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題: 佛說阿彌陀經講義(四)---文珠法師講述
echoooo
超級版主
Rank: 8Rank: 8



UID 21
精華 10
積分 19574
帖子 1539
積分 16360
閱讀權限 150
註冊 2008-12-16
 
發表於 2009-7-17 01:03  資料  短消息  加為好友 
佛說阿彌陀經講義(四)---文珠法師講述

   佛說阿彌陀經講義(四)

文珠法師講於湛江巿福壽山玉佛寺 

 

 

 

(四)廣引諸佛稱讚令斷疑

 

(1)釋尊讚阿彌陀佛

 

     舍利佛,如我今者,讚歎阿彌陀佛,不可思議功德之利。

 

此文有承上起下之意,承上,釋尊言:我見是利,故說此言:「若有眾生,聞是說者,應當發願,生彼國土。」起下,是不獨我釋尊一人見是利,說是言,其他六方諸佛,無不見是利,無不說是言。

 

讚是稱讚,歎是感歎,前言:我見是利,今言:不可思議功德之利。正顯示此利,并非人間一般名枷利鎖之利,亦非普通一般善事、佛事之利,簡直是不可思議功德之利。

 

阿彌陀佛功德,不可思議,在阿彌陀佛本身說:功德有三:

 

一、           法施廣大:以無量壽、無量光,恆演佛法。

二、           神化周遍:極樂國土,水鳥樹林,咸宣法音,眾生相好,受用如意。

三、攝受眾生:四十八願度有情;三根普被,利鈍兼收。

 

若在被度眾生方面說,功德有五:

 

一、念佛成功:即可橫超三界,帶業往生,不待斷惑。

二、往生極樂:即圓證三不退轉,一生同居土,便具足以上三土功德,不待漸進。

三、但持聖號:不假參禪修觀之方便,自得心開。

四、七日為期:即得一心不亂,無勞多劫勤苦精修。

五、稱念彌陀:便為六方諸佛之所護念,令得安穩,無諸障難。

 

可知念佛法門,功德實在不可思議,故不獨釋尊稱讚阿彌陀佛不可思議功德之利,其他六方諸佛,亦稱揚讚歎,阿彌陀佛不可思議功德之利。實際上,梵文原本,是有十方諸佛稱讚彌陀功德,玄奘法師翻譯此經時,亦保留十方諸佛稱讚。但鳩摩羅什法師譯此經,因嫌十方佛讚的  經文太長,故於十方中,略去四維,認為東、南、西、北、上、下六方,已經包括東南、西南、東北、西北,故簡去四維,但言六方。

 

(2)六方佛現相稱讚

 

1.東方諸佛稱讚

 

 東方亦有阿初稗佛,須彌相佛,大須彌佛,須彌光佛,妙音佛,如是等恆河沙數諸佛,各於其國,出廣長舌相,遍覆三千大千世界,說誠實言:汝等眾生,當信是稱讚不可思議功德,一切諸佛所護念經。

 

梵語阿初稗,譯名無動,或不動。因佛證三德,不為三惑所動,更不為利、衰、毀、譽、稱、譏、苦、樂等世間八風所動。又佛證中道妙理,不生不滅,無來無去,湛然常住,不為二邊所動。本來東方是群動之首,今佛名不動,正是顯示動而不動,所謂:「那伽常在定,無有不定時。」

 

須彌相佛:梵語須彌,譯名妙高,此山由四寶所成,高越群山。今佛以須彌相為名,顯示佛身百福莊嚴,相好光明曰妙;九界咸歸,眾所膽仰,曰高。

 

大須彌佛:顯示佛德高廣巍巍,最尊最勝,九界聖凡,所不能及。維摩經云:「名稱高遠,踰於須彌。故名大須彌佛。」

 

須彌光佛:因為佛的智光,高廣普照,映蔽群生,如須彌山之四寶光明,映蔽日月,故名須彌光佛。

 

妙音佛:佛音微妙,普應群機,如維摩經言:「佛以一音演說法,眾生隨類各得解」又云:「於眾言音,微妙第一」。故名妙音佛。

 

恆河,是印度四大河流之一,譯名天堂來。其沙細如麵粉,佛說法,每喜引用恆河之沙,以譬喻其數之多。佛的意思是說:東方世界無盡,而住世諸佛亦無盡,其數多如恆河之沙,實在不勝枚舉,今但舉其中五佛,以等攝其餘恆巧沙數諸佛。故說:「如是等恆河沙數諸佛。」

 

