一切法就是對我們身、口、意三業說的,目的是轉變我們身、口、慧了。貪、瞋、癡、跟戒、定慧,性體是一個的。我們只是在法上這樣明白,但是我們自己必須要觀照。自己先明白了,你再說出來給別人,別人才能明白。如果你自己沒有觀照功夫,自己還模淩兩可,還搞不清楚,你說給別人聽,弄得別人也糊里糊塗,始終不能清楚理解這個意思。
 
還有,皈依佛、法、僧的弟子,是為了求解脫,求解脫是為了自在。不是說皈依三寶,入了佛門,還在爭閒氣,還在爭人我、爭是非、這裏不可以,那裏不可以:要合掌時,挑剔這麼合不對,那麼合不對,合得正也不對,那個都不對,沒什麼涵義,用不著這樣。不過,如法的,你進步快;不如法的,當你自己慧開了,自己會調整適應。每一法最初都是摸索的,等你自己用功用得相應了,你就從中生出智慧,得了智慧你就能夠調整你所修的法,知道該這麼修了。
 
你必須能夠轉化三業,依著這個法就能轉化你的三業。怎麼轉化呢?譬如說我過去很慳貪,學了佛法之後,還是不肯施捨。大家不要誤會,說我要求他布施錢,不是這樣的涵義,這個意思太狹小了。我所知道的道理,能夠布施給別人,轉施給別人;我所聽到的佛法,我就馬上轉送給別人,讓他也能知道。這比你供養他好多財物,功德還要大。我經常跟道友說,供養師父不一定給紅包,你要是在家念部經供養他,他也得到利益,大家不一定給紅包,你要是在家念部經供養他他也得利益,你也得利益,大家共同成佛,這叫法施,以法布施。法施的功德比財施的功德還大,就是把自己施捨了。
 
還有,經常經人家歡喜,不論跟自己的眷屬、親朋好友,乃至於自己冤有,他對你瞪眼睛或者向你發脾氣,你就笑一笑,總不跟他對瞋。經常布施歡喜,使你自己沒有怒容,總在轉你的怒,轉憤怒變成無限的寬恕慈悲。經常這樣的觀想,你就是修彌勒菩薩行,是彌勒佛。學佛是學一切佛,哪一佛你都可以學。之後,你就是能夠依著佛所說的方法傳述給別人,這樣大家就能夠把憂苦撥脫了。
 
許多人都是有很多的憂愁苦惱,雖然生活不餘匱乏,但總感到有所欠缺。欠缺什麼呢?他不自由,或者病,或者煩惱,自己解決不了,這都叫痛苦。給他慈悲這是皈依佛的人、皈依法的人應當做的事情。
 
皈依佛、法、僧了,就轉愚癡。我們經常說:「我太愚癡,一點智慧也沒有!」你轉化一下,你為什麼不要愚癡。你皈依佛、法、僧的目的,只是要聰明嗎?是要有智慧。有了智慧就是醒悟不再迷惑。學佛並不是只有一句「阿彌陀佛」,一句「阿彌陀佛」包括不了。不少人這樣說,古來祖師也這麼教遵我們一句「阿彌陀佛」就可以了,念一句「阿彌陀佛」都包括了。如果是這樣,釋迦牟尼佛何必要說法四十九年呢?教大家念一句「阿彌陀佛」就好了,釋迦牟尼佛也省事,我人後來的學者、弟子也免掉那麼的辛苦,是不是啊?
 
《大乘起信論》說得很清楚,這是由於「其根下劣」,他的根性很劣,對於佛果菩提道生怯弱心,就念佛好了。不過,念佛法門怎麼念呢?也不是那麼簡單的,說念一句「阿彌陀佛」就好了,不見得這樣子。你用哪個心念佛?如果用瞋心念佛,用貪心念佛,用愚癡心念佛,只求自己得到好處,這樣來念「阿彌陀佛」,你生不了極樂世界。你必須有清淨心,你皈依三寶之後,具足了清淨心,修哪一法都可能,修一世也可以,修多也可以。如果你沒有清淨心,充滿貪、瞋、癡、煩惱,自己的心跟自己過不去,煩惱得不得了,這樣子學法,是沒辦法辨別清楚的。
 
一定要把法的義理辨別清楚,一切法都有事有理,有事相上修,有理相上修。我們講的是事相上修。理上皈依的三寶,是你自己本身具足了佛、法、僧,現在我們講的是事,先不講理。
 
有了智慧,世間一切的現象,你能忍受得了。譬如別人以非理辱罵你,非理騙你錢,騙你一、兩百萬乃至騙你傾家蕩產,你能忍受嗎?你要歡歡喜喜的想:「我的業障可消了,他替我消業障。」要是有這樣的心,你當下就是菩薩,就是佛,你有沒有這樣的心?你雖然不跟他打官司,往往也會抱怨幾句:「他太壞了,這個人太壞了!」這種情況是每一個人都會發生的,因此,你必須有這種智慧,能忍受。凡是世間一切種種加於你的,都能忍受。第一個觀念,認為這是我過去業障所感的;第二是認為這是幫助消業障,促使自己快一點成佛。你若能這樣觀想,也就心安理得。
 
我們皈依佛、皈依法了,就要觀想一切事物都是無常的。既然是無常的,你才能看得破。時間很快就過去了,我的困難我的苦惱,一下子就過去了。中國的儒教思想有一部份跟隨佛學很接近,他們勸人的時候就這樣勸說:「花開花謝,時去時來,福方慰眼,禍已成胎。」眼看著又升官,又發財,一切都順利,其實你的禍根就在這時候種下了;禍一業了,全部沒有了。
 
我們看過去歷史上,考上狀元,一帆風順,一直當到宰相,官當到頂品了,一人之下萬人之上。一下子,或者得罪同僚,或者得罪皇帝,下頭這麼一攻擊他,上頭這麼一發怒,傾家蕩產,當下就光,所以,你什麼都沒有,得也別高興;失了,也不悲哀。「得何足慕,失何足哀」,得沒什麼好羡慕的,失了也用不著悲哀。「得失在彼,敬憑天裁」,這個「天裁」,就是我們佛教所說的,你所做的業,業因如何,業果一定如何,因果不爽,自然該受的,你就受了。你這樣來分析,這樣來認識,一切事物無常,像幻化一樣的,沒有一堅固性,你就不貪戀了。
 
不貪戀的話,你就沒有恐怖。平常這樣觀想的人,要是丟了什麼,或者命沒有了,心想:「好了,我再轉一段生死吧。了一段生死我可以升天,我可能到極樂世界去了,可能在來生,我的罪就消了很多。」以這種觀念離開這個世界的人,當然會得好處的,因為你不再癡迷了。
 
有些人當他得勢或是升官、發財的時候,他六親不認了,他不瞭解,這些是無常的,反而傲慢得不得了。或者是他有學問,輕視沒學問的;或是他有財富,輕視窮人。這些都不可以,要把驕慢轉成謙恭卑下。
 
例如說,戰國時候,齊國的宰相晏子,為人非常的謙虛,小心謹慎,很怕說錯話,或做錯一件事情。那時候古來宰相,沒有汽車可坐,他們都是趕著馬車。給他駕御馬車的御夫,就因他給宰相趕車,便驕傲得不得了。這位御夫的夫人,有一天在門縫,看見他先生給宰相趕車那種驕傲的樣子,他太太歎氣了。他回到家後,他太太要求跟他離婚。他說:「為什麼?我沒有一點兒錯,也沒什麼錯事,你為什麼要離婚?」她說:「因為你的行為。」他說:「我有什麼行為不好?」她說:「你給誰趕車?」他說:「給丞相。」這一說,他那股驕傲勁兒又來了。她說:「你看見丞相是什麼態度沒有?」他說:「沒注意。」她說:「丞相坐在車裏,謙恭謹慎。你給人家趕車,坐前面,驕傲的趾高氣昂,不得了了,不可一世。像你這樣的男人,我跟你過一輩子太冤枉了。」
 
這雖然是個笑話,涵養非常的深,在家想一想,沒有什麼可驕傲的。釋迦牟尼佛為天人之師,我們看他的弟子,佛所教化的玉皇大帝、梵天化,他面對一切眾生施捨的時候,都謙卑屈下。《地藏經》說得很清楚,國王、大臣、婆羅門、長者,如果他們布施的時候,謙恭卑下的給六根不全的貧窮人,親手布施,軟言慰喻,說著很柔軟的話安慰他們。這樣子才積福德,要是這樣的來做,你就是佛弟子。
 
你皈依佛門了,人家看看我們佛弟子是什麼樣子,現在我們佛教弟子是什麼樣子?我不說了,大家可以看得到的。不說優婆塞、優婆夷,看看比丘、比丘尼又如何?應該不應該這樣學?大家應該學謙恭卑下,當然我們認為這是正業,佛教我們要慈、悲、喜、捨,我們一定對一切眾生有一個大慈悲心,慈、悲、喜、捨。這比我們保存的最寶貴的珍寶還珍寶,比我們的生命還珍貴,你絕不能驕傲,永遠生歡喜心,看見一切都生歡喜,這都是我們過去世的父母、未來的諸佛,我們有什麼可驕傲的呢?如果大家真正對佛法不懷疑的話,每部經都是這樣教導的,一切眾生都是未來諸佛、都是我們過的父母,這樣子你還能驕傲起來嗎?這是轉化你驕慢、愚癡、貪戀的心的。
 
還有,我們都是佛弟子,皈依三寶了,我們對佛法有沒有疑心?有沒有懷疑?一般的正常生活當中,你皈依三寶,你不懷疑但是生活遇到挫折,在你人生的旅途當中,遇上不如意的事了,甚至於皈依三寶之後,比以前更不如意。沒有皈依三寶以前還不錯,皈依三寶後突然變壞了,你產生懷疑了:「三寶加持是真的嗎?要是真的,為什麼不加持我呢?我倒了楣了。」我現在聽到很多弟子這樣說,說他有病也好,兒子不聽話家庭不和也好,無論任何事兒,他教推到佛、法、僧三寶:「三寶簡直不加持,我還遇到這些事兒。」

 

《地藏王菩薩感應錄》裏有這麼一段故事。以前有對老夫婦,五六十了,生了九個兒子,九個全都不聽話,都是忤逆。他倆也很悲哀,認為:「也許我們過去沒做善事,今生也沒做什麼善事,才遇到這此事兒。」就請了一尊地藏菩薩、念《地藏經》開始,一年死三個兒子沒到兩三年,九個兒子全死了。到了過年的晚上,兩位老夫婦想不通,就跪在地上,往地藏菩薩的像前發牢騷說:「地藏菩薩!我們信仰你,但是,怎麼皈依你了,九個兒子全死了。你有沒有加持我們?」
 
禱告一番後,當天晚上的心情當然不高興了,我們可以想像得到的,那就睡覺去了。一睡覺就作夢了,老頭子夢見地藏菩薩來了,說:「明天,到河邊去看看,你九個兒子都跟你見見面。」他一想,作的夢只是夢。隔天早上,他就跟他老婆婆說:「我昨天做了個夢,地藏王菩薩真是靈,來了跟我說,要我們到河邊看看我們那九個兒子。」她說:「我也作個夢。跟你他們倆到河邊去了。
 
到河邊去看了,第一個先現的是大兒子的相,之後馬上就變了,不是他兒子,而是變成相貌兇惡的人,很瞋恨的罵他們兩個說:「你們倆怎麼貪我的錢,怎麼害我的命,我現在來報應,來找你們要錢,算帳來了。但是菩薩給我們改了,我們得生善處,我們這筆帳算了。」九個兒子大概都是如是這一類,因為前生、今生的關係。
 
他們兩個就此心平氣和了。這是他們自己的事兒,前生不知道,今生他們做出了,大概有三個兒子是他們害死的。他們知道了,再也不敢抱怨菩薩了,回來跟菩薩磕頭求懺悔。這天晚上又作個夢:「好了!念你們兩個對我祈求,我給你們送個獨生子來。」兩個老夫婦都同樣的夢。她老頭說:「你現在都快六十了。」老婆婆經期一閉了,怎麼可能再受孕呢?不可能嘛。但是他們兩上人每天還是誠誠懇懇的念《地藏經》、拜地藏菩薩,隔不了一個月,老婆婆居然懷孕了。等到十月滿了,平平安安的生孩子,一點困難都沒有。他們想:「這個兒子一定孝順,因為是地藏王菩薩送來的。不錯,他們兩個老頭子活一百多歲,由這個兒子安慰照顧他們的晚年。
 
你說業能轉不能轉?一念善心起,百萬障門都消失;一念惡心起,百萬障門都清了。定業不可轉,三昧加持力,能轉不能轉?這都是你個人的心。我們現在心裏如何?如果你對佛教都是懷疑心,你又怎樣能得到它的好處呢?
 
一邊念《地藏經》,一邊懷疑:「這麼多鬼啊!」非常害怕。有些人念《地藏經》,心生害怕,或是身體發燒,一會兒身上發冷了,一會兒看著念念經,一會兒又坐著。這種現象確實有的,我念《地藏經》有時候也有這種現象。什麼原因呢?好比拜懺,你在前頭拜,感覺後頭來個人參加拜了:等到你拜完,回頭看,沒有了,還是原來那幾個人。為什麼有這種感覺?或是你念《地藏經》,混身發燒,天氣很冷,但是你身上突然是發燒,有時候身上發冷。《地藏經》說得很清楚,你自己沒有注意,地藏王菩薩說這是因為你過去的六親眷屬,或者你多生累劫的眷屬,由於你念經,他們來求你超度。
 
這一次我回來的時候,有一個道友是念《地藏經》的,他念《地藏經》的時候好像有個東西進入到身體來,嚇得他不敢念《地藏經》,感覺到這個東西總是纏著他、磨著他。他問我,我說:「他找你超度,你繼續念,不需要多久,這種現象就會沒有了。他找你超度,你不但不超度他,反而不念,他更煩惱了,更找你的麻煩。你繼續念,沒關係。他不是餓鬼道,鬼道是出不來的,或者他是在富裕的鬼道,他想求你讓他超脫鬼道。」這種現象,《地藏經》其實都說了,你只念經文,根本不曉得經義,你可以注意一下,經裏說些什麼。
 
每一部經、每一部論,都是告訴你修行的方法,像我們念《金剛經》的人,有沒有想一想《金剛經》說什麼?你怎什樣依《金剛經》修行?不注意這些問題,只念文字而已,念了三年還如是,一點轉變也沒有。學佛法要用到你的心上,去變化你的心,變化你的態度,一切全變,你對佛法簡直不會再懷疑了。就是轉變你的心,變成一個清淨的、清涼的信心,真信不疑,你再用起功來,比以前增加百倍。
 
一定要相信業果不失,千萬別做錯事兒,沒心眼的事兒不做。如果我們在世間的法律,凡是無心的,它給你減刑;佛法更是了,你不是有意,你是善心做惡事的。善心做惡事的也很多啊,但是,沒有什麼過錯。一個善心的人甚至於殺人,他殺這個人為救那些人,這樣子殺惡人就是善念,就是菩薩道所行的。但是,要受果報。你殺他,要還他命倆;但是,你度了那些人,是你行菩薩道。善惡因果一定要分得很清楚。
 
還要信你自己的心是清淨的。心本來是清淨的,是你後來給它增加負擔,犯了很多的錯誤,給它增加了業,一生一生的,越迷越深,越深越造。你可以消除這個果報,從你現在的善念開始,善念逐漸增加,善果逐漸生起,惡果逐漸消失。
 
還要相信一切眾生都是可以度的,沒有不可度的眾生。說有不可度的眾生,是你的菩薩心不夠。沒有不可度的眾生,不過是有緣、無緣。緣成熟了,你一說,他就信了。你說法,他一修就成了,這就是緣成熟了。
 
我們大家都知道「生公說法,頑石點頭」的公案。「生公」就是道生法師,他是道安法師的弟子。他在南京自己悟得了,認為闡提有佛性,不過,當時很多的佛經都說闡提沒有佛性的。他自己從經理裏頭悟得了,很多大乘經典說一切眾生都有佛性,為什麼闡提沒佛性呢?闡提只是性不具,當他性具的時候,又可以恢復了。他就提出這麼一個論點,認為闡提有佛性。
 
那時候他的同學,乃至於他的師兄弟、道友,教說道生法師墮了邪見。同時這裏頭也摻加著爭奪利、爭奪名,道生法師那時候很有名望,大家就排斥他,逐出僧團,不承認他是佛弟子。他就氣不過,到了虎丘山,以大石頭做身,小石頭做腦殼,對它們發願說:「我跟你們諸位說,如果我說的是錯誤的,我下地獄去;如果我說的是沒錯,闡提真有佛性,你們點頭,點腦彀。」他說:「我認為一切闡提都有佛性,一切眾生都有佛性,都能夠成佛。」
 
他這樣子說的時候,石頭都點了頭。因此就留下這麼一個公案,「生公說,頑石點頭」。
 
後來《大般涅槃經》翻成中文,傳到長安,《大般涅般經》裏頭佛臨涅囑咐:「一切都有佛性,闡提也有佛性,過去我說的是善巧方便。」大家才知道,他有先悟之明,那些大德再來向他求懺悔。
 
相信眾生都可度,只是我的德不夠,我跟他沒有因緣,我度不了他,別人也許可以度他。但是一定相信他也是能成佛的,道叫信心,這個信心很不容易的。當我們的冤家,或是害我們很深的人,你看見他,氣都氣死了,你還相信他有佛性,應該咒下獄才好。
 
我在紐約有遇著這麼一件事,有一位跟我天天拜懺的弟子,她是馬來西亞的華僑,在郵政局工作。她對面坐的是位美國小姐,那位美國小姐看不起她,一天搗她的蛋,連停車位也給占上,讓她停不進車。兩人共用一個辦公桌,做些小動作,使她煩惱要死。她來問我:「師父!我拜懺,怎麼樣發願讓她倒楣。」我說:「你錯了。」她說:「那怎麼辦?」我說:「你發願讓她降伏。」「啊!她這麼害我,我讓她降伏,我給她拜懺?」我說:「你不是想得快樂嗎?你要是把她轉過來,你把她度了,你也得快樂啊!你要聽我的,你每天到了中午要吃飯,你多買個麵包,多買份咖啡給她,說供養她的,你待她很多,處處的討好喜歡。拜懺的時候,就向佛菩薩回向,要佛菩薩度她。她沒有信心,就做這些惡事、害人的事兒,她會越做越深嘛。」我說:「你聽師父的話,做一個禮拜看看。」她做到第五天,那位美國小姐對她特別好,她就信了。當然不見這得些事情都這麼靈,也許你跟她冤業結得很深,不得短短幾天可以化解。她只是瞧不起華裔而已,你這麼對待她,她咖啡一喝,麵包一吃,什麼也就忘了。
 
所以對待一切眾生,一定相信他們是可度的。二年前,我在這兒講過《占察善惡業報經》,發起這部經的菩薩叫堅淨信菩薩,他的信心非常堅定,我們應當學他,相信三寶的力量,不要懷疑不然只責怪自己業障重,修得不相應,誠心不夠,信心不誠實,做佛事的時候不一心,三心二意的,裏頭夾雜著很多的污染。我們不是以清淨的信心學佛,而是夾著很多其他的雜染心來學佛,所以你得果是雜染果;佛學的果德或者有,但中間夾著很多不如意的事還必須,這是你自己種的因,你不要向外找,就找你自己好了。
 
同時,你信得堅定了,不管外緣如何,好緣則信心更加增長,你修行進步得快一點;如果外緣不好,受盡了挫折,你毫不動搖你的信心,你才有所成就。大家信不信?我就是這個例子,我是坐了三十三年監獄,我從來不隱瞞。坐監獄的人是不是好人?我坐了三十三年,出來之後,就在中國佛學院教書,而後,人家又請回閩南學院。到了美國、加拿大或是在各地,我看道友都對我很好嘛,我還不是很壞的壞人。什麼意思呢?當你受挫折,你不要隨便失掉信心,不要認為三寶沒加被,是你自己業障現前,或者因為某種因緣而失落,都沒關係。不能夠因為遇到挫折,因而感覺「我很冤枉」。世間是平等平等的,佛法從來是平等的,一切事物都是平等的。
 
你看見不平等的現象,為什麼他那麼做,為什麼?他的業。你要是曉得了善惡業果,你才知道一切平等。你現在所受的苦,是你自己做的業,你怪誰啊!你看人家有錢,同樣當醫生,怎麼他那邊看病的多,到你這邊看病的少。你過去跟這些人沒緣,誰會來讓你看病。也許你看了這些病人,不但不好,反而加重。這都有一定的因緣,你千萬不要抱怨,你要相信善惡因果。如果皈依三寶的弟子,連堅定的信心都沒有,對佛、對法沒有信心。他又抱怨了,說:「我沒遇著個好師父啊!」有些弟子問我說:「老法師啊!你能不能給我介紹一個好師父?」我說:「你要什麼樣的好師父呢?」他說:「像弘一法師那樣的,像慈舟法師那樣的,像以前的那幾位大德。」我說:「那幾位大德,你在他跟前,你會氣死他啊。當時你或者就不信他,你現在沒有那份福德。」我說:「你的福德,也只是遇到我這樣的和尚。你能遇到我,也算不錯了。如果再待幾年我走了,你也找不到像我這樣的和尚。」我說:「若是你有福德,有的是大德,我可以給你說十幾個,幾位現在在臺灣。正覺精舍的道海法師,南林精舍的了一法師,現在到美洲來的妙境法師等等。」都不錯嘛。你的心沒有福德,你看人家都沒有德,其實是你自己沒德啊。「
 
有個故事大家應該知道,這個故事我經常說的。蘇東坡跟佛印禪師兩人散步,蘇東坡就問佛印禪師說:「你看我像什麼?」蘇東坡身材胖胖的、大大的,又是作官的,佛印說:「簡直像尊佛啊。」他很高興,又一邊走,又說:「你怎麼不問我啊!」「我問你做什麼?我沒什麼可問的。」「你應該問我,你像什麼?」佛印禪師:「好!我問你,你看我像什麼?」蘇東坡說:「我看你像狗屎。「之後,回來家裏,蘇東坡就跟他妹妹蘇小妹說:」今天,我把和尚贏了。」蘇小妹說:「你怎麼贏人家的,我可以聽聽嗎?」「好!我跟你說。」他說:「我問佛印,你像什麼,他說我像一尊佛。後來他不問,我叫他問我,他問我說他像個什麼,我說他像狗屎。我是佛,他是狗屎。」蘇小妹說:「你贏了?你輸了。」「我怎麼輸的?」她說:「人家是佛心,看你一切都是佛;你是狗屎心,看人看什麼都是狗屎。」
 
雖然是則故事,我引這個故事是要說明,我們看人家,你把別人當佛看、當佛想,你乃至給合個掌、恭敬一下,你是對著佛了,你種多大的善根。你如果看他是個眾生,乃至看他地獄爬出來的,或者你罵他幾句畜生、狗,你就造罪了。這個道理懂了嗎?
 
不因為外緣如何,而使你堅定的信心起變化,這點特別重要。信三寶的人,要相信佛、相信法,一定要建築這麼樣一個堅定不移的信心,對一切事物不要懷疑,這都是你的因果報應。因果,前生、多生,錯綜複雜得很,很難把因果說清楚。我們講《占察善業報經》,善惡因果,我們還是講不清楚的,善惡因果複雜得很,善中有惡,惡中也有善。必須得有大智慧,你才能把善惡因果講清楚。
 
還有嫉妒,看別人好事,他不讚歎隨喜,「這應該給我,怎麼給他了」就嫉妒,不能隨喜在普賢十大願的第五大願「隨喜功德」,看到一點小事,一點點好事,你隨喜,隨喜你就有一份,見者有份。你也隨喜他的功德就分給你一份。如果人家有好事,你不但不生歡喜,你還嫉妒,這一嫉妒,就下地獄。
 
如果看人家讚《地藏經》,禮拜地藏像,你在旁邊讚歎隨喜,很恭敬,你跟他的功德一樣。你要是一謗法,下地獄去;千佛出世,你還在地獄裏頭,這是《地藏經〉說的。不要因為人家做了好事而給人家生起種種的障礙,不但不隨喜還嫉妒,嫉妒就想破壞。不論是商業也好,乃至跟人家相處也好,禮佛拜懺也好,隨便任何事情,都應當生起隨喜,歡喜讚歎。
 
要時時注意照顧你的身、口、意三業。為什麼對每一位受三皈的弟子,我一再囑咐他們:「你睡覺前,要念十聲「皈依佛、皈依法、皈依僧」。早上醒來,一睜眼睛,什麼都沒幹,就念「皈依佛、皈依法、皈依僧」。這是什麼涵義呢?就是使你念念不忘三寶。你白天一起來,在家俗務很多,你恐怕會忘記念,如果早些時候把它念好,存到好裏頭,「白天沒念,我早上已經念了」。晚上一睡覺,這一天事還必須都過了,到晚了,夜間怕作夢啊,作夢的時候也不忘三寶:「皈依佛、皈依法、皈依僧」。多念一點更好,最少要念十遍,早晚相續,轉變你的貪、瞋、嫉妒,這樣子你會生起一種純粹的清淨心,這也叫修行。
 
我們好多道友,皈依佛之後會問:「師父啊!怎麼修行啊?」這也行,那也行,並不是說要打坐,在那兒閉上眼睛參禪,這才叫修行。在你日常生活當中,隨時隨地你都在修行,不善就是惡,不是天堂就是地獄,不是佛道就是菩薩道,或是聲聞道,要善用其心。
 
我們讀《華嚴經》的〈淨行品〉,智首菩薩問文殊師利利菩薩說:「要想成佛,要想得無上智慧,要想斷一切煩惱,應該如何?」文殊師利菩薩就告訴他:「佛子!善用其心」。後來智者菩薩又問他:「怎麼樣善用其心呢?」文殊師利菩薩說:「念〈淨行品〉。發一百四十願就可以了。」要善用其心,你要保持一顆純淨的心,依此來做一位清淨比丘。
 
這裏就說到僧寶。
 
前面講到一引起法,淨法也有,染法也有。佛已成就了,他是純淨法的,他說這些染法,是讓我們認識的,讓我們分析的。在我們身上存在的究竟是什麼,我們每一位道友都可以對照一下,你拿佛、法、僧三寶對照一下,這對叫修行。
 
另外修什麼?修神通、修觀?「神」者就是自然的心,「通」者就是你的智慧,慧是一切通達的,其他的神通都會失掉的。不論在大陸,或在加拿大,過去有一位有神通的人,現在全沒有了,神通是可以失掉的。或者過去報得的神通,也可以全部失掉。那種神通只會害你,對你沒有幫助。佛為什麼制止比丘,不讓他說?大菩薩有神通,你能夠現神通利益眾生,但是不能讓眾生知道你在現神通;如果知道你現神通,是犯錯誤的。所以為什麼道濟禪師又喝酒,又吃狗肉,做那些完全不持戒的樣子?他不讓你知道他有神通,他用這些方便善巧來利益眾生。
 
做為一位你所尊敬的僧人,他能夠自己用他的行門、用他的修行淨化他的身心,他給你的都是慈悲、喜捨、歡喜。你找他解決問題,他能夠幫助你,但是他的力量不見得夠。你得靠自己修,他能輔助你,使你自己修,告訴你佛所教導的方未能。你自己做,再加上他的幫助,你跟著共同去做,效果會很好。有病苦也會產生其他的轉變,但是你自己得先有個純淨心,不能摻雜雜染心、害人心。你想發財,讓別人受窮,這是絕對不可以的,這個財也發不了。要是大家都發財,還差許多。但是商業競爭,大家都發財,你的那份兒恐怕也沒有了,你還是有顧慮。所以就看你怎麼樣子來修行、來做。
 
我們有些居士也在弘法,我是贊成的。但是,你弘哪一法,你自己要做一做,如果你完全沒做,你說了,人家能信你的嗎?如果不信你的,影響佛所說的法,因為你不清淨。你必須得自己做,先有清淨心,這個法才能傳下去,才能弘揚。如果你自己不稱職,只講這個法,而自己完全不做,佛種還是會斷的。你必須修,當然不必修到全證得了、全部相應了。但是人心、佛心,心心相印。所以《華嚴經》說:「心、佛與眾生,是三無差別。」《華嚴經》裏頭,在夜摩天宮,覺林菩薩讚歎佛的偈子,他讚歎很多,就標舉一個心,就是眾生心。
 
就像有一位大醫王的佛,醫一切眾生的貪、瞋、癡、無明的病;又有他所說的藥,對治病的藥,對治病的藥,那就是一切法;又有護持這個法,護持這個藥,給你抓藥的清淨聖僧,雖然現在聖僧難得,只要他自己能夠修持,一般的僧寶就過得去。因為我們現在是末法,我們自己的德也沒有那麼高,所以不要要求太高了。就是那些大菩薩來了,你也認不得:他也隱露,不會讓你認識他是大菩薩。
 
佛法都是靠自修的,沒有從外頭加入的。佛只能把他的方法告訴你,只能加持你,使你能夠修,如果觸到魔障,可以用這方法對治,如果你常念聖號,他可以幫助你。但是,你得念他,如果你不念他,他也幫不上你。
 
無著菩薩在印度的時候,修彌勒菩薩慈心觀。他在山裏呆了十年,專心燒水,燒了十年,看看水還沒有熱氣,連溫度都沒有。他退心了:「唉啊!我修了十年,功夫白費了,還是下山去參學參學。」他就往山下走,碰見一個老太婆,拿著很粗的鐵柱在那裏磨。他感到不解地問:「老太太!老太太!你這是幹什麼啊!」她說:「磨繡花針,我女兒要出嫁了,我磨個針給她作嫁妝。」無著菩薩就笑說:「你太愚癡了。等這針磨好了,你女兒還等得及嗎?早都死了,不用說嫁了,你磨得成嗎?」她說:「我不管,功成自然成。」
 
無著菩薩一聽覺悟了,他說:「我這十年功夫還沒有,所以沒成,繼續再修。」又修十年,還是沒得到。這回下定決心,不修了,再度下山。走到山底下,山底有條水溝,水溝裏面有一隻狗,這只狗的肚皮長著蛆,流膿,狗就在那邊叫。無著菩薩修了二十年的慈心觀,境界現前了,該慈悲吧!他沒出家之前是個醫生,專治膿腫瘡的。他一想,歎口氣,他說:「要是人,我可給他治治;但是一隻狗,太髒了。」大悲心發不起來,他就走。走了一段時間,又想:「不對啊!我修了二十年慈心觀,怎麼修的?」又回來了,給它治。看一看,確實髒得不得了,沒辦法做,因為治這種病得用他的嘴去吸。他一看這條爛狗在那兒,他又走了。走了第三次,又下決回來給它治,他閉上眼睛,當他給它吸的時候,他想一吸就吐出去。可是一吸到口裏,剛想要吐,「嗯!不對,味道怎麼美妙啊?」他一睜眼睛,哪是狗,是彌勒菩薩在那邊。他心裏想:「彌勒菩薩!我修了二十年,你都不現前,臨時還考驗我一下。」彌勒菩薩說:「我天天在你跟前啊!你也看不見我,也不肯理我,我也沒辦法啊。」
 
佛菩薩天天在我們跟前,我們自己不能理解。所以你睡覺,你的一切行動,佛菩薩是無處不現、無處不有,你的周圍都有,每個人都如是。何況你天天念《地藏經》、拜地藏菩薩,天天念「觀世音菩薩」,念(普門品),天天念「阿彌陀佛」聖號,念《彌陀經》,怎麼會說佛菩薩不加持呢?你心裏不清淨啦!一面大鏡子,要是灰塵厚一點,就照不進去了,完全失掉功用。雖然它本具所有,像我們這引起眾生心,跟佛無二,但是無量動來的染汙太重、太深,所以不能進入。
 
要這樣子來相信三寶,相信佛,相信法,相信僧,受了三皈依,你必須這樣信。如果你沒有修別的法門,修三皈依就夠了。如果是學了佛,虔敬信佛,你再也不墮地獄;學了法,不墮畜生,學了僧,不墮餓鬼,三惡道永遠不墮。你有這麼一個堅固的信心,多生流轉,自然就成道了。但是,相信成佛的心一定要堅定,你一定要想「我絕對要成佛,我就是佛嘛,不過迷了而已,我轉化一下好了。」這可不是我說的這麼簡單,一句話就轉化過來了,你還得經過好多的消業障的磨難。但是堅固信心不能有折扣,堅定了就是緣念三寶的功德。
 
為什麼我們要求受皈依?假使我不皈依三寶,跟三寶接不上氣,你便得不到三寶的功德。所以,必須得皈依。
 
我們講一講為什麼要皈依?佛教導我們說,一切眾生都在苦裏逼迫。證阿羅漢果的聲聞、緣覺,像我們人間的分段先死苦,現行沈重的煩惱,他們是沒有了,但是他們還有微細的、變易的生死,他沒有究竟,必須等他成佛才能徹底解脫。所以們要想脫離苦海,解脫我們一切眾苦,只有諸佛才能夠解脫我們的痛苦。因為佛現在不住世了,我們皈依佛之後,就皈依佛所說的法。「佛法無人說,雖慧莫能了」。《華嚴經》告訴我們,必須得有僧寶傳法,所以要皈依僧。
 
你必須得有智慧的觀察;皈依三寶,要有智慧的心才能皈依。所以我們大家能遇到三寶,能發起求皈依三寶的心,能遇到三寶,能受皈依,這都是多生的善根,都不是現前發願所能得到的。
 
跟其他的國家比起來,臺灣信佛的人最多,可是,兩千萬人當中,真正清淨皈依三寶的人,有多少?這個世界將近有六十億人口,究竟皈依三寶的有多好?這麼多人造業,皈依三寶的少,我們這些力量要把世界的共業轉變過來,使地球不沈沒,不遭水災、火災,可能嗎?現在我們這個地球隨時會下沈,水分隨時增長,這種現象我們一般的常人,不需要什麼智慧也可以懂得。
 
因為地球不會再增長,只有這麼大,在空中旋轉著,誰都知道。你天天往地球掏取各種的礦物、各種的原料,乃至汽油都掏空了,不地震嗎?空了,不填補嗎?唐山的煤礦,每年每年大地震,挖了幾百年,挖得全空了,這不是震,而是陷下去,塌了。你光挖洞,上頭是空的,不陷下去嗎?這個道理恐怕誰都懂吧!但是,不挖,可以不可以?不行啊。誰肯少挖一點汽油,讓它撐住地球,誰也不肯啊!
 
