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題: 實踐佛法的六大法門
echoooo
超級版主
Rank: 8Rank: 8



UID 21
精華 10
積分 19574
帖子 1539
積分 16360
閱讀權限 150
註冊 2008-12-16
 
發表於 2009-4-21 05:15  資料  短消息  加為好友 
實踐佛法的六大法門

實踐佛法的六大法門

金明法師





佛法,有人把它比喻為黑夜的明燈,有人把它比喻為苦海的慈航,這都可以說是適當的比喻,不過我覺得似乎比較抽象一點,不如把它比喻為一部大醫書,不是更具體、更現實而更恰當嗎?因為佛法包括經、律、論三藏,事實上就是一部醫治人生心病的大醫書,凡人生各種心理病症的病理與醫方,無不清清楚楚地載明在里面。

人生心理上到底有什麼病呢?煩惱病。煩惱潛伏在我們的內心,支配著我們的情感;有了它,人生的一切痛苦都來了。要醫治這內心的煩惱病,不但中醫的丸、散、丹、膏不能奏效,就是西醫用注射或施手術,也是無濟於事的;對治煩惱病的對症靈方妙藥,惟有佛法。

人生的煩惱病,到底總共有幾多種:佛經裡面告訴我們:人生的煩惱,共有八萬四千種之多。好在這麼多種的煩惱,都有它的對治良方;這對治的良方,就是釋迦牟尼佛陀所開示的八萬四千種法門。佛陀是一位大醫王,他能遍醫一切心病,指示各種對治心病的靈方妙藥:所以佛經裡面說:“佛說種種法,為治種種心”。這就是說,佛陀所開示八萬四千種的法門,是要對治人生八萬四千種的煩惱心病。

人生的八萬四千種煩惱裡面,有六種是比較重要的;同樣的,佛法是八萬四千種法門裡面,也有六種是比較重要的,剛子是對治那六種比較重要的煩惱病。用佛教的術語說:那六種重要的煩惱病,叫做 “六蔽”,包括慳貪、毀犯、恚、懈怠、散亂和愚癡。而六種重要的法門,稱為 “六度”,包括佈施、持戒、忍辱、精進、禪定和智慧。現在就把人生心理上的 “六蔽”,和它對治法門 “六度”,逐一配合指出,並加以說明:


一、佈施度慳貪——人生第一種的心病是慳貪,本來衣可禦寒,食可果腹,住可蔽風雨,也就夠了,但是一般人往往為了貪慾的驅使,還要求錦繡綾羅,山珍海味與高樓大廈;生活所需的物資財產已經多了,還要拼命去追求那更多與更好的;但是多上還有更多的,好上還有更好的,於是貪慾沒有止境,追求也就沒有止境了。正在竭力追求的人,都沒有想到:“大廈千間,夜眠幾尺?家財萬貫,日食幾何?” 為了貪求眼前的一些暫時福樂,人與人,家與家,國與國之間,都不斷地發生鬥爭擾亂;甚至父母兄弟之間,也會為了利害的衝突,而互相鬥爭,互相陷害。所以佛陀曾說:“貪慾是一切痛苦的根源。”

貪心之所以會生起,乃是因為不明白人生社會緣起互助的道理,是以一切都為自己著想,不肯利益別人;恨不得把世界上所有可愛的東西,都佔為己有,那管別人的幸福與安樂,因此,就被慳貪的病魔纏繞了。如果他能正確地解悟到人生社會,原是緣起互助的,他便能逐漸去除自私的心,自私錮蔽消除了,就可了達人我一體,他人的痛苦,即等於自己的缺陷,因之,便能激發起同情心,幫助他人;這種幫助他人的行為,佛教把它稱為佈施。

常行佈施,看見人家物資上或精神上有困難,需要幫助,就盡能力所及,給予適當的幫助,久而久之,慳貪的病便可消除!這叫做佈施度慳貪。



二、持戒度毀犯——人生第二種的心病是毀犯,許多人對於人生應行的善事,如護生、佈施、守禮、誠信等等,認為毋須如此,任意毀壞不做;而對許多人生應戒的惡爭,如殺生、偷盜、邪淫、妄語等等,卻隨意去犯;所以,佛陀教人要持戒。不過有些聽了持戒就害怕,以為持了戒,不可以殺生,不可以偷盜,不可以邪淫,不可以妄語,不可以飲酒,實在太束縛了。