諸佛無不有土,而諸佛皆以三千大千世界為其所教化的國土。廣長舌相,是由不妄語所感得的果報。如果能持不妄語戒,三世口業清淨,可感舌相,長至其鼻。諸佛由於無量劫來,皆持不妄語戒,故感其舌薄長,能覆其面。若顯神通,則其廣長舌相,能盡覆其所教化之國土,甚至蓋覆諸佛國土。

 

華嚴經離世間品說:「佛子,菩薩摩詞薩,有十種舌,何等為十:所謂開示演說無盡眾生行舌,開示演說無盡法門舌,讚歎諸佛無盡功德舌,演暢詞辯無盡舌,開闡大乘助道舌,遍覆十方虛空舌,普照一切佛剎舌,普使眾生悟解舌,悉令諸佛歡喜舌,降伏一切諸魔外道,除滅一切生死煩惱,令至涅槃舌。是為十,若諸菩薩成就此法,則得如來遍覆一切諸佛國土無上舌。」

 

今東方阿初稗佛等恆河沙數之佛,各於其所教化的國土中,皆現出廣長相舌,遍覆其所教化之三千大千世界,而說誠實言:「汝等眾生,當信是稱讚不可思議功德,一切諸佛所護念經。」

 

汝等眾生,有說:是諸佛各於其國勸導其本土眾生,當深信極樂世界及阿彌陀願力不可思議,而要相信此經。亦有說是在釋尊說此經之同時,十方諸佛,各於其國,亦稱讚阿彌陀佛,亦同時勸導其本土眾生及娑婆世界眾生,皆當信受是「稱讚不可思議功德一切諸佛所護念經」。

 

稱讚不可思議等十六個字,原是本經的別名。唐玄奘法師譯名:「稱讚淨土佛攝受經」,以不可思議攝於「淨土」二字中。羅什法師,深知此土眾生,喜歡簡略,故以不可思議功德等十六字,攝於佛名,因此只譯為:「佛說阿彌陀經。」念佛的人,不但為其本師阿彌陀佛之所護念,亦為十方一切諸佛之所護念。是以諸佛現相共勸一切眾生,應當信受,是「稱讚不可思議功德一切諸佛所護念經。」

 

2.南方諸佛稱讚

 

舍利弗,南方世界,有日月燈佛,名聞光佛,大燄肩佛,須彌燈佛,無量精進佛,如是等恆河沙故諸佛,各於其國,出廣長舌相,遍覆三千大千世界,說誠實言,汝等眾生,當信是稱讚不可思議功德,一切諸佛所護念經。

 

日月燈佛:是從佛的三智立名。日能照晝,發育萬物;喻佛道種智,照俗諦理,成就眾生。月能照夜,可除黑暗;喻佛以一切智,照真諦理,破煩惱闇。燈能照日夜,並可照日月之不足;喻佛一切種智,證中道理,真俗并照,圓融無礙。故名日月燈佛。 

 

名聞光佛:謂佛之名稱普聞於十方,德光遍照於四土,故稱名聞光佛。

 

大燄肩佛:燄是光明照耀,兼有燃燒的含義;肩是人的兩肩,有負荷義。譬喻佛證得權實二智,能燃燒眾生的煩惱,能負荷如來的家業,是從權實二智立名。

 

須彌燈佛:須彌山由四寶所成,寶各有光,能照如燈,謂之須彌燈。喻佛轉八識成四智,以四智光明,照破自他煩惱的黑暗,因名須彌燈。

 

無量精進佛:是約行立名,佛因中廣修無量法門,悉皆精進不懈;速得成就佛道,因立是名。 

 

「如是」指前文所列五佛,「等」是等於南方世界所有恆河沙數眾多諸佛,無不稱讚淨土法門,無不各於其國,出廣長舌相,說誠實不妄之語,勸導一切眾生,應當信受是:「稱讚不可思議功德,一切諸佛所護念經。」

 

3.西方諸佛稱讚

 

    舍利佛,西方世界,有無量壽佛,無量相佛,無量幢佛,大光佛,大明佛,寶相佛,淨光佛,如是等恆河沙數諸佛,各於其國,出廣長舌相,遍覆三千大千世界,說誠實言:汝等眾生,當信是稱讚不可思議功德,一切諸佛所護念經。

 

無量壽佛:與阿彌陀佛同名,以佛佛道同,故十方世界諸佛,同一名號者甚多。或說:西方無量壽佛,就是極樂世界教主,阿彌陀佛。因為釋尊說此經,並勸導眾生當信是經,當發願往生,正暢其本懷,故亦稱讚釋尊所說:「此經」。

 