氣候轉變,大家就要求環保。以前我從來沒聽見過環保,也好像沒什麼汙染,現在要求環保越厲害,污染越嚴重了。哪裡的環保鬧得越厲害,污染就最嚴重。想想這個道理,是不是這麼回事。世界文明了,道德敗壞了;越文明,道德越敗壞。確實不疑,這叫不可思議啊!
 
所以,你要能夠皈依佛、法、僧三寶,若是想永遠超度一切苦難這是很不容易的。我們能夠解脫眾生的苦,讓我們身有所依、心有所歸,只有三寶。你可以比較,或者我這個和尚,你可以皈依別的啊。譬如說天主,都可以。你能不能得解脫?你能不能離苦?能不能使你心態平衡?你自己可以考量一下。你因為皈依三寶了,心情平靜,遇什麼事情都能夠承受得了,心如止水,到那個時候,你所說的話,非常有力量。如果你自己心眼不平衡,貪心很重,這是不可能的。因為比較了你才知道,因為比較了你才能懂是非,才知道好壞,鑒別是非。
 
為什麼我們要部《占察善惡業報經》?「占察善惡」就是占察、鑒別一下,你就知道了。如果說什麼時候颳風下雨,你是不知道的,因為你沒有這個智慧;但是你自己做壞事。現在連這個心都沒有了,殺他媽媽,打他爸爸,根本不曉得報應。沒人這樣說,他沒有聽到過,他從小就沒聽說過。為什麼呢?太文明了,認為報應是迷信。這個道理,你自己可以想。
 
在場大多數數的道友都受過三皈依,我不是勸人受皈依,得有因緣,得有福報,沒有福報是不可能的。不是因為你勸來了,要等因緣成熟了再來。
 
我曾遇見一個故人,彼此住了四、五十年,他以前就知道我是和尚,他始終不信,跟他講什麼都不信,那是沒辦法的。現在距離很遠,他反而跑來找來受三皈依。他在我跟前,連讚歎隨喜心都沒有,你有什麼辦法。佛在世的時候,東城老母,根本不信佛啊!佛給他現身,他都不信,一直到佛入涅槃,他也不信。這是因緣,這是業,不是由人所能、所為、所知道的,很多事情非你意願所能達得到。
 
不管是學習很久的,或者初學的道友,我感覺皈依三寶是根本,必須把三寶的問題弄清楚,為什麼要皈依三寶?皈依三寶有什麼好處?將來我們究竟能不能得到什麼?
 
我們要修行。有很多的道友,乃至於學佛好幾十年了,他直到現在還不知道怎麼修行。我很奇怪,換句話說,都還沒入門。如果受了三皈依,做什麼事,不是跟你說得很清楚了嗎?你沒做那不怪。不是三寶不靈,也不是不加持你,是你不做。我們經常是一邊喊肚子餓,但是,飯、饅頭、餅乾,你什麼也不吃。你肚子餓,餓死了也沒辦法。就是這樣的一個涵義。


 
第二講 皈依的因緣
 
我們繼續講為什麼要皈依,以及皈依的因緣。
 
例如,有的道友入了佛門之後,受了三皈依。但是不知道如何修行。我上次跟大家講得很清楚,三皈依本身就是修行。但是我們為什麼要皈依?皈依當然有很多種原因,有的道友是因為姐妹、弟兄信佛,或者朋友、鄰居信佛而皈依三寶,這都是因緣。但你自己必須先懂得,人家要我去皈依佛、皈依法、皈依僧呢?不皈依可以不可以呢?皈依對你不是負擔,不皈依你可要有所損失。一般的人說皈依依佛是有尊佛像,皈依法是因為佛所說的經教,皈依僧就是剃髮染衣的出家人,但是你忽略了,皈依還會引發你自性的佛、法、僧三寶。
 
我們念《地藏經》,或是念《藥師經》,或是念《普門品》,或者是念《法華》、《華嚴》這些大乘經典,都是引發你的自性,你心裏就具足一切諸法。因為你失掉了這種能力,已經迷了,就是不覺。皈依三寶使我們生起始覺的智慧。如果我們沒有皈依三寶,你生不起這種智慧。所以,你自己本具足的智慧,沒有皈依三寶來引發是不會生起的。
 
我們受三皈依,要知道這種道理。因為我們現在生在苦難當中,這苦難是我們自己找的。其實,苦難也是沒有的,根本沒什麼苦、沒什麼樂。在這個基礎上,你知道為什麼要受苦:為什麼有富有的、貧困的,有壽命長的、壽命短的。還有不該死的而死的,並不都是壽命盡了才死啊。不該死,就是非時。這就是《藥師經》所講的,不該死而死的叫做橫死,佛說有九種橫死,這在《藥師經》說得很清楚。因為我們有很多苦難而且我們在苦難當中,我們自己並不認識它。
 
苦難降臨的時候,例如我們有各種的癌症,我們知道癌症是不好治的病苦。這個時候我們想到,或聽到別的親友介紹,說是念地藏菩薩,或者念觀世音菩薩,或者念《藥師經》,可能免難因為你念《地藏經》,或者念《藥師經》,或者念觀世音菩薩聖號,就是念你自己本身的藥師佛,自己本身的地藏菩薩,自己本身的觀世音菩薩。這是深一屬的。因為有位法師在這裏講《華嚴經》,大家可能早就知道這種道理,我略為引申一下。
 
我在這裏講過《占察善惡業報經》,所以我們懂得這種道理。如果你不懂得道理,你認為皈依三寶就是這尊銅像,其實這尊銅像是不起作用的,這尊銅像本身什麼作用都沒有。是因為你的心起作用了,銅像就起作用;因為有了銅像,你的心才起了作用。皈依的涵義,大家一定要知道。
 
但是因為過去佛所說的種種法,你並不知道,也不能理解,你一旦受了皈依,你要學一學吧!雖然別人引介你,或者帶你去,你初入了門了,想研究研究;因為經由研究,你知道這個這是你自己本具有的、發明出來的。如果心外取法那叫緣;但是,沒有因,緣是不會成熟的。因為我們自己都有佛性種子,人人本具,因為外頭遇緣,你就生起了受三皈依的心;人家一說,你很高興的就受了。受三皈依之後,就引你自性的佛寶。
 
這個部份是很深的,簡單的講只能說這麼幾句。要想深入瞭解,大家學《華嚴經》,乃至於般若經裏面的《金剛經》,好多經都說到這個道理。但是你信了,必須得有這個觀念,有這個認知,你才皈依佛、皈依法、皈依僧。
 
假著外頭的緣、佛、法、僧三寶。佛就是一切像,銅塑的、木雕的、紙畫的都可以;法是佛所說的一切經典;不過,這些佛、這些法有賴僧來傳,皈依僧就是僧人帶領你去接觸。
 
同時,你皈依的佛,不一定要局限於某尊佛,思想不要很局限,應當知道我皈依十方一切諸佛;在你皈依佛的時候,包括藥師佛,也包括阿彌陀佛,包括不動如來,乃至一切諸佛菩薩。你拜的五十三佛、三十五佛、八十八佛都有,不只這些佛,而是法界無量諸佛,你皈依的佛是一切諸佛。你皈依的法是三藏十二部,一切諸佛所說的法,你都皈依了。
 
你皈依的僧,例如說,有時候我代傳,我念,你並不是皈依我一個人,我只是代傳而已。就是一切和尚出家人,比丘、比丘尼都是你的師父,你皈依的是僧寶。這是你肉眼看見的,你看不見的,現在這個世界上住世的,依著佛所授的記,有一萬六千個大阿羅漢都行菩薩道,沒入涅槃,他們就在這個世界利益眾生。你皈依的僧,包括這一萬聖僧都在內。還有包括極樂世界蓮池海會,包括藥師璃琉光如來的琉璃世界,那些諸大菩薩都是你皈依的境界。
 
我們不要誤解了皈依僧的意義。好比說皈依過我,「我是夢參老和尚的弟子」。不是的,是一切和尚的弟子,不要給他們分家,一定要懂得這個道理。
 
皈依法,並不是皈依《阿含經》、《法華經》、《楞嚴經》、《華嚴經》,是皈依經典。我們也別去分大乘、小乘,什麼顯宗、密宗,平等平等,法沒有秘密的。
 
我現在可以說這個話,因為我在西藏連參帶學大約十年,深深知道西藏本身並沒有說我是學密宗、什麼宗,這是傳到我們漢地,才給人家定說是密宗。你有這個因緣,就是你的機,適合這一法,他就給你說這一法。對其他的眾生來說,那就是秘密了;對你說,沒有秘密的。懂得這涵義了,你就知道了。
 
我上面所說的,所緣念的這些境界相是從你內心所產生的,境是外面來的,心是內心的,不是這個肉團心,不是你身體這個心,而是甚妙殊勝的心。那麼,你有這個殊勝的、根本的佛種智的妙心,遇到外面的境了,這就結合起來,皈依三寶是這樣皈依的。
 
但是你必須緣念,在你沒有開悟、沒有證得之前,你現在所受的苦難。這個娑婆閻浮提世界,就叫堪忍。忍什麼呢?忍苦,就是苦難的世界。如果要在這個世界求快樂,沒有這回事。
 
我說這話,大家可能有不同意見。到茶館喝幾杯酒,或者幾個朋友高高興興的聊聊天,或者男女老少相愛,或是到哪裡旅遊去了,你感覺很快樂。那是苦,你是在做苦;那叫業,而且是惡業,不是善業。你要是理解了,你就認識這個世界。
 
這個世界的苦難很多,一般說是有八種,就是你遇不著佛法。這八種苦,每一種都包含很多。如果你下了地獄,怎麼能聞到佛法?沒有佛法。但是這地獄也是沒有的,因為你的心造成的,你造成了,就有了。對你來說,你有這個業,什麼地獄都有,你有哪種業就有哪種地獄,這叫業所成的。你想要聞佛法,想要修行,你的意念也好,外頭境界相也好,全都沒有了,只知道受苦受難。
 
還有墮餓鬼道,你也聞不到佛法。墮畜生道,你也聞不到佛法。除非有大善根的墮到畜生道,才能聞到佛法。什麼叫大善根呢?你也不知道它是哪一類的。
 
我在鼓山求學的時候,住在鼓山的法界學苑,那是虛雲老和尚辦的,慈舟老法師曾主講法師。鼓山的常住裏頭,那時候一共住了八百人到一千人上下。我們有好多的堂,有禪堂、念佛堂、學堂、如意堂,好多堂口。在念佛堂,有人放了一隻鵝,這是我在那時候知道的。如果大家到過鼓山的,像李賢文居士他們就到過鼓山。在放生池前面,那是放生的地方,那只鵝是在前面山門外頭,但是只要念佛堂一打板,那只鵝就從外面走進來,在念佛堂門口這麼一蹲。念佛一停滯不前止,一放靜了,它就走了,又到前頭池去了,一直有人餵它、照顧它。
 
有一年夏天,念佛堂打了板、放了香的進候,這只鵝不走了。那些師父說:「今天這只鵝怎麼不走了!」就吆喝它要它走。一看,這只鵝死了。它什麼時候死的,那些師父也不知道。
 
像這一類的畜生,才叫做有善根的,我認為它有善根的。它在大眾念佛進走了,不管它是畜生、是他,它一定能生極樂世界,它那時候沒有雜念,就聽到佛聲。這是畜生。
 
還有地藏菩薩坐的 ,或者普賢菩薩的象,或者文殊師利菩薩的獅子,你說它們是畜生嗎?這是例外。像一般魚、鱉、蝦、蟹。這些畜生想要聞佛法,難上加難。
 
就說人類吧,現在我們這個地球上,總共有五十六、七億人口,能聞到佛法的有好多人呢?這就是難遇到佛法。還有一種:天。天有長壽天,他仍然聞不到佛法;壽命非常的長,但是沒有佛說法,看不到僧,也聞不到法。
 
還有,我們所知道的北拘盧洲,我們這裏是南贍部洲,在我們對面的北邊叫北拘盧洲。北拘盧洲的人是福報所感的,都是八萬四千歲,不害病的,到八萬四千歲就死了。他大概有生苦、有死苦,沒有病苦、老苦,但是沒得佛法。這是八難之一。
 
還有,諸根不具。像我們這遇到過耳根沒有了、眼根沒有的人。他雖然有耳朵,聽不見;有眼睛,看不見,生下來就瞎了。還有,現在智障的孩子特別多,乃至於生了一種病,大家知道的植物人。過去很少聽說這種病,現在你到長庚醫院落、榮總醫院看一看,植物人好多。那天蘇護士長到我那裏去,她是榮總醫院護士長,我問:「現在植物病人多不多?」她說:「我管理的病房,大約有三分之一是植物病人。「你說植物人死了?沒死。說沒死,六根全失掉作用。這時能聞到佛法嗎?還有一種人,生下來就害了一種癲癇病,他也聞不到佛法。
 
另外有一種人,他認為自己很聰明,叫世智辯聰的邪見。他有智慧,但是他認為佛教全是迷信的,他根本不會接近三寶。
 
還有,沒佛出世。我們這個世界雖然算有佛出世,但是佛沒有住世,而有佛法可聞,有佛像在,也有住世三寶,還有僧人。末法的世界是佛沒有出世,佛法也斷了。
 
在這個世界就有這些困難,因此,你要求助佛法。求助佛法是你內心明白了,外加三寶佛、法、僧之緣,將你內心的佛、法、僧三寶生起,這樣結合了,你可以超脫生死苦海,不必生怖畏。
 
現在,我們諸位有沒有怖畏?有沒有恐怖?我想沒一個人敢答說:「我沒恐怖」因為你心裏有罣礙,沒有智慧,你怎能不恐怖,你必然恐怖。如果我們想要脫離一切苦難,就是生、老、病、死、愛別離、怨憎會、五蘊熾盛,這些苦難人人都具足的,你想離開這些苦,該怎麼辦呢?哪裡是你的救處?哪裡是你的依止處?所以說,一定要皈依三寶。
 
因為這樣子,你必須皈依三寶,這就是皈依三寶的因緣、因由。為什麼一定要皈依三寶?如果你什麼苦都沒有了,可以不皈依。你要是還有苦難在,我們就說求不得苦,任何人都有求不得苦。
 
我剛要來講經之前,有個弟子到我那裏去她從溫哥華來的,她這一個月來回飛了四次,飛來飛去。我說:「苦不苦啊?」她說:「很苦。」我說:「為什麼要受這個苦?」她也說不出。她到這兒,她先生到廣州。她先生又從廣州飛到香港,她在這個地方,之後,明天又飛因溫哥華,倆夫婦就這麼滿天飛。為什麼?
 
我想我們這裏有住在溫哥華的道友,一會兒回來了,一會兒回去了,又回來了,因為孩子在那裏念書,要照顧啊。這裏頭有很多不如你想像的事情多得很。這還是生活什麼都過得去。生意做了大了也苦,生意做小了也苦。怕把本賠了,賠了就沒辦法了。至於搞政治工作的,搞科技工作的,把頭髮都研究得脫光了,還在那邊轉,始終解脫不了。你不是求解脫嗎?所以你得學啊。
 
還有,我們都得死,一個也留不下來,時間長短。活了一百年,現在有一百多一點的人,那也活不到好多。像過去的寶掌禪師,他是印度人,活了一千我歲,最後還是得圓寂。我們知道中國的丘祖,他是壽命很長的,後來還是死了。還有一個彭祖,比他更長了。彭祖是八百歲,歷史的人物;八百歲之後呢?還是死了。
 
生死是必然的,什麼人不死啊?不生就不死了,要是生了,就必須得死,這叫做規律。我們想不想生死苦呢?每個人都知道,「唉啊!我還有點事沒做無,做完了再死吧!」永遠有個沒做完的事兒。我遇到好多人,到臨終咽氣的時候問他:「可以走了,放下吧!」我所遇見的都是老和尚,他說:「唉啊!我還有點事掛心。」那就掛著吧!
 
業不由已,死是決定的。不論誰,死都是決定的。你說有什麼辦法能抗拒死?不信紙你有好大權力,有好大的財富,你想過這一關,過不了。你去行賄,沒地方行,跟誰行啊?要向閻王爺行,你根本見不到閻王爺,連閻王爺都要死,你向他行賄,他也照樣的死啊,沒有不死的。
 
怎麼樣不死呢?學佛,成了道了,得了解脫道,就不死了。死了到什麼地方去呢?這是個謎。我們說死了、死了,那又很便宜你了,死了,了不了?越死越不了,你死的次數越多,你越了不了。為什麼呢?你死一次,你這一段生死又有好多的業、好多的事纏著你;下一段生死又增加這一段,越增加越多,也就是懲罰你,你就解脫不了。要想真正得解脫,得解脫道,必須皈依三寶。這是我講皈依三寶的因緣,你不皈依三寶,你永遠解脫不了。
 
還有,我們都怕苦,怕苦都想求快東,人人都想求快樂。什麼是最快樂的?在家想想看,哪件事最快樂?有了智慧最快樂。有了智慧,他才無掛無礙;有了智慧,才能照見五蘊皆空,才能度一切苦厄;有了智慧之後,他才心無罣礙,無罣礙故,無有恐怖,遠離顛倒夢想。這就沒有痛苦了,這才是最快樂的。
 
所以你想求快樂,你就得有智慧。智慧怎麼呢?是從修來的,把障惑擦幹淨,你的智慧也就來了。
 
另外一種修練的方法,好多人都是這樣修練,但對這個方法還沒有清楚。若你遇見一切事,不要執著,看開一點,一切法有生就有滅,沒有一切是永久的。
 
還有,不要什麼事情都把自己擺在前頭。凡事當前,先想到自己,沒想到別人,這個人自私心非常強。凡是自弘心強的人,得不到快樂。我執重的人,你的痛苦消失不了,就經常觀想「無我」。
 
無始劫來的時候,有很長的時間,在我們自己的言語當中,也知道「無我」,但是你沒有認識,沒有這個體會,雖然知道,但是認識不了。像是說「我的眼睛,我的耳朵,我的鼻子,我的身體」,「我的」不是我。想想看,「我的桌子」,「我的板凳」,「我的」什麼,這不是「我的」享受嗎?「我的」身體也是這樣子啊,是屬於「我的」,他不屬於我,你做不了主。
 
警察要來抓你,你說:「我沒犯法。」他說:「我給你一點犯法的證據,你就犯法了。」這種事過去很多,我也曾經歷過這種事,很多人都有經驗。只要是這個世界上的人,不論哪國的法律都如是,沒一個法律,沒一個法院,沒一個地方,說沒有冤枉人的。你說冤枉,其實是你的命中帶來的,你現在雖然感覺到冤枉,是你覺得,法律認為你不冤枉,逮捕你是對的。就像說:「我沒病」,沒病找醫生,只要你了他的藥,你就有病了。越病越多,病越多,你越看,越看越吃藥,越吃藥病越多。這好像是個惡性循環似的,就是因為你沒有智慧,我執特深。
 
你平常就這樣觀,「我的」不是我。就像打你,你很痛,或者砍你一刀,你很痛,因為你把它看成是「我」。你沒看成是「我的」,如果砍桌子、砍板凳,你那個「我的」你不痛。而這個「我的」就痛啦,這都是你修行的地方,你去觀想。
 
我們佛教有兩句話:「有覺覺痛」,有這個知覺的時候你覺得痛了;「無痛痛覺」,那個痛痛不到你知覺。
 
我曾經看過一些麻瘋病人,他自己把自己的手指這樣嚼,對自己刺激的手指頭,他沒有痛啊。麻瘋就瘋了,他的神經系統失掉作用了,他一點也不感覺到痛,不過他這樣不是成道的。禪宗二祖慧可參禪的時候,斷了一個膀臂,他感覺到心痛得不安啊,他希望達摩祖師給他安心。達摩祖師講:「將心拿來,我給你安。」慧可覓心不可得,達摩說:「我安心已竟,就在那不可得處才是你的真心。」他就不痛了。是他有痛,能痛到他的覺,沒有痛,痛到他的知覺。能消滅你的肉體,不能消滅你的知覺;它能使它肉體受折磨,卻不能轉變你的思想,你要自己轉變。
 
像我們說這個人很固執,或者用一個好的名詞,很剛強。像我們出家人一講持戒,寧可持戒而死,不做犯戒偷生,他也是剛強;你怎麼折磨他的肉體,他不改變他的思想,他的意志就是他的思想,有一點點「無我」的味道,但是他不能放下,忠孝節義也都有這個涵義。
 
因此我們想要消除我執,必須得到解脫,這就叫智慧。「無我」得有智慧,沒有智慧,處處把我擺在第一位,沒想得到解脫,這就叫智慧。「無我」得有智慧,沒有智慧,處處把我擺在第一位,沒想到別人。菩薩不是這樣,而是「一切眾生就是我,我就是一切眾生」,所以他度一切眾生,乃至曉得所有一切眾生都是如夢如幻。有人問說:「地藏菩薩如果是「地鏃不空誓不成佛,眾生度盡方證菩提」,地藏菩薩恐怕成不了佛了?「我說根本沒有眾生,地藏菩薩眼裏沒有眾生,他終日度眾生不見到眾生相。《金剛經》說得很清楚「無我相、無人相、無眾生相、無壽者相」,如果菩薩要有眾生相的話,他就不是菩薩了。
 
不過這種道理,我又說得深了一點,大家在這裏就要參一參啦。佛教啟示的方法,會提出很多問題,你自己要用你的思想去會,等你會得了,這叫開悟,但不是叫我們一下子開悟了。現在大家皈依三寶之後,大家開悟的程度不同,今天明日這樣了,明天明日那樣了,積累多了,小悟變大悟,你就真悟了,真明白了。到真明白了,你就真正快樂了,你的身、口、意三業絕不是造惡業,也絕不泯滅因果,絕不做一點點壞事。
 
要是做了壞事,一定受惡報,如果能達到一切因果泯滅的時候,到什麼時候一切因果泯滅了?就是「罪性本空唯心造,心若亡時罪亦亡,心亡罪滅兩俱空,是則名為真懺悔。」但是你的心能夠沒有一切事物,真能達到無我相、無人相、無眾生相、無壽者相,那就成功了。在你沒達到這種境界之前,你造的善業、善緣,順著你的法性;能使你很快的開悟。你要是做惡業、惡緣,它是違背法性的,越走越遠,跟你的性體越走越遠。
 
這是第一個,為了要得到「無我」的智慧,要皈依三寶。這就是皈依三寶的因緣。因此要皈依三寶,皈依三寶後,這些就具足了,這是對自己來說。要是對他來說,我們最關心的就是父母,或者你自己的子女。一切有情眾生,在大乘經典裏頭說都是我們的父母,你不能傷害一切父母的有情眾生都能離苦得樂,你得皈依三寶。我自己必須解脫,你有了解脫的智慧,你才能引導別人去解脫;如果你沒有這個智慧,你怎麼勸別人解脫呢!你必須自己先解脫了,先要有了這種智慧,才能夠利益別人,這就要有大悲心。
 
大悲心裏頭包括很多涵義,大悲心只是你內部所具足的存在,你還要發在外表上,你口裏頭要說,口裏言語就有方便善巧的大悲智慧。我們認為大悲智慧必須得是笑臉的,其實不一定是這樣子。觀觀音世菩薩在我們漢地裏頭示現的都是慈悲,誰看見觀世音菩薩像、彌勒菩薩像都會很高興,因為他有慈悲的關係,誰看見了,心裏就清涼了。現世音菩薩在西藏現的像,就不是這樣子,藏地現的護法神,他手裏拿很多兵器,「你不聽我,我打死你。」如此樣治剛強的眾生,他就老實了。他對應一切眾生的機,就示現一切菩薩相。
 
像我們漢地有一位普庵祖師,他是念普庵咒的,普庵咒是很兇猛的,古來一般的出家人用這個咒來降魔降鬼。要是惱害眾生的魔鬼,普庵祖師一念這個咒,可以讓魔鬼頭裂八瓣。一般人很少持這個咒,因為這個咒相當厲害。這也叫大悲。大悲,你不要體會錯了,只要能有利於眾生就叫大悲。這個眾生要是造惡了,你勸都勸不了他,菩薩就把他殺掉,或者想法子害死,這是大悲心。但是,你害死他,你要還報,菩薩也要還報。我害死你。我來報;我救了這麼多人,這就是我大悲心發的願。和尚殺惡人即善願,涵義就在這兒。不過,受比丘戒就不能殺人,我說的是專指菩薩。
 
要利益一切眾生而發大悲心的人,一定是菩薩,要說善巧方便的話,要有慈悲的心利益求生眾生。大悲心拔眾生的苦難,既能救了自己,也能救了他人。這叫做真正的皈依,這才是受了三皈依,得到利益了,就是沒有白受皈依,這是照著佛所說的、法所說的、僧所教導的去做了。

 
以上我說的這些境界,如果你捨了佛,法、僧三寶,你能夠再找一個幫助你的、能夠救度一切眾生的天魔外道,能有嗎?恐怕沒有。有很多人在道教裏面,求鬼神,供養很多神。那些鬼神他自己的障礙都很多,他自己沒解脫,障礙重重的。鬼神也害怕,並不是鬼神不怕啊,鬼神畏懼啊,當五衰相現了,他恐怖得不得了。當他要死了,他自己都知道的,花冠萎靡,自己厭離,身上出一種臭汗,過去的一切都沒有了,他的眷屬都離開了。他知道要死了,非常恐怖,他的瞋恨心、煩惱特別重。
 
有些鬼神的瞋恨心比我們還重,這些鬼神就包括羅剎。羅剎過去因為持五戒行十善,他才能夠生到天,他的福報是跟天人、跟帝釋諸天一樣的,只是他的瞋恨心特別重,所以他墮入羅剎道。但是他們自助都不暇,你們要是有點什麼災難了,就給他燒香啊,殺隻雞啊,他能給你免難嗎?只有皈依三寶。否則的話,你自己的輪迴永遠止想息不了,六道輪迴永遠止息不了,業障越來越增長,所以必須皈依三寶。
 
我們懂得這種道理,就知道為什麼要皈依三寶。我們都有朋友、親戚、你就得解脫了。」他說:「為什麼要皈依啊?」你就把我講的給他講一下,有善根的人一聽:「還有這麼深的道理,我要皈依。」
 
皈依之後,我們經常說怎麼樣受持、怎麼樣修,這也是個問題。受了三皈依,你開始修,這就要受戒了。三皈依本身就是戒,你另外受的殺、盜、淫、妄、酒叫五戒,三皈依本身就是戒。
 
皈依佛、法、僧,就不能皈依天魔外道,一切的鬼神邪說都不能皈依了。還有,你受了三皈依,成了佛弟子,不能惱害眾生,這點特別注意。不能惱害眾生,經常布施眾生歡喜,給他們快樂,不讓他們由我身上生煩惱,這是第二點。你再不能跟外道一塊兒住,因為剛受完三皈依,你的道力不堅定,你不要跟邪魔外道一塊兒住,你住了恐怕會退失道心。
 
這三種戒律,你失掉一種,三皈依戒體失掉了,就等於破了戒;破了戒,三皈依沒有了。這不像菩薩戒,三皈依隨受還可以隨失。在你受三皈依的時候,你的心裏頭必定有一個堅定的信心,有個希求心。要是半信半疑,你不要受,你得不得利益的,必須有堅定的信心。
 
師父問你話,你不能說假話,對三寶不要諂媚,對鬼神是諂媚,對三寶不是諂媚。對三寶是純粹恭敬的信心,不能夾雜著諂媚心;如果是諂媚心,是不得戒的。什麼叫諂媚心呢?像諂媚鬼神,「我供養你水果,給你點支好香,希望你加持我啊,你可要照顧我一下。」認為「我供了香,你才能夠加持我「,你心裏這麼想,或者」對三寶也給個紅包「。供養要有,不論多少,心裏是清淨心供養三寶。淨心就是欣樂心,沒有諂誑,沒有虛假,對下不驕,以上不諂。凡是對上諂媚的人,要是見著什麼,不是真心啊,點頭哈腰的,好像自己很虔誠的樣子,這叫假心、諂誑心。凡是對上頭諂媚的,對下頭一定驕傲。隨時都要消滅這個心,一定要依照佛所說的,在你所信仰的事物跟前去秉受三皈依。
 
在你受三皈依的時候,念了佛,你就認為是佛降臨了。為什麼我們要一心奉請本師釋加牟尼佛啊?就是說我們請來了真佛,這個佛像還不是真的,你對它還沒有產生至誠恭敬的心。我們要一心奉請,請佛來降臨。拜懺的時候,每一尊佛、第一尊菩薩,為什麼要三請啊?表示恭敬到誠,要這樣來敬禮。
 
奉請諸佛之後,對著法,法是佛所說的,一切諸佛都以法為師。對著法,你心裏頭一定這樣想:「我是學著正法,我是以法為師的,佛怎麼樣說,我一定怎麼做。」我們一般人都沒有做到。就是受完了三皈依,你從此有個念三寶的心,念念不忘三寶。有的人受三皈依的時候,「皈依佛、皈依法、皈依法、皈依僧」出了門就忘了,再隔上幾天,早把三寶忘了,所以距離三寶就越來越遠。
 
應當受持的,應當止的,就叫戒。戒有兩種,第一種叫「止持」,你不做了,就持戒了;一種叫「做持」,你非做不可,不做就叫犯戒。我剛才講的不皈依外道天神、不惱害眾生、不與外道共住,這就叫止持,要止住,不去做了。我們說的三皈依、敬禮如來、恭敬如來、恭敬諸神、依教奉行,這叫做持。做的必須做,止的必須止。
 
對現前的僧眾,大家要特別注意,不論比丘、比丘尼,現在的僧眾,他怎麼壞,因為你是佛弟子,看在佛面上,不要議論他的是非。我恭敬他是僧寶,對於他的是非,他有他的戒律,你一定要恭恭敬敬,把他當做聖僧看待。
 
禮佛的時候,對釋迦牟尼佛的個,當作已經請來的真佛。相由心生,一切都是你心轉,你要這樣的恭敬佛、法、僧三寶,特別是對於法寶。我們很多道友,拿著法寶不恭敬,就像著一般書一樣,不能夠拿到下身,拿個經書甩甩搭搭的,應當端正;再不幹什麼,你也要擱在上身,不能捧著。如果你包包裏頭裝著經書或者佛像。你不能這麼甩甩搭搭提到下身,這樣子你就把福德都失掉了,護法神非常瞋恨這種不恭敬的態度。
 
大家要知道,能遇到佛經,是你無量劫來的福德,不然遇不到。所以你遇到了,就生希有想。現代印刷術很發達,到處都有佛經;假使沒有原始的經本,還拿什麼去複印啊!怎麼能印得出來啊!現在的寫作文章,不能算是佛經,你要怎麼對待,我沒意見,佛也沒有說。我所指的是大藏經,那是諸佛之見。至於後人的知見,他寫得很多,那是他的知見,不是佛的知見。我們皈依佛的人,學的是佛的知見,你還沒有這個智慧抉擇,也不用批駁他,你批駁、辯駁,他也不接受,大家更增加煩惱,但是你要知道恭敬法寶。
 
你知道法寶難得到什麼樣子嗎?以前我們中國有三大高僧,到印度去取經得到成就的;去的人很多,有成就的只有三位。大家都知道唐僧,就是玄奘法師。還有,唐僧之後的義淨三藏法師。還有,玄奘之前的法顯法師,那是最早的,法顯法師八十歲才到印度去取經,他回來之後翻了很多經。
 
在唐朝的時候,義淨法師看見有很多人對經典不大恭敬,他就寫了兩首是晉末的時候,五胡亂華的宋國。「高僧求法難長安,去人成百歸無十,後者焉知前者難。」說是後來看經典的,他不知道前人付出很多的辛苦,那些都是拿生命換來的。
 
「路遠碧天唯冷結,沙河遮日力疲殫,後賢如未按斯旨,往往將經輕易看。」古來人得一本經,真是當實。現在人得一本經,印得很多,可以十本、八本抱一抱就是了,他拿來看,看完了當小說一樣隨便就丟了,所以他也得不到好處。古人得一本經,他的心就入進去,就念啊,誦啊。之後,思惟經的義理,是這樣的;所以他很快就證道,很快就開悟,很快就行了。現在的人精進心生不起來,希有心沒有了。
 
這首詩是說去取經的時候,好難啊,路途非常的遠,萬里啊!交通工具不是坐飛機,而是一步一步走。我們現在坐飛機飛到美國,飛到溫哥華,八九個小時,十幾個小時,還感覺很辛苦,一步一步走,怎麼走啊!過海要用船,沒有船怎麼辦呢?怎麼漂呢?弄塊木頭,或者弄只筏,困難得很,不是這麼簡單。所以你要聽到他使用的形容詞,路又遠,碧天,路上的青天,有時候看得不清楚,全是冰雪,有的是這樣冷啊。熱的時候,是走到沙漠旱海,中午熱的時候可以高溫四十多茺,冰是零下幾十度。一天之中,零下幾十度,高溫幾十度,你想一想,那種日子怎麼過。
 
還有,每位大法師要去行腳的時候,晚上一定還要念經,一定要持誦,還要修行。有進修沒吃的,哪有吃的,喝喝水都很難。大家看看玄奘法師就可以了。義淨法師也有一部書,法顯法師也有一部書。玄奘法師的書是《大唐西域記》,大家經常看的《西遊記》不算數。他們都有筆記,看他們每天走的路,這個時候你才知道經的寶貴。
 
義淨法師尊重我們大家都是賢者,凡是佛弟子都是賢者,跟聖人差一截,是賢而有德的人,讀到佛經都是賢而有德的人。如果這個道理你沒明白的話,往往將經輕易看,你也不重視這個法寶,看得很輕。
 
一定要重視佛經,因為重視了,你才會受持。如果受了三皈依,平常就要修持。修的時候要念三寶,雖的修法你才能做。我跟大家說一個簡單的方法,臨睡的時候、早上醒的時候,念十聲都好。如果在白天,你都能念皈依佛、皈依法、皈依僧,這麼念就夠了,何況你再念(普門品)、《金剛經》、《彌陀經》,再念諸佛菩薩聖號,那就更好了。如果說你的業障很重,你能夠這麼的來念三寶,自然就能消除業障。業障消了,智慧增長了,你自己看佛經,你就想要往裏頭進了,這是真正入佛門,就深入下去了,你就自然會去研究。
 
所以常念三寶的功德,非常的殊勝,我心裏頭隨時念三寶。不只你們諸位在家的道友,就是我們出家道友時時刻刻也要念念不斷的念三寶。為什麼我們拿串念珠呢?我們大家知道是念佛記聖號,另外還有一個最重要的意義,只要摸一下,就知道我們不能失掉我們的念頭,不要失掉念三寶。
 
你受災難的時候,往往是你失念的時候,魔障、災難才能進來;如果你念念都念的進修,魔障進不來。你可別給他空隙,你一打妄想,或者一想別的他就進來了。涵義就是這樣子,所以我們拿串珠就想起來了我是幹什麼的,你應當做什麼。懂得這個道理,這就叫修行。
 
如果你在日常生活當中,能夠用三寶對治煩惱,或者人家罵你了,或者很生氣、煩惱很重。我有一位道友,他煩惱很重,脾氣性子非常急,說不了三句話就跟人吵架。我就勸他說:「當你在怒氣上,想一想佛,想一想菩薩。」他一試驗,這麼一想,心裏就清涼了,就把怒火壓下。因此他做生意就越來越好,客戶也好,自己圓融了,生意也興盛,身體也健康,何樂而不為。我們有好多人,當你要發氣了,想一想三寶。
 
當你打妄想的時候,有的道友說:「我念佛的時候妄想很多,誦經的時候妄想很多、散亂很多,再不就是容易打瞌睡。」我說:在這個時候,你大聲念幾聲,想想三寶,想想你所念的經,你在這兒做什麼的。你的煩惱、妄想、昏睡,就給你攆跑了。「有些道友突然間喊兩聲,別人嚇一跳,以為他發瘋了。不是的,他自己內心裏頭不清淨,他克服不了,就大聲念。一大聲念,他又克服得了。這是一個我經常用的方法,但是集體的法會不能用。大家在一塊,你這樣喊一聲,把別人嚇到了,又造了業了,所以要走到一邊去喊。這是常念三寶的好處。
 
有好多信佛的人,感覺信三寶很久了,卻沒有得到感應。你有好多毛病,不降你的罪就是好的,還想找感應,還想講感應啊。為什麼沒有感應呢?你在皈依三寶的過程犯了很多的錯誤,把念經的功德都抵消了,只留個善根,有待發現,你還怎麼能得到感應。他不檢討過患,只埋怨諸佛菩薩不慈悲,「他又沒照顧我了。」你說:「像我這樣的人,怎麼還會害病啊?」你怎麼會不害病啊!
 