 

其實,這樣的看法是不正確的;我們知道,戒的目的,是在防非止惡,它不但不是束縛,而且含有絕對自由的作用;這話怎麼說呢?要知道,所謂自由,它的意思不是放蕩,而是以不妨礙人家不侵犯人家為原則;持戒的人,以戒軌範身心,不去侵犯他人,因之可使大家都能過著自由的生活。反過來說,不持戒的人則反是,他殺生,侵犯了人家生命的自由;他偷盜,侵犯了人家財物的安全;他邪淫,妨害了他人家庭的和諧;他妄語,妨害了他人來往的信用;他飲酒,妨害了自己的身體的健康;酒醉了,胡作非為,又可能妨害人家生活的自由。

戒,是佛教的根本精神,所以佛教徒不論在家與出家,都視受戒為人生的一件大事!我們只要看寺裡每次傳戒,在家和出家的佛教徒前來受戒的,多到數百餘人,就可知道大家對於戒的重視。雖然,受戒須要學戒,才能切實了知什麼是不應該做的,不可去做;什麼是應該做的,不可不做。而受戒與學戒的目的,都在持戒。

要療治人生心理上毀犯的病,惟一的良方是立志持戒;到了戒行精嚴時,毀犯的心病自然消除!這叫做持戒度毀犯。


三、忍辱度恚——人生第三種的心病是恚,一般人因為內心有著恚,所以動不動就發脾氣。一個人恚的心生起時,只望人家的痛苦加深,只望人家越不幸越好;什麼刻毒的言詞,都說得出口;什麼狠惡的手段,都搬演出來;可是這樣一來,再要好的朋友,往往因此絕交;甚至再恩愛的夫妻,也會因此反目。等到事後懊悔,已經遲了。

佛經裡面,記載一則有趣的故事,從前在印度阿練若池的邊岸草叢裡,有兩只雁鳥,他倆和池裡的一只烏龜做好朋友,有一次,因為久旱不雨,池水涸乾,龜在池裡,受烈日蒸炙之苦,兩只雁鳥很同情烏龜的遭遇,共商辦法,把烏龜遷移到另一有水的池塘去;商量結果,辦法是這樣;利用一根樹枝,叫烏龜用嘴緊銜中間,而兩雁則分銜兩端,然後飛到有水的池塘去。在未起飛前,雁囑烏龜:“在飛走時,你千萬不可開口講話,切記切記!”烏龜當然聽從:可是銜飛到一個村落的上空時,忽然被一群小孩子看見了,個個都很驚訝地高聲呼叫:“烏龜給雁銜走了!烏龜給雁銜走了!”烏龜聽到了下面小孩子們這樣的呼叫,認為有傷自尊,心中怒起來,於是開口厲聲罵道:“你們知道什麼?這跟你們有什麼關系?” 正當說時,烏龜嘴巴一鬆,突然從高空跌了下來,摔在一塊堅硬的岩石上,身體粉碎,一命嗚呼了。可憐愚昧無知的烏龜,因為一時恚心起,斷送了寶貴的生命。這故事可以給我們好發脾氣的人,做一個借鏡。

對治恚的不二法門,就是忍辱。但是佛教所說的忍辱,是一種強毅的忍力,不但可以成就世間的大事業,就是出世間的一切善法,也無不靠它完成。所以釋迦牟尼佛陀曾經教誡弟子們說:“世間最有力者,為能行忍辱之人。” 因此,忍辱絕不是屈服於惡勢力之下的一般懦夫行為,更不是含恨於心而不敢怒形於色的無力反抗,因為這些都是 “阿Q的精神”,而不是佛教的忍辱。佛教的忍辱,是通過了緣起的真理,而以慈悲心為基礎的,是不懷怨恨,不存報復,甚至是以德報怨的。常行忍辱,恚便可漸漸消除,這叫做忍辱度恚。