無量相佛:相是相好莊嚴,佛的應身,有三十二相,八十種好,甚至八萬四千相好莊嚴。佛的報身,有剎塵無量相,佛的法身,有不可思議無量相。今佛名無量相,正是約法身立名。

 

無量幢佛:幢有摧邪顧正之義,此佛因中,能夠「法門無量誓願學」,故果上所立法幢亦無量。一一法幢,皆能摧邪顯正,故名無量幢佛,是約法立名。

 

大光佛:是約智立名。佛證三智,智光廣大,遍照法界。又佛常放光明,接引眾生,故名大光佛。

 

大明佛:亦依智立號,佛證三智,果上起用,恆以三明六通,教化眾生。或以三智之光,破眾生三惑之暗,故曰:大明佛。

 

寶相佛:是以相立名,佛的寶相莊嚴,勝妙殊特,猶如世界七寶,燦爛奪目,高貴無比,故名寶相佛。

 

淨光佛:亦定約智立名。佛的智慧光明,能淨煩惱污垢,故名:淨光佛。

 

「如是」,是指西方無量壽等七佛,「等」是等於西方其他恆河沙數無量諸佛。此諸佛等,亦皆異口同音,讚歎淨土法門,亦皆各於其國中,出廣長舌相,遍覆三千大千世界,亦皆說誠實不妄之語,勸導:「汝等眾生,當信是稱讚不可思議功德,一切諸佛所護念經。」

 

4.北方諸佛稱讚

 

舍利弗,北方世界,有燄肩佛,最勝音佛,難沮佛,日生佛,網明佛,如是等恆河沙數諸佛。各於其國,出廣長舌相,遍覆三千大千世界,說誠實語,汝等眾生,當信是稱讚不可思議功德,一切諸佛所護念經。

 

燄肩佛:燄是指佛的智慧,光明熾燄,肩是指佛的權實二智,能夠荷負眾生,故名燄肩佛。

 

最勝音佛:佛音圓妙,一音演說法,眾生隨類得解。為九法界眾生所不能及,故名:最勝音。

 

難沮佛:沮者壞也,佛已證究竟堅固之理,故法身常住不壞,名難沮佛。

 

日生佛:佛出世間,以智慧光,照破眾生無明黑暗,等如麗日中天,大地黑暗,悉皆破除,故名日生。

 

網明佛:佛以三智敷演教法,法門無量,猶如網孔,教理明徹,能破眾暗,謂之網明。

 

「如是」指上列五佛,「等」是等於北方世界,恆河沙等諸佛。無不異口同音,讚歎淨土法門,共出廣長舌相,遍覆各各所教化之三千大千國土,說誠實語。勸導:「汝等眾生,當信是稱讚不可思議功德,一切諸佛所護念經。」

 

   5.下方諸佛稱讚

 

舍利弗,下方世界,有師子佛,名聞佛,名光佛,達摩佛,法幢佛,持法佛,如是等恆河沙數諸佛。各於其國,出廣長舌相,遍覆三千大千世界,說誠實言,汝等眾生,當信是稱讚不可思議功德,一切諸佛所護念經。

 

下方世界,是在我們所居住的世界之下。楞嚴經說:世間萬物,皆依水輪而住;「寶明生潤,火光上蒸,故有水輪,含十方界。火騰水降,交發立堅,濕為巨海,乾為河潬,以是義故,彼大海中,火光常起,彼州潬中、江河常注。水勢劣火,結為高山,是故山石,擊則成燄,融則成水。土勢劣水,抽為草木,是故林藪,遇燒成土,因絞成水。交妄發生,遞相為種,以是因緣,世界相續」。

 

水輪又依於金輪,金輪下有火輪,火輪下有風輪,風輪下有空輪,空輪依於無明,無明依本覺。無明雖非本覺,然無明之相,不離本覺之性。既四大始於無明妄心,妄心又不離本覺真心,故曰:一切唯心造。

 

今下方世界,在風輪與金輪之間,為風力之所執持,亦有三界眾生,重重無窮,故下方世界無窮無盡,眾生亦無窮無盡,諸佛亦無窮無盡,有如恆河沙數之多。

 

 師子佛:是以喻立號,師子為獸中之王,喻佛為法中之王。佛演法音,天魔外道,無不恐怖;如師子一吼,百獸皆懼,故名:師子佛。

 

名聞佛:佛的名稱,普聞於十方,十方眾生,得聞佛名咸皆歸化,故曰:名聞佛。

 

名光佛:佛的名聲,光耀法界,普照眾生,破無明暗,故曰名光佛。

 