我們大家知道,寫戒律書的妙因法師,我們沒有同班,他是跟慈舟法師學習的。弘一法師有很多的著作,是由他整理起來的,他在美國住,八十多了。現在他也害了喉癌,不能吃中藥。我跟他說:「好好念念吧!還有這個病,你走的時候業障就消了,你以後到了淨佛國土,你這個肉體隨便它怎麼害。」所以全看你怎麼想。我們有些道友得了癌症應該高興:「得癌症了,快收我回去,業障也快消盡了。」這樣想了,癌症不但不能發展,而且還能消失。如果你真正命到壽盡了,你就生淨佛國土去這時候正好念,病都是痛苦的,為了減輕痛苦,你試試念佛。
 
我們上次提到的蘇護士長,她教很多病人念地藏菩薩。一念,病人的痛就減輕了,好多人是這樣子生起信心。我看蘇護士長真是菩薩,就是這樣。到那個時候,病患雖然不信佛,為了減輕痛苦,他念念試試,試試看。試試也好,但是那樣的念,就靈了,很怪。
 
像我們信佛很久的人,你念,就不靈。為什麼呢?因為你已成了老皮禪了,念皮了,半信半疑剛信的那些人,他認為人家告訴他的方法一定靈,半信半疑就不靈。你必須得全心,一點不疑,菩薩確實能加持我們、救度我們。真的皈依三寶,這就叫修行。你怎麼樣用心想,這就是修行。
 
還有,我們好多過去的父母等我們救度。一子得道,九族升天。你信了佛之後,你的父母、六親、眷屬,無窮無盡,盼望你救度,這樣他們才能真正得到好處。如果你念《地藏經》,或者隨便哪部經,我的觀念是這樣子,說都念地藏菩薩好了。不!你跟哪部經典有緣就念哪部經,你念《彌陀經》(普門品),不必再改念《地藏經》
 
我感覺到眾生都有這個毛病,我信什麼,你們也都跟我信什麼。「我念法《地藏經》,為什你念《華嚴經》啊?」這個是絕對錯誤的,要是這樣,法就滅了,法是要我們大家弘揚啊。大家都不念經,就念我這一部經好了,那麼其餘的經都斷了,可以嗎?這是很通常的道理。
 
如果你念地藏王菩薩,「唉啊!地藏王菩薩是菩薩,不如念阿彌陀佛,阿彌陀佛比地藏菩薩功德大。」「你怎麼念文殊菩薩,持文殊菩薩咒啊?你念佛嘛,佛不是比文殊菩薩大啊。」文殊菩薩是七佛之師,地藏菩薩在第一品上頭就跟文殊菩薩說。翻譯《地藏經》的寶叉難陀尊者,也翻譯了《華嚴經》,看看《地藏經》是什麼境界。有些人說《地藏經》是小乘,我不這麼認為。
 
《地藏經》第一品,就是佛問文殊菩薩,《華嚴經》第一品也是文殊師利菩薩。文殊菩薩是以信為主。善財童子五十三參,第一參就是參文殊菩薩,乃至於參到等覺菩薩、彌勒菩薩,彌勒菩薩還要他回來參文菩薩,文殊菩薩才介結他參普賢菩薩。如果說哪個是大,哪個是小,這是凡夫的思想,不是聖人的思想。
 
第二品是佛跟地藏王菩薩本身說的。第三品是佛跟佛母說的,摩耶夫人是未來千佛之母,是大權示現。第四品是跟定自在王菩薩說。你看看《地藏經》十三品,當機眾是誰,沒有一個不是菩薩摩訶薩。你在《地藏經》裏找阿羅漢、常隨眾,一位也沒有。有人跟我說,那些鬼王都在那我,一念經就害怕那些鬼,其實,那些鬼都是大菩薩,鬼能到忉利天去?鬼在鬼道,人道都到不了,它能到忉利天去?而且佛在說《地藏經》,阿羅漢的神通都到不了,那些鬼能去啊?你看看《地藏經》,有沒有我們常隨眾,像五十阿羅漢?都沒有啊。從第一品到十三品,特別是在第十二品,釋迦牟尼佛囑託觀世音菩薩弘揚《地藏經》,大家可以看一看。
 
不要分別諸佛菩薩的聖典,你跟哪部經有緣,能對你機,對你機就是好,不要把它們拉扯在一起。佛在這個會上說的法,你要拉扯到那個會上去,那個會上根本就不是這個機啊。人家是學商務管理的,你要是讓他去學科技發展原子能的功能,他做得了嗎?他根本沒學過。我們不會學的道友,往往在到這個地方造了很多的罪。佛在這個會上說,他搬到那個會上,你把那個會搬到這家,之後,還做評論。佛法不是那麼神秘的,我不曉得大家怎麼理解,我說的是真實的,如果我說錯了,下地獄。
 
佛當初說法的時候,不是說我有意今天要說什麼,而是有什麼機他就說什麼法。《金剛經》說得很清楚,到了吃飯的時候,他洗洗缽子,化緣托缽回來,吃完飯了,洗完了,飯碗一擱,他這麼一坐,敷座而坐,大家圍過來,須菩提就是提出他的問題說「佛您善護念諸菩薩……」,佛說:「你說得很好啊!……」,這樣子就談起來了;談完了《金剛經》,這一會就說完了。當我們講一個月、講兩個月,越講越多,這個註解,那個註解,跟佛當初的意思全透了。佛每一法會,不是拖了好久還在說。般若不是說二十二年?不是只有一部,都是這一類範疇的,般若經典很多,大家可以看看般若部。像《金剛經》那一會也算般若,那是一切般若的心,說說就完了。到後來越來越神秘,升法座得升多高多高,要空法衣,做什麼什麼,這叫佛教的形式。佛當時傳法的時候,我想對這個會就說這個法。佛制戒也是這樣子,因為今天有人犯了,大家譏嫌,佛就制條戒,「這事兒以後不能再做了,以前就算了,我沒制戒不算犯,以後再做就是犯戒。」是這樣子的。
 
所以要知道當時的形勢,當時的說法情況,我們就知道每部經的涵義。釋迦牟尼佛他自己不會跟自己打官司的,不會跟自己打嘴仗的,這個樣子說,那個那樣說,一會兒說「有」,一會兒說「無」。釋迦牟尼佛給他說「有」,他高興啊,他就開悟道了;至於對另一人,釋迦牟尼佛說「無」,他才能進入啊。你非得把「有」「無」拉在一塊兒,他不是那個機。對什麼機說什麼法,不要起分別心。
 
受了三皈依之後,要不要有觀想呢?也應該有。因為我們皈依的時候,釋迦牟尼佛就是我們的本師,我們皈依就是觀想我們的本師釋迦牟尼佛。因為每位師父傳授三皈依的時候,都是以釋迦牟尼佛為主的,右邊是文殊師利菩薩、觀世音菩薩,左邊就是普賢菩薩、在勢至菩薩,一般是這樣觀想。
 
你並不沒有專門學過這幾尊菩薩,你可以大體這樣想。你面前皈依的恩師就是釋迦牟尼佛,乃至於文殊、觀音、普賢、大勢至,這樣觀想都可以。但是,你要誠心誠意的念「皈依佛、皈依法、皈依僧。」不過西藏密宗,先說皈依上師,而後皈依佛、法、僧,因為沒有上師你不知道三寶,沒有上師給你傳,你不會皈依佛、法、僧,是這樣涵義。但在顯教,這樣皈依就可以了,僧寶只是誰代傳,就是這樣子。
 
接著,你至誠懇切的這樣想、這樣觀而已。但是你要修這個法的時候,專心觀想一尊,觀想的時候專注一境,修定的時候就是專注一境,專心致志的不改變。觀想釋迦牟尼佛放出光明來,這些菩薩也都放出光明,光明就照在我的身上。你平日在這裏這樣坐的時候,你可以開燈,燈光一照,「佛菩薩光照過我的身上了」。你這樣去觀想,就能得到;觀想久了,你就能得到光明。「光明照到我身上來了」,經常這樣想。不過你修藥師法的,就觀想是藍光;修彌勒法的,就觀想是紅光;一般觀想釋迦尼佛的,就觀想白光。觀想恩師放光,光明照在我的身上。光明一照在你的身上,業障就消失,業障消失,智慧就增長。每次念的時候,就這樣觀想。
 
臨睡前,除了能念十聲之外,如果你還能抽出一點時間來,得發心啊,你觀想佛的光明加諸我身上。同時也觀想左邊是父親、右邊是母親,乃至於歷劫的父母,就是光明加諸他們。如果已經往生的,就增長他們的福慧,送他們到極樂世界,送到淨佛國土。如果他們還在三途,或者還在天上,在天上增長他們的福慧,能夠聞到佛法;如果在三途,馬上超生,生到天上。你這樣觀想的時候,你的福慧增長,又報佛恩,都具足了。這就是受三皈依的修行,這就夠你修了。
 
你說求上師、求灌頂,受這個灌頂、那個灌頂我給大家略略說密宗次第。如果你想受灌頂,沒有先修四加行,這灌頂不成立。還有,我請的上師是喇嘛,喇嘛上師說的是藏話,他不會說普通話,你藏語不懂,當然經過翻譯,一翻走了樣子,你的灌頂也得不到。還有就是說,在你求上師、求灌頂的時候,你修過四加行沒有?十萬大頭你有沒有磕?四加行的一種:磕十萬大頭。然後念十萬百字明咒。如果你修舊的法門,得念蓮花部的百字明咒;你修金剛部的,得念金剛部的百字明咒,並不是一樣的。磕十萬大頭,恐怕我們受灌頂的道友們,小頭都沒磕十萬,何況大頭。大頭得通身趴下去磕十萬大頭。
 
還得念十萬皈依誦,皈依誦是第一個念的,皈依是一切的根本,必須念完十萬皈依誦;之後修供養,供養十萬曼達,曼達供完了得要磕大頭懺悔過去的業障;之後就修持,念十萬百字明咒,就加持你一切魔障消失,完了你再修。你修哪個灌頂,修長壽佛灌頂一下得長壽,就消災免難如果你要弘法,你要開智慧,次第的。
 
在西藏修學密宗的時候,沒有二十年的時間,你想受灌頂是不可能的,必須學二十年顯教,教理通達,你才能學密法,你可以去問問任何一位大喇嘛,說有個和尚他這樣說,西藏是不是真的這樣,你問問他。不論他是格魯巴、甯瑪巴、薩迦巴、噶舉巴,不論哪一家,不修四加行,你得不到成就。
 
在漢地,每個上師教給我們灌頂,這叫結緣灌頂,結個緣吧。結了緣,你也沒修,受過頂之後,你們離開壇場就還給上師,留在壇場,你並沒帶走,一樣也沒帶走。
 
你經常這樣子提起正念,經常在智慧光明之中。當你觀想光明照耀你的周身,注入你的身心,有時候你觀想從頂門注入的你身心,你的身心排出去的大概都是黑氣,你業障消失了。經常這樣觀,經常這樣想,這後你就開始念「皈依佛、皈依法、皈依僧」,那是最好了。
 
你念阿彌陀佛的時候,或者不論修什麼法門,如果不忘你本師的因德,事先應該稱三聲「南無本師釋迦牟尼佛、南無本師釋迦牟尼佛、南無本師釋迦牟尼佛」,之後再修法,我修哪法都可以,念觀世音菩薩也可以,念地藏王菩薩也可能,念阿彌陀佛也可以;但是你不要忘了釋迦牟尼佛,沒有釋迦牟尼佛,你什麼法也不知道,這都是釋迦牟尼佛所說的。
 
你受了三皈依,也知道這樣修行,還要經常的護持三寶。我們一直護持三寶是幹什麼?我們道友都理解錯了,以為就是拿錢、給紅包,拿錢供養廟,或是幫助師父修廟,這才是護持三寶,但是這不是決定的。護持三寶,第一個你得有堅定的信心,這就是護持三寶。有的道友對三寶的信還沒立的,信心還沒有產生力量。沒有產生力量,有引起什麼過患呢?沒有產生力量,你不能常念三寶。你這個念心,不是念到財、色、名、食、睡地獄五條根去了,就是念到貪、瞋、癡,不能念念不捨離三寶。能夠達到念念不捨三寶,才叫做真正護念三寶。
 
護念,護你的念頭。念念都不忘佛、法、僧三寶,想到佛的恩德,想到法的加持力,使我能聞未能了。就像我有很多病,我吃了這些藥,藥到病除,可以幫助我修行,做我的伴侶。例如我到哪裡去拜懺,大家跟著我拜懺或者我們到哪裡一定打個七,或者念念《藥師經》,念念《地藏經》,或念念《法華經》,我們在溫哥華就念《法華經》、《藥師經》,在紐約在時候念念《華嚴經》,念念《楞嚴經》。一起念都可以做你們的伴侶,什麼是伴侶?就是跟我們共同修行。念哪部經,就知道一點那部經的大意,這就是殊勝修行因緣。
 
大家道友聚會在一起,乃至跟師父一起閒聊天,把很好的光陰都聊過去了。最好是見了面就修行。起碼一個月之中,二十幾天聊天可以,拿七天修行修行也好啊。現在的道友,你不跟他聊聊天,只到那裏去念經,他聽不下去,他受不了。怎麼辦呢?都要,天要聊,經也要念。世間事你也要做,三寶你也不要忘了哦。二十四小時中,你用四小時念三寶可以吧,二十個小時你做別的事。
 
現在我們的道友,說自己不違背自己,不欺騙自己。你檢查檢查,一天二十四小時,你做了好多的三寶事兒?你用錢來供養三寶,就把你的罪消掉了?消不掉的,只有自己修。如果你供養師父,那一位師父道心很堅定,他就把你這個錢趕緊轉移,不轉移他受不了,壓力他受不了。他在替你修福,替你念經,或者幹什麼,替你做功德。得捨啊,懂了這種道理就好了。得常時要念心,只有念心也不行,還要精進。
 
財、色、名、食、睡,你一定要設法對治。皈依三寶了,你還很愛財,很好色,色有深有淺;空的衣服要什麼顏色的,什麼樣名牌的,總而言之,是包括一切貪欲。吃的飲食要吃什麼好飲食,要怎麼樣的。雖然是現在吃素了,吃得很講究,要吃這個、那個的,還有什麼素雞、素鴨、素什麼,全都上來了。現在這個不比食鋪,做得非常象形,我說你吃了,跟吃動物的身體是一樣的罪,因為你心裏在吃。為什麼要這樣做呢?
 
好多的事兒,引導你走上錯誤的道路。「我在吃素啊」,吃素又如何?人家吃肉但是沒吃肉,沒吃肉的反而看著人家在吃肉。像濟顛禪師吃狗肉,你看他吃狗肉,他沒有吃狗肉啊。還有我們一個老和尚吃補鴿,他一天要吃一隻補鴿。「你這個老和尚真造罪?」有一天他的徒弟把補鴿的一條腿拔了吃了。那師父懷疑:「這只補鴿怎麼少一條腿啊?」他的徒弟他:「師父!你天天吃啊,我吃條腿嘗一嘗嘛,不可以嗎?」師父就沒有多說什麼,等一會兒,「我把骨頭吐出來了。」這位師父也要求他的徒弟:「把腿吐出來,吐不出來你怎麼吃呀」
 
這雖然是個笑話,涵義很深啊。我們既然是吃素,為什麼要做素魚、素蝦?當然是有人願點那個菜,素食館才做。如果它的菜,每個弟子看了,從本不要這樣這道菜,它就不會做了。
 
以前在北京有間功德林,不定期有香頤園,老闆也是研究做素魚、素蝦,我說:「你研究了,你還不如拿葷的來吃。一樣的嘛,素食還沒有葷食營養。罪是一樣的,何必呢?不要造那個業。」大家想想看,象形的素食有葷食的罪過,沒有葷食的營養,這個問題可太大了。大家想想看,說只是象形,不是葷食,當時你心裏做何感想?為什麼要象形?懂得就行了。還有,現在很多的素食,添加許多致癌的東西,很不好消化。
 
你要是有智慧,自己去觀想,在欠自己內心產生修道殊勝因緣,外面自然就會有三寶加持力。就是內有因,外有緣結合,因緣和合,你想求什麼善果,立時得到。大家把我昨天說的那兩句話記得,若是定業可轉的話,善惡因果就沒有了;如果定業不可轉的話,成佛的人就沒有了。人家不能成佛了,他永遠轉不了那定業,他的業怎麼消得清淨,他怎麼能成佛呢?這兩者之間觀想久了,你自然就會開智慧。
 
順因果,不違背因果,加上三昧的加持力,兩者相結合,你的業就轉了,業就消失了,業就空了。如果你不順因果、昧因果,三昧加持力就加持不到了,當然加持不到,因為跟三昧力不合。是因為你的心,跟三昧加持力的心,兩個合在一起,你的業就沒有了。大家要經常觀想佛像,放光明就是對治恐怖,人在黑暗中才會恐怖,在光明之中他不恐怖,想想看大家是不是這樣?如果你很害怕,把燈全打亮,電燈一照,這光明就可以把黑暗破除,你就不恐怖了。
 
在紐約,有一個小孩跟我講,他一睡覺就叫。我說:「你試試看,隔一間屋給你,電燈不要關,看你還叫不叫?」開燈之後,他就不叫了,好睡了。過了很長一段時間,我說:「這會兒把再燈熄了。他也不叫了。人見到黑暗就害怕。我們好多人都是這樣,在因地學中,特別是大家作夢,凡是恐懼的夢都是害怕,只要一亮、一光,恐懼的夢沒有了;你那時候還能念佛、念法、念僧,你一念,什麼都沒有了,光明現前了。要經常這樣想,這樣練習。
 
你念經要有精進心。精是純一,一點沒災難,純淨了。精進了就不退,勇猛向前,直心是道場,正念真如,直證菩提,所以在《大乘起信論》叫直心。當然最初的階段你達不到,但是你這個勇猛心、精進,而且中夾著妄念,不夾著思想,當你精純了,你可以把你好多劫罪的一情超度出去《地藏經》說「是人超越三十劫罪」,聞到哪一個佛的名字,度多少大劫、幾百大劫就是你的心純了,一念純淨心超過了。
 
我們過去的祖師這種故事,他一坐上去參禪就會打瞌睡,昏沈特別重,他沒法對治,就坐在懸崖上,把自己擱到必死的地點,掉下去就死。久了還是不行啊,他就掉下去了,一掉就下去了。下去時,有人把他托上來。「和尚護法,護法助他」,他也高興了,他說:「在南贍部洲娑婆世界上,像我這樣情形的很少啦。」心裏很高興,不自覺就流了我慢心來,「我比人家強。」韋陀菩薩說:「你這個驕心、慢心,南贍部洲像你這樣修行的人多得多了。從你這一念驕慢心,我十劫不護法你。」護法沒有了,他就坐那兒想:「我最初修,也沒修哪能個護法,你不護法算了,我照樣的修。」他又在這進而修,修一修還是支援不了,以掉下去。韋陀菩薩又把他托上來了。「你不是不護法,怎麼又來了?」韋陀菩薩說:「你這一念超過十劫。」
 
大家理解一下,我說這個故事,是注重在精進,一念超過十劫。所以你有無量劫的罪,你多念念,夜的來念,二十四小時,這一念啊,你開了智慧,你所有罪,你早把它壓回去了。一念豈止十劫,他還說得少呢,只是對他說。
 
大家知道,六祖大師聞到有人讀誦《金剛經》的句子:「應無所住而生其心」,他就開悟了。就那一念的開悟,他超多少劫?無量劫的生死,一下子頓斷了,希望大家都是一念頓超無量劫。過去人家講:「禪門一炷香,頓子頓斷了,希望大家都是一念頓超無量劫。過去人家講「禪門一炷香,頓超直入,立證菩提。」這裏也講:「初發心成等正覺」,初發心、正覺心這兩個心哪個難啊?像《華嚴經》講:「如是二心,初心難。」菩提心難發,發了一定成佛。「因地具果,果徹因源」,這都是《華嚴經》的意義。
 
每部經、每件事,乃至於三皈依,都含著華嚴義。什麼叫《華嚴經》啊?因華嚴果德。隨便你一舉一按的這個因,就嚴了果德,這就是華嚴。你如果時時的這樣不退心,華藏三昧,因賅果海,果徹因源。如果你們大家都在這兒學《華嚴經》的,應當懂得這個原理。說什麼大小,什麼方圓,什麼長短,這都是屬於分別;到了究竟果德的時候,圓滿了還有什麼?
 


問:佛弟子應如何堅定信心?


師:這句話本來是堅淨信菩薩請問佛,在《占察善惡業報經》裏,他說「世尊啊!末法眾生,他的清淨信心堅定不了,有什麼善巧方便,能使他信心堅定呢?」佛跟他說:「善哉善哉,你的問題太好了。但是我們會中有地藏菩薩摩訶薩,他會告訴你。」你問這句話,《占察善惡業報經》已經答覆了,也是堅淨信菩薩替你代問,我要是答覆解釋就很多了。
 
你認為怎麼樣堅定信心呢?多念三寶吧,消業障,信心就堅定了。你問你自己,你要是精進一點,你就堅定了。是誰不堅定?你自己不堅定,對不對?「我自己的業障重,我沒法堅定。」那麼你找地藏王菩薩幫忙,地藏王菩薩會加持你的,你看看《占察善惡業報經〉,怎樣才能堅定,你用用占察輪會有用的。
 
問:如何從苦、空、無我入手修行?
 
師:我剛才就是就講怎麼樣修行苦、空、無我。人有生必有死,這是空的,生死沒有,因為有生了生有死。怎麼樣空呢?你得想分析空,或者體空,當體即空,這問題很多。苦、空、無常、無我,四聖諦,講起來有很多,《俱舍論》、《阿含經》都講這個。
 
問:如何以智慧照破我執、我慢心,清除煩惱?
 
師:你問這話,都是抄自經上的話。我們講的就是你所問的涵義。如果你皈依三寶,你經常這樣念,你念一聲三寶的時候,就是你的智慧。在你念三寶的時候,你經常這樣念,你念一聲三寶的時候,就是你的智慧。在你念三寶的時候,你沒有我執;等你正念三寶,皈依佛、皈依法、皈依僧了,我執、我慢心都降伏了。你念念念,念念降伏了,你煩惱就生不起來。你就正念皈依佛、皈依法、皈依僧,人家罵你,說你在這兒胡說八道幹什麼,你就皈依佛、皈依法、皈依僧,這就是智慧,這就是降伏。或者你正在念皈依佛、皈依法、皈依僧,你媽媽或者叫你做什麼,你不去,就罵你了,你就生煩惱了,你不念了,那變糟了;她怎麼煩惱,你照樣皈依佛、皈依法、皈依僧。這就是用智慧破煩惱,很簡單,你不用,你就煩惱了。
 
但是煩惱力量強,你就念不起來了。到那時候,你心裏一障礙,煩惱不念。念而無念,無念而念,能所雙亡,這不是你所能理解的,也不是我們這個進間所能夠給你解決得了的。能所雙亡、心佛一片的境界,怎麼樣修才能達到?你就修觀吧!觀光明吧!都可以的。你就觀「不住色生心,不住聲、香、味、觸、法生心」,怎麼樣生心?應無所住而生其心,問題都解決了。你平常就這樣修,應無所住而生其心。
 
我們現在就回向一下,「願以此功德,在莊嚴佛淨土,上報四重恩,下濟三塗苦,盡此一報身,同生極樂國。」大家都願生極樂世界嗎?我們就回向極樂世界吧!
 


第三講 生起決定的信心
 
我們上次講,皈依三寶之後,還要做一些事,也就是我們要修行。應當怎麼樣修行?皈依了之後要發心,發了心後要學佛。在學佛的過程當中,我們就是在修行。對於我們所受的三皈依,佛、法、僧,必須生起決定的信心。雖然受三皈依了,也學佛了,如果信心生不起來,惡念止不下去,善念就不能成長。因此,你必須生起決定的信仰。
 
我們並不是受了三皈依就算信佛,受了三皈依,雖然是佛弟子,但是培養信心,需要很長的時間,真正有了信心,成就信位的菩薩,要經過十劫的時間。一劫是好長時間呢?人的壽命八萬四千歲,過一百年減一歲,過一百年減一歲,減到人人的壽命八萬四千歲。這麼一僧,算一個小劫。二十個小增一歲,增到會的壽命八萬四千歲。這麼一增一減,算一個小劫。二十個小劫積累起來,就算一個中劫,四個中劫時間就是一在劫。我們這時所經過的十劫是指小劫說的,主是經過十萬四千歲,過一百年滅,過一百年增,一增一減,總共十次,算一個小劫。培養信心需要這麼長的時間。
 
有的人他的信心很堅定,而且一直起修。那就說明了他的信心,已經過多劫的培養,他現在已經堅定了,堅定就不會再疑惑了。信心堅定、不堅定,不是自己隨便說的,你得用事實來證明。財、色、名、食、睡,這是五欲的境界,又叫五蓋,它使你智慧發不出來;這五樣使你看不破、放不下。我們經常說:「財、色、名、食、睡,地獄五條根。」所以在地獄流轉,就是這五欲的關係。
 
我們自己可以檢驗一下,對財的受好還必須況如何?以於色,這個「色」並不指男女關係一切形形色色、一切物質,你貪念的情況如何?還有你的貪、瞋、癡,是不是心裏有煩惱?是不是愛發脾氣?心裏起貪念,貪的東西多了。你是不是有正信正念的心?你自己可以知道的。
 
如果真正有信心的,身業絕不再造殺、盜、淫的業;口業,妄言、綺語、兩舌、惡口,都絕對斷除的;意業就是指的貪、瞋、癡念、瞋、癡念已經不起了。或者是起了這種念,前念起了,後念馬上就止住,絕不相續。這是入了信位的菩薩。
 
我們前面講過,受了三皈依,隨時要正念現前,要念佛、念法、念僧。如果做不到,不能隨時都在念佛、念法、念僧,睡覺的時候念十聲,念皈依佛、皈依法、皈依僧「,一睜眼睛,也念十聲「皈依佛、皈依法、皈依僧」,好多人連這個都做不到。看來很簡單,為什麼做不到?這叫業。我們經常說業障、業障,業障在哪裡啊?業障沒有形相的。就是應該做的事你做不到,應該制止的一你也止不住,這就叫業障。不該做的,你勤快得秀,非常精進;應該做的,你就懈怠了,你不做。
 
不論從美國,乃至於到大陸,到加拿大,我所走過的地區,接受三皈依的弟子,最初我都囑咐他:「晚上睡覺念十聲,起來一醒就念十聲。什麼事別做,把這個事做了。」過一段時間再問他,十個弟子差不多十個都沒做。為什麼?我們經常說:「啊!我業障重啊。」在哪兒表現業障重呢?這就是具體的表現。
 
應該制止的,就是不要有想害人家的心。我們經常關心別人的幸福,關心別人的愉快,不要把自己的愉快建立在別人的痛苦上,你絕對不做這種事。
 
同時你受了三皈依,就是戒了,皈依佛,不皈依天魔外道;你還怕鬼神,還要敬鬼神。遇到一點什麼事,就求神保佑,或者求關聖帝君保佑你發財,求財神,那就是皈依鬼神了,你犯了皈依了,這就不是皈依佛了。
 
皈依法,一切外道典籍不皈依。那麼,學不學世間典籍呢?菩薩講究五明學,要學,學不是皈依,學了拿當工具。你要是不學文字、不認識字,你還能學佛、能看經嗎?把世間典籍當工具,不是皈依,你經常這樣子的來考驗你的心裏。
 
皈依僧,我們受的是清淨福田僧,你就不要起分別心,哪一個清淨,哪一個僧不清淨,你不知道的;你所知道的只是現象,你看見現象,看不見他的本質。
 
我們對於一切三寶,不用分別心,我們無分別心去信仰、去恭敬、去做皈依。受了三皈依之後,應當做的事情很多,我們先講精進心。你受了三皈依,要能夠經常的不失掉三皈依的體,就是要念誦。多了不能夠,十聲一定要念。本來還有皈依頌,三皈依的頌。我們學密宗、受灌頂的人,必須得先念十萬,有這麼一小本,叫做皈依頌,就是頌佛、法、僧的功德,要念十萬;而後,就不要念十萬了,就常常的念,不失正念。你必須得有精進心。
 
有了精進心,你正念不失。所謂正念者,就是不失掉念佛、念法、念僧,經常的因覆著念。要是你遇到了痛苦,或者危險,你就「皈依佛、皈依法、皈依僧」。我們有的時候念「觀世音菩薩」可以吧?念「觀世音菩薩」當然也可以。專念一佛、一菩薩名號也可以。
 
但是皈依佛、皈依法、皈依僧,是一切僧人,包括這些菩薩,包括羅漢,包括凡夫僧。佛是一切諸佛,像我們所知道的藥師琉璃光如來、西方極樂世界阿彌陀佛、上方的不動佛、多寶如來等等,你皈依的佛是一切佛。法是一切諸佛所說的法,一切諸佛都有說法,不僅僅是我們釋迦牟尼佛所說的。皈依僧,過去的、現在的一切諸僧,你都皈依,而不是哪一位。這就是經常不懈,有這樣的精時心。
 
我們一般人是做不到的。諸位是兼業的,不是正業的,信佛是兼業,是你們的副業。對我們和尚來說,可是專業。專業者都沒做到,副業者又怎麼能做到呢?我們不必去分別他做到沒做到。不然你問哪個師父:「你是不是晚上睡覺念「皈依佛、皈依法、皈依僧」啊?你是不是早上起來也念「皈依佛、皈依法、皈依僧」啊?專業者不同。或者他受持〈普賢行願品〉,他念十大願王;或者他是專門修淨土的,念著「阿彌陀佛」,他就念「阿彌陀佛」了。專業的,各念各的。
 
可是我們剛受三皈依的,你還沒有專修哪位本尊,你可以就念「皈依佛、皈依法、皈依僧」,就具足了,功德很多。不要起分別心。如果你說「我常誦《地藏經》」你就念「地藏菩薩」;「我常念〈普門品〉」你就念「觀世音菩薩」,你誦十大願王,就念「普賢菩薩」。哪一個菩薩都使你消災免難,你學哪一法,跟哪一個有因緣,你就學那一個。
 