四、精進度懈怠——人生第四種的心病是懈怠,我們無論讀書也好,做事也好,乃至修行也好,常有今天過了還有明天,今年不做還有明年,少年不修還有老年的懈怠心理在作祟;因之對於革除惡習與興辦善事,都不肯盡力去做。如果他明白了佛教因果的道理,便會知道一切事業的成功,絕對不是僥倖而致的;若不努力,決無成功的希望。有了這種思想,那精進的心自然就會生起了。

“精” 是純一無雜,“進” 是勇往直前;所以 “精進” 與 “勤” 有分別:勤求學、勤做工、勤行善、勤修行,這些事既 “精” 且 “進”,就是 “精進”;假如是勤賭錢、勤揮霍、勤作惡、勤害人,這些事顯然是雖 “進” 而非 “精”,當然不是 “精進” 了。佛法教人精進,包括未生的善心令速生,已生的善心令增長,未生的惡念令不生,已生的惡念令速斷。懈怠是一種不善的心理,所以精進一生起,懈怠便斷了,這叫做精進度避怠。


五、禪定度散亂——人生第五種的心病是散亂,散亂的心,是流蕩不定的,忽焉過去,忽焉未來,所謂 “心猿意馬”,就是指此。這種散亂心,
念念生滅,妄想流注,阻礙了學問與事業的進步。但是,散亂多因心緣境而起;心比如水,境好像風,水因風吹而起波,心因緣境而散亂。風若止則波平靜,境若滅則散亂停;滅境的方法是什麼?就是禪定。

禪定是一種精神集中與安定的修養方法,它可以克制人生不適當的感情與貪慾、散亂等煩惱。當深入禪定時,情感不足惑其中,萬物不能撓其外,整個精神界,達到和平與統一。再從廣義說,參禪參到一念不生是禪定,唸佛念到一心不亂或誦經誦到六根清凈,也都是禪定。禪定是對治散亂的,這叫做禪定度散亂。


六、智慧度愚癡——人生第六種的心病是愚癡,愚癡不是完全沒有知識,不過他的知識有毛病,所以寫成 “癡” 字,表示知識有了毛病。

知識有什麼毛病?有些人把這個五蘊(色、受、想、行、識)假合的身體認為是實有,而把因果報應的道理否定為沒有的,這是以幻當實,認有作無的顛倒知識。有些人認為人死了以後,一定還是做人;有些人則認為人死如燈滅,什麼都沒有了;這是執常執斷的偏差知識。類此不正確的認識,不勝枚舉,持有這些愚癡見解的人,對於人生是很危險的!

為什麼人生會有愚癡?因為沒有智慧。佛教是智慧的宗教,學佛最重要的一件事,就是求智慧。

智慧有三種,學佛的人,必須從下列三個步驟去進修,才能完成三種智慧:

一、聞所成智慧——我們學佛,一定要聽聞佛法,或自己研讀經論,然後才有所得;這所得的智慧,就叫 “聞所成慧”。

二、思所成慧——把聽來的道理,或閱讀到的經中的理論,用心去思考;這思考所得的智慧,就叫 “思所成慧”。

三、修所成慧——聽聞佛法與思考佛法之後,你認為那一種的法門(如參禪或唸佛等)適合你的根性,便依那一種法門認真地去修習;從修習所得的智慧,就叫 “修所成慧”。

這聞、思、修,是修習佛法的基本法則,必須依此次第去實踐,才能獲得智慧。智慧象徵光明,愚癡好比黑暗,光暗是不能並立的,光明一到,黑暗便消;智慧之光日漸增加,終於把愚癡的黑暗照破了!這叫做智慧度愚癡。

佛是一位大醫王,佛法是一部大醫書,它闡示這六大法門——六度,確是醫治人生六種心病的對症良方。但是醫生只能為我們開藥方,不能替我們吃藥,我們必須自己去吃藥,病才會好;佛法雖能醫治我們人生的心病,但也只能指示我們如何去做,我們應該照著去做,才能離苦得樂!這就是說,我們聽聞了這些佛法的道理,不僅是要相信,同時還要努力去實踐,方能獲得實益。


(資訊來源:香港寶蓮禪寺)

 

 






Echoooo 合十
嗡  折隸主隸  準提莎訶
頂部



本站資源,歡迎引用
清除 Cookies - 聯繫我們 - 彌陀山莊 - 專門弘揚彌陀淨土法門 - Archiver - W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