達摩佛:梵語達摩,譯為法,法生物軌,如世間軌道,可為舟車之所依;喻佛說教法,能為眾生修行之軌則。又佛所修的法門,堪為眾生的軌範,故名達摩佛。

 

法幢佛:幢具高顯義,喻佛說小乘法,能高越世間法,佛說六度萬行等法門,又超越小乘法,佛說第一義理,又超越菩薩法,故名:法幢佛。

 

持法佛:佛證無量陀羅尼,能持一切義,隨機設教,對病施藥,令聞法者,得大利益,名持法佛。

 

如是以上所列六佛,等於其餘下方世界,恆河沙數諸佛,亦皆讚歎淨土法門,同出廣長舌相,說誠實言,勸導下方世界一切眾生:「當信是稱讚不可思議功德,一切諸佛所護念經。」

 

6.上方諸佛稱讚

 

舍利弗,上方世界,有梵音佛,宿王佛,香上佛,香光佛,大燄肩佛,雜色寶華嚴身佛,娑羅樹王佛,寶華德佛,見一切義佛,如須弗山佛,如是等恆河沙數諸佛。各於其國,出廣長舌相,遍覆三千大千世界,說誠實言:汝等眾生,當信是稱讚不可思議功德,一切諸佛所護念經。 

 

上方世界,是在無色界非想非非想處天之上。在三界極頂之處是空輪,空輪之上,復有風輪、火輪、金輪、水輪,四大州及人間天上,三界等。如是重重無盡,故上方亦有恆河沙數等世界,及有恆河沙數諸佛。

 

梵音佛:梵者淨也,因為佛說法的音聲,清淨無染,不著四相,謂之梵音。

 

宿王佛:宿是星宿,月為星宿中王,眾星閃耀,不如孤月獨明。喻佛為法中王,於法自在,三乘聖眾,一切智,道種智,不及佛的一切種智,故名宿王佛。

 

香上佛:五分法身香,是一切香中之最。佛具足戒香、定香、慧香、解脫香、解脫知見香,故曰:香上佛。

 

香光佛:謂佛因中,修行淨土法門,以香光莊嚴法身,如大勢至法王子說:「若眾生心,憶佛念佛,現前當來,必定成佛,去佛不遠,不假方便,自得心開;如染香人,身有香氣,此則名曰,香光莊嚴。」故名:香光佛。

 

大燄肩佛:此佛名與前南方大燄肩佛同,同以權實二智,荷負眾生,故得此名。

 

雜色寶華嚴身佛:此約因行立名。華表因行,雜色寶,喻因中修行殊勝法門眾多。佛於因中廣修六度四攝萬行法門;自利兼他,果感法身莊嚴,故得此名。

 

娑羅樹王佛:梵語娑羅,譯名堅固。此樹不但高大,而且堅固,歲寒不凋,為樹中之王。喻佛證法身究竟堅固,為法中王,故名:婆羅樹王佛。

 

寶華德佛:此佛因中,勤修六度萬行的因華,莊嚴一乘佛果菩提,因行可貴佛德亦尊 故名:寶華德佛。

 

見一切義佛:世出世間,一切諸法無盡,其義理無窮無盡,佛證一切種智,無所不知,佛證五眼圓明,無所不見,故曰:見一切義佛。

 

如須彌山佛:須彌山是四寶所成,既高且妙,故名妙高峰。喻佛以四德圓證三身,十界中獨尊,故稱須彌山佛。

 

如是以上所說十佛,等於上方世界其餘恆河沙數諸佛,無不共讚淨土法門,并共出廣長舌相,遍覆諸佛各各所教化的國土,而說誠實之言,勸諸眾生應當信受是:「稱讚不可思議功德,一切諸佛所護念經。」

 

(3)功德殊勝應稱讚

 

1.聞經受持功德

 

 舍利弗!於汝意云何,何故名為一切諸佛所護念經?舍利弗!若有善男子、善女人,聞是經受持者,及聞諸佛名者,是諸善男子,善女人,皆為一切諸佛之所護念,皆得不退轉於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

 

初三句是徵釋,後七句是說明「護念不退」的意思。護是加護,念是愛念。阿褥多羅三藐三菩提,譯名:無上正等正覺,即是佛果菩提。釋尊告訴舍利弗:不但聞釋尊說此阿彌陀經,能夠信受讀誦,發願往生,持名念佛的善男子、善女人,為六方恆河沙數諸佛所加護愛念,能於佛果無上菩提得不退轉。即使是但聞六方諸佛名號的善男子、善女人,亦為諸佛之所護念,皆得不退轉於佛果菩提。