面對我們的道友,我不勸他說你學哪一法;不會因為我信哪一法,我學哪一法,叫你也跟我學哪一法,我不會這樣做的。你學的是佛,要學佛祖說的法,法有八萬四千之多,比這麼還多,你跟哪個有緣,你先見到哪個了,跟你有緣,你就專心修哪能個,一定能成就。不因為這個師父說念佛好,你跟著念佛;那個師父又說讀《華嚴經》好,你就讀《華嚴》;再一個師父說《法華經》成佛的,你也去讀。讀到最後,你什麼也沒有得到。要專一,看你自己的在緣。
 
因此,你受三皈依之後,要有精時心,精進就是不懈怠的意思。有了精進心做什麼呢?就是念三寶。念三寶,我們前面講過,簡單重覆一下,念三寶,念佛的功德。因為佛說法,我們才聞得到。報佛歷屆,除了念佛的功德,還有念佛的恩德,我們要報恩。怎麼樣報法呢?有些道友就問我了,怎麼樣報恩啊?你念經就好了,乃至於四句偈都好,念四句都可以,隨便你哪四句,哪部經上的四句話都可以,也算報佛恩了。
 
還有,我們要念經、要修行的時候,主得要供香、供花、供燈、供塗(即香油塗身),有好多要供養。但是,你沒有,就量你的力量的所用,要是都沒有了,你合起掌來供養,你念幾句頌,或是「願以此功德,莊嚴佛淨土,上報四重恩,下游是三途苦」,都算報恩,都算供養。我們拜懺的時候,觀想「願此香花雲,過滿十方界,供養一切佛,尊法諸賢聖,無邊佛土中,受用作佛事」。億念供養,這是《華嚴經》裏面普賢十大願的第三大願,供養一切諸佛,廣修供養。這種供養不只是一束花、兩束花,盡虛空供養,全是花了,全是香了。
 
還有,你要是穿新衣服,你先把新衣服供佛再穿;或吃好東西,先供供佛再吃。一切事物,給小孩玩的好玩具,也先供供如來,這後再給小孩玩,一切都供養。你到過超級市場沒有?你只要走過的,不論美國也好,加拿大、法國、歐洲,哪一個國家它的超級市場你走過的,你都可憶念供養。你感覺很多了,這都是很少。如果你學過《華嚴經》,把極樂世界作供養,把東方藥師琉璃光如來世界,把十方法請去供養,就看你心量大小,這個供養是不可思議的。
 
還有在十大願王裏頭講的,一切供養,法供養為最。如果法供養觀想不起來,念《金剛經》也可以,念《彌陀經》也可以,隨便你記得哪部經的四句話。都可以供養。你看十大願王的禮佛、讚佛、供養佛,這三大願絕對是前後相連接的。我們一見到佛像先磕頭,磕頭了,這叫禮。禮完了就讚,讚歎佛,你隨便說四句,自己想不起來了,就是念著金剛經上所說的四句偈也可以;之後,再去做供養,就這麼供養。這三天願是前後相續的,絕對是這樣的,哪部經都這樣說。
 
要常念三寶所有功德。如果你能念念不離,你就修成了。但是念念就這個常三寶,你也做不到。為什麼我這樣說呢?我想大家做不到。這裏頭或者有菩薩,他會做到的,那是各別的。因為在末法時代,我們的心念,沒有那麼大的力量。叫你來念佛菩薩的,數量不多。如果從我們現在說了之後,諸位道友能做,你生死就能了;不要有什麼顧慮,堅信不疑去做,念念不離三寶,你成就了。可能我還做別的事,不過,我們的腦筋裏頭很多的空間,你念經的時候能打妄想,你做別的事可以打供佛的妄想,打念佛的妄想,這個妄想就變成真的了。你的正業就變成妄想了,你的副業就變成真正的了。這就是想,十法界就是你心念所想成的。
 
我們經常問,信佛之後還是有迷惑、疑惑,真的、假的呀?做得到嗎?真能有這樣的效果嗎?這叫疑惑。疑惑,根本就不信,根本就不懂,沒有智慧,他就不懂。因為他迷惑了,迷惑跟疑惑兩個這麼摻著,佛所說的法就是治你這些病。這些法就是藥,你有病又不吃藥,你的病怎麼好啊?你只有等到病死為止,就是如此。
 
你念念念三寶,念佛所說的法,你應該依著法去想,這叫正念;不依著法來想,叫胡思亂想,叫顛倒夢想,《心經》上所說的。你依著正念去做,這個藥你服了,一切災難都消失,你會能回到自己的佛寶、法寶、僧法。假外界的佛、法、僧,念念會發揮你自性的三寶。大家要懂得這個道理,這個道理特別深,也特別的平淡。
 
密宗說大圓滿、大手印的法,是密宗最究竟的法門。我們也知道,學習《華嚴經》跟《法華經》,一部成佛的《法華》,一部開悟的《楞嚴》,其實《法華經》、《華嚴經》就包括一切佛法。就是因賅果海、果徹因源,從你一發心的這一念心就是因,這個就把佛果的一切事業成就都包括在內;等證到佛果,又把你最初所發的那個心攝受過來,這最圓滿了。
 
佛法中最圓滿、最究竟的是什麼呢?就是你現前的、平常的一念心。你念念念三寶,念念念佛、法、僧,之後又照佛所說的法去做,這叫殊勝因緣,會得到佛、法、僧三寶的加持。為什麼能得到呢?因為你自性的佛、法、僧三寶顯現。所以這種加持力,地藏菩薩加持,或觀世音菩薩加持,其實是自己加持你自己。懂得這個道理,功德更殊勝。「我自己加持自己,那邊念觀世音菩薩、地藏菩薩做什麼?但是你不念觀世菩薩、地藏菩薩,你自己又發生不出來,你一念了,跟你自己結合了,結為一體了,才產生效果。
 
這就是修行。修行就是想,想就是思惟,還要磕頭幹什麼呢?磕頭也是修行。當你磕頭的時候,消滅你的身業所造的殺、盜、淫業;當你口讚歎佛的時候,消滅你口業的妄言、綺語、兩舌、惡口;當你憶想念佛、念法、念僧的時候,就是戒、定、慧、戒、定、慧就滅你的貪、瞋、癡,叫做捨業清淨。這要練習,你這樣想,這樣思惟,這樣修,漸漸就能入佛道。
 
這個有因有果。在因地修的時候,一定能契果;等契到果的時候,所證得的究竟果,就是你最初的心。因果交徹。那麼就不要再問了,不要問這個師父、那個師父,到處問,誰給你說的都哪是。如果跟你有緣,你就聽見了,深入一點;跟你沒緣,你就聽得不深入。這是緣的問題,並不是法有差別,法沒差別,誰都得如是說,不如是說就是魔道。
 
你現在皈依三寶,一定要念念不忘三寶,這是正確的道路。因為念念不忘三寶,使你自己的三寶產生了,所以你得到加持力。就是自性三寶,跟外界的現象三寶,兩個結合起來,自然得到殊勝加持,這個時候你能生起歡喜心。因為念三寶而能夠生起自己的一種歡喜心。歡喜心,我們可以說多例子。
 
有些人念經,念得非常歡喜,很愉快。也有些人念經,很苦惱,念得身上發燒、發熱。念《地藏經》看見了鬼來了;鬼沒有來,而是他心裏的鬼來了。要是沒念三寶,鬼又來了,念鬼,鬼就來了。其實他錯了,《地藏經》的鬼要不是鬼,因為釋迦牟尼佛在忉利天說的,鬼來人間都到不了,能到天上去嗎?而且能到帝釋天玉大帝宮殿去嗎?因此,是你自己的心,當你得到法喜,就是念三寶得到法喜了。我說的都是三皈依,大家不要想甚深的大法,也不是《華嚴》,也不是《法華》,就是我們受的三皈依。受了三皈依,你修行就這樣想。
 
你說:「法師!你說太多了,我想不到那麼多。」你想不出這麼多,想十分之一也好,只要不離開這個道路,就只在這個道路上去走,絕對能夠走到的。走到什麼道?走到佛的究竟道上去。
 
這個時候你要有念、有精進,你生起歡喜心來了。你對這個法有殊勝感,就越念越高興,越學越高興。當你不念不行的時候,就得到法的加持了。如果你今天晚上偷懶了,天色也太暗了,跟人家閒談,擺龍陣,或者朋友邀請下飯館,回來晚了,把正事給耽誤,念不成了,你說:「我明天再補吧。」好多道友這樣子,今天功課沒做,等到明天再補。明天是明天,不是今天。這不是衣服破了,拿塊布來補上,沒有這種事,你怎麼補啊?今天的事兒就今天做,不能補。「我不想做」,就懈怠了,就睡覺去了,你睡不著。如果你沒念,你睡不著。如果你用功很久了,不管是鬼叫你,護法神叫你也好,你非得起來念完才睡覺,不然你就睜著眼睛在床上打滾吧!睡不著。不信你試試看,如查你能睡得著,是你沒有功夫,你沒得到那個力量;你真正得到那個力量,你想不念,到時候那個意念自然就念。這就叫加持力,這就是你得到法喜,會生了歡喜心。
 
當你用功用到這樣子,能念念的不忘,你會自己生起一種智慧。這個智慧就是你自己判斷,過去我不知道的事,現在明白了。過去看這句話,怎麼看也理解不到,如果你現在經常念三寶或者又再念這部經的時候,你就知道了。怎麼知道呢?就是由你念三寶的功德,你自心的磨練所生起的慧心,這叫慧。這個慧,就是你對一切事物,能做分析、抉擇、判斷。
 
你不知道怎麼樣做才對,這麼做對嗎?那麼做對嗎?但是當你用功用到這個程度的時候,有一個程度了,你靜下來,會開智慧的,就知道自己應該怎麼做。好比這句話不理解,你知道怎麼理解了,你又知道,我現在修行的,有哪些不不對,哪些對。敢不用占察輪打卦去了,我們不是用占察輪占一占,讓地藏菩薩告訴我們。我有了慧心,你自己會分別、抉擇,知道哪一樣做了是有過錯的,哪一樣做了是有功德的,你對功過自己就能分得很清楚。什麼叫失誤,什麼叫進取,你就知道這是魔境或者是聖境。
 
如果你念經念得忽然看見光明,忽然之間我們燒的香燭上放出一種異香,不是你燒的香,這裏有魔境或者是聖境。如果你是念經在修行的,你自己就能判斷:「我今天這個異象,我所見的相好,是真的,是假的。」什麼是聖境,什麼是魔境,你自己有慧心,有了慧心了,就排除邪見、惡見。
 
現在有些修行者,或者打一個七,或是拜了幾個懺,得了一種境界相,他就認為他得到了,認為了不得了,之後還招搖撞騙,這就是魔境,不是聖境。如果你不起分別,認為這個跟生死不相干,照常的來用功,該怎麼做就怎麼做,這就是正知正見。正邪就在你的心念,一念之間,這要產生慧心。
 
因為有了智慧,有了判斷的能力,你皈依的心,更加懇切了,皈依佛、皈依法、皈依僧的心更懇切了,就能決定皈依,決定依著佛、依著法、依著僧。決定的時候,你自己不明了,打開經本看一看,看佛怎麼說的,你就可以決定了。或者你也不理解法,那就你也不理解法,那就找你師父問一問,這就要選擇善知識。有好多種,法師也有好多種,我們就不詳細講了。總這,你必須找一個具德行的善知識,他能跟你分析、解釋清楚,如何算了得,如何算是失,如何算了魔境,如何算是聖境,所以我們真正閉關修行的時候,善知識是不能離開的。
 
像在紐約,有一位卡特仁波切,他是西藏的喇嘛,屬於噶舉巴,噶舉巴就是白教。他成立一個閉關中心,修了好多關房,現在因為發心的人多,不夠使用,他就增建關房。在增加的進修,我們也幫助他籌畫了一些錢來修行,但是他必須住在山裏頭,不能離開。或者一周,或者是半個月,他都要一每個關房去問一問,問你修行的近況如何,瞭解一些情況,免得入魔。
 
但是你想發心到這裏修行,或是發心、發願「我長時要受持三寶」,你得有定力。有了智慧了,決定了,有了定力了,你才能夠真正皈依。你受的是皈依。如果不修行,不可靠的。你沒有慧、沒有定,皈依所受的效果很小,容易動搖,你碰見一個有神通的人說:「我能使你發財。」或者你另又找女人,你太太跟你吵架,他告訴你:「我能使你太太不跟你吵架,能有些方法幫助你。」這完全是邪道,絕對要不得。凡事在五欲境財、色、名、食、睡來幫你忙的,絕不是正道。但是你自己,沒有定力,就動搖了。有定力的,誰說什麼,不會被他轉。因為皈依三寶,有了大局主,定力已經產生,這叫定心。
 
這跟《華嚴經》上講的十信位菩薩,信心、念心、精進心、慧心、定心、不退心、回向心、護心、戒心、願心那十種心,有所不同。我這裏講的是淺近的,是近著一般的受了三皈依之後,應當有的,必然有的這些現象。如果你的修行的話,這個現象就有了,不修行的話,沒有。
 
還要有施捨的心。不是出家人要你施捨,我們在家弟子就認為:「我們要拿錢給師父。」這種想法是錯誤的。師父要修廟了,要蓋大學了,要幹什麼了,這才叫布施,不是這樣子,施是施你的心,你所說的那是物質,物質解決不了你心的問題。你施點財,或者供養一點東西,你得福,是不錯的,這是佛說的。你要認為因為布施就能成道。沒有!成道不是錢買的,多錢都不行。《金剛經》上講,把這個七堆滿三千世界那麼多,你拿來布施,功德不大,不如你念一遍《金剛經》。懂得這個涵義了嗎?
 
我加上兩句。我們聽經,你為什麼來聽經?你得搞清楚。為什麼要聽這個老和尚講?我為什麼要講經?我講的目的是什麼?你聽的目的是什麼?我們結合起來。如果你聽經的目的不明確,我講的也不明確,這裏頭摻雜名利思想,我打知名度,那講者、說者什麼利益都得不到,而且有罪過,講者有罪過。一定要出離這些心。
 
現在我講施主,是能捨,捨什麼呢?屬於我自己擁有的,屬於我自己的,讓他人得快樂的,都要捨。我前兩天跟大家說,你家庭的關係、父母的關係、夫婦的關係、子女的關係,你要捨啊,要布施啊。拿什麼布施呢?孝養、歡喜心,用歡喜心布施人家。先生不要把外頭的煩惱帶回家,拿著太太、孩子出氣。我看見好多父母,比方吵架,或者有什麼不平和了,孩子在那兒玩的,跟孩子毫不相幹,他過去給孩子兩巴掌,拿孩子出氣,你說這孩子心時能平衡嗎?這事兒我看見很多,我當時就說:「你還是佛弟子呢?你的煩惱怎麼能出在孩子身上啊?」先生回家來,對家庭歡歡喜喜,這一家人很歡樂。如果他一回來繃著臉,太太不曉得怎麼回事,滿頭霧水,再一說就發脾氣,再一碰就發脾氣,這就不行。永遠布施人家歡喜,這就是說家庭。
 
對任何人,你走路時難免有人碰你一下子,或者你給人家道個歉,過在他,你道個歉,使他更慚愧一點,沒什麼關係的。如果兩個人一爭,在美國經常有這個事,你認為是小事,就因為走路碰他一下子,兩人吵起來了,吵起來掏槍,一槍就把他打死了。打死了,他也被捕了,判了好多年。我說,死的死了,他活著也是想不通的。就因為一念之間,如果布施一個歡喜心,又有什麼不可以?
 
我說得很容易,自己還是做不到。一天笑臉給人家,人家罵你,你還給他笑臉,你越笑,他越罵你,不麻煩了嗎?你的心地一定要能平衡。
 
還有,我們一布施,就想到佛菩薩加持。只給佛買幾個水果,希望佛加持他又發財、家庭又平安,真是一本萬利了。有沒有這個心呢?我看有些人是有的,我看一般的老婆婆,或者到廟裏燒香,拿著一支香跪在那裏求,她求的事太多了。她只插了一支香,可以不可以呢?可以。並不是說物質少,而是你心量如何。我這一支香插一去,我觀想這去香遍法界,藥師琉璃光如來世界,乃至阿彌陀佛世界,我這一支香全遍滿了;我這一支香大,觀想它無量,因為你心無量,物質就無量。可以用少物。並且沒有求回報心,要無所回報的。
 
我們也發願《地藏經》說:你有千百萬億願、千百萬億事,都可以向地藏菩薩求,地藏菩薩都能滿你的願。但是總的說,你要讓一切眾生得幸福,我們第一個回向都是法界眾生。我們大家道友們都會這了。不過,他心裏看重的點可不是法界眾生,他的著重點還是自己。也好啦,自己也有了,你就多回向幾次,之後最後回向我自己,用這個回向的功德回向,讓諸佛菩薩加持自己。五欲的事兒少回向,五欲就是財、色、名、食、睡。多回向得智慧,有了智慧你什麼都能知道了,你什麼都能成就了。
 
對於供養的功德,不要起執著心。像《金剛經》,你誦一遍得那麼大的功德,你感覺上很渺茫的,說是得了,你沒到手。我們是務實主義,我一回向之後,隔兩天,菩薩就給我送來,他才認為這是真實的。這種事是辦不到的,這樣容易生執著,容易起貪戀心。
 
沒得到想得,得到的守護著不施,很怕丟掉,保護不失。你保護不住的。你什麼都保護不住的;就是這個世界,這個地球,也保護不住的。一定時候必定壞,沒壞是時候沒到。就像你所做善惡,還沒有回饋給你的時候,還沒報的時候,是進修沒到;到時候,你想不報都不行。
 
施的時候要捨心,常時布施,什麼都捨。要內施,眼、耳、鼻、舌、身、意都捨。意施怎麼捨?意施,你隨人家的意願。我有我的看法,人家有人家的看法,我就歡喜人家的看法,把我的看法收起來,我就布施給他,讓他高興,這叫布施。布施裏面包含很多,有內施、外施、財施、法施、一切施、無畏施。像這個人害怕了,我能給他安慰,讓他不害怕,這叫無限施,這就是觀世音菩薩所施捨的。
 
皈依三寶了,一定要有施心,施捨的「施」,不是自麼的「私」。你皈依三寶了之後,你老是用自私心的心,不行;要用布施的心,能捨,乃至於連你自己的身、首,一切你所有的都能捨,這就是布施。布施的涵義,大家一定要好好的認識。不要認為,和尚一說布施,佛一說布施,就是錢錢錢,一切都向錢看,那樣子所得的功德很小,布施你的心,得的功德才大。
 
有些弟子問我:「師父啊!我想布施你老人家,你缺什麼?」我說:「我想成佛啊。」我都未成佛,我怎麼能供養師父呢!我說:「你念部經就行了。長的經你沒時間,念部《心經》總可以吧。」佛教導我們,一切供養之中,法供養為最。如果我們要想供養佛,坐在佛前面念一部經供養佛。這個功德,佛跟你自己所得的功德非常之大。
 
你們怎麼一說供養,就想到錢,一說施就想到錢?要不要呢?要啊,也要。但是功德是小的,真正的功德是法供養為最,布施就是這樣子。
 
我在紐約發生過這種事,我跟在家的道友說:「你不要到處跑,你在家修行就好了。」他這個廟燒香,那個廟磕頭。這兒打佛七,那兒參禪。功夫都浪費了,路上開車的時間很多,都浪費了。於是紐約的道友就說了,他說:「夢老說的,我們不必到處亂跑,在家修就好了。」好多寺廟的師父跟我打電話:「老師父啊!你大概有緣份啦,我們沒緣份,我要吃飯,你讓人家都不去寺廟,我們吃什麼啊?「這不是誤解嘛。
 
我說:「你多挪出時間在家裏頭好好念佛,不要一天到處跑,跑完了,就講這間廟是非、那間廟是非、道友之間是非,你還修行什麼嗎?你信仰三寶、恭敬三寶,功德沒有,讓你嘴巴造業都造出去了,划不來是不是?「至於面對勸的人,我是這麼答案覆他:」你自己修行嘛,你還愁沒得吃、沒得供養?沒得供養,韋陀菩薩要負責任的,護法神是幹什麼的?護法神就是護法,但是你沒有法,那是不行的。」
 
護的法,你們諸位護的也是法,沒法的你不要護,我還是堅持我的意見。護法不是負責你吃飯的,也不是負責你穿衣服。懂得這個涵義就行了。
 
還有,必須護佛、護法、護僧。最重要的是護持不要忽略掉你自己,你要護持你自己的正念,護持你內心的善法,護心非常得要。我們往往把自己的善業忽視掉了,不護持,散失掉了;面對自己的那點世間財,用種種方法來保護,你保護不住的。你內心護持到了,一切天龍八部都給護持,你有了正法,你有了心,你還怕嗎?你愁什麼?什麼都不怕。身體是假的,全命是假的,是幻化的,不實的。真正要護的是你內心的善法,是你心的善念。念佛、念法、念僧,善護自己的意念,消除一發的障礙。
 
正因為我們的善念不堅定、正念不堅定,人家一誘惑、聽人家一催,把你自己的正念、正心就丟了,跟著人家轉去了。因此,定心跟護心都很重要。
 
還有發願,我們剛信佛受三皈依的時候,沒有一位師父不教你發四弘誓願的。一定發願「眾生無邊誓願度,煩惱無盡誓願斷,法門無量誓願學,佛道無上誓願成」,這叫四弘誓願。一定要發願度眾生,一定要使如來的正法永久住世。要策勵自己,這個願就是促使你精進。
 
同時,要發願生生世世都遇見三寶,這是最重要的。發願生生世世都能遇見三寶,都能生生世世如法修行,照化所教導的,教我們怎麼做,我們就怎麼做。這就是護你自己的佛、自己的僧,叫自性三寶。你的清淨心,你的本體,那個性體,就是你的佛寶;清淨心,就是你的僧寶;清淨心跟你的本性結合起來,就是一切諸法,這就是法寶,因著這個而去修行,使你的自性三寶生生世世增長,直至成佛。
 
之後,你別認為你修行的功德小。修行的功德不可思議,你若是能願心、護心、定心、念心、精進心,這些心都保持護持很好,把這些都回向,這叫殊勝功德。回向給自己,又回到自心來。功德是外頭的,回到自心來,又回向給一切眾生,就是自他兩利。你心裏頭長時這樣念,不捨離這個念心,一定要注意,永遠不捨離三寶,念念不忘三寶。
 
我們講的這些,就叫修行,就這麼樣修行。就是你天天想,天天這樣念,天天回護,轉變你的心,轉變你的性。同時也告訴我們,修行沒有什麼奇特,並不是打坐才叫修行,非到佛堂磕頭才叫修行。就在日常工作當中、生活當中,我念念都在修行;端看你怎麼樣用心就是了,每部經都這樣說。
 
在《華嚴經》的(淨行品)裏,智首菩薩問文殊師利菩薩說:「這一切末未能眾法,要想得到佛智,要想得到無礙智,要想得到殊勝智,怎麼樣能得到呢?」文殊菩薩答覆四個字「善用其心」。如果你善用其心,你都能得到。我們經常護念三寶,就是善用其心,如果你還做不到,你念念(淨行品),一共有一百四十一願,念念不忘眾生,念念求佛道,就是這個心,善用其心、善護其心就是這樣。
 
所以,你這樣來念念回向,念念思惟,永久皈依佛、法、僧三寶。從皈依外在境界佛、法、僧三寶,回歸你自己自心的無境界的三寶,就是用你自心的三寶轉外界的三寶,心能轉境就是佛。如果不是三寶的境界,別的境界,貪、瞋、癡欲,財、色、名食、睡,把你轉了,你就苦了,就流轉。
 
你所求的永遠都得不到,你想離苦離不到,你想得到的得不到,你想不病辦不到,你想不死更辦不到了。
 
你經常的這樣回護、這樣想,這就叫修行。就在你日常的生活當中,隨時隨地都在修行。要是等到了佛堂才修行,在外頭散亂了一天,回來到佛堂,心裏收不回來,這麼一坐下,「那筆生意還沒談好!明天還來不來啊?「好多事了。不靜下來沒事兒,一靜下來,妄想雜念就來了。但是會修的,可以排除一切雜念。我們大家做靜修的時候,都會想到很多的事兒,這是自己的浮塵的影子,一過去了之後,你的真心就會顯現,你的智慧就會來了。
 
有的人跟我說他記憶衰退,問我說:「怎麼修行啊?我打坐靜下來時。哎呀!一靜下來妄想很多。」我說:「你多靜一會兒,你就沒妄想了,智慧就來了。」我就給講個故事。以前,在高明寺,大家都知道高明寺,是坐禪的。有一天,天天給寺裏頭送豆腐的生意人,他看見師父天天坐著,他說:「幹什麼?究竟有什麼好處?」他就跟知客師說:「知客師啊!能不能讓我也坐一下?」知客師說:「不行啊!你怎麼能進去坐啊,你也坐不住,時間很長啊。」他一再要求。知客師說:「這樣好了,你別進禪堂裏頭,在後門那兒坐著,聽到人家打板再走,沒打板你可不能動。」他說:「好啦。」他就去坐上。打板出來了,知客師問這位賣豆腐的人:「你坐怎麼樣?」「哦!太好了。」知客師說:「好到什麼程度?」他說:「我有好幾年的豆腐賬都忘了,現在一下子想起來了。我得去要錢收帳,忘了,我就不能再要了。」這是因為他一靜下來,過去的浮法影子現前,他就想起豆腐賬。
 
我們想起什麼呢?多生累劫。一靜一下,你的慧力發現了,你有智慧了,我們沒智慧,不知道我們前生、前前生、上前前生,究竟幹什麼。但是一靜下來,你智慧一明,這叫續命他心智,你過去的續命就現前了。「我前生是這個,我前生是那個」,如果有罪有就懺悔,有功德的把它長養起來,就這樣的回向。
 
我們一般人做任何事情都講求效果,像我們做生意講掙錢,效果好;賠錢了,效果壞,。當你做一件事情,收不到效果,是不好,信入之心不能增長。皈依修行有沒有效果呢」不修行沒效果,是不好,信入之心不能增長。皈依修行有沒有效果呢?不修行沒效果,修行絕對有效果,起碼你的煩惱漸漸輕,你的智慧逐漸增長。
 
好多人,雖然他沒有早念、晚念,但是皈依佛了,經常的聽課,經常的薰習,經常磕頭拜懺,漸漸感覺到過去發脾氣、心裏很急,居然不發脾氣了,逐漸的就轉化了。或者跟工友,或者跟職員們,經常的發脾氣,責備有家,但是他學了佛之後,漸漸能心平氣和跟人家說,再不發脾氣了。所以我到他們公司去,他們職員說:「老師父!我們要皈依你。」我問:「為什麼?」他說:「我們董事長不跟我們發脾氣了。」這叫效果,因為他一個人來影響他們的公司差不多上百人,一層一層的很多職員,如果董事長不發脾氣,能轉變了,別人認為:「像他這樣個性的人,居然也能轉化過來,佛法的力量還是很大的。」所以一定有效果。
 
我們現在就有七八十位道友,如果我們大家都學得很好,這七、八十個人放了來年光輝,放出的光明,你周圍的六親眷屬,乃至你公司的職員,同參道友,你所認識的人,他一看,「這個人變化這麼大啊,現在這麼好啊。」以前看你的眼睛瞪多大,嘴巴一說話,眼睛一鼓,很嚇人的。現在看你,像菩薩了;一看到你,就很喜歡。你給人家一個喜歡的相了,這叫效果。
 
因為我們念、念法、念僧,受了皈依就依止三寶了,依靠三寶了。三寶有一種威力,在你的身上發生作用。這種威力不是人見了就害怕,而是有感人的力量。或許本來對你很不好,現在他看你,他不敢不好了,「人家這麼好的人,我為什麼對人家不好?」他看你的相貌,不是說長長得漂亮或長得醜,或者你會化妝,這完全沒用的。
 
我們知道道安律師的歷史,他長得最醜,但是誰見到他就是恭敬得不得了。像智者大師,以前有一位將軍,他在戰場上統兵百萬,到了智者大師那屋子去,他嚇得混身是汗。他出來說:「為什麼?百萬軍眾,我從來不怕,怎麼一個老和尚在那邊靜坐,我嚇得這個樣子!」他不知道,那些護法神的威力。這些都是我們所不能見到的,這叫依止三寶的威力。你所有的苦難就漸漸消除了,消除你這些無形無相的苦難你自己並不知道,然後你會很平安的。
 
還有一位道友問我:「師父!我信佛將近二十五年,現在感覺什麼都沒有。」我說:「你想有什麼呢?」「起碼有些感應嘛,讓我財富能夠再大一點,我的房子小了一點,讓我對於我的公司再沒什麼罣礙。」我說:「你現在還有罣礙嗎?」有啊!還怕它賠啊。」我說:「這些年來,你害病沒有」「沒有,確實沒有。「你太太生病沒有?」「也沒有。」「家宅平安否?」「還算平安。」我說:「你的兒子讀大學,給你惹麻煩沒有?」「還沒有,小孩都還聽話。」他有四個孩子。我說:「這不是加持你啊!你看看人家兒子,讓家裏父母操好大的心啊。」就他隔壁的鄰居,也是他公司的成員,我說:「他一年輕就害病,光醫藥費去了好多。你不害病,你不是得到了嗎?」他說:「那是因為我身體那啊!」我說:「那不見得,他身體不好,沒害病的時候身體好,害了病了就身體不好了。」
 
人要知福,要報佛恩。現在這種經濟不景氣這下,你的公司收入一年的盈餘都是十分之二,就是十成得二成利,他已經得五成,哪有這種事。現在這個時代不是那個時代了,買股票有時候買十得十成的,翻一翻的也有;但是也有跌的時候,跌的時候你要跳樓了,你別什麼都沒有了。
 
有時候,我們往往誤解這個效果。你只要正心誠意的信念不退,你感覺平安,現在就是福,現在社會災難好多,你能一家人平平安安的正常生活,很不容易了。你發果皈依三寶至誠念,在佛經上說,可以能免八苦。遠離王難,不會抓你關監牢,無緣無故的這些難都沒有;兵難、賊難、臨獄難,風災、火災、水災,這些災難都沒有,這就是你皈依三寶的功德,能使你得到這些好處。
 
同樣的災難,別人有了,在你身上沒有,乃至於中素了。好比我們這個桌子吃飯的,別人都中毒了,你沒有。那怪了,因為你吃一種別的東西,恰恰對著那個毒,好像菩薩安排似的。其實不是的,是你自己的因緣。這些事,我也知道一兩件。
 
還有非人之禍。非人,就不是人道的,就是大力鬼神,他會降災害給你,或者要報復你,或者你對他不敬了。是因為現在你的信願之心堅定誠懇,自已身體健康,家宅平安,你的財富雖然沒有增加好多,卻也關失掉。
 
還有,最大的是增加你的智慧,你對於一切事物有著判斷的能力,能知道我該怎麼做,我不能怎麼樣去做,絕不做惡,絕不起惡念;連惡念都不起,我該怎麼做,我不能怎麼樣去做,絕不做惡,絕不起惡念;連惡念都不起,你還會去做惡事嗎?即使起了惡念,前念一起,後念馬上就止住。什麼叫惡念呢?譬如說看到一個大鑽頭特別大,你說:「我要得到這個寶石。」這惡念,貪心就起了,這一念貪心可能引出很多麻煩。如果你馬上第二念就消失了,「這個到我手上,還是人家的,我又如何啊?」隨時這樣觀照。這樣子,你的淨業隨時在增長,你的黑業隨時在消失、在損滅,這種因果非常分明的。你自己有了智慧,非常能判斷。最重要的,你常遇到好人,常遇到善知識,常遇到善人,儘是善友在身邊。你經常聞到佛法,聞到的是正法,修行的是正路、是菩提道,能夠對因果生起正確的信心。
 
這樣子,就是你所修行的效果。能夠修到你生生世世,有法可聞,有道可修,有道可成。永遠碰不見惡魔外道,你所遇到的伴侶都是良師益友,這個是最重要的。
 
要是我們自己的信仰沒有根,又沒有力量的時候,如果遇到一個邪說邪行,會把你引到邪道路上去因為你沒有這種智慧判斷。現在特別多。假如他用五欲來勾牽你,他說:「你要信我這個法,我能使你得到大財大富。」好比你在公司當經理,他說:「你用這個法,你自己當董事長,自己開公司。」你就想:「佛法還是沒有他這個效果大。」你就信他,跟他學去了。你要是修財神法修財,真的得到了;得到了,後頭還會失掉,有得就有失。但是,得到的是虛幻的,不是真實的。
 
你要懂得這種道理,你的白業漸漸的增長,黑業漸漸的消失。前面我跟大家說,在你修行靜坐的時候,受了三皈依,觀想釋迦牟尼佛放出白光,佛周身都是白光,他的白光注入你的頭頂門,注到你的全身,你身體排出去都是黑氣,這就是白業漸增了。隨時這樣想,隨時這樣觀,就是觀想來修行。
 
世間上的功德,你可以捨,不求果報,而且要回向。這個功德,我不要,布施給法界一切眾生,讓他們都有受厄難,讓這個世界災難消除,長時有正法流通,人人都過幸福的平安的生活。你的功德,你的布施,力量就大了,越回向越大。如果你能這樣做,就是你修行所得到的效果。繼續再修,就直至成佛了。因緣果滿了。
 
這些事情說起來好像很容易,大家做起來就難了,因為這裏有障礙。如果你睡覺前,正在念皈依佛、皈依法、皈依僧,你最小的孩子,趴在你跟前跟你磨,反而把皈依佛、皈依法忘了,就去應付他了。這種障礙的情況很多,讓你不能好好修行。一定要把握住,一定要堅決修行,不要因為少而不行,更少而精。
 