 

諸佛護念,可約自力、他力,以及個人的修證三方面而言。若但憑自力修行,必須等待善根成熟,入正定聚,破一品無明,證一分法身,得念不退,位登圓教初住,入同生性,居分證即佛位,始可以獲得諸佛護念,得不退於佛果菩提。

 

若憑他力,則可仰仗阿彌陀佛的慈悲願力,不但念佛至事相一心不亂,斷見思煩惱,往生方便有餘土,居相似即佛位,便得諸佛護念;即使未斷見思,往生同居土,在觀行即佛位,亦皆為諸佛之所護念;甚至未能信受誦經念佛,但聞釋尊說六方佛名,亦得諸佛護念,於佛果菩提得不退轉。因為佛性平等,心佛眾生,三無差別,十方諸佛,無不本無緣大慈,同體大悲,憫念眾生,猶如赤子,恆思救濟,故不論有心無心,信與不信,但得聞佛名字,即一歷耳根,永為道種,終於成為得度的因緣。必定為諸佛之所垂護愛念,而作不退菩提的遠因。

 

或有人問:既然但聞六方佛名,亦為諸佛護念,亦得不退轉於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何以六方諸佛,唯獨稱讚勸信此:「佛說阿彌陀經」?理由是:「令初機易標心故,彌陀本願勝故,佛與眾生偏有緣故。」(見藕益大師所著阿彌陀經要解)

 

真的,俗語說:「家家彌陀佛,戶戶觀世音。」特別是中國,無論信佛與否,無不皆知有阿彌陀佛,皆知有觀世音菩薩,可知彌陀觀音,與娑婆世界眾生,特別有緣。今初發心學佛者,得聞釋尊及六方諸佛,悉皆讚歎此經,當然易啟信心,因信心而發願,因發願而執持名號,如是信願行三資糧具足,必定往生無疑,故六方諸佛,無不異口同音,共同讚歎淨土法門,而勸導眾生,信受奉行。

 

  2.勸信佛語真實

 

是故舍利弗,汝等皆當信受我語,及諸佛所說。

 

「汝等」,是指舍利弗及在法會大眾。佛證究竟,語無虛妄,一佛親宣,即當信受,何況六方諸佛,皆現廣長舌相,皆說誠實之語,皆共同稱讚是經,皆勸導眾生當信,更復何疑?然則,汝舍利弗及在會大眾,聞我及諸佛所說,自當依教信受奉行,否則,聞而不信,信而不受,不行,豈不是辜負諸佛慈恩?故釋尊再三叮嚀舍利弗等:「皆當信受我語,及諸佛所說。」

 

3.勸信者應發願 

 

舍利弗,若有人已發願,今發願,當發願,欲生阿彌陀佛國者。是諸人等,皆得不退轉於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於彼國土,若已生,若今生,若當生。是故舍利弗,諸善男子,善女人,若有信者,應當發願,生彼國土。

 

發願往生極樂國土,得不退轉,正是佛說阿彌陀經的宗旨。然非信不能發願,非願不能往生。故釋尊繼勸信之後,再勸發願,依願起行,即使是五逆十惡眾生,亦可以帶業往生。是以「已發願」者,當然已往生,「今發願」者,今生即得往生,「當發願」者,當來必定往生。無論是已發願、今發願、當發願,凡欲往生阿彌陀佛國者,皆得往生。無論已生、今生,或當生,凡生彼國者,皆得不退轉於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以是之故,佛告舍利弗:「諸善男子、善女人,若有信者,應當發願,生彼國土。」

 

此是釋尊第三次勸導眾生,發願求生淨土。第一次是說完極樂國土,依正莊嚴後,即勸言:「舍利弗,眾生聞者,應當發願,願生彼國。」其次是說完七日念佛一心不亂,命終即得往生之後,再勸說:「若有眾生,聞是說者,應當發願,願生彼國。」而今釋尊又於六方諸佛稱讚勸信之後,不但再三勸信,而且再三勸令發願。已發願已生,今發願今生,當發願當生;若然不發願,則不能生。如信舟車,能運能載,可達目的,然若不願乘之,又怎可以到達目的地呢?可知發願往生,對於念佛法門,是何等的重要!

 

古往今來,凡念佛而又能發願求生淨土者,無一不往生。是以一人發願,一人往生,多人發願,多人往生,恆河沙數眾生發願,則恆河沙數眾生,皆得往生。若能以此念佛法門,自行化他,則何止得往生,而且得上品上生。

 

昔日,越國夫人王氏,領導妾婢念佛,共修淨土。後有一婢無疾而逝,其夕夫人夢婢致謝:「幸蒙夫人教誨,今得生淨土」。夫人問:「西方其可至乎」?婢居:「可」。遂導夫人前行,見一大池,中有蓮華,大小間錯,榮悴不等,夫人問其故。婢說:世間念佛求生西方的人,纔發一念,池中便生一華,勤惰不同,榮悴亦異。

 

中有一人,朝服而坐,寶冠瓔珞莊嚴其身,夫人問:「此是何人?」婢答:「楊傑也」。又一人朝服而坐,又問何人,婢答:馬墟也。兩人俱修淨業,見其本傳。夫人問:我當生何處?婢即導其前行數里,見一華台,金碧輝煌,光明燦然,即說:此是夫人生處,乃金台上品上生也。夢醒,悲喜交至,某年遇生日,晨起秉爐焚香,望觀音閣而立,諸眷屬方趣前為其拜壽,視之,則已立化矣。(錄自圓瑛法師的彌陀要解講義)

 

(五)讚佛功德希有令感恩

 

(1)釋尊讚諸佛功德

 

  舍利弗,如我今者,稱讚諸佛不可思議功德。

 

釋尊說此經時,固然稱讚阿彌陀佛,不可思議功德,如經中說完欄楯行樹,說完天樂雨華,說完化禽說法,風樹法音,釋尊皆稱讚阿彌陀佛國土:「成就如是功德莊嚴。」又說:「我見是利,故說此言。」今又說:「如我今者,讚歎阿彌陀佛,不可思議功德之利。」皆是稱讚阿彌陀佛不可思議功德。但為甚麼說:「稱讚諸佛」呢?彌陀疏鈔的解釋是:「如華嚴頌云:十方諸如來,同共一法身,一身一智慧,力無畏亦然。則彌陀即諸佛,諸佛即彌陀,故不曰:彌陀,而曰諸佛,蓋該彌陀在諸佛中。下言諸佛,亦彌陀與諸佛同讚釋迦也。」

 

又本經六方諸佛稱讚勸信後,釋尊又說:「舍利弗,若有善男子、善女人,聞是經受持者,及聞諸佛名者,是諸善男子、善女人,皆為一切諸佛之所護念,皆得不退轉於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可知釋尊不但稱讚阿彌陀佛,亦同時稱讚諸佛,故經言:「如我今者,稱讚諸佛,不可思議功德。」

 

  (2)諸佛讚釋尊希有

  

1.五濁惡世得道難

 

彼諸佛等,亦稱讚我不可思議功德,而作是言:釋迦牟尼佛,能為甚難希有之事,能於娑婆國土,五濁惡世,劫濁、見濁、煩惱濁、眾生濁、命濁中,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

 

彼諸佛等,是釋尊指阿彌陀佛及六方諸佛。釋尊的意思是:不獨阿彌陀佛讚其不可思議功德,其他六方諸佛,亦稱讚其不可思議功德。釋迦牟尼,是梵語,釋迦譯能仁,牟尼譯寂默。能仁是大悲,寂默是大智。凡夫有悲無智,二乘有智無悲,菩薩雖然具足悲智,但末究竟;唯佛一人,悲智雙運,智慧福德悉已究竟具足,圓滿無缺,故號稱:能仁寂默。

 

又能仁是事,寂默是理,佛能窮盡諸法實相理,事理無礙,故名:能仁寂默。

 

又能仁是相,寂默是性,佛能因相達性,性相不二,故名:能仁寂默。

 

又能仁是俗諦,寂默是真諦,即俗即真,真俗圓融,故曰:能仁寂默。

 

彌陀疏鈔言:「能仁寂默,自有二義:一者對待說,則能者,善權方便,曲就機宜;仁者,至德洪恩,普霑萬類,是大悲利物也。寂則澄然不動,頓息萬緣,默則漠爾忘言,永離戲論,是大智冥理也。二者圓融說:以悲即智故,終日度生,無生可度,動一靜也。以智即悲故,不起一念,常度眾生,靜一動也。故知遍舉二字,乃至一言,佛之全德,攝無不盡。」

 

娑婆國土,是釋尊所教化的國土,亦即我們所居住的世界。梵語娑婆,譯名堪忍。即是說:娑婆國土的眾生,堪能忍受三毒煩惱之苦,而輪迴生死,不知厭離。

 

五濁惡世,指劫濁、見濁、煩惱濁、眾生濁、命濁。

 