我們初信佛的人有什麼毛病呢?太貪心,貪大,貪多;看著(普門品),你就念(普門品)了;一看普賢菩薩的十大願王,這也好,好念;《金剛經》也好;我要生極樂世界,又念《彌陀經》,增加得太多了,到最後,什麼都不念了,負擔不了。要一門深入,念經的,我就念一部經;稱聖號的,就一個聖號,免得念了「地藏菩薩」,又念「阿彌陀佛」;念「阿彌陀佛」,又念「地藏菩薩」。正在念當中,一會兒「阿彌陀佛」,念得很浮。你念一個就好了,功德都是一樣的。就是修你的心而已,這是修心的方法。
 
要這樣子堅定不移的,不要退,要少,要精,不要斷。多了斷了,斷了就沒功德。而且,你修哪一法在你斷的時候,會有魔障的,那不是邪魔,是正魔,是護法來對你不客氣了,不該斷的。你要是再學起來,再懺悔,再繼續念,還可以得到加持,一樣的。
 
還有一種效果。就是我們諸位道友,我們現在要是幫助別人,勸化別人也信,你自己沒有得到力量,人家不信你,不聽你的話。你說出來的話,人家不盡信,也不恭敬你,也不信的你的話。你本來是想弘揚佛法、幫助別人,人家不信你,你有什麼辦法?現在緣也不成熟啊!不用我說三般人,如果因緣不成熟,大德也如是。
 
印光老法師,我想大家都知道。印光老法師在上海講經,聽的人啊,擁擠不得了,一、兩千人聽。經還沒講完,人都走了。老法師認為弘法因緣不具足,他就到靈嵩山去閉關。在閉關當中,誰要問他問題,他就用書信答覆,他用書信來弘法,那些信件積了很多。自此以後,他也沒再講了,如果他再講經,聽法的人就多了。
 
講法還得有法緣,你說話要人家信仰,你得自己有點功德。什麼功德呢?就是念三寶。如果你能念念三寶了。建立吹不倒法幢,那個時候,你再救濟他的困苦,你有力量了,人家求你什麼,你一幫助,他得到的效果截然不同。如果你沒力量,你也誠心誠意的幫助他,給他念經回向;當然他得到的不大,為什麼?因為你力量不夠,你必須得修。
 
我們每位道友,你想幫助人家,你自己必須做。你做了,才教人家做,聽的人分外信得進去。如果你自己沒做,你老叫人家做,那個人就起懷疑:「靈嗎?靈,為什麼你不做?那一定有不靈,不靈你還告訴幹什麼。」這裏頭含著很多問題。所以你聞到哪一法,你一定要體會、要做,並不是你做了一定成功,你要是做得不成功,只要在路上走,它也產生力量,這樣子你才能利益自己、利益他人,自他兩利。
 
若是聞了法,你不去做,沒作用。那種作用只是聞的功德,沒有做的功德。要是修了,你說出來就不同,因為你親身體悟過。如果你說這本水是熱的,別人不相信,「不然你喝喝。」他一喝是熱的。人家就相信了。為什麼?摸索這水究竟是熱的、是冷的、你沒喝過,你也揣想大概是冷的;「大概」,一「大概」就不行了。自己雖然不能親自完全證得究竟,你必須有個相似的覺悟,你跟人解說,告訴人家,人家才相信。
 
因此,你信了三寶之後,念佛、念法、念僧,勸人家念佛、念法、念僧。之後,你自己也得到利益了,人家也得到利益了,一直能達到究竟成佛。受你度者,一定跟你作為好道友,共同修行。這就是你信了三寶、受持三寶。乃至修行,所得到的效果。
 
從效果上,再驗證你的初心。有了效果,你想:「這條路,我走對了,我最初的發心,一定是正確的。」之後,你再檢查;「我的心哪裡還有不正確的,是精進心不夠嗎?我不夠精進嗎?我正知正見不夠嗎?我觀心的方法不對嗎?」這個時候你有了智慧,你可以修正,那樣子你就更準確了。這就是信三寶、皈依三寶,修行的效果。
 
只是這樣子還不夠,我們必須得到解脫,解脫了就是無掛無礙。《心經》上大家都念過:「心無罣礙,無罣礙故,無有恐怖,遠離顛倒夢想。」怎麼才能心無罣礙呢?你要把你的心清淨一下。心裏清淨,就沒有雜染了。要觀你的心,觀看你這個心是不是清淨?觀看你這個心跟佛教導我們的方法是不是對?跟佛所給我們制定的,要我們去做的,我做了沒做?這樣子來做,你就漸漸進入了修行解脫的道路,你就是修解脫的一位修行者。
 
你就漸漸進入了修行解脫的道路,你就是修解脫的一位修行者。
 
這一點,我跟大家說清楚。凡是學佛的人,都是都解脫的,不會到這裏找煩惱的。到這裏是學解脫的,本來在欲家的繩索已經很多了,沒法解脫,一信佛,又增加了很多繩索。在俗家沒解脫,信了佛,又增加很多佛教的繩索,這樣子不合處佛所教導的。
 
我們現在聽到好多的道友,指責別人衣服沒穿整齊啦,掌沒合好啦,磕頭沒磕對啦,一到寺廟,老師姐或是老師兄對你說:「哎!你竟然沒做對啊,這樣子不如法啊。」這也不如法,那也不如法,要是初信佛的道友進來,丈二和尚摸不著頭腦,他不曉得怎麼才對。這個師兄這樣說,那個師兄那樣說,念佛就念了好多種聲音。這是不是解脫道?你念佛,「南無阿彌陀佛」,老老實實念佛、眼觀鼻、鼻觀心,能夠心口全一就對了,管他什麼聲調。「這個不合乎梵音」,你也不是印度人,要合乎梵音幹什麼?你念的梵音對嗎?早變了,都已經過了一千多年了。佛在世時候的音調,我們這個國家,我們這民族,語言都變了,印度會沒變嗎?非得梵音,或是哪一個地方的才是真的,別地方的都是假的,這樣的觀念對嗎?我想你們會有智慧才對。但是也有些有智慧的人,他就要這樣做。今天這個師父這樣說,明天那個師父那樣說,讓初信佛的人無所適從,究竟誰的對啊?
 
有人問到我說:「師父啊!你們誰說得對?」我說:「你看一看佛說的。你想學什麼,把那部經拿來,佛說的才對,其餘說的都不對。」我再說:「你問他們,他們要是有一位出家人說:「佛說的不對,我說拜他為師,佛不要了。」無論哪個人,只要是佛弟子,「佛說的不對,我說的才對」。沒人敢這麼說,事實上,他可是這麼做的,把佛所教導的擱到一邊去了。
 
師心自用,我的心就是我的老師,也就是你們的老師。「你照我的做就好了」,這類人很多。我們學佛的人,是求解脫的,一定要記住這句話,不是來找煩惱的。懂得這個原理,你就照這樣子去。師父教我什麼?解脫就好。
 
我就怕條條款款的加了很多。佛是制很多戒,你只要是殺、盜、淫、妄、酒,根本戒不犯,我認為就很好了。有些戒條的條文,對你不適合。所以我說比丘、比丘尼戒、八關齋戒、都沒有什麼大出入,因為那幾條戒,大家都可以做得到,東方、西方都一樣的。
 
剛才有道友問我吃肉的問題,這也是個問題,現在有些人就是爭這問題,沒必要爭。若我不是為了口味,也不是為了享受,也不是為了保持身體健康,這樣吃葷的話,不犯戒。我吃肉,我沒有肉味,不是吃肉的,我吃肉的時候不做眾生想,我也沒有看見啥,也沒有聞見啥,也沒有聽見啥,它也不是為我殺的,我不負責任,你要知道佛在世的時候是怎麼個事情,佛在世時在家都托缽乞食,佛不准自己做,你托缽乞食就是到人家去要飯,你說:「我不吃這個,我不吃那個,你得給我做。」誰給你做啊?你高興你吃,不高興,不吃算了,你走開。是這樣子的。
 
還有,佛說得很清楚,在《涅槃經》上說:「這是我化現的。」佛的神力化現的。「所有比丘吃的都是我身上化現的,有災的,我都消災了。但是我死了之後,涅槃之後,不行了,不能再吃了。」這是明訓,佛的教導。南傳佛教不信《涅槃經》,那是他的事情。大乘的佛弟子也不信《阿含經》。這都是錯誤的,大小乘都一樣,佛的教導都是共通的。但是我們現在自己做吃的,你要去殺,要吃海鮮、吃什麼;我說於心不忍,你是個佛教徒。這個道理不要人家判斷,你自己可以清楚。
 
我在西藏過了好多年,不吃葷也可以活,沒問題。有些喇嘛吃葷,我問他們說:你既然吃葷,就什麼都吃過嗎?為什麼這個也不吃,那個也不吃?」雞、鴨、魚,他們都不吃。他說:「那個吃了,我還不起啊!」我說:「還啊?」「怎麼不還啊!你吃了人家肉不還人家啊?那條牛,一條牛好幾百斤啊,不是我一個人吃的,大家吃啊,我還它幾口就行了,我也不要還它的命。」他知道因果,他吃的時候他沒有貪欲心,沒有說這口味好。像我們煎、炒、煮、炸、味道不對,還要發脾氣,你在理上明白了,在事上可以自己處理。
 
例如說,在溫哥華、在美國,都有這種情況,太太很信佛,先生不信佛。小孩子剛成長的時候,小孩子不知道媽媽做什麼、吃什麼。因為媽媽盡做素的,小孩子老是有意見,或者先生也發脾氣,她怎麼辦?「你應該給人做著吃啊,你不殺就好了,你在那邊買別人殺的,你給你們吃,你沒有吃。你給他們吃的時候,你不是佛弟子嘛,你念念往生咒,念念六字大明咒,念念地藏菩薩滅定業真言。念給這些吃的東西,跟它結個緣:「你別再生畜生了。」你把它給度了,你活的人也不煩惱嘛,死的動物都得到你的超度了,都能結個緣,這不很好嘛。「她說:」絕對不行,我是佛弟子,我不能。」這樣太固執了,這是找束縛,你信佛也信不成,你先生、小孩子給搗蛋,你怎麼信,蹩蹩扭扭,對不對!要有智慧啊。有智慧的人,學法學什麼的他是解脫的;沒有智慧的,越學越糟糕,越學毛病越多,越學越束縛。
 
有的人跟你講幾個老和尚,這個和尚是我師父,那個和尚差一點,那個和尚好像沒有我師父道德高的。你的功德還沒修好,罪已經造成了。你在三寶裏面這樣分別,哪個道德高?哪個道德不高?三寶平等的,不是你所能瞭解的。因為你的福德只能這樣子,你就求菩薩加持你好了,不要起分別心。
 
我們經常說:「我怎麼沒感應?」因為你對三寶不恭敬,拿著佛經甩甩搭搭,對三寶要本不恭敬,你能得到法加持?能開智慧?不可能!前天我跟在家講了,佛經來得不容易,如果恭恭敬敬,誠則靈。有些弟子就是對著佛像也是這麼甩甩搭搭的,把觀世音菩薩,或是哪個立像,都供到客廳去來到客廳的人也有燒煙的,也有幹啥的,對著佛像二郎腿一翹,佛可還在那兒站著。就是你的老父親在那兒站著,你坐那兒跟別人閒聊天,叨個煙捲,你感覺過意得去嗎?所以你怎麼辦呢?立像,請到你磕頭的地方;坐像,你要靖到佛堂,客廳不要擱,這是我的建議,你們自己參考。不過我認為,你好多福德丟掉了,你怎麼能求感應,佛陀怎麼加持你。佛菩薩是平等的,這就是好的啦,你還要求加持得吉祥啊!
 
你對三寶一定得恭敬,對僧人我不說,對佛、法兩寶,要恭恭敬敬。現在有二寶弟子,在大陸有很多二寶弟子,信佛信法不信僧。這樣一來,你也沒信佛也沒信法,為什麼呢?佛說的三寶,短了一寶,誰來傳法啊?若是沒有那些老和尚傳下來,法早沒有了。有些老和尚用他的生命來認法,用生命來換取法的存在,你為什麼不尊敬他?這樣子想修解脫道,很難。想修解脫道,只請一個皈依佛、皈依法,你就解脫了嗎?
 
皈依佛、皈依法、皈依贈,你皈依好了,以真正的淨心、精選的心來觀想,你會產生明淨的智慧,確實能解脫,這就夠了,如果你再加誦大乘經典,不管哪部經,跟哪部經有緣,最初你遇見哪部經,這是引你入佛門最有緣的,一切經典中,你最初聽到哪部經,這是你入佛門的因緣,我初學就是從《華嚴經》入的。有的意思包容一切,儘管你任何法,你只要知道「心,佛與眾生,是三無差別」,這就是《華嚴經》的意義。你不管講哪部經,心、佛與眾生,是三無差別,就行了。這就是《華嚴經》第四會夜摩天官覺林菩薩讚歎佛的最後偈子:「若人欲了知,三世一切佛,應觀法界性,一切唯心造。」「圓盂受法,無法不圓。」若你用圓的器皿,你倒什麼東西,這個東西感覺都是圓的;如果你用方的器皿,你倒什麼都是方的;你把圓融的大菩薩心、法界心,什麼道理不是圓的?有什麼小乘、大乘?什麼叫顯?什麼叫密啊?
 
《華嚴經》有很多咒,密宗因《華嚴》,法相宗因《華嚴》,都是很根據的。你看看各個的教,它依據什麼經,你就知道了,那部經說的是什麼義理,不就很顯然了。
 
要看個人有好大的智慧,你不得到好多的解脫;沒有智慧,你就束縛。誰束縛你啊?你自己束縛你自己,你會自己找些繩索給自己帶上,那是你自己的事兒。佛教導我們的,都是解脫的。
 
所以戒不是束縛,戒是把那些擾亂你道業的,用戒把它都排除的,你就解脫了,你就成道了。
 
今天我們就講到這裏吧!我們回向一下。「願以此功德,莊嚴佛淨土,上報四重恩,下濟三途苦,法界有情眾,同生極樂國」。這首回向偈裏頭有一句「若有見聞者,同生極樂國」,我感覺「見聞者」容易產生誤解,以為沒見到的,有沒聞到的眾生,我們就不要他見、不要他聞了,現在改為「法界有情眾」,反正法界之內一切有情眾生都要生極樂國,這是大家希望的。
 
第四講 觀心
 
我上次跟大家講過,我們受了三皈依,應該行持三皈依,皈依佛、皈依法、皈依僧。在行待過程中,我們要對治日常生活當中一些存在的問題。因為這一切問題是由我們自己心裏產生的,一切諸未能都由我們自己心裏產生。就是說我們對一切事物的看法,認識上不同,不能夠統一,就有爭議。我們自己的心就不能夠清淨,心不能清淨,我們就得觀察觀察我們的心。
 
皈依佛之後要修行。我上次告訴大家就是念佛、念法、念僧,但是有些具體的事情上,你昨用具體的方法去分析、觀察,才能夠克服所存在的煩惱、所有的過患,這就需要觀。觀是修行的一種方法,要觀心。怎麼樣觀呢?當你有煩惱或乾你要發脾氣的時候,或者是你心裏受到外在客觀環境的引導、影響,有的時候是從你自己的內心裏頭生起的煩惱,總共有這兩種情況。
 
從你內心生起的煩惱,以及外在環境影響所生起的煩惱,這兩種煩惱略有區別。比如人家罵你或者是侮辱你,就是不合乎道理的,加諸你身上的一些事物,這是外在環境來的。要是你自己的內心,無緣無故,好像自己跟自己過不去有時候是你不可理解的,或是你憶念過去想到某一件事情,你心裏生起煩惱來了,或現前有所求得不到,生起煩惱來了。那麼,這種煩惱是你自己內心生起的。比如你起貪,起瞋恨心,起一種邪見,邪見就是看問題看得不正確,這就是貪、瞋、癡三惡,你要隨起隨對治,對治的時候,就是觀心。
 
我們前面講了三寶,你要用三寶的功德,用三寶所教導我們的來對待。就舉寶為例,在法寶所提到一些問題,你要用那個法義來對待你現行所起的一切。比如說我們貪欲心很重,你要觀想身體,觀想人身的不淨。人的好、壞、美、醜,都是你自己心的分別。我們就是一層皮,包著裏頭的血肉;如果把這層皮換了,沒有什麼好、醜。還有,什麼人最美啊?跟你有情的最美;沒情的,他再美,你看著他不美了。這裏頭有一個前緣、前因。你要這樣的思惟、觀察,你的內心就漸漸的明瞭。
 
所謂觀就是「生明」的意思,明就是智慧。因為有了光明,你才能夠認識一切事物。比如說有燈、有太陽、有月亮,有了這三種光明,你才能夠看清這屋裏是什麼。如果我們把燈關閉,就什麼也看不見了,也就是不明了;不明了,你還能分辨出來什麼呢?房屋的事物你都分辨不了來了。所以你必須得到漸漸明。
 
這種明是怎麼產生的呢?要靜。怎麼樣才能靜得下來呢?要觀。這是連貫的。如果你發火、發脾氣,煩惱來了,是很熱鬧的,你要對治它。你要觀想,為什麼會生起煩惱?比如說小孩子不聽你的話,你就會生起煩惱。你要他這麼做,他偏那麼做,你認為他所的朋友是壞孩子,你要他不去,他就氣得要死,非去不可,那麼你就煩惱,他也煩惱。這就是觀察了,你知道方法不對,應當想辦法,讓你孩子能夠真正聽你的話。你必須想很多方法,不是硬性的,例如你打他,或者你管他;你反而要隨順他,之後輔導他,使他改正。
 
當我們內心生起煩惱的時候,你要靜下來找出原因。「我為什麼要生煩惱呢」佛教導我們一切諸法皆是假的,你要好好觀察一下子。在觀察思惟當中,你會產生一種智慧。你產生這個智慧是你性本具足的智慧,這種智慧一旦產生,你會漸漸的清淨一點,這個時候你就能信得佛所說的話,不然佛所說的話你聽不進去因為你的信心沒有力量,也就斷不了煩惱。
 
具體說,當我們無緣無故被人家盜去一筆錢,或者是人家偷了我們的車子。你會很煩惱,任何人都會煩惱的。你可以用兩種想法來減輕你的煩惱,你認為:「他偷車,我欠他的。假使他沒有偷我車,我開車也許要出大車禍,也許把命丟了。他偷去了,我就撿回一條命。」如果這樣子想,你還感覺到很划算,你就愉快了,不會生煩惱。如果不這樣想,認為他偷了,你會很煩惱。
 
但是,假使你又能念佛,或者念菩薩聖號,這個事情就從另一個角度變化了。在紐約我有個弟子,她以前跟我拜懺拜了幾年。她是個姑娘,還沒有好對象,一心想成家;雖然信佛,還想有個佛的伴侶,想找一個也信佛的愛人同志。一個女人修行不方便,有障礙,如果有了一個如意丈夫,也信佛,兩個共同修,不是很好嘛。她為這個拜懺,拜了幾年,找到一個男道友,而且也是在我那裏拜懺的。一個男道友,一個女道友,兩個拜懺結交朋友了,他們就結婚了。結婚沒多久,他們新買一部大車,價值幾萬塊錢美金,停在門口。第二天早上就不見了,兩人都很煩惱。這時候我已經不在紐約,她跟打個電話,說車丟了。我就跟她說:「丟了很多,你們倆結了婚,也沒做什麼供養,你就拿這個供養眾生。誰偷你了?有兩種,一種是你欠他的,一種是他幫助你減少你的禍患。你就這樣想。這樣想,你漸漸就通了,就不煩惱了。」她說:「佛菩薩要加持我們這次所受的損失啊!」我說:「你再求菩薩加持,你這邊丟了,那邊會撿到,也許沒有丟。」她說:「可能嗎?」我說:「你要有信心,有信心就有可能,沒信心不可能。」
 
他們聽我的話,就拜懺了。事情了一個月,警察局找到他們,要罰他們的款,就是罰他們這部車子的款。他們很納悶:「我們這部車子丟了很久,怎麼罰我們錢?」警察說:「你這部車子什麼時候丟的?我們給你拖到警察局去了!因為你停的地方不對。」哇!她高興死了,罰一點點錢,一部車子好幾萬塊錢,又回來了。這件事隔了很久,她給打電話說,車子又回來了。
 
我舉這個例子做什麼呢?你想這個事兒絕對不要能,可是它就是有可能,這叫不可思議。你認為:「我這樣修能成嗎?」你問我,我也主不見得能成;但是你真修了,有時候就能成。
 
我們想要解脫,我們想要乾淨。你想要乾淨,你也不洗澡,也不洗臉,那怎麼會乾淨了;你隨時打整,才清潔得了。我們心裏的煩惱、心裏的垢染,你想頓斷,一下就清淨,像六祖大師一聞就開了大徹大悟,這要善根深厚。剛才我們有些道友就在研究開悟的契機,這要漸漸來,有漸悟,有頓悟。神秀大師的方法是「身是菩提樹,心是明鏡台,時時勤拂拭,勿使惹塵埃。」這是漸修,這個方法不是錯誤的。佛的方法有兩種,一種是漸修,一種是頓悟。頓悟,得從漸修來的。神秀大師是北方人,後來做國師,南能北秀,神秀大師是漸修的,就是我剛才所說的那個方法。南方就是惠能大師,像惠能大師那樣頓悟能有幾人呢?還是漸修的多。如果你根基深厚,你可以頓悟。有些人,無明來了或者是業障來了,他馬上就識破:「一切諸法如夢幻泡影!」他當時就放得下,不要經過很多過程。有些道友就不行了。一個煩惱了,好多天都克服不了。
 
還有,我們憶念煩惱。我這樣說,大家可能不相信,誰會憶念煩惱啊?你當然不會憶念煩惱,但是你想過去的事就是憶念煩惱。明明過去的事,他放不下,有時候又把它拉到現在,想起來:「哎呀!那件事我就是做錯了,我該那麼做、那麼做。」已經過去了,過去不存在了,你想起來就是煩惱。如果想起過去我得意的時候,很歡喜,歡喜本身也是煩惱。我們認為歡喜,但在佛教講,歡喜也是煩惱,叫留戀過去。你看不破、放不下,怎麼自在呢?這都是沒有智慧的表現。沒有智慧,你永遠不會自在的,永遠被煩惱所纏縛,你怎麼能得到解脫呢?
 
皈依三寶了,就像醫生來診脈,來檢查你的身體,用X光照,看你的毛病出在什麼地方。或者用外科切除手術,或是吃藥消除,你才能好。我們的佛所說的法,有些是方法,有些是藥味,你服了之後,業障就能逐漸消失。當你身體禮拜的時候,消除你的身業;當你觀想佛的時候,消除的意業。這叫消身口意三業,增長戒、定、戀,三業逐漸消除,智慧慢慢增長,你就解脫了。
 
反過來,如果你特別懶,不大動腦筋,就是不修觀,這叫不精進了,懈怠了。不修觀,你智慧生不起來;生不起智慧,你對治不了煩惱;對治不了,你認識不夠,內心便永遠不清淨。我們的心要是清淨了,一切煩惱也就清淨,大家必須多多觀察這個道理。《經心》上告訴我們,你要這樣觀察之後,就生起了般若智慧;有了般若智慧,再依般若智慧來修,再來看一切事物,事物本質就變了。
 
所以古人說:「觀山不是山,觀水不是水。」你最初看山是山、水是水,這是凡夫的見解。等你悟得了之後,觀山不是山,觀水不是水了。等到再進修,觀山還是山,觀水還是水,你就究竟成佛,還一切事物本來面目。你雖然知道是山,但是你看到的體,不是看山的相;所以看見一個人,你看見人的性,不看人的相,你就不分他男相、女相、好的、壞的;你以是非的觀點,知道是非,哪個對,哪個不對,但是你不起是非的觀念,這是絕對不同的。例如我們都知道念佛、念法、念僧是對的,碰見一個不念佛,不念法,不念僧的,乃至謗佛、謗法、謗僧的,你認為是不對。
 
我舉個例子,廣東的韶關有座丹霞山,以前住了一位丹霞祖師。他為了度化一個人,到一個地方去,那時天氣很冷。他是南方人,到了北方去,天氣很冷,他就把廟裏的木頭佛像,拿來劈了燒了。這是「丹霞劈佛」。大家認為這是對嗎?當然這是錯誤的,絕對不對的,但是丹霞祖師他這樣做是對的。在他劈佛像燒火的時候,廟裏的和尚說:「我怎麼把佛像燒了?」丹霞祖師說:「我沒有燒佛像!」「你剛才劈了燒了,你還不承認!」丹霞祖師說:「我不是燒佛像,我是在這裏找舍利!」他說:「木頭裏怎麼有舍利?」「木頭裏沒舍利,我再燒一個。」丹霞祖師要度他,因為他太執著了。
 
丹霞祖師是對機的。要是遇見我們,丹霞祖師不會領我們去燒佛像,他會領我們磕頭拜佛。但是面對那一個人,要領他拜佛,用不著你領他,他自己會拜,因為他拜得特別執著。直到因緣成熟,丹霞祖師這麼一燒,他那麼一說,就開悟了。
 
所以一切法,就看你怎麼用。如果你要用,得會觀,我們就是依著佛所教導的,從淺入深,從心裏頭一件一件的觀想,慢慢的來。當你煩惱的時候,你就容易解除;等你解除了,到究竟了,你越修越深入,你會頓然悟道。要不然,不是那個機,你給他說那個法,他得不到的。他知道這種道理,就知道皈依佛、皈依法、皈依僧的真諦。
 
一說到皈依自性佛、自性法、自性僧,這就深了。要是皈依現象的住世三寶,不管銅塑的、木雕泥塑的,這是很淺的。但是如果沒有淺的,達不到深的。你必須漸漸的降伏你的污染,漸漸的清除。漸漸的觀察,這樣你才能生起清淨的信心。
 
我們現在說一說南傳佛教跟北傳佛教。南傳也叫解脫道,北傳也叫解脫道。南傳佛教就是我剛才所說的,按事上說,如實參你的身、口、意三業,磕頭、禮拜、稱頌功德,這樣參,你必須得生起信心。這個信心也要決定心,信佛決定能夠消除我的業障,信佛絕對能夠加持我,能夠消除業障、免除災難,能夠生起絕對的信心。至於大乘的信三寶。那是究竟心,是我自己的佛寶、自己的法寶、自己的僧寶,因為外界是的三寶引發我自心,心外無一未能。南傳、北傳兩個是一樣的,就是你的用心不同,分別大和小,這是你心裏的分別。如果你信仰三寶,你就知道,這就是我自心的顯現,「萬法唯心造」,還分什麼南傳、北傳。
 
南傳佛教是因那時候的眾生心,沒有那麼大器量,所以佛說《阿含經》佛最初想把所證得的馬上就都給眾生,所以說《華嚴經》,但眾生沒法接受,所以從頭說起。等說到最後,還歸最初所說的,給大家都授記,給大家都說一,說你們人人本來都是佛,授記的也就是這個涵義了。這個意思跟《華嚴經》有什麼區別?沒什麼區別,「心、佛與眾生,是三無有效期別。」但是中間的過程,就有所區別。所區別的是什麼呢?用的方法有區別了。
 
如果我們去除貪、瞋、癡,我們不能夠頓,就要一樣一樣來。所以念佛號啊!「釋迦牟佛說:「你修不淨觀吧?你觀身不淨,觀受是苦。就這麼去腐爛了。或者,你看一切具丟到那裏,沒好久變成腐了。或者,你看一切事物都可以用心,你可以在這裏體會到,這也就是佛經,沒有一切法不是啟發你體悟的。
 
大家可能都看過小仲馬寫的小說《茶花女》,弘一法師在日本還演過茶花女,那是演劇的開始。《茶花女》那本書,是說這位妓女有一個情人,愛她像自己生命似的,後來因為某種原因,他從法國到亞洲來旅遊。之後,他回法國想盡一切辦法要看看她;茶花女已經死了,他還要看看她。他怎麼看呢?就只有一幕,跟他家裏的親人說好了,跑到墳墓看。等一打墳墓,已不是他那時候看的美女,是具骷髏,一打開,他就醒悟了。
 
在佛教,以前的出家人是住在森林裏面,來對治貪欲心,修不觀。我們一天到晚把身體清洗,乃至於化妝、美容,越打扮越醜,相信嗎?越打扮跟本質越有距離。看見畫皮沒有?畫皮戴上了,好像美女,要是畫皮一揭,是具骷髏。類似的問題,是讓你漸修、漸觀、漸觀久了,可以收服你的貪欲心。
 
若是發脾氣,瞋恨心很重,你要修慈悲,地一切都慈悲,但不是那麼容易。你如果是一位見什麼都煩惱、見什麼都瞋恨的人,要修慈悲,那不是一天、兩天就可達到的。修道的難就難在你想用一個什麼功力,想一下子得到,這是不可能的。現在的末法眾生,受撿便宜,聽說哪一種好,就立地成佛,你就去了,你不但成不了佛,或許還入了魔了,有很多這樣的人,為什麼呢?方法不對,或者那個方法不適合你。「師父說的,師父說的,不是對你說的,你拿來用不行。像蠍子、蜈蚣,這些東西是毒,吃了會死的;但是治某種毒瘡的時候,有些醫生給那人吃了,瘡就好了,要是你吃了就死了。不是對你說的,那個藥不是你做的,你拿來用怎麼行呢?你要是學了佛法,懂了這個道理,你就不會起紛爭。你要知道,不論大小要都要清淨你的心。
 
如果你沒有別的方法,念佛、念法、念僧,也能夠清淨。如果你想用別的方法對治來修行,你就觀想。如果是多貪眾生,就修不淨觀,你要是觀成了,你就斷了生死,不墮入三惡道;那是直接的不墮三惡道,不假別人加持,而是你自己的自淨其意就能證得。你自己可以體會到還有沒有貪心?如果有,你沒成,你生死斷了;如果沒有了,你已經斷了。
 
如果我以前跟大家說的方法,你都用不來,你就念「皈依佛、皈依法、皈依僧」、「皈依佛、皈依法、皈僧」念久了,等你心裏產生一種明瞭,有了智慧就能修觀。第一個就修不淨觀,不淨觀就斷貪欲。之後你就分析,你愛些什麼。情愛還有可說,有些迷愛古玩的人,愛上了古玩,會一個陶磁片:「這一個古玩可久了,三皇時代的。」或者說是好久好久,把古玩當成生命,反而不注意自己的生命。就是愛,就是貪,就是愚癡、貪愛。如果誰把古玩打破了,就是斷了他的生命。修道人就怕有所愛,你有所貪,走不了,你永遠在這個三界輪轉,走不了;若貪癡斷了,就離開了。很多古德,在貪愛上試驗的情況非常之多。
 
我們修解脫道的時候,要經常這樣觀,一個一個去觀。如果你不能觀,你就念「皈依佛、皈依法、皈依僧」;念念的修了智慧了,你就修觀;修了觀,一個一個對治煩惱,漸漸就消失了。你不會起貪愛心,不論多好,你不會起貪愛心,就是不動心,不動心,心裏就得定,得定之後,又產生智慧。因為我們的智慧不得很大的,所謂的一點點智慧,就從你念佛、念法、念僧之後,你才有這麼一點點智慧,這個智慧不是很深的;你要使這個智慧再增長,越增長越大。
 
在《華嚴經》(淨行品)中,文殊菩薩所說的「善用其心」。這個就是觀,大家知道是怎觀了。但是我們對治什麼呢?現在我們最重要的就是財跟色。古來大德經常說整個世界只有兩種人,一種貪財的,一種好色的,就是財、色。如果我財、色觀過了,修學佛法的人才入門,才進入悟道。很多學法法了很久,信佛也信了很多年,始終不知道怎麼修道、怎麼樣入道,因為他那貪愛心、財色始終斷不了,道始終入不進去。
 
佛曾經告訴他獨生子羅候羅說:「你應當精勤觀,觀想什麼呢?身、口、意,就觀想這三業,千萬不要放逸。若你見色,不要起貪心,口裏頭不說這種貪愛的話,意裏頭不起這種念頭。」這個很難我們說人到老了可以不想了,不對!老了更想,如果老了不想了,那是錯誤的。問問那些老年人,還愛不愛財?還好不好色?他身體是做不成了,內心的意念可越加重了。這是禍根,你這樣怎能入道呢?所以佛告訴羅候羅:「你一定要勤觀身、口、意三業,不放逸,這就是你主要的修行道路。」
 
所以說,皈依佛、皈依法、皈依僧,就是時時意念這想想,口裏這樣念,身體這樣做,就是三業清淨。因為你時時念三寶,你就想到佛、想到法、想到僧,你就不敢去做壞事,心裏不敢起壞念;等你一起念頭,馬上就能止住,信心就有根了。第一念起,第二念又止住了,也就是身、口、意不會發生,在意念上就斷了,這就叫修道。佛給羅侯羅說:「假使你把持住了身、口、意,這就是修行的要道,以這個修道就可以了。」離了三業,不修什麼呢?
 