劫濁:梵語劫波,譯名時分。有小劫、中劫、大劫之分。時本無濁,因有其餘四濁,聚會一時,使之成濁。當減劫人壽減至二萬歲時,眾生就有見濁,煩惱濁、命濁、眾生濁,是時就名劫濁。直至人壽減至一百歲時,即名五濁惡世。釋尊示跡娑婆,正是人壽一百歲時,因名五濁惡世。

 

見濁:是指身見、邊見、見取見,戒禁取見、邪見等五利使。因為眾生不知宇宙人生,緣起性空,四大無我,妄認四大五陰所組合的色身為自我,深愛執著,是身見。

 

眾生不知凡有生命的動物,都是被善惡業力所牽,輪迴六道,此死彼生;以為人死如燈滅,只有今生,沒有來世;所以「為善不足恃,作惡無須懼。」或以為人死再做人,畜死再為畜,永不轉變;對於斷常二邊,偏執一端,是邊見。

 

眾生固執已見,自是非他,或心外求道,末得謂得,末證謂證,誤有漏因,作無漏解,是見取見。

 

眾生不解真理,迷失正道,枉修種種無益苦行,如昔日印度流行的拜火、拜水等外道,非解脫之因,卻心生執著,每持不當之戒,於持戒妄起偏見,是戒禁取見。

 

眾生不明白因果,甚至撥無因果,以盲引盲,相牽入深坑,疑誤眾生,害已害人,是邪見。

 

以上五種見解,皆因眾生愚昧無知,妄想執著,渾濁自性,故名見濁。

 

煩惱濁:指貪、瞋、痴、慢、疑五鈍使。五鈍使能引生枝末無明,故又名根本煩惱。眾生不了諸法緣起性空,如夢如幻,於順境愛戀執著,是貪;於違逆境起諸惱怒,是瞋;不明中道理,是痴。於諸眾生,心起傲慢,不敬不遜,是慢;於諸正理,心起疑惑,不能決斷生信,是疑。眾生由於貪瞋痴慢疑五種煩惱,渾濁自性,是煩惱濁。

 

五利使屬於見惑,五鈍使屬於思惑,能使眾生造業受報,流轉生死,故皆名使。貪、瞋、痴、慢、疑,較於身、邊、戒、見、邪,稍為重滯,因此,名五鈍使。

 

眾生濁:是因見思二惑,作業流轉,招感五蘊色身,假名眾生。阿含經言:「一者劫初光音下生;二者攬眾陰而生;三者處處受生,故云眾生。」眾生色心二法,無常、苦、空、無我、不淨,而又輪迴六道,備受眾苦,故名為濁。

 

命濁:眾生的生命,若無色身,則八識之心,無所依託;若無八識心的執持,則色身必然腐朽,故眾生是由色心二法,互相持續為身體,互相依賴為生命。此由色心二法組合的生命體,是念念新陳代謝,無常迅速,如泡中沫,風前燈,轉瞬即逝,不可久住,故名命濁。

 

娑婆世界的眾生,處身於劫濁中,必為時速所囿,為眾苦所逼;處身於見濁中,必為邪智所纏,邪識所惑;處身於煩惱濁中,必為貪欲所陷,惡業所牽;處於眾生濁中,必然安於臭穢,甘於墮落;處身於命濁中,必為無常所吞,為苦、空所噬。釋尊降生於五濁惡世中,「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何止甚難,簡直希有,故為諸佛,所共稱讚。

 

   2.演說難信之法難

 

為諸眾生,說是一切世間難信之法。

 

釋尊於五濁惡世中,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已是難事,今再為五濁惡世眾生,說此淨土法門,難信之法,更是難事中的難事。何以淨土法門,是屬於難信之法呢?彌陀疏鈔說:「言難信者,略舉有十:

 

今居穢土,習久心安,自聞彼國清淨莊嚴,疑無此事,難信一也。

 

縱信彼國,又疑十方佛剎,皆可往生,何必定生極樂?難信二也。

 

縱信當生,又疑娑婆之去極樂,十萬億剎,云何極遠而得往彼?難信三也。

 

縱信不遠,又疑凡夫罪障深重,云何遽得往生彼國?難信四也。

 

縱信得生又疑生此淨土,必有奇妙法門,多種功德,云何但持名號,遂得往生?難言五也。

 

縱信持名,又疑持此名號,必須多歷年劫,乃克成就,云何一日七日,便得生彼?難信六也。

 

縱信七日得生,又疑七趣受生,不離胎卵濕化,云何彼國,悉是蓮華化生?難信七也。

 

縱信蓮生,又疑初心入道,多涉退緣,云何一生彼國,便得不退?難信八也。

 