我們想一想,我們不是起心動念發之於身口七支,你又怎麼會造業呢?不論善業、惡業、造善業也好,惡業也好,都是由你的意念而發動,支配你的身口而去做;如果是這樣,勤觀三業。
 
但是在三業當中,主要對治的是什麼呢?財和色。一切世間上的災難、禍害,無非是發生於財、色離開這兩種就沒有了。為什麼他要貪財?為什麼他要好色?愚癡,沒得智慧。所以要對治邪見,對治愚疾了,這些念頭不會生起。所以菩薩在修道的時候,他要制止身口意三業,讓他逐漸的發生智慧,越發生智慧,越能消除障礙,越能消除障礙,智慧越增長,這兩者相生相長。你要是使這個身口意的善業增長,惡業就消失了;如果制止不了,惡業增長,善業就消失了。
 
惡念跟善念,表面上說是兩個,實際上就是你心裏起念的一個念頭,一念,眾生跟佛平等平等,如果你有貪、瞋、癡,就是眾生;沒了貪、瞋、癡,就是諸佛,眾生跟佛沒有差別貴州省在一念心當中。
 
你最初開始修道的時候,怎麼修?怎麼能入?要觀。如果你觀不成的時候,可以對照著觀。怎麼對照呢?你一觀到佛的功德,觀佛所作所為,我應當學佛,我應當怎麼樣做。佛怎麼樣成就的?佛說法四十和年,就是告訴你要怎麼樣做,這就叫法。法叉是方法,就是方便善巧。若是對你說的,你依照佛對你說的,你這樣做就好了。你沒遇見佛,你把佛所說的法,按照對你合適的法去修。

有的法,你修觀修不起來,內心太散亂,一坐下就睡著了,觀不起來。你怎麼辦呢?你就念「皈依佛、皈依佛、皈依僧」來對治,等念完了不是得修觀。因為念只是口聲,你的意還沒能夠跟佛、法、僧結合在一起,僧就是你自己的清淨,法就是你的觀想思惟,佛就是你原來的本性,這是大乘。如果你現在做不到,找尊佛像觀想釋迦牟尼佛;之後,看釋迦牟尼佛所說的經;之後,想那些清淨的僧人,雖然是沒有過完全修成道,他能說脫塵了,離開世俗,就比我們在家的清淨得多,我想大家都會承認的。這樣你就可以初入佛道之門。
 
你如果這樣的逐漸增長,逐漸的訓練你自己,磨練你的心,你的智慧漸漸明了,業障漸漸消了,道也就漸漸了,這個時候你就發出一種神通,明瞭就是通的意思,光明是沒障礙的。像日光、月光、燈光,你如果隔起來,還是有障礙的。我說的光明是佛光、是智慧光,這種智慧光什麼也障也不了。有你自己的心光,心光是什麼呢?是慧明。這個智慧的光明是遮住了。如果你煩惱輕,智慧增長了,那個光明就越來越顯現,這樣子你還漸的就能入道了,但是你最初下手的時候一定得這樣做出。
 
剛才有位道友問我說,佛經的名相很多。佛經的名相,你不要去執著。貪,就是貪財、貪色。不貪財,不貪色,就是我沒什麼渴愛的。你先磨練你的心,不要講名詞。你要想真正的清楚,就看《教乘法數》,你可以去查,也可以看看《百萬明門論》,法就有一百種,我說的只幾種而已,你可以從《百法明門論》去學名相。
 
凡是這些名詞,底下一定有個涵義。說貪,貪什麼?它的涵義就是貪財、貪色。貪財,也不過是一句話,怎麼樣貪法?貪到什麼程度?像我們士、農、工、商一切百業,我們開畫廊、開畫展,經營費用,這算不算貪呢?如果你在工作,給人打工,一個月你出了勞力,收了他給你的待遇,這算不算貪呢?如果沒這些費用,你又怎麼能生活呢?這是正當的。
 
怎麼樣子算貪呢?你掙了五十塊錢,一心想掙一百塊錢,乃至向老闆討巧,或者出些點子,或是打些個主意,意外的想得到,這就叫貪了。或者買彩票、買獎券,或買樂透獎,一下子發幾千萬,那不曉得多少年。買的人多,得的人只一個。出彩券的永遠賺錢,這就說明了得不到的人太多了,不然大家都得了,他賺什麼?還拿什麼來給你?這就是貪,非分之想、分外之想,都叫貪若衣食已經滿足,還沒完沒了的去做,這就叫貪了,如果我們自己吃不飽、穿不暖,我想去掙幾個錢,你再說我貪,我就不要活著了。
 
但是,還有一種說法,還有一個理解力,你雖然這麼窮,貪心很大;他雖然財富很大,他有捨心,他沒有慳貪之心。那就是說,看你肯不肯布施,你吝嗇不吝嗇。
 
為什麼說我們被財、色困住了呢?我跟大家跟一個故事,大家再參一參是不是這樣子。這個故事也算是真事,我們東北,有一個在佛經上說是大富長者的人,他土地很多,財富很大。他一天到晚就發愁,總愁不讓他的財富損失,怎麼還能增長,所以他考慮很多;因為他家大業大物大,不能不考慮。可是他跟間遙一個放牛羊的孩子,早上出來,把牛羊搖搖出去,晚上搖回來,出來、進去一天都唱歌,歡歡樂樂的。於是這位老闆娘,就跟老東家說:「你連那放牛的娃娃都不如,你看人家一天唱來唱去的,你看一天到晚愁眉苦臉。」老東家說:「你看他很高興啊?我明天就讓他不高興。」老婆婆不信。他說:「我跟你打個睹,看我明天就讓他不高興。」
 
晚上這位老東家就拿著一錠銀元寶,擱在他喂牛的槽裏面。這個小牧牛童晚上喂草,就看見一個元寶,哇!高興昏了,他也沒考慮這元寶怎麼來的,拿著這元寶,很喜歡。打主意了,就想制一套衣服,又想去投資,或者自己買點什麼小東西再生產。他也不唱了,出去也不唱了,回來也不唱了,不曉得這錠銀子該做什麼好,整天就在那裏愁。
 
這位老東家的老婆婆一看,這孩子真的這樣了。她就問那位老東家:「你怎麼害得他這樣了?你看愁眉苦臉的一天,簡直也不唱了。」他說:「很簡單,我今天晚上,我跟他一說,明天他照樣唱起來。」老婆婆還是不信。
 
晚上他就到那牧童房裏去了,他說:「我那一擱在槽裏一錠銀子,你看見沒有?」那小孩子很老實,說:「看見了。」「那是我放在哪兒的,我看有沒有貪心,是不是好孩子。」「你害得我都睡不著覺,拿去吧!」第二天他果真又唱起來了。
 
之後,這位老東家就跟他老婆婆說:「我這麼大財富,我能睡得著嗎?一錠銀子就讓他折騰成那樣子,他要是像我這樣子,他不是愁死了!」
 
我講這個道理,大家可以參悟一下,我們是不是這樣?我們也許不同,總是想積累一點,怕丟掉了。經營商業也是這樣子,做學問也是這樣子,你若不進,一定要退,你想保守,恐怕守不住,這叫貪,貪得無厭,在我們佛教說是看不破、放不下。
 
每一天人都有這麼個過程,都如是打算,你還怎麼修道啊?你怎麼入道啊?什麼都考慮,就不考慮我什麼時候死。一提起死,就恐怖、害怕,不想死。但是你想也好,不想也好,死是必然的、決定的,也是你抗拒不了的。我們信也好,不信也好,反正你參一參是不是這麼回事。如果有人不死,或者都不形象化,我看這個地球老早住不下了。必定得死,每一個人知道必定得死,但是每一個人的心,永遠不死,這個貪得的心永遠不死。我們想到這點,你放下一分,你就自在一分,你放下十分;你一分也放不下,你一分也解脫不了,這就是貪。
 
發脾氣跟貪是兩回事,好像相彷,但不是一個。有時候,人的瞋恨心來了,什麼都不顧了,他的財富都不要,連妻子兒女也灑脫,就是要把氣泄出去。但是這個氣沒等泄出去,命都丟了,第一個人就是這樣。對一個修道人而言,瞋心更厲害,「一念瞋心起,百萬障門開。」當你的瞋心發動的時候,什麼智慧聰明都沒有了,很現實。你自己看不見,你在發脾氣的時候,你的面貌,你的音容形態全變了,你自己不感覺到。
 
我在紐約有一個皈依的弟子,他們倆夫婦都皈依我。但是他倆看不破,一點小事就吵,吵起來就沒完沒了。有個女兒十七、八歲了,一家就三口人。為什麼吵呢?要是一問,一點事兒都沒有。或者先生把碗擱在這兒了,太太說:「我正要用這個地方,你把它擱在這兒來擋我!」拿開就是了,她不,她要跟先生吵。我們每個人吵架,必然的規律,就是把以前成股的爛帳都拿來了,越吵越沒完。你們大家吵過架的人婦道友們,想想是不是這麼回事?還牽扯好多,永遠扯不清了,怎麼扯得清,又不就事論事,類似這事兒談來很多。
 
她女兒也感覺很苦惱,就來找我。我說:「他們正在吵的時候,你勸也勸不了。我拿你家的照相機,把你爸爸媽媽吵架的樣子照下來,你去洗,洗完了就給他們自己看。「她照下來,就擱在那兒,她媽咪一看嚇壞,說:「這是誰啊!」她女兒說:「不是你嗎?你那天跟爸爸吵架,我照的。」她看了半天,不開腔了。之後,她先生也看了相片。之後,她天天來拜懺。我說:「你拜懺的功德一點都沒有。為什麼一天到晚起瞋心?」她說:「他不講理啊!」我說:「他不講理就是你不講理啊!他不講理,你講理,就沒吵的。若他不講理,你更不講理,你們兩個就吵。其中有一人講理,還會吵嗎?」我說:「你好好看看你那個相片。」這個方法還是好的,兩人以後想要吵架,看看自己相片。」漸漸的,瞋恨心就消失了。
 
我們做很多事的時候,往往充滿瞋恨心,沒辦法。修道者就沒有瞋恨心了?恰恰不然。我在大廟裏頭過,我們參禪的道友們,脾氣非常大,平常是壓著的,要是一點著,無明火三太。他在修的進修就觀,越坐火越越盛。話頭,他看得很好,機鋒轉語也轉得很多,就是脾氣很大,放不下,一觸到就火冒三丈,這能算得道嗎?這不能算得道,所以瞋心很難降伏。
 
應當怎麼樣來修持?如果這個人心地慈悲,不論他長得多醜,相貌怎麼不好看,誰見到他誰喜歡。我跟大家舉個例子,廣欽老和尚你們都見到了吧?他的樣子多難看啊,但是誰見到他都磕頭啊,都很高興。
 
還有,今天李居士拿著弘一法師的相片給我看,弘一大師五十多歲就老得很,為什麼能誰見到他都喜歡?他已經修得內心有德了,他感人,一看那相,你就受感動,他永遠也不發脾氣,他不生氣,他只是不說話。弘一法師還有一個特點,他要是哪件事不高興了,他第一個不吃飯,第二個不說話。你給他端來飯,早上端來如是這樣子,中午端來又這樣子。
 
在青島的時候,不知道弘一老法師跟誰生氣,也不曉得是誰得罪他,他也不說話。我跟傳貫法師緊張了。我們想,別人沒接近他,或者是我們倆得罪他了,或是惹他煩惱了,我們就給他求懺悔。他就擺頭:「跟你們毫不相干。」跟我們毫不相干,那是他自己的內心了,他是對治他內心的煩惱,他用這個方法降伏。他就是這樣修的,他絕不說一句傷害別人。他自己煩惱了,他自己壓迫,他就懺悔,不吃飯,不跟你說話,跟誰都不說話。
 
每個大德都不同。我親近的這幾位大德,各人有各人的特點。虛雲老和尚就不同,學禪宗的就不同。老和尚的脾氣很大,但是有個特點。我們這些小和尚在他跟前,你再怎麼樣,他都是非常慈悲的;如果你是常住的執事,或者是負的責任越多,他對你責備越重,這就不可思議。每個大德你可以從他日常生活中受到教育,他是以身作則的。
 
像我們不法的人,要是一瞋念,你不要發作,也不掛在你臉上,把煩惱布施給別人。你要收到你心裏來,給人家歡喜;再大的苦痛,你自己忍受,給別人是歡樂。一回、二回、三回、五回,你自己的煩惱就漸漸清了,這就叫修行,修行就在你日常生活當中,不要另外找。你要是盡想你的煩惱事,過去的也好,籌畫未來的也好,你永遠通不了,通不了就是障礙,障礙就是解脫不了。如果你經常這樣做,修道的時候,你就通達了,通達了你逐漸就解脫,這就叫解脫道。這在你日常生活當中方法很多,看你遇到什麼境界;遇到什麼境界,你就對治什麼境界。
 
貪瞋之外,還有邪見。對治邪見非常之難,如果你不是從學習來的,就念一句「阿彌陀佛」,你的邪見除不了。況且,你用邪見心來念「阿彌陀佛」,你念的「阿彌陀佛」也邪了。邪人修法,無法不邪;圓人修法,無法不圓;要是用發脾氣來修法,無法不發脾氣,在那個上頭他都跟人家發火。
 
我們有個道友,他看看佛經,把桌子一拍:「怎麼能這樣說呢!」別人說:「你跟誰說話呢?」因為你的內心生起煩惱,那是文字,什麼都沒有,是你自己在煩惱,不是文字在煩惱。
 
類似的事非常多。我們每個人,具體存在不同,我不能說得太多。你自己發生什麼問題,你就在佛經找方法對治。你要是撿現成的方法,你拿來,不適用,為什麼呢?你不見得跟經上所說的一樣。佛所說的,就我剛才說的,每個人那財好色,可是你就不是這樣子,你生性就很愚鈍。我有個外甥,他就不知道財色。女朋友要找他,跟他交朋友。他就跟她發脾氣:「你纏著我就知道財色。女朋友要找他,跟他交朋友。他就跟發脾氣:」你纏著我做什麼!你沒事兒做了?你做你的,我做我的。」到了二十歲還不懂得男朋友關係。現在他出家了。他家沒有色的問題,從來不生煩惱。當然,他也去找朋友,也沒有這個事兒,他從來沒想過結婚。
 
他另外有個煩惱,好練武術,他看見哪個人武術比他高了,他煩惱了,非要練得超過他不可。我說:「你這點本事,你練好久也超不過。你看看武俠小說,那練武術的,功夫到什麼程度。」他是在北京學大鵬拳的。我就拿他做例子,他的煩惱跟任何人都不同。別人不會像他這樣愚蠢,掙的工資拿回來,或給他姐姐,或給他妹妹,都給人家妹妹,都給人家分了;他自己也不用錢,也不花錢,掙的錢都給別人。你要是說財色是生死根本,他就應該斷生死了?完全不是這樣子的。他有邪見,這邪見很不好糾正,他認為他是對的,誰跟他說什麼,絕不聽。
 
後來,我就這麼勸導他、引誘他,念《金剛經》。他一念《金剛經》,就入了。他一直念《金剛經》,念的念的,一天念幾遍。打坐,有時候一夜坐坐都不睡覺。因為他生性愚鈍,有點呆滯,小的時候幾乎智障,但是他兩件事不智障,一個是練武術,一個是讀佛經,他不智障,居然還有很多人請他講經。他講《金剛經》,我聽了笑死了。他媽媽跟我說:「社會上居然有這麼多人,把這個傻小子當成一個智者,跟他去學。」我說:「你認為他在幹什麼?」跟他學的人還不是一般人,而是他住家附近的讀書人,北京師範大學的老師、學生,他就跟他們講佛經,也有跟他學武術的,也有跟他學佛經的。
 
你說這個怪不怪?世間上的就有這麼多怪事,也就是各人的存在不同,煩惱也就不同。怎麼辦呢?你就薰習啦,《大乘起信論》講「薰習修」。你感覺你哪一樣煩惱重,你就慢慢薰習,把你薰變了。如果你一天在香鋪裏,你出來滿身是香的。如果你在魚市,你出來都是臭的。你要是坐車,在賣魚的碼頭走一趟,你那輛汽車聞起來都是魚腥味,馬上就得洗車。特別是在美國,只要在魚市過夜,你感覺身上好像有股味道。這就是薰,如是你成天在那裏頭,你會不臭嗎?
 
如果大家整天在自己的小佛堂,共同的學佛、學習佛經,或共同的拜拜佛,這就是薰習。雖難你沒有根深蒂固,這一薰習,就把你過去本具有的薰,出來了,你就自己發生智慧。
 
我是得到薰習的好處。我在家當小孩子的時候,沒讀什麼書。等到了福建鼓山,讀《華嚴經》,可是我有好多字還不認識,怎麼讀《華嚴經》呢?就那麼薰薰薰,還有懺悔。懺悔的方法是最好的,懺悔能把你業障消失,你自然就會有智慧。生出智慧來,一切都無懼無礙;有了智慧就是光明現前,什麼都會通達的。這就要靠修,這是修得的。有時候是不、學的不扎實,學完了又丟了、又忘了。如果真正自己薰得的,你忘不了,永遠都豐承著。
 
我是自己證明的,我住了幾十年監獄,住監獄,住監獄這一段時間正是三十七歲到了六十七歲,這幾十年也應該把以前所學的全忘了,而且從來再沒聽到那以前所學的全忘了,而且從來再沒聽到那以前所學的,眼睛看不到以前所學的,身體當然也行不到以前所學的,全斷了。經過幾十年,又恢復了。這是因為我不是學來的,我能夠把以前所有的顯現出來面已,所以丟不掉。
 
大家現在所受的皈依,所受的三寶,你丟不掉,這是種子。當你受三皈依的時候,給你受的老師就說了,你的身體現在雖然在俗,但是你的心已經是菩薩了。為什麼這樣說呢?種子不掉。這是一個善種子,你再加以薰習,善根仲子就發生了,這樣就可以入道。
 
再也不要問「我怎麼樣修行啊?我信佛好久了,還不知道修行啊!」這是不對的。你只要皈依三寶,能念三寶,都是修行;能這樣的思想,這樣的用心,不貪財,不變色,這就叫修行。常時觀身體是無常的,是不乾淨的,是幻化的,是要死的。你這樣觀,你的煩惱就清了,這就叫修行。以後,逐漸的你再不墮三惡道。惡業既然消失,善業自然就增長,這兩個是相對的;那邊消失了,這邊自然就增長了。你這樣來修行,我想大家都會吧。
 
當你一想到:「我多掙幾個錢。」回想再問一下:「我掙錢做什麼?如為了生活,我應得的夠了,生活也就夠了。」那個時候在印度,我們的和尚不准家裏擱一點吃的東西,穿的東西不能多,到吃飯地時候出去化緣,化到了你就吃,化不到你就餓。這就是斷你的貪心,這個制度就是這樣子。到我們中國來了之後,自己的廚房做做,買很多菜囤在那兒,米也買很多。到我們中國來,佛法就已經變了。對修道者而言,那就是使你煩惱增長,消失的時候很少。
 
現在大家所看到的、所聽到的、能夠有多少人不貪財、不為色的?你打開報紙看,所有的災害、死亡,為什麼會發生?你可以很明白醒悟了,離開財色還有什麼?說他沒有貪財,只是販毒。販毒做什麼?搶劫做什麼?不都是為財嗎?為什麼強暴?一個中國的小孩,就做很多這些事情。現在的罪業越來越重,這就是貪、瞋的種子,要是這樣的來薰染,這個社會跟人類真是悲哀啊。現在你聽見的,你所看見的,都是什麼?他往哪兒去?如果你很清楚了,學佛的一看,你就知道,他們瑞走的什麼道路啊!將來他的結果是什麼,很清楚。
 
所以我們才希望能夠有一個明白的方法,讓大家離開貪、瞋、癡、慢、疑。雖然是名詞,其實就是貪心、瞋恨心,愚癡邪見,還有慢。
 
慢也很難除,明明不及人家,還感覺得比人家強。我們就拿錢來說,人家生意做得很好,你沒有錢,你沒看見人家辛辛苦苦怎麼經營才有這個財富,你就感覺著「我比他強,我雖然沒有錢,道德品質比他強。」其實你的道德品質本身就具足障礙,這個本身已經就不強了,你還感覺什麼強?這就是慢。本來不如人,還感覺比別人強。或者是他本身是一個做學問的、會畫畫的,他看那個不會畫畫的人,他認為那些人都愚蠢;或者他自己讀了很多書,他認為那沒讀書的人是愚癡的。這都叫慢,慢本身就是罪過,在佛經上講就是罪過,叫驕慢。凡是驕慢的人,他不會再增長智慧,他認為滿足了。但是別人的長處,他從來沒看見過。
 
我在美國,他們說哪個人種低賤,在那裏評論,之後他們說:「老師父!你怎麼看法?」我說:「現在說這些話的人最低賤。」他說:「你敢這樣說!不是污辱我們嗎?」我說:「哪個低賤?你說人家低賤,你本身就是低賤的。你腦子裏儘是尊貴的,你看見人家都是尊貴的。你看見的現象,人人都有佛性。哪天要是遇到因緣,一聞到道,他會超過你的,走在你前頭,你的慢把你障住了。」
 
我們不要驕傲,不要自滿。我們看見別人,在某一方面是不如我們,人家比我們好處多得多。例如,他心地很純善,不會拐彎抹角。你知識越豐富,造的業越重,看你往那邊用。有些人的知識用得不恰當,用到拐變抹、萬般設計,怎麼抬高我自己,怎麼把別人都壓下去,這都叫慢。在佛教的術語說,就是「狠害」
 
還有懷疑,對什麼都懷疑。有些人懷疑得簡直不盡情理。如果他想追求真理,所以想問、懷疑。在禪宗,懷疑跟疑情不同了,大疑大悟,小疑小悟,不疑不悟,懷疑不是這樣。禪宗的疑,是起疑情,他想追求的他的本性。好比說,當我沒有到這個世界來,我在什麼地方呢?生下我來,哪個是我呢?就問了,找個我所存在,找個真我,這叫參。念「南無阿彌陀佛」,之後就問了:「念佛的是誰?誰在念啊?口在念嗎?是我心在念嗎?我現在這個心是什麼心?這個一定要參,這不叫疑,這叫參。
 
我們的懷疑是懷疑佛有沒有?法有沒有?僧有沒有?聖僧有沒有?真有成道的嗎?他對什麼事兒都懷疑所以就不學了。乃至學的時候,他學什麼都帶著問號,這是學不盡。他本身都沒有想入,他又怎麼怎得進去呢?
 
例如說,念佛能生極樂世界,很多老修行是在家老居士,念了幾十年佛就生不了。我從來沒有懷疑:「我死了能生到極樂世界,我念一句就走一步,念一句就走一步,從來沒有第二念說「我死的時候生不了極樂世界。」這一輩子念佛,絕對生極樂世界。
 
還有些人念了《地藏經》,看了那些地獄,他很害怕,他來問我說:「師父!我很怕地獄啊,我不會墮地地獄吧?」我說:「你是常想地獄嗎?」「是啊!我常想地獄。」我說:「那你非下地獄不可。」我說:「你想想極樂世界、藥師琉璃光如來世界、兜率陀天彌勒菩薩內院去聽聽法多好;你不想這些世界,為什麼常想地獄呢!《地藏經》中,地藏菩薩希望你別造這個業,告訴你專造地獄業的人,他一定到這兒來;你沒這個業,跟我有什麼關係!你沒業,跟你沒關係啊!
 
大家不要懷疑。學佛法的第一個要求,不要懷疑,相信佛一定能救度我,這就夠了。皈依佛了之後,我依靠佛了,我心依靠佛了,我身體皈依佛門了,我一定得救了,再不懷疑了。再不去找外道去學神通!學佛一、二十年了,還找印度錫克教去學神通。錫克教是有些道術,而且他自己還做了很多的註解,寫了很多的書,之後還去學外道。你說這是什麼原因產生的?根本沒信,他對佛教沒信,沒信就沒入。
 
有些人信佛沒幾天,就念佛,念佛就害病,之後他就死了,生極樂世界了。應該確信不疑,臨終十念就可以了。《彌陀經》說:「若一日,若二日,若三日,乃至若一日。「他這樣一心念佛,一心不亂,就再不想世間事了,再不留戀這個世間,他一定能生。
 
如果你沒有堅定的信心,懷疑,你什麼也入不了。如果你創一個事業,乃至於說你想發財,你今天幹這行,明天干那行,你挑來挑去,你哪裡也發不了財。你得一門深入,久了也就精了,精了你就能有智慧了,有智慧了,對這門你就能入得進去。
 
我講的都是偏重於智慧。我們的智慧怎麼產生?凡是你能夠天天念佛、念法、念僧,皈依佛、皈依法、皈依僧,沒有智慧是做不到的。沒有智慧的人,他會裏頭夾著很多的想法,他認為他很聰明,這就要被聰明耽誤了。這種聰明叫世智辦聰,這就是障礙,障道因緣,最厲害了,八難當中的一難。
 
要是這個人很老實,他聽見了就以此為真。他相信《法華經》給我授記了,我認為一定能成佛;連佛都誇了,何況生極樂世界呢?生不到?絕對能生,你也絕對能成佛。就是看你信的力量堅不堅、純不純。要是信了,一定要發菩提心。修解脫道到最後階段,就要發心,就要發究竟的解脫心。
 
現在講的這個法,現在我們所犯的錯誤,我們必須認識我們哪點沒對。知道了哪點沒對,把不對的糾正過來就對了,對了我們決定就去了。決定幹什麼呢?決定走到菩提道上去了。你最初的時候,一定要堅定信心,一定要皈依佛、皈依法,之後,別再懷疑一定堅定去做、去修行,就是念、誦持。當你念的時候、持的時候,你心裏的憶念就緣念,就是絕對的,不緣念你念不出來。
 
一起意,一作意,起意就是你心裏一起意,就是皈依佛、皈依法、皈依僧。貪、瞋、癡、慢、疑,你感覺你哪一樣最重?你對財特別重,財特別重的人有什麼相表現呢?不但他自己的東西,人家的東西,他甚至於把他的媽媽、把他的太太,都可以賣了換了錢。
 
我這樣說,大家可能不信。我住在四川監獄裏頭,有一個刑期二十年的人,他的案情是什麼呢?他把他媽媽、他的太太騙到河南,把她們都賣了。賣了,又回到四川,他是四川人。他又騙他弟弟,因為沒有什麼可賣了,又賣他弟弟,他弟弟就說:「你不是領媽媽到什麼地方?」他說:「我就同領你去找媽媽去啊!」他弟弟就懷疑了,說:「你領媽媽出去,你一個人回來了,讓我到哪兒去找媽媽,我外頭也沒親戚。」他弟弟跟他去了。結果他弟弟一看,就跑到大陸的公安局去告了。大陸公安局把弟弟、把他都抓住了。一瞭解他是騙他的弟弟,他就是人犯。他除了賣別人之外,沒得可賣了。這才把他媽媽、他的愛人都騙去賣了。
 
他當然不是為了色,他是為了財。你說拿這些錢做什麼?他賣人所賺的錢,自己一點也沒享受,也沒存在銀行。起出賊物的時候,在一個過橋底下,橋底有石洞,他把他所有賣人的錢都存到石洞裏,他犯案了,這一起,才起出來。是十幾萬,在七幾年的大陸,十幾萬不得了。這個人得槍斃才對,他只判了二十年。像這樣的人,恐怕像他這樣的人還是不少。像販毒的販子,明知道道是害人,他拿這些去掙錢,你說這個人愛錢愛到什麼程度?
 
所以,如果你對於財的觀念特重,你要修對治財的觀想,你可以修很多的觀想。怎麼觀想呢?知道財是假的。就像我說這個例子,大家想想看,把錢擱在洞裏,你也沒有享受,反而造出這麼的罪。把自己親人,媽媽、妻子是最親近的人了,都騙去賣了,賣了換錢,錢擱洞裏頭,你說這是不是迷?大家想想,這是不是迷?迷什麼呢?迷錢。把錢擱在洞進而頭還能起什麼作用呢?這叫迷,這叫業,我們所說的業障,這就是作業障住你的思想,就是沒有智慧,一點智慧都沒有。
 
我們再說色。好多人在情上自殺的,大家想想劃得來嗎?那時候我住在廈門大學附近,這期間廈門人大學發生幾件事情,有一位男生跳海,一位女生跳樓。他們愛情怎麼樣,當然不管了,反正是為了情。兩個人,一個是讀外語的,一個是讀科技的,畢業了得愛國家分配,你要找工作,國家給你找。一個分配到雲南,一個分到河南,這兩個就不能結婚了。這一離離很遠,大學畢業了,想不開,一個跳海,一個就跳樓。有些人還表示贊成,說他們為了情死,是演《紅樓夢》。他不曉得《紅樓夢》是一部道書,林黛玉告訴你虛幻、假的,你認識不到,當成真的,這樣就死了。
 
有些學生問我:「他們為情而死,死了之後該會很好吧?」我說:「他們都下地獄,下地獄像射箭那麼快,比殺他快得多。」密宗的中陰身也講這個問題,現在我們詳細講。這就是迷色。
 
大家想一想,這兩種都叫迷,一個迷財,一個迷色,大家要看破。看破了之後,你才能夠解脫。財色是生死根本,你要想解脫,一定要看破財色。
 
這些問題在《可含經》、《俱舍論》講得非常之多,學《華嚴》的人不講這些?《華嚴》就是從這個開始啊!看看〈淨行品〉,智首菩薩問文殊菩薩,問了一百一十種問題,文殊師利菩薩就答四個字「善用其心」。你的心,要會用,別迷到財色上。怎用法呢?如果不理解了,你把〈淨行品〉念一念,有一百四十一願,見什麼發什麼願,不是成佛就是度眾生,一百四十一願大概就是這樣的意思,總義就是「善用其心」。
 
現在我們聞到佛法,隨時緣念佛、緣念法、緣念僧,這就叫修行,就是「善用其心」。看到罪惡的事情,你躲開一點。自己那些不好的念頭。對人家沒利益,對已又有害,絕對別做,絕對別起信這個念頭。對別人有利,對自己有害,一定要做。學佛的人,要把一切眾生擺在前頭。
 
現代進步的社會,民主文明的國家,都標榜著為人民服務,全世界都是這樣子。我走過的因家還少了一點,我所看到的國家當中,很少是為人民服務,反而是顛倒過來為已服務。不論廣告說得多好,處處為人著想,其實為我賺錢,很簡單。
 
我們可以看看事實,我們要看做的、看行的,不要聽說的。所以我勸大家,不要聽我說的,我說這個你要去做,或者我也得去做。誰要這樣做,我們認為他是佛子;誰沒這樣做,不是佛子。這是佛教導我們的。怎麼來判斷呢?就是依著佛所說的話,看他所行的。我們不要聽說的,我們要看做的,他要這樣做,絕對能成道,也絕對入道;不這樣做,入不了道。每位道友,你要想離苦得樂,你要想得到佛菩薩加持,一定要做。
 
你說那麼多名相,我記不得!你就念佛、念法、念僧,皈依佛、皈依法、皈依僧,一天你就這樣念,你就成了,一定能入道,你地開智慧的。開了智慧,你再看經,自己看自己就懂得。佛經就是這樣,跟世間典籍不同。如果不懂,你念一遍沒懂念兩遍,兩遍沒懂念十遍,十遍沒懂念一百遍。
 
若我求地藏菩薩、求觀世音菩薩,我念十聲不行,念一百聲不行,念一行聲不行,念一萬聲、十萬聲、百萬聲,念到一百萬聲,有點熱呼氣兒,一直念下去,絕對加持你。不是地藏菩薩來了,也不是觀世音菩薩,你自己的心就靈了,就是自己加持你自己。心外無法,法外也無心。所以說,一切諸法皆是我的心,涵義就是這樣。
 
我最後講的這個結論,就是華嚴義。但是皈依佛、皈依法、皈依僧,也是南傳,也是北傳,不論什麼傳,最初都得皈依佛、皈依法、皈依僧,顯教如是,密教也如是,如果離開三皈依,什麼都不是,不是佛教。
 
第五講 修解脫道
 
我們繼續講修解脫道。怎麼樣修得解脫呢?要心裏清淨,要淨心。淨心就得觀心,你觀你的心,你觀你的心清淨不清淨。什麼事算是清淨呢?什麼事算是不清淨呢?有標準的,倘若你自己屬於貪、瞋、癡、慢、疑,這五種當中有一種,就是清淨。
 
貪,就包括很多了。我們通常知道的就是利害關係,還有種種的色相,色相包括多了,我們一般所理解的色就是男女關係,這是包括不完的,還有愛古玩,愛花草,凡是你有所愛、有所貪,心裏都不清淨。
 
為什麼心裏不清淨呢?沒有智慧者,你觀照一切法,把這一切法看成實有的,你想求得到。大家念《心經》,可能只是念念而已,沒有仔細注意。「菩提薩垂依般若波羅蜜多故,心無罣礙;無罣礙故,無有恐怖。」第一句話是「依般若波羅蜜」,「觀自在菩薩行深般若波羅密多」的時候,也是「行深般若波羅密」。「依般若波羅密」。「行深般若波羅密」,觀世音菩薩就深入了。
 
「依般若波羅蜜」,怎麼依般若波羅蜜呢?你學著有智慧,般若波羅蜜就是有智慧,你一切都能成功,做什麼事兒都能成功。你把惑業斷了,也能得到解脫。
 
剛才我們坐在那裏談,也算上了一課,時間也差不多了。有些道友問《楞嚴經》從聞、思、修到三摩地,就達到解脫道。現在簡單解釋聞、思、修,聽到了就想,想完了就去做。這個過程是很簡單,誰都懂,誰都不做,所括我在內。我們現在就是講解脫道,大家聞思修了沒有啊?聞是關了,思沒思啊,聞沒聞?聞就是聽啊,你怎麼聽的?
 
我們很多道以不知道怎麼修,就說:「我知道的太少了,對佛法知道太少了。」我說:「你知道很多的。」包括諸位才入佛門的,你都知道很多了,你所缺乏的是沒有經過你的思想整理一下,哪個是你應當要的,哪個是你不應當要的。你不應當要的,我講得秀多,不一定對你講,因為這裏這麼多人。佛所說的法很多,不一定是對你說的,那引起法不一事實上對你說的,但是從中有你應該用的。但是其中,有一個基本點大家都得用,就是皈依佛、皈依法、皈依僧。
 
我們聞到了佛、法、僧,有沒有思慮過?這段時間,你有沒有修?你沒思沒修,聞了等於零。你入不了三摩地,僅僅種一個福田種子,有福報;種個善根種子,善根種子就是未來再去修吧。這種子是不泯滅的,你現生想得到點好處、得到點利益,這是得不到的;因為你不做,你不去想。
 
例如說,多們從事商業活動,我們的客戶來了,我們首先考慮到,我們的貨給人家拿去,我能做得到嗎?他訂的貨,我們能滿足了?又考慮到,我們的貨給人家拿去,質料如何?一定要考慮。還有,我們做這一筆生意,我究意能收入多少?去了人工、去了運費,你不計劃一下嗎?就這麼糊里糊塗訂嗎?你得思考一下。何況你要了生死,聞到了生死的法,如果是佛教徒,那比你任何事物都重要。
 
你在日常生活當中,沒有苦難嗎?沒有不高興的事嗎?你事事都能如意嗎?絕對不可能。不說大家,就說我,如果今天早上念這部經,念得心裏很喜歡,我就很如意。哪果念了這部經,有妄想,有雜念,或者自己很慚愧,這慚愧也是不好的,沒慚愧是不行,不有懺悔;如果正念經的時候,有這些都是錯誤的。為什麼叱?你已經起行了,那些在你沒起行的時候,你應當思慮,應當考慮,懺悔,慚愧。你正在修行的時候來夾雜這些進來就不純了,這不叫清淨心,淨心觀就得這樣淨。
 
當你念經的時候,你夾著好多的思想在裏頭,雖然你在念,你心裏不清淨。你既然心裏不清,你所得到的果清淨嗎?好比你念普賢菩薩的〈普賢行願品〉,你心裏頭清淨,你能得到跟普賢菩薩結合一起嗎?你能得到普觀菩薩的在悲心嗎?
 
若你念《金剛經》,你能體會到須菩提一見到佛性往那裏一坐,他就說:「如來善護念諸菩薩,善付囑諸菩薩。「須菩提跟著佛也二、三十年了,天天如是,怎麼沒看見佛善護念、善付囑啊?怎麼今天才發現佛菩善護念、善付囑啊?須菩提證了阿羅漢果也不是一天、兩天了,見思惑都斷了,他今天才體會到佛是善護念諸菩薩、善付囑諸菩薩。大家天天念《金剛經》,你體會到佛怎麼樣來善護念、善付囑啊?
 
你必須得淨心。你淨了心,觀你的心,跟旨所教導的教義,跟佛所制訂的制度,結合不結合?一定要結合,結合了之後,你就進入解脫道。不然你上不了,連道路怎麼走,到得了哪兒,你都不知道。你出了門都找不到家。東西南北往哪兒走啊!就是這樣一個涵義。
 
你要想修,必須清淨你的心,然後好好觀察一下。事前有些準備,你準備好了,然後正式修行。像我今天要拜懺,拜懺了,你的心先靜一下;到正式拜的時候,每句話都講「一心敬禮」,你千萬不要兩個心、三個心,四個心,乃至包括多好心到這裏來磕頭。磕頭只有身體禮拜,效果不大。雖然也在磕,拜完了,也出一身大汗,汗白流。汗白流的意思,是你得到的少,而付出的多。這樣子就需要淨心,需要觀心。
 
我們這裏說的淨心、觀心,是能把你的妄心降伏一下,不是斷。我們還沒有達到真心。真心具足一切,從降伏到斷,讓我們真心顯現。顯現了之後,依真而修,才能夠從菩提道的發心下入菩提果,這中間有很多過程,要不然佛不需要修三大阿僧祗劫。
 
但是,我們自己要求自己,不要太高。我們曉得我們是什麼位置,曉得我們的貪、瞋、癡有好重,漸漸的磨練就好了。若一步登天,沒有哪種事。想頓悟,盡看大乘了義經典。其實我們太低等了,我們是小學生、凡夫,盡想做聖人的境界,這是做不到。
 
應當怎麼辦呢?就我們現行的煩惱,你哪一個煩惱重,你就用佛教導我們對治煩惱的方法,先把煩惱降伏了。讓你的心經常在愉快當中,來學佛來信佛,來做一切事業。你做,賠錢了,也很喜歡;生病了,病很嚴重,很喜歡。
 
我曾對一個癌症的弟子說:「你不生癌症,你不會這麼樣誠心術。」生了癌症,癌症治不好,直到死亡了。他知道死亡了,下了決心,等死。你等死,反倒不如死了,癌症好了,這叫不可思議。就是你要下決心,一般的小病,我們要有信心,不有說沒信心,沒信心,你怎麼入佛門呢?
 
有一天淨耀法師帶我到土城監獄,去探視三個死刑犯,臺灣報紙天天都有登。要我對治他們講開示,講咐開示?我說:「好好一起念觀世音菩薩。有兩種道路走,一種,槍斃,照樣的執行;另一種,改變了。」如果聞到了觀世音菩薩,槍斃你了,真是太好了,在我要死的時候聞到觀世音菩薩,一心念到死,我說:「你就再不墮三途了,再不被槍斃了。不然你再來生,也許還被槍斃。」為什麼?你盡做壞事,不槍斃?但是不昨得多少年月、多少劫,才能轉生為人,這樣槍斃你下地獄去了。你聞到佛號了,聞到佛法,就這麼修行,雖然一樣的死,死得不同了,全變了,因變,果也變了。或者,你還留戀這個世界,還想不死,因為你這一念聖號,不死了。
 
這種例子我經歷過很多。我住監獄裏頭號,不許宣揚佛法,但是我還不被為難,我挨著那個判死刑的人,他也不吃飯,也不幹啥,在那兒哭啊。哭沒得用,流眼淚不會讓你釋放了。我說:「有個方法你用不用?」他說:「什麼?只要有方法我一定用。」念觀世音菩薩。他連話都沒問我,靈不靈都沒有問,他這時候就一心念,念到第七天,不可思議來了,就要提他出去。他說:「似乎要槍斃了。「我說:「不一定,這種提法,不像槍斃,警察都沒來,若要槍斃了,門口一定佈滿了人,這不像槍斃。我們應生歡喜,誠誠懇懇的念。」後來到那兒給他重新審判,回來的時候腳鐐手銬都沒有了,不過,不許他跟我說話,他就走了。
 
你說靈不靈?「他都靈,老和尚你為什麼住在監獄三十三年?」這有兩種說法,我不靈,我念得不誠心。他是必死心的,我不是,那就對我不靈,對他靈。他的問題是,他父親在香港,他在大陸,共產黨就疑惑他是國際間諜。因為有一個栽賊的人栽他,就斷定了,要槍斃。就在他念觀世音菩薩的時候,香港來證明說他跟他父親毫沒連繫,而他父親是個純粹的好生意人,從來沒反對過共產黨。好,這麼一下子,他馬上就從死牢釋放。這過程是不可思議,觀世音菩薩靈不靈?說靈,這是他的事,不關觀世音菩薩;說不靈,他不念觀世音菩薩,他就死了,這叫不可思議。
 
我有一位犯了癌症了弟子,她現在回高雄了,她是在榮總開刀的,醫生說她活不過五年,四年、三年之內必準死。她在銀行工作,還是高級職員,現在都辭掉了,等死。等死幹什麼呢?就是念佛、信佛。三年過去了,四年過去了,五年過去了,她到溫哥華跟我說:「師父!我可能不死了。」我說:「不一定啊,你還要繼續用功,像以前一樣。」她現在好了,還準備跟我朝五臺山。你說靈不靈?
 
我們信佛的人說它靈;不信佛的人說:「癌症轉化了,原來就不很嚴重。」但是他的膽可切除了,沒有膽了。我問他:「你不害怕不?」他說:「還害怕。」我說:「膽又長起來了。」沒膽的人,就不知知道害怕,嚇破膽。我們經常說,嚇破你的膽了。膽都嚇破了、切除了,他就不再害怕了;但是他還害怕,膽還沒破。
 
還有在這裏講課的一位法師,他不但沒膽了,連脾氣也切了,肝也切了一半,醫生說他活不了一個月,現在好多年了,還在這裏辛苦講譚。
 
所以,你說佛菩薩中持,信的人,我們把這些功德推給諸佛菩薩;不信的人,他本來就不該死,本來就不是嚴重的病,話可兩頭說。但是,我們信佛的人,一定要淨心、觀心、滅除現行煩惱。說這些佛菩薩加持,大家想,佛菩薩加持嗎?是自心的力量發生了。假外界的觀世音菩薩力量,引發他自心的自性力量,自性是空的,根本沒有生死涅槃,什麼病痛苦惱,都不在乎,他就沒事了。這是兩種,有內在的,有外在的。
 
但是,我們現行的煩惱一定要對治。對治的時候,從聞、思、修入三摩地。你聽了,要想一想,要觀想,用你聽到的,把你的心清淨清淨。若我們念佛、念法、念僧,你想一想,佛是做什麼的?佛所說的法都是什麼?僧人是幹什麼的?你不要想一想,佛是做什麼的?佛所說的法都是什麼?僧人是幹什麼的?你不要想那些你看不起的和尚,你想好一點的。我們念的《阿彌陀經》上的大阿羅漢,舍利弗、目犍連、摩迦葉、摩訶迦旃延,你想那些聖僧,都在你跟前。
 
大家都知道迦葉尊者沒入滅,他到哪兒去了?他在那兒坐著不動啊!他分身行百億,你身邊都有。一萬六千大阿羅漢都在這個世界,你不信就沒辦法。觀世音菩薩經常在人身邊,地藏菩薩經常在你身邊,他跟每個眾生都有緣。「我念,怎麼沒見到他們?「你自心的光明,你自心的德,跟他們還接不起來,你見不著。等你幾時念靈了,你可以隨時見到。見到他們,你也不要稀奇,也不要對人宣傳說:」我念地藏菩薩,拜這麼多年了,地藏菩薩一天在身邊,我跟地藏菩薩一天說話。或者還可以打電話。「這是騙人的,不要信。真正見到的人,他絕不會跟你說。但是你自己修到,你自己知道,你也不能說。這是你自心顯現的,你向外外說什麼?這是第一種。
 
同時你還得瞭解,什麼叫佛法?你皈依佛、皈依法、皈依僧,你連什麼叫佛都不知道。「老和尚講的開示,所寫的偈子,或者《華嚴經》,那不是佛法呈?「那是外界的,你要信你自己的佛法,千萬不可離開你自心。你所有產生的力量,都是你的心力所產生的。你必須把外界的住世三寶,跟自性三寶結合起來。你不要認為皈依佛、皈依法、皈依僧那麼簡單,你要思惟、要修、要是思惟了、修了,你知道佛、法、僧就夠了。
 
要從聞、思、修入三摩地,這是《楞嚴經》了義的法,叫作開悟的楞嚴。你真正把這幾句話懂了,我真正去做,自然跟《楞嚴經》結合了,什麼問號都沒有了。因為你沒有這個功力,你看見什麼都不理解,會懷疑「為什麼這樣說」。等你有功力,你讀一百部《楞嚴經》,天天讀,你看看你自己,《楞嚴經》上的很多話你會理解的,佛經就有這種加持。
 
別認為《金剛經》經文很少,你也會背了,你沒懂得幾句話啊?沒懂啊!你要懂了,對三藏十二部經典你都可以通。信嗎?不見得信。要修,要思,你就真信了。那個時候才叫真信,再沒有問號。現在我們的信,「師父說的,師父也是那麼信的。」那位師父也沒有真信。真信的人,決定不疑。
 
真信有些什麼現象呢?在《華嚴經》講十種心,才能成就一個信心。為什麼修信心要一萬大劫?那才是真信。到了一萬大劫之後,信心真正的堅定,入初住位了,《華嚴經》初住,這時候發菩提心,發的真心,他一發心就能跟佛一樣,到別的世界也示現成佛,也度眾生。但是,他是一位一位修,這還是相似見真理,不是真的。相似,成就信心那麼容易啊?
 
有些道友會說:「我信佛好多年了,師父你怎麼說我沒信心?」我說:「我出家六十多年了,我還沒信心,你才信了幾年。」你知道什麼叫信心,信心要入位的,這不不算正式入位的。《華嚴經》最了最大的,善財童子最初是參文殊師利菩薩,從信入手,乃至於成佛了,跟彌勒菩薩一樣了,等覺菩薩位了,不要讓他回來參文殊師利菩薩。懂得這個涵義吧!
 
大家學佛經的時候,要是你從那個最不理解的、最深入的地方入手,不論密宗的大手印,還是《華嚴》、《法華》,你無法理解的時候,你怎麼辦呢?你回過頭來,從你自己的現在的一念心入手,如果你把現前一念心掌握住,對治貪、瞋、癡,到那個時候。煩惱就是菩提,貪、瞋、癡就是戒、定、慧。
 
本來我去年想發心講講《浮名經》,也就是《維摩詰經》。後來我思想轉變,所以還是從頭開始,講講皈依佛、皈依法、皈依僧。但是我們把皈依法、皈依僧講到深處,跟《華嚴》也合,跟《法華》也合,跟《楞嚴》也合,你隨便講哪部經,你就用皈依佛、皈依法、皈依僧,到你自心的皈依佛、皈依法、皈依僧。
 
我們的時間不夠,要是夠的時候,我們應當再講一講五戒、八戒,只要能把八戒持好,再加上你三皈依的力量,豈止生天,你就成佛了。一即一切,現在我們受了三皈依,受過三皈五戒、八關齋戒,受過條文,可是,還沒有詳細理解。真正理解,你就從聞、思、修入手,你修吧,夠你用的。我們不是知道太少了,我們教知道很多,可是,缺乏思跟修。往往自己產生了很多誤解,已經墮入邪見坑,還認為自己很了不得,這還是持戒清淨的道友很多錯誤觀點,大家不能學。為什麼佛講要持戒?戒、定、慧,從持戒的戒經裏面,你能學到很多不可思議的東西。你說:「那不是持戒,叫我們不做的。」那裏頭也就包括一切了。佛說法是交錯的,這裏頭含著深意。
 
我們有些道友說,我一天念十萬聲佛,或者念多少萬聲佛號,才能往生極樂世界;如果數位念得少的話,生不了極樂世界。我昨天在拜懺的時候,跟幾天道友說:「你想念多,沒問題,釋迦牟尼佛在戒經裏頭教過我們念佛。怎樣念呢?」「南無西方極樂世界三十六萬億一十一二萬九千五百阿彌陀佛了。你念吧,念一聲就是念三十六萬億一十一萬九千五百聲。」
 
佛看見兩個老夫婦,拿著兩籮筐,一籮筐是空的,一籮筐裝著彀子,念一聲「阿彌陀佛」,拿個彀子往那空籮丟。佛說:「你們這些老善人幹什麼呢?」老夫婦說:「念佛計數量啊。」「你要到什麼時候才能所這一籮筐擱到那一籮筐去?」老夫婦說:「不知道。」佛說:「我教你們一個方法,你們就念完了這一籮筐端到那邊去;再念一遍,你們又把籮筐端在這邊來,你們一天念了,就端了好多的籮筐。」
 
是不是多念就能夠生極樂世界去?你要心念,你的心跟極樂世界相應了,你的心跟佛心相應了,你的心在這個世界就清淨了。「心淨則國土淨」,「念自性彌陀」話都會說,做起來就糊舉行了。像我似的,我什麼都不記得,一出門,我走到天母去,我走不到;你住在什麼地方,不知道!那叫什麼街,不知道?糊塗了,出門就糊塗了。
 
一定要淨心、觀心,合乎佛的教導,合乎佛的制度。就是在這個社會上都有法律,都有憲法,都有制度,你得合乎人家制度,這樣你才能進入修解脫道。
 
我前面講的都是深義,你還得學點淺的,能對治現行煩惱的。你起什麼煩惱,你漸漸的磨,讓你的心,又明又淨,有了智慧。無斷現行煩惱,我們斷的力量不夠,要伏。要是生起貪心不要讓貪心生起。因為我們人還是要死的,這不見得屬於「我的」,好多事情不見得屬於「我的」。如果你會想的,全是「我的」。
 
如果你要學《華嚴經》,這個大千世界全是「我的」,在我心之內的大家修供養的時候,不用去買朵鮮花。經常的一拜懺,「願此香華雲,遍滿十方界。」哪裡來的啊?超級市場花店有的是,你用觀想都搬來就好了。
 
以前在溫哥華講經,有一次,弟子帶我去維多利亞花園,整個是花園。我永遠觀在心中,我到哪兒一拜,就先把維多利亞花園的花拿來供,維多利亞的花,也不微妙。你要多看看六欲天那些諸菩薩供佛的花,你也要從你心裏借來從養。這些花都要壞,你心裏的心永遠不壞的。你幾時用,一作意就來了。外界的這些花你拿不來,壞了你明天再拿就不行了。你心裏的花,心花怒放,那是不可思議的。
 
用心去從養,效果大。為什麼呢?如果你的心思用這些來供佛,是你心力大,心清淨了,觀想力有了,是淨心、觀心,那種功德可思議?有相的,你可思議,無相的,你怎麼思議啊?你也在這兒跪著供佛,那樣一供,你知道人家心裏想什麼?那種功德是不可壞的。
 
這就是降伏其心,這是降心的方法。你說是圓的,也可以;說是小的,也可以。法沒有大,沒有小:圓人受法,無法不圓。如果你是修《法嚴》,你學著真觀、假觀、空觀、這是天臺宗三觀;你要是不《華嚴》,真空無相觀、理事無礙觀、周遍含容觀。華嚴三觀是大的,怕你修不起,你心裏沒有那種心量。怎麼辦呢?先淨心,先觀心把垢清淨、降伏了,隨分隨力,先降伏這些煩惱,漸漸的斷,到後來頓斷無明,才能成佛。釋迦牟尼佛夜睹明星,不是一般的開悟,他是最後的一分相無明斷了,所以他就究竟成佛。
 
漸漸的明,漸漸的淨。學不了六祖惠能大師的南傳禪宗,你就學學北傳的神秀大師。我們有些道友一聽:「身是菩提樹,心如明鏡台,時時勤拂拭,勿使惹塵埃。」他就排斥了:「這不對!本來無一物,何處惹塵埃。」「這種頓悟的境界,你做不到。北方的禪就要漸修,南方的禪就頓悟?你不天天講,你怎麼知道淨心,觀心啊?你又怎麼顯現呢?你又怎麼能趟向菩提道呢?不要躐等。
 
皈依佛、皈依法、皈依僧之後,就要發菩提心,使你的心清淨。發菩提心,發清淨心,完了之後,趟向菩提。你同時要對治一下,看看你的病在哪兒。你自己起心勸念的病,醫生是沒辦法,你就對著佛經照一照。有時,佛經說的也不見得跟你心裏相應,你自己靜下來觀觀,你現在哪樣毛病多,你要對治。
 
你太愛財,愛財愛得連自己媽媽也賣了,連老婆也賣了,什麼都賣,就是想要錢,就是愛財。愛色的人,他跟哪個人交朋友,如果失戀了,他命都不要了,去自殺,去跳海。這就是他愛得重,他得病根就在這兒,就從這兒下手。
 
要修什麼呢?修不淨觀,這個世界沒有清淨的。不淨觀從什麼地方修呢?先修你的身體。為什麼每天要洗澡?假使有人吐了痰,要他再吃他的痰,絕對吃不下去,絕對吃不下,太髒了。他自己喉嚨吐出來的,在裏頭他不感覺髒,吐出來他就感覺髒了。他解大便,你要他再吃大便,絕不吃;但是在他肚子裏,他不嫌髒,他一解出來就嫌髒了。你可以在肚子裏觀想一下,若你把肚子打開了,說這裏頭都是些什麼東西啊?我一天事實豐是些什麼?
 
說這個漂亮、那個漂亮,誰漂亮?都不漂亮。如果看見天女了,他看見人間的美女跟天女比,差太遠了。如果他看見菩薩化現的美女,比天女漂亮。菩薩化現的美女就太漂亮了,那是他斷你的欲心而化現。觀世音菩薩就化現美女,魚籃觀音就是這樣的,誰都知道這個故事。
 
知道外在的美貌是假的,那是外皮,內在的五臟六腑可不是?他今天化像人,他的髒肉,除了水就是尿。五臟六俯,生臟之下,熟臟之上,最髒了。你要這樣來觀你的身體,你哪一點最美?你觀你最美的寺方,你就觀得很不美了,這沒有標準的。說有人很美?大家都看得很美,不見得,有人看得還不美;什麼人看的最美,跟他有情的人看得最美。我們中國有句俗話:「情人眼裏出西施。」西施怎麼樣,大家還是揣摩,人云亦云。
 
在北京,我們還當小孩子的時候,看過梅蘭芳好多次。他卸妝的時候,一臉大鬍子,上妝之前,都要刮鬍子,越刮越重,臉部都是青的。梅蘭芳不漂亮,他要是化了妝看起來,永遠是十七八歲的姑娘。你可以開悟啊,假相。六十來歲的一個男人,滿臉鬍子,往這邊一刮,把頭髮這麼一整理,化妝出來,再一扭扭捏捏的,簡直就是仙女。你說真的、假的?沒有真的。
 
「我是女人,我很美!」那是你自己認為。老和尚看見你的本質,看見你皮膚裏頭東西,你美啥?九孔常流不淨。你若說:「他很愛這個人,這是他情人。」她屙屎讓他吃,他吃不吃?他絕不吃,那就不美了。這樣做不淨觀,來對治你的貪欲,你不會起貪心的。
 
還有的人,他不愛財、色,可是,他的脾氣非常大。他就爭那口氣,他命也不要,什麼都不要,就爭一口氣,瞋恨心特重。像阿修羅,也行十善,也持戒。他受五戒的時候,不要受瞋戒,也不能受殺戒,他殺生業特別重,沒辦法降伏瞋恨心。他也生天,她好鬥。能持三戒的眾生都能生天,但是他的瞋恨心不了,他總跟天帝打仗。要是人間的半爭勝了,阿修羅的天就勝了,天人就消滅了;人間五戒十善持得清淨了,生天的就多了,阿修羅就消滅了。道僅僅是六欲天的四天王跟忉利天,上天修了就沒有了,沒有這個力量。
 
像名譽心重的人,他也愛財、不愛色,一生就為名。有這麼一句話,「名譽是一個人的第二生命。」像包青天是一位清官,他為了當清官,可以付出一切,真正的清官。他知道因果嗎?什麼是最平等?知道因果最平等,不知道因果,你永遠平等不了。國與國、人與人、社會與社會、團體與團體,他不知道因果,「這個不公平!」他如果知道因果,知道他的前三世、前十世,很公平。
 
佛講的非常公平,你做什麼業,你受什麼報,這不公平嗎?你自作自受!「冤枉了!」在佛經上講,世間上沒有冤枉的,平等平等,一切諸法都是平等的。自作自受,有那個因,必有如是果。你要是能夠懂得因果,心安理得。在你受的時候,「好了!我的債還了,我就清淨了!」害病,「我前生殺生很得,我命債還完了,我一天還要害病,我從此再不殺生了。」你如果發這個願堅定的時候,你的病就好了,就把業消除了。
 
不論你起什麼心,你起了什麼念,你要對治你的病乃至思想,就要薰修。怎麼樣薰修呢?聽一回不行,十回不行,慢慢薰,耳根常聞到這類事,接觸的常是這些事。
 
上次我講過,你若在香林裏頭,你出來的身是香的。若你跟著善友,拜懺、發願、得遇明師、親近善友,你薰習拓在概都是這些人。你跟土匪一塊兒,除非你有大力量能轉動他,不然他把你薰習去當土匪。你跟什麼人就學什麼,這叫薰習,你一天不離開佛、不離開法、不離開僧,佛法經常薰習你,你自然就清淨,這叫薰習修。
 
《大乘起信論》是根據一百部大乘經典所作的論,馬鳴菩薩作的,他說薰習的關係非常重要。就是我剛才講的,從聞、思、修入三摩地,你得薰啊。所以,不要認為佛經好像經常重覆,是重覆,認為佛經好像非常矛盾的,一下「有」,一下「沒有」。我說佛說的法不矛盾,佛並不是把你們都集中一起說的,佛是對這一批人就說這個,一看這引起人沒出離心,就講困果,講報應;到了《華嚴》,對著那批大菩薩,他講出離心幹什麼,人家都修過了,他就講重重無盡,就講法界性。
 
《金剛經》上講,二乘人剛見了般若空義,讓他入空義,就讓他度眾人。二乘人度眾生著眾生相,度了好多眾生,就度一個眾生丟一個籌碼,度了三十個眾生,他就覺得有功德了,「啊!我的功德怎麼……」不行的,應當怎麼樣子呢?度眾生無眾生相。有人說地藏菩薩,地藏菩薩是無我相、無人相、無眾生相。但是,他是對那批人說的。如是查對我們來說,無我相、無人相、無眾生相、無壽者相,你好事都不做了,「好事、壞事一個樣兒,我何必做了事呢?」那是告訴你好事、壞事一個樣兒,你什麼事都不做,就對了;好事、壞事一個樣兒,你不做好事,只做壞事去了,就不一樣了,是不是啊?你要懂得這個道理。
 
佛說:「你念《金剛經》,有好多功德。」最後他又說:「菩薩行一切功德,沒功德。」須菩提就有點想不通了;「做了那麼多功德沒功德,還做功德嗎?」佛就告訴他:「做功德不執著,做功德沒有做功德的相。」如果心裏想:「我又做了好多功德!」那你的功德非常小;如果做了功德,沒有功德相,功德遍虛空盡法界,能說它的力量大小嗎?
 
聞法了,為什麼你要思呢?你不思,你不能入。為什麼你要修呢?你不修,你證實不了這個話是對的、退是錯的。現在我們聽了很多,我們是糊里糊塗聽,我也如是,心想:「對啊!佛說的還有錯。」不一定,你要思。在這一會說的,佛說的是對的;要是把旨這會的話搬到那會說,佛說那個也不對。為什麼不對呢?他對那個機說的,這個機不對了;你給搬了家了,你搬了家怎麼不矛盾啊?說「空」,「空」、「有」就不相同。
 
直到《華嚴經》境界,永遠沒有不對的,圓融了,說「有」也對,說「空」也對,隨便對哪個眾生都對。他不能領悟,不能領悟就種個善根,這就是華嚴境界。所以到了《法華經》,你們都成佛,反正你只要入佛門都成佛,你還接受不了。「像我這樣能成佛?」你的信心就不具足了。「能成,我有佛性為什不能成佛!」時間長了,什麼時候成佛?你什麼時候遇到佛法,什麼時候發了心,什麼時候修菩提道,你也能成;若沒遇到,沒遇到你還是成不了。很簡單,各種解釋的方法不同。
 
對我們來說,現在當前需要的是對病下藥,把我們本有的佛性,越發揮得越大越好。不但發揮我們自己的佛性,讓一切眾生界都清淨,這就是大菩薩,讓人人都能夠念佛、念法、念僧。只靠我們幾十個人念佛、念法、念僧,要轉變五十多億人的災難,哪有這個力量。要是五十億人都能夠念佛、念法、念僧,這個世界變了,剩下的那幾億人跟著也就好了,他想不變不行,因為他的力量薄弱。
 
我們現在處於什麼時代呢?叫末法。末法是什麼情況呢?魔勝法弱,邪說橫行。明明是正法,他給你說成邪的,添加很多,不標奇立異,顯不出來他的道德。他總要說得跟別人不同,「我不同,你要信我吧!」這就是標局立異。所以他必須標奇立異。
 
我們再講一講神通。神通跟生死毫不相干,要想了生死的話,不可以依靠神通。你如果著了神通,神通是苦,你沒有方法來轉變,或者時間也來不及了。例如我知道後天要撞死,我怎麼準備?我要出車禍,我知道了,避免不了。你心裏恐慌了,你怎麼辦?不知道的還是愉愉快快,這兩天總是愉快,那一剎那沒發生,我總是愉快的。若是有神通,你要有智慧,能轉變,業要現前,我去還,還了就沒有了,愉快的走。愉快的走,你轉化了,你再來一個分段生死就不是這樣子了。
 
神通,「神」就是天心,就是你現前一念心、自然的心。我們的心不是不靈,你的心用起來,你感覺妙極了,心會想出很多主意,其中也有壞主意:管它好壞,能夠想很多辦法,靈不靈啊?「通」是什麼呢?智慧、光明。外在的光明是有障礙的,你內心真正的光明,永遠不障礙,永遠住在光明裏頭。這叫神通。
 
阿羅漢的神通,業障現前的時候,他會失掉的。目犍連尊者是佛的阿羅流大弟子當中神通第一,當外道把他屍體都打爛了,別的道友說:「你的神通怎麼不現呢?」他說:「我的神通沒有了」。到時候神通都沒有了,業障現前,神通失掉。等打完了都走了,他的神通又來了,他把他打碎的身聚起來又回來道場來,還能夠回到他家鄉去說法,說完法了,他能示現十八變神通,上身出火,下身出水,自己用火這樣焚了,都如是啊,真的是業障現前。
 
所以你平常的功力,如果不是堅定的,到臨終的時候,你的冤親債主打你算帳,你要想戰勝他們,你念佛的力量必須把他們消失,你才走得了,不然他們把你拉住。為什麼要你一心不亂呢?一心不亂,就是業障降伏了,那個現象沒有了,你才去得了。不管你還有什麼業,其他的業你能夠帶去,這樣的帶業。哪果你欠的債猛利,冤親債主找你的猛利,你念佛的功德敵不住他,你生不了極樂世界。念佛一法,你所有的修行,到你臨命終時候,就是憑本來了。我們說養兵千日用在一時,你修了幾十年的功夫,就在那一念間,你要能做得了主,做不了主不行,那是你功夫還不夠。
 
為什麼我們要經常的修行,經常觀照我們的心?把你的清淨心顯現出來了,到那時候你走了,清清淨淨的。助念的關係很大,在你臨終的時候,雜念紛飛,一聲佛號投進去了,在耳旁給你助念,你的心就隨著佛號轉了;你隨佛號轉,這些現象都沒有了。那就是淨心,幫助你淨心。心要是清淨了,你就是往生也好,再來生也好,再來生能知道前生的事。你再來生了,你能夠不做眾惡。前生是和尚沒修好,來生再當和尚繼續修;又沒修好,再來生再當和尚繼續修。生生不斷修,這要靠你很大的功力,不然不可能,來生就迷了,除非你有很好的道友來找你、跟著你,非把你拉回來不可。所以為什麼要當同參道友,你沒成,他成了。老和尚弟子收多了,我感覺到這不是好事。多收一個弟子,多一條線把你拉住,是不是啊?比如說你走了,他們呢?皈依你了,等你度了。
 
我們昨天念《地藏經》,我跟大家道友講,弘一法師聽到第十三品放聲大哭。別人問他:「法師!為什麼要哭?」他說:「你念念第十三品,你看看釋迦牟尼佛的大悲心。」釋迦牟尼佛臨走了,囑託他的下一代,他想到末法眾生,很怕眾生墮地獄,他一而再、再而三的囑託地藏王菩薩:「眾生只要對佛教有一點善根,一絲一毫,一毛一帝,一沙一塵,你都把他們度了,千萬不讓他們墮地獄去。」地藏王菩薩痛哭流涕。菩薩已經沒和情感了,他怎麼還哭啊?示現跟眾生一樣的悲苦。所以他就發願了:「只要末法眾生能對佛法有一絲一點,我都把地獄壞了,不讓他墮地獄。」所以我們要報佛恩。
 
就像我們老爺爺最愛他的孫子,囑咐他的兒子:「你應該怎麼照顧這個孩子啊!」跟那種情況一樣的,大家想一想。但是佛的囑託可不是一個人、兩個人、他是指:「我的末法一切弟子,在彌勒菩薩沒出世、沒度他的時候,出世的名字都聞不到了。」佛是這樣對我們。
 
一位法師,或一位老和尚,他收了許多弟子,收完了就不負責任了嗎?每個弟子在受三皈依,不管多少,平等平等,都是給師父紅包,幹什麼的啊?求你救度。我們大小是平等平等,你把他辛辛苦苦掙來的錢,拿去花了,不負責任啊?世間上動人一點錢,都得要還債的,你還得起嗎?怎麼辦呢?我還不起,我就打地藏菩薩替我退,我找觀世音菩薩替我還。我念經的進修說:「地藏菩薩、觀世音菩薩,你們慈悲,我還不起,替我還,都把他們度了。」
 
不有一種特殊情況,他也沒見著我,他也沒聽到過我,他會夢見我。在台灣、各地都有這種情況,他就東找西找:「有這麼個人嗎?」「有!」他找到電話了,打給我。我也不知道,我丈二和尚摸不著頭腦,我不認識他啊。我說:「你找的不是我。「他說:「是你。」我說:「不是我,真不是我。」我是請地藏菩薩這樣度眾生。這類事,我們每位道友都見過,或者你發菩薩心,你說我要度人,你的朋友,不論親友,他會夢見你了,他打電話:「我夢見你了。」夢見你幹什麼?想把你所知道的、學的佛法給他一點,他又有苦難了。大家懂得這個,就多發菩提心。
 
我講講菩提心,大家聽到也很多了,各地方講解的不同,我是根據密宗、顯宗。你要問我是什麼宗,我沒有宗,我是釋迦牟尼佛那一宗;如果要我分的話,我是釋迦牟尼佛宗。我最初學的是華嚴五教,突然間又學天臺學四教。學完四教了,又學戒律;學五教的時候,帶著學戒律。後來跟弘一法師學了,戒律,又學戒律,就只有大義。然後學密宗,我不是真正想學密宗,想即生成佛,我是想了解這是什麼回事。我這個人有點鑽牛角尖,我跟哪一個老和尚學,跟誰學,我想就知道這是怎麼回事,學佛法,我要親身來試驗一下。
 
學了密宗,我才知道叫即生成佛,什麼叫受灌頂。完全不是那麼回事啊,那是我們設立的。我們叫人家「活佛」,西藏沒有「活佛」這一說,他是叫「祖別古」(藏語),「祖別古」就是轉世再來度眾生。人家沒有說「我是活佛」,沒有這種說法;說:「我就是釋迦牟尼佛!」「我就是佛再來了!」沒有啊。我解除很多疑惑,到了西藏我才知道。
 
所謂密宗,西藏教義,跟我們一樣的。不過西藏的教義有系統,有顯宗的次第,就是菩提道次弟,有密宗次第,最後還有圓滿次第,圓滿次第到究竟,就是你現前一念心。現在你跟大家說,他信嗎?他不信啊!只要你把現前一念心掌握明白了,時時對治煩惱,時時消滅煩惱,降伏煩惱,斷煩惱,你就成佛了,很簡單幾句話。囉嗦起來,寫本書,三藏十二部,你去學嗎,你越學越糊塗,鑽進去了就出不來了。
 
你必得一步一步的,不要要求很高深。你要把你現前一念心時時觀照,別走錯路。若在禪宗,畫了一個空的大圓,然後畫一頭牛,一個小牧童牽著那頭牛,時時的注意牽著那頭牛,要你的現前一念心時時注視,不要走樣,不要傷及禾苗,跟法性相違背的事一點都不做,很簡單。圓滿次第是什麼,心心向著三寶,心心都是壇城。
 
那多人說,佛教越秘密越靈,越有人信,越有人拜,越有人給錢,給了錢修大廟,修了大廟,想做的事業就完成了。釋迦牟尼又沒這樣做,釋迦牟尼修了幾個大廟?辦了好多修學院?講《金剛經》的時候,就是一坐,圍攏來,這就說了,說完了就說完了,我們還要講說一、兩個月。釋迦牟尼佛吃頓飯,吃完飯了,大家談談天,談完了就完了,就去做了。
 
佛說法的時候,是由阿難結集,因此,阿難完整聽聞了佛所說的法。其他的人,有的是半途來,佛講經,他不知道,在其他地方行化,趕來聽佛講經的時候,佛差不多說完了。怎麼辦?佛於是造偈頌給他說一遍,長行重頌。所以佛經上很多偈頌,是給後來的人說的。他說了一會就是一會。
 
我最初講經是在長春般若寺,二十四歲。大家看《影塵回憶錄》,就可以知道。講經的臺子很高,我花很長的時間才升上座。八個小和尚,端香爐的,端香盤的,兩個坐上去升揖的,事情非常多,拿提杖的,拿香爐的,之後升上座了,維那師唱香贊,最少二十幾分鐘,就唱:「法筵龍象眾,當視第一義,諦觀法王法,法王法如是。」有的唱「爐香乍熱」的香贊。這一香贊,維那師要顯示他的喉嚨,梵音嘹亮,就在左一個彎、右一個彎,把你的思想昇華到天上去了,之後才下來。這個時候座上的師父心裏頭靜得不得了,才開始講經。下了座,一座起碼三個鐘頭,前面跟後面就去了差不多快兩個鐘頭,真正說法的時間不長。
 
你一定要從淨心、觀心,來修皈依佛、皈依法、皈依僧。也許你認為誰都知道這親,不見得如此,我看好多人還不知道。你要怎麼修呢?你就一步一步修。最初你實在觀想不起來,你可以這麼念誦。觀想起來了,觀想釋迦牟尼佛的白光,注入你的身心;觀想佛像,觀想佛的光明。修藥師佛的,觀想藍光;修阿彌陀佛的,觀想紅光。這當中夾雜觀想法,是要靠道友自己的觀想力。如果你不夾難,只要皈依佛、皈依法、皈依僧,你心裏就想到佛、法、僧。如果你不想佛、法、僧,你能念嗎?當你念佛、法、僧的時候,還有什麼貪、瞋、癡煩惱介入進來呢?哪果有煩惱的進候,皈依佛、皈依法、皈依僧,好好淨心一下,境界相馬上就變了。這就是淨心、觀心的最初方法。
 
如果再深入解釋佛像,解釋這些佛教的名詞術語,你的心就亂了,你觀想不到,治服不了煩惱,你就多觀想心。若你修那一個法門,就要另外學習,不是我這一座。一定要用皈依佛、皈依法、皈依僧對治你現行的煩惱,你很容易做到。你如果要想夾難這些功力,多做做觀想,觀佛的人明加入你的身心,最後觀想阿彌陀佛進入你的身心,或者釋迦牟尼進入的你的身心,你把自己變成佛了。法叉是你的性體,就是法性;僧,就是你現前的身體。你這樣觀想也可以。這是功力強的,功力不強的,越簡單越好。
 
今天有位道友跟我談,談了很多《楞嚴經》、密宗的問題,他的理解力很不錯的,他的學習也很深,但是他要用的時候用不上。原因是什麼呢?經論的道理要經過幾十年的磨練,這個我是深有體會的。西藏佛教是從最初的祖師一代一代傳下來的,蓮花生大士有蓮花部的四加行,噶魯巴有噶魯巴的四加行,噶舉巴、薩迦巴、甯瑪巴,各有各的四加行,都得修啊。不論你學西藏的哪一派、哪一教義,都必須學顯教。如果你沒有學過五大論,就修密宗,上師要跟你講清楚的。
 
我在西藏的時候,在三大寺學顯教,要二十年。三大寺分成四個分院,依規定一個分院是一知人。一個分院有幾十個「康村」,「康村」就是小院,看你是哪個地方來的,就安排住在同一個小院。例如「假容康村」、「卓馬康村」、「紮上康村」,有蒙古來的,有青海來的,有西康來的,有漢地來的;因為你們是同一個家庭來的,大家語言也通,互相障礙少。小分院,就叫「康村」。
 
從你入了「康村」,入級度起,我們就掛了名了,屬於三大寺的人了。這叫「級度」。級度是年紀大的不收,不得超過十歲。我是特殊的,我沒有修幾個月就退出了。我那一班都是小孩,年紀大的跟你搗蛋,一直跟你開玩笑,你得用語言溝通。學顯教,一年一班,進到第二十班,畢業了,考格西,就像我們要考大學文憑,之後,堪布批准了,每天露天上課的時候,一班五十個人,分為好多堆,向十人圍攏一堆,下雨也在那兒聽,不過,西藏下雨的時候很少,一年升一班,一共有二十班。
 
你在「劄倉」、「中院」裏頭,考上格西了,「中院」許可你畢業。按照規定,色拉寺是五千位喇嘛,哲蚌寺是七千位喇嘛,噶當寺是三千位喇嘛,但是後來都超出這個數位了,人非常多了。之後再考試的時候,全寺都向你辯論,你一人坐在高座,大家提問題,那種問題不容易答覆啊。
 
我舉個例子,他們問你:「釋迦牟尼佛是不是佛?」「是佛,他成了佛,就是現在所知道的釋迦牟尼佛。」「十法界,有沒有又是佛,又是人,你怎麼分辨不行,十法界,人是人,佛是佛,你怎麼盡分呢?」你怎麼答覆?口說不行,辯不行,你得引經論,《阿含經》怎麼說,《俱舍論》怎麼說,《大乘莊嚴經論》怎麼說,《現觀莊嚴論》怎麼說,《瑜伽師地論》怎麼說,你必須舉出來哪一哪一頁、多少行。
 
在西藏,不是我們講你們聽,他們是從小孩起就背,背完了上課了,沒有老師給你講。一個學生站在中間,大家就提出問題來辯論。你要是記錯了,那是多少頁、多少頁,之後,他們來羞你,大家就說你腦殼「地裏呢可樂松」(即增加他智慧),你太愚癡了,為了增長你的智慧,回去好好念。在西藏,大家都是用背誦的,你要是問他,他答覆如流,哪部經、多少行、多少頁。你問我們漢僧,我們只講大義,根本不背,他們是全部背起來。
 
二十年畢業了,你背了許多經論。你要是在考試的時候,誰問你,你都能答覆得了,那就不是一本經論可以面對的,需要融通許多經論。他們問你這部經這麼說,那部經為什麼那麼說?你必須融通起來,你要答哪部經怎麼說,你得舉事實例子,不是空口說話。我要對我們這邊的道友提問題,我問你,哪部經、多少頁、多少行,你一個也答不出來;你早忘了,哪有那個記性。
 
在西藏,你要講老師開示,得先舉出例子來,《瑜伽師地論》第二百二十頁,或者是多少行的那句話,我不太理解。師父馬上就跟你答了。如果他記不得,馬上就把經論拿出來,照那段經論給你答。有的師父年紀大了起來記不得,他拿著經書一翻,馬上就給你答,是這樣的。
 
二十年畢業了,在「劄倉」考上了,又到全寺考上了,之後還有「大昭寺」。「門郎欽波」,就是大昭寺的「門郎欽波」,全西藏的喇嘛都來。你放「檔假」,「檔假」就是做法主。就像玄奘法師在大阿蘭陀寺,全印度的人,不論外道、佛道都來問你,你答覆吧。如果答不出來怎麼辦呢?砍腦殼。如果有人把玄奘法師問住,他自顧把腦殼給你。所以玄奘法師在印度出名,沒有一個提出問題能問倒他的,提問題的人不敢提了,沒有辦法。要有這樣的智慧。
 
你考上「阿榮巴格西」,三大寺才承認你是真正的格西。或者起碼你得在你的寺院裏頭考上格西,你才能進入密宗院。密宗院在拉薩市里叫小昭寺,密宗院不收多,僅收五百人。到了密宗院,先學五年,你才能受灌頂。你得能拿「糌巴」跟「麵粉」這麼一擔,就擔出個壇城來。你要修行得有壇城。大家受過灌頂,看見旁邊的壇城,這是喇嘛自己做的!你得會做壇城。你要不是學顯宗學得開智慧的話,你根本做不了。你看西藏拿酥油做的花,到了臘月二十五,宗喀巴大師的生日,你可以到三大寺,去看喇嘛做的酥油花。這樣學五年會做壇城了,才能夠受灌頂。受了灌頂了就必須去閉關,最少三年,或者五年,或者十年。閉了關,這個法修成功了,就可以了。之後,你的本尊上師許可你給人家灌頂。
 
大家算一算,一共需要好多年?顯宗二十年,你起碼得十歲,或者是五歲,二十年下來,已經二十歲了,最大的是三十五歲。再時宗密院學五歲,就四十歲了,再閉關,一出來起碼四、五十歲以上。在西藏真正做一位「噶丹次巴」,或者大喇嘛,沒有六、七十歲以上的人是不可能的,他們的修學過程限制他了。
 
我到西藏去,知道兩位大德,那是西藏清末民初的聖人,一位是康薩仁波切,另一位是頗邦仁波切。學密宗的人,很少不知道頗邦喀仁波切、不知道康薩仁波切,這是當代的修行人,再加上過去行苦行的密勒日巴。西藏不分哪一派,真正有道德的是不分宗派。
 
大家已經知道密宗的大概情形當你受灌頂的時候,你考慮考慮,「我自己是什麼程度。」當你受下來,「我念念咒也可以了,師父加持我,我念念。」你受灌頂的時候,你起碼得持十萬遍;從受灌頂的那天起,必須受持十萬遍,你才能做別的事兒。如果這個基本要求沒有做到,受了灌頂,出來離開上師,灌頂就還給他了,上班的上班,做生意的做生意,你去幹什麼?作秀去了!種個善根而已,這是學密宗?
 
學佛法、聽到了、聞到了,就要思,之後就要修。我們聽課的時候聽完了,回來有一段空閒的時間,自己沈思一下,把聽到的話,思惟一下。不思惟,你一走就忘了。經過這一段沈思,掌握住它的義理、精神,之後你才走,「重聞入於心,把聞聞自性」,聞不是耳朵啊,要入到你的內心。入到內心你再翻出來。我應當怎麼做?對於今天所說的這些毛病,我有沒有?有,我現在開始我要這麼做。
 
我回大陸去,問我們那些受苦難的還俗的道行們、受戒的戒兄弟,差不多一、兩百人、都八十多了,大部份還俗了。你要是說讓他們再回佛教來,死都不幹了,他們說:「我不再受第二次苦了。」這樣子,很危險。佛早就說過,在你遇到一切命難的時候,寧可持戒而死,不可破戒而生。儘管你當時已經犯了,還俗了,現在又有機會,你可以重新受,重新加入。
 
如果以前犯戒了,以後懺悔,還是清淨的;如果以前持戒,以後犯了,非下地獄不可,那是決定的,明知故犯。你不知道佛法,你只有一個性罪,不犯遮罪;你已經知道佛法了,遮罪比性罪還厲害。大家聞到佛法了,不再繼續造業,以前的罪就可以懺悔、消失;如果聞到佛法了,佛叫你不能這樣做,你還是照樣這樣做。你已經結婚了,還在外頭亂搞,這就是性罪,雖然不是什麼槍斃的罪過,但是,在佛教可不行了。如果你明知道偷別人的東西不對,你受了戒了,你還去偷別人的東西,這又不同了。
 
要是有人勸你受五戒,我都勸在家先不要受五戒,你先把五戒學習學習,定記得,學佛是求解脫的,我這裏講的是解脫道,不是求煩惱,一定要記得。還有,你到了寺廟裏來,是求懺悔,是來燒香供佛。
 
最後大家回向。「願以此功德,莊嚴佛淨土,上報四重恩,下濟三塗苦,法界有情眾,同生極樂國。」「法界有情眾」這一句是我自己加的,如果大家按「若有見聞者,同生極樂國」回向,也可以。我感覺我們這兒關上門,人家也聽不見、見不著,我就全都包括了,叫「法界有情眾」,所以才改了這些字。我跟大家說明了,不然別的人會說:「他怎麼隨便改!」
 
第六講 發菩提心
 
我們已經講了五座了,要講的基本上都講完了。最後再囑託大家,不要忘了念佛、念法、念僧,這樣修行就夠了。你如果在三年、五年之後,或者再問到你還有沒有念,你說:「念啊!一天沒斷。」你就很不得了。
 
我們心地當中只要這樣念,我們的心漸漸就轉化了,遇到一切不遂心的事,要發脾氣的事,乃至有些災難產生了,當你念三寶的時候,你就心平氣和。我們都說是觀世音菩薩感應,你不曉得你自己就是觀世音。當你念的時候,你的心跟觀世音菩薩的心合成一估了,所以說觀世音菩薩的加持,就是你自己的心加持你自己。佛法最深的地辦就是如此,無論你修學的是密宗、顯宗,或是《華嚴》、《法華》。佛在《法華》授記成佛,是授你的心,你的心本來就是佛,佛不授記也如是;經由佛的證明,使你認識更清楚了。
 
千萬不要忘記你自己的心,但是我們很少想到自己的心。我說這個心,不是你一在打妄想的糊塗心,這個心是糊塗的、沒智慧的,我說提你原來清明本體的心。
 
這裏有幾個問題,我先答一下,再繼續跟大家講怎麼樣發菩提心。
 
有一個道友問我,說我曾經講過:「假使熱火輪,猶如頂上旋,終不以此苦,退失菩提心。」這是什麼涵義?這是說我曾經在監獄住幾十年,他說:「你用什麼降伏你的心啊?」我就用這個心。《楞嚴經》上講,說是一位佛子,受了三皈依,皈依佛了,他遇到一些災難了,還信不信佛呢?就是這麼熱火輪在那邊轉,這種苦是受不了的。不能因為這個苦,氫我們的菩提心退了,就叫菩提心。因為你有這麼一念心,就使你度過一切災難。在你想苦的時候是苦,但你一想到「我是佛子」,佛子就不因為世間苦,失掉清淨的真心,不會在威武、金錢的面前,否定自己的信仰,涵義就是這樣。
 
他問我當時在那個環境,什麼因緣想起來的。這有什麼因緣呢?苦難一來了,皈依三寶了,例如我勸大家念佛、念法、念僧,當你苦難一下來了,你想起來:「佛要加持我啊,我皈依佛、皈依法、皈依僧。」因為在你心裏有這麼一個種子,遇到那種機緣,就顯現了。
 
例如你肚子餓了,想吃飯吧?這很簡單,肚子餓了想吃飯。當你苦難的時候,你看喊媽媽,好多人:「哎呀!我的媽啊!別的想不起,因為是慈母。所以我們天天回向的時候,要報母恩。
 
我跟很多的道友談過,要是對他媽媽怨了,或者說不好的話,我說:「你這是極大錯誤的,你要是信佛的道友,佛不承認你是佛子。為什麼呢?你媽媽,好多人:「哎呀!我的媽啊!」自然流露的,任何人在苦難的時候,著急了,他會想起他的媽媽,別的想不起,因為是慈母。所以我們天天回向的時候,要報母恩。
 
我跟很多的道友談過,要是對他媽媽抱怨了,或者說不好的話,我說:「你這是極大錯誤的,你要是信佛的道友,佛不承認你是佛子。為什麼呢?你媽媽生你的時候,在媽媽的胎藏,媽媽所受的痛苦,你是沒法體會,你是不知道的。」四重恩就是母恩。大家學《地藏經》,地藏王菩薩就是報他母親的恩,有兩段,第一品至於到第四品,都是報母恩。
 
因此,你要是問我:「為什麼想起來呢?」就是你過去的種子,到你苦難的時候自然就想到了,想到佛怎麼教導我的,我應該怎麼樣做。第二個問題,要我留個地址、留個電話。因為我住無定處,雖然住在美國,我先住在紐約,後來又住到三藩市,最後又經常到溫哥華講經,乃至到臺北,一年到處轉,大家可以追蹤好了,看我在哪兒。
 
我曾講過,定業要是可轉,沒有因果了;定業不可轉,就沒有人成佛了。那就是說,佛力是不是能抵得住業力?難栓上的誰去拔。很簡單,所以解鈴還需繫鈴人,你造的業是你自己去消。
 
這兩句話似乎很矛盾。業要可轉,沒有因果,因果定律,因果是絕對不錯的。業如果是定業了,要是能轉人,就沒有業了,還講什麼因果呢?可以轉嗎?如果所有眾生的業不能轉的話,哪一個眾生也成不了佛了,我們的佛種就斷了。
 
為什麼我們要學《般若經》呢?等你有了般若智慧一照,什麼叫定業?你能把你的業拿出來顯示一下嗎?什麼叫業啊?業性本空,業沒有體的。業是有個決定的什麼樣了嗎?過去就沒有了。「業性本空唯心造」,業是由你的心造的。你開了悟了,或者你成道之後,有了般若智慧,業還有嗎?連你的妄心都沒有了。那種懺悔才叫真懺悔,「心亡罪滅兩俱空」心也沒有了,業也沒有了;「是則名為真懺悔」,還有什麼業可轉,還有什麼是業?這是到了義、究竟圓滿的時候,這樣來解釋的。
 
至於說佛,說眾生,都是假名,這只是一個標示而已。佛也是假名,因為有些眾生,沒有明白自己是佛,才說這個是佛。如果眾生本身、本性都是佛,佛也是假的,不是真的,釋迦牟尼佛相,這是假相。當你同悟得的時候,假的就是真的;當你沒明白的時候,你對你的肉體,人家打你、罵你,你會煩惱的。當你真正空的時候,肉體是假的,他罵也好,打也好,跟你好像沒關係似的,吹你一條膀臂你也不知道痛了。
 
古來祖師在受刑的時候,砍他一刀,他說:「將頭臨白刃,一似斬春風。」你一砍我腦殼,好像你的刀在空中砍一樣。過去我們有一位祖師高妙峰,他住在五臺山,壽命壽盡了,小鬼來抓他抓不到。滿山都找,沒有這個人,沒有人知道他住在那裏。小鬼就請出土地公,土地公說:「他在入定。」因為僧人一入定,他的肉體看不到的,他跟山河大地,跟空結合一起了。你只能看到空,什麼都沒有的。
 
小鬼就請問土地公說:「我們這樣交不了差啊!有什麼方法能把他引誘出來?」他說「他還有一件事沒放下,還沒修成。他有一個缽,吃飯的飯碗,他非常喜歡這個缽。你要是一敲他的缽,你就把他逮到了。」
 
小鬼就照土地公說的,就敲他的缽;一敲,就看到他在那兒坐著,並沒有哪兒去。小鬼一鎖練就把他鎖上了。他一詫異,高妙峰問他:「你為什麼鎖我?」小鬼說:「你壽命盡了。你啊!假修行,不是真修行,你還愛這個缽,我們才能把你拿到了。」高妙峰說:「我就這件事放不下。現在也被你們拿到了,好啦,再給我看一看。」小鬼想:「這會兒你跑不了了,把你鎖上了還跑得了?」小鬼把缽遞給他的時候,啪的一摔。高妙峰在摔的時候,那小鬼再一勒他,錢練子沒有了,勒到空中了。他就說:「要拿老僧高妙峰,除非鐵練鎖虛空;要還鎖得虛空去,再拿老僧高妙峰。」
 
大家有沒有理會這個意思?定業不可轉?三昧加持,三昧是什麼呢?就是他修的功夫,到了空境了,成了般若境了。諸法皆空,因為能空的時候就能現一切相、能現一切相而一切相不執著就是空。這是很微妙的,也不是大家現在能學的、能入的,得一年一年的、慢慢的功夫,這就是般若智慧。「觀自在菩薩行深般若波羅蜜多時」,就是這個般若,能照見五蘊皆空,色、空、想、行、識都沒有了。
 
因為這兩句話是很深的意思,因為經常有人這樣問說:「師父啊!我的業能轉不能轉?」看你自己轉不轉,就是這個涵義,你修行的功力不夠,不能轉,為什麼都能夠變化啊?因為業跟心是一個,不是兩個。煩惱跟菩提是一個,不是兩個,所以說煩惱好菩提,生死跟涅槃是一樣的。生死本來有生滅,涅槃是不生滅,生滅是對著不生滅說的,不生滅是因著生滅而起的,生滅、不生滅原來都沒有。
 
如果我們對初學佛的人說「沒有」,他說:「我學啥啊?學了半天,什麼都沒有!」你怎麼能夠證得那個「沒有」?所有這種話,不常說的,除非深入研究大乘經典,不然怕人犯錯誤。像《維摩詰經》,文殊師利問維摩居士說:「如何是戒、定、慧啊?」他說:「貪、瞋、癡啊?戒、定、慧這些法沒有自性的,貪、瞋、癡的性好是戒、定、慧的性,戒、定慧的性即是貪、瞋、癡的性。所以你問什麼是戒定慧,貪瞋癡要怎麼斷呢?假名安立一切法。
 
初學的時候,你不能涉獵這麼遠,你得一步一步來,皈依三寶,受持五戒,然後一步一步的修行,從「有「消滅」,漸漸逮到了「空」。
 
這個問題,我這樣給你解釋很多了,我這個話也說得很多,因為不這樣說,我們初學佛的人還是不容易入的。
 
「佛說:苦諦實苦,不可令樂,集真是因,更無異在。若要滅者,集是因滅,因滅故果滅,滅苦之道,實是真道,無無餘道。」有人引述這段經文來問我,這是《阿含經》裏頭的話。
 
佛說的苦集滅道,苦是果,集是因。為什麼要受苦果?為什麼要受苦?
 
所以,在這個世界上,為什麼有窮的、有富的、有壽命長的、有壽命短的。有些你看他很冤枉,明知道那事不是他做的,硬安在他頭上了,這不冤枉嗎?他過去冤枉別人,今生來還報了。若是知道三世因果、知道過去,平等平等。你自己做的,現在你自己受,沒有冤枉事。
 
如果你學佛法學通了,你感覺世界沒有不平,是真正平等。自做業自受報,有什麼不平等的?誰加給你的?你自己加給你的。如果你沒這個業,你不知道果,你根本想像不到。
 
我們說一個很簡單的例子,有沒有土城的看守所?我們每一個人不會答覆說是沒有,你去過、住過好多天啊?他跟你沒有關係。雖然是「有」,「有」如同「無」,對你來說「沒有」。因為你沒這個業,就「沒有」。你看那棟大樓很好,房子裏很漂亮,你沒那個業,不是你的,「有」等於「無」,「沒有」。
 
我在大陸上,經歷兩次戰役,一次抗日戰爭的時候在台兒莊,人死的情況,等於拿血洗城,死幾十萬人,後來國共兩黨又在那兒作戰,徐蚌大會戰,死了幾十人,死得太慘了,我說:「你有沒有啊?」「當然沒有我,有我,我跟你說話?」「沒事,跟我沒關係。」「怎麼沒關係?」我說:「你沒那個業,就是沒關係。」我說:「你聽都沒聽到,你連聽的業都沒有。」很多人都沒有聽到,你連聽聞這個業都沒有,《地藏經》上說的,說那個業很很苦,對你沒關係。
 
我們到美國那一年,巴城的安德魯颶風,真慘,風一吹過去,幾秒之間,多少棟樓房,死的人不說,樓房癱塌沒有了。我們好多都沒聽到,什麼叫「安德魯」啊?這是風的名字。我們有看的業,而後要想去看看。大家就沒這個業,就沒有去看。所以,你沒有這個業,對你等於什麼都沒有。你有這個業,你想躲、想跑,跑不了了。
 
業果都是自造的,所以你的苦是你自己招感來的。怎麼辦呢?佛就教導你一個方法,要修行,要修道。修道就先發心,發完心要找到這個道。像你要到清泉會館來,不管打哪兒來的,你得先問問路,車要走哪條道,你才能開到這裏來;如果你不問路,你盲目開,你不知道要開到哪裡去。道就是這樣的意思,所以你要想證到寂滅的理,你就先跟佛學一學,他就告訴你怎麼修道。
 
道是因,滅是果。那一個是世間因果,這是出世間因果,這是苦、集、滅、道。我們一般的人都不願學這個法,因為我們中國人喜好大未能,一年「哦!小乘法,我不學。」你不學,你真受苦。一邊受苦,一邊造業。在苦果上他怕,想躲避;在造業上他就不怕了,他拼拿的造,再造就再受。
 
我們佛教有兩句話,說:「菩薩畏因、眾生畏果。」菩薩一起心動念,他恐懼得不得了,他絕不敢做錯事。眾生非得受到苦了,他才怕;他造的時候,膽子大得很,什麼業他都敢造。等以受的時候,他就不行了。
 
這是苦、集、滅、道四諦大概的意思。你要滅苦嗎?修道,別造業,別造苦的因,就不會得到苦的果,很簡單。
 
「佛言:人有眾過,而不自悔,頓洗其心,罪來復生,如水歸海,見能生者,若人有過,自解之非,改而行善,罪自消滅。」這句話是佛教導的,你是不要我給你解釋,還是不懂得這句話?很淺顯啊。
 
佛的意思是說,眾生沒有不犯錯誤。因為你的心,如沒有得到真正的真心,得到妄心,隨著貪欲,一種是自心的、原來的、根深蒂固的習氣,外邊境界相太多了,你想不做都不可能,這是外邊的薰習力。還有一種逼迫力,你不做也不行,不做不然就吃苦。
 
例如美國的一間高小,高小跨初中這一班的同學,五十多個人,每個人都吸毒,大的才十三歲,都是小孩。你理解為什麼?這個學校裏頭,毒販子先給一個孩子吸,吸完了讓他到學校裏頭銷售。最後幫派越來越大,你不吸就派向個人打你,你得學著吸。吸上癮了,你就偷錢買毒品。
 
這就是業所感,為什麼他生到那個環境,又住那個學校呢?這就是業,這種業是逼迫的,你怎麼樣消除?如果父母知道了,轉個學校,然後讓他戒掉。但是吸毒容易,戒毒可難了,混身痛苦得厲害了。如果吸過毒的、戒過毒素的,你問他,那比死一回還難過,他寧可死了;但他都還要去吸。這叫業不由已,你若有那個業了,你想自己不再做,都不行,那業會促使你做。不是罪來附身,是你的困成熟了,果,你非受不可。哪果你不造那個業,你沒有那個因;沒那個因了,你不會受那個果。
 
我們大家可以從現實生活當中體諒。有些人他不害病,身體非常好,從來不知道什麼是病,別的罪他可有。為什麼呢?他前生很少殺生,他不受那個餘報。有的人,不論多麼富貴,一直就是病歪歪的,那就是他殺業很重。你可以自己知道,過去你怎麼做的你是不知道,前生你怎麼會知道,沒那智慧;你今生受的,就是你前生所做的。你看人家做事情都順順當當的,一到你做了就捆捆綁綁,總是磕磕碰碰不容易,為什麼?你前生就不給人家說好話,盡對人家的事兒破壞,今兒遇到你了,人家也都破壞你。怎麼辦呢?你要懺悔,就是悔改。「我見誰都隨喜、都讚歎,盡說好話,要成就別人的事情」,你漸漸就轉了。「這個道理是很簡單的。最後跟大家講講發菩提心。
 
菩提心在各個經論講的大體相同,但是,名字不相同。《大乘起信論》是結合了一百部大乘經典,馬鳴菩薩作做的。他講菩提心,是由三種心成就菩提心,直心、深心、大悲心。第一種是直心,正觀著本體,就是看一切在法看法性,在人、有情看佛性。
 
真觀本體,就像我們禪宗,「父母未生我以前,誰是我?」或者提一個話頭,「南無阿彌陀佛」,念佛的是誰?誰在念?口念嗎?口不能念,口被心支配。哪個心念呢?真心?妄心嗎?你就問,你就參。念佛是誰?誰在念佛?這都是參。這種的功夫叫什麼呢?叫明心,找真心。現在這是安心、狂心,「狂心頓歇,歇即菩提」,就是你一心正念真如,就是觀察自己本來性體。
 
現在我這個身死了,心還在不在呢?腔內的心也隨著死了。我們說靈魂、靈識,他死了,靈是不是真心呢?也不是的。在佛教的名相上講,眼、耳、鼻、舌、身、意,第七末那,第八阿賴耶,阿賴耶裏頭含著有一份真、一部分假。所以那個執著為我的我執,是第七末那,不是現前的心,不是肉團心。這個學起來就很深了,我大體這麼說一下。
 
直心正念真如,就念我們那個原來跟佛無二別的本具足的妙明真心。說妙,就不可思議;明,光明遍照。那才是我們的心。現在我們就用眼、耳、鼻、舌、身、意、末那,再加第八阿賴耶識妄分,把我們的真心給遮住了,不得顯現了。
 
所以百部大乘經典都有直心正念真如,就是觀想,修成道,他就是我們上回講的《占察善惡業報經》的後半部經文。為什麼要拜懺?為什麼要修行?消業障。消了業障,而後修定、修慧、才能達到一實境界,一實境就是我們的妙明真心。大家可以看《占察善惡業報經》,前半部是為了後半部做準備的,為修行。這叫直心正念真知。
 
第二種是深心,要盡一切諸善行。我們所說的,哪管是一點小的好事,我們都要做:一點小的壞事,不做。傷害人的,半句話都不說;成就人的,要說多少都可以。在戒裏頭,這就是深心,要深一切善法,十善法界就是表現我們的真心,之後用律儀來防範、來設立,使我們的真心不犯錯誤,饒益一切眾生。
 
這是三具戒。菩薩受戒,大小乘的,三具戒都包含在裏頭。饒益一切眾生就是大悲心。審直心、深心、大悲心,這就是菩提心,三個具足了,才是菩提心。菩提心就是覺心,覺心就是明白,一切你都明白了。妙明真心不為一切污染所染汙,你有大智慧了,什麼都知道,無所不知,無所不曉。
 
在密宗裏頭講菩提心,第一個是出離心。對三界的苦難你看得太多了,要離開,要出離。如果沒出離心的人,學道、皈依三寶,不不好的。因為貪戀這個世界,一貪戀這個世界,貪、瞋、癡、慢、疑等煩惱把你咬得昏頭轉向,你就沒辦法修。所以必須要出離。
 
出離就是在五濁惡世裏要出離這個世界,得具足這個心。對這個世界無論多好,你不貪戀了。而且這個世界,你真正分析觀察起來,沒有一樣好的,沒有一點點好的。要修出離心,得修這個觀照。
 
你自己出離了,不行,你要度六親眷屬,要度眾生,你得發大悲心,不發大悲心成不了佛。第二個菩提心,大悲心。觀見世界這麼苦,自己想出離,又不忍心讓六親眷屬、所有眾生受苦,我又得度他們,讓大家一起出離。
 
這就是我們念《心經》:「揭諦揭諦,波羅揭諦,波羅僧揭諦,菩提薩婆訶。」就是出離出離,大家都出離;解脫解脫,大家都解脫;到彼岸到彼岸,大家都到彼岸;成佛成佛,大家都成佛。「揭諦揭諦,波羅揭諦,波羅僧揭謗,菩提薩婆訶」,這四句話,包含的意思太多,所以不翻。包含好多呢?八十四句的《心經》、《金剛經》、六百卷《大般若經》,這四句話就可以了,就包含這麼多。因此,得具足大悲心。
 
有了大悲心,你還得有智慧。如果沒有般若智慧,你這個大悲心,落於愛見大悲。本業要你去度眾生,你度他,結果跟他講情愛,去跟他談戀愛,還怎麼度他了?把你也拽下去了,你還度他啊!本來要你去度眾生,你看他財富很大,你也跟他發財去了,起了貪心。必須得有智慧,真正認清楚了。這叫般若心。
 
三心是一個心,菩提心,有出離,有大悲,有智慧,就是出離心的、大悲心的、般若心的。這講起來很多,菩提心有菩提心的專冊,像《華嚴經》(華嚴三昧章),專講菩提心。善財童子五十三參,從最初開始發心,一直到成就,之後再回到文殊菩薩,完成了他最初所發的心。這就是菩提心,一部《華嚴經》就是菩提心。這個道理太深了,佛法猶如汪洋大海,如果大家有大智慧,想學,你能飲到一滴,知道滋味了,就已經不錯了。可異我們現在邊一點味道都沒有沾,我這麼說一說,大家發一發菩提心,心嚮往之。
 
我們就說到這裏吧!最後祝福大家,不要忘了皈依佛、皈依法、皈依僧。
 


 






  
             嗡嘛呢 唄咩吽        
頂部



本站資源,歡迎引用
清除 Cookies - 聯繫我們 - 彌陀山莊 - 專門弘揚彌陀淨土法門 - Archiver - W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