縱信不退,又疑此是接引鈍機眾生,上智利根,不必往彼,難信九也。

 

縱信利根亦生,又疑他經,或說有佛,或說無佛,或有淨土,或無淨土,狐疑不決,難信十也。

 

難信而言:「一切世間」,是說明不但惡道眾生難信,人天猶或疑之。不但愚迷難信,而賢智猶或疑之。不特初機難信,而久修猶或疑之。不特凡夫難信,而二乘猶或疑之。故曰:「一切世間,難信之法。」

 

然釋尊大雄、大力、大慈悲,難行而能行,不但於娑婆成道,而且於五濁惡世,為諸眾生,說此一切世間難信之法。勸令眾生,一心念佛,冀於念佛聲中,轉劫濁為清淨海會,轉見濁為無量智光,轉煩惱濁為常寂光,轉眾生濁為蓮華化生,轉命濁為無量壽,是實在甚難希有之事,故為諸佛所共稱讚。

 

藕益大師說:「淨土成菩提易,濁世難。為淨土眾生說法易,為濁世眾生難。為濁世眾生說漸法猶易,說頓法難。為濁世眾生說餘頓法猶易,說淨土橫超頓法尤難,為濁世眾生,說淨土橫超頓修頓證妙觀,已自不易,說此無藉肋勞修證,但持名號,徑登不退,奇特勝妙,超出思議,第一方便,更為難中之難。故十方諸佛,無不推我釋迦,偏為勇猛也」讀此,可知釋尊利生功德,實在不可思議。

 

(3)總結難事令信受 

 

舍利弗,當知我於五濁惡世,行此難事,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為一切世間說此難信之法,是為甚難。

 

一切世間,指娑婆世界,九法界眾生。娑婆世界的眾生,原本是剛強,難調難伏。今時值五濁惡世,眾生慧淺障深,釋尊降生於此時此地,成道說法,已是難事,今說此持名念佛,頓超圓證難信之法,更是難中之難。故釋尊最後對舍利弗說:「當知我於五濁惡世,行此難事,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為一切世間說此難信之法,是為甚難。」

 

我們應該知道,若非釋尊慈悲心切,乘本願力,來入娑婆五濁惡世,行此難事,則一切世間,根本沒有機會得聞此殊勝頓超的念佛法門?釋尊既然佛道難成今已成,法門難說亦已說,令一切世間得聞此殊勝法門;聞者若不深信、發願,繼之持名,老實念佛,自行化他,以流通此淨土法門,豈不是辜負我佛的慈悲願力?故釋尊於再三勸信,勸願之後,總結言:「行此難事」「是為甚難」,無非意在警勵一切世間,勿忘慈訓,必須深信,切願實行,以流通此至簡至易,至直至捷,至圓至頓的念佛法門。使五濁惡世眾生,可以離五濁,超三界,截生死,速往生,得不退,始不辜負釋尊無問自說,行此難事的本懷。

 

三、流通分

        

佛說此經已,舍利弗,及諸比丘,一切世間天人阿修羅等。聞佛所說,歡喜信受,作禮而去。

                                                                                                                                                        

    以下,是結集佛經的聖者,敘述佛說完此經後,法會大眾的情況。當時,除了當機眾的舍利弗,以及常隨眾的千二百五十大比丘外,還有其他九法界一切有情世間,若天若人,若凡若聖,與阿修羅、天龍八部等眾,聞釋尊說完此阿彌陀經時,無不皆大歡喜,深信佛語真實,誠意接受佛的勸導。由於內心的感激,故策動於行為,向佛作禮致謝,然後離去。

 

    彌陀疏鈔言:「歡喜者,慶所聞故;信受者,領所聞故;作禮者,重所聞故;去者,聞已則退而修持也,亦前三資糧及三慧也。」聞佛所說而能信,是信資糧,信而能受是願資糧,受而去是行資糧。

 

又聞佛所說是聞慧,歡喜信受是思慧,作禮而去,繼之以實踐,是修慧。既有修因,當感聖果,故佛說無量壽經,最後詳述時眾得益,今此經不說,只是經文簡略而已,非無得益。

 

佛在世時,在會大眾,聞佛說完此經,皆能歡喜信受,現在各位,已經聽本人講解完這部「佛說阿彌陀經」,是否也歡喜信受呢?我認為:不聞不知,不信、不願、不行,雖然可愍,而情猶可諒。今既有機會聽聞閱讀,得知念佛法門,這麼殊勝,若聞而不信,或信而不發願,不實行一心念佛,何止辜負釋尊慈悲,行此難事,說此難信之法,同時亦辜負自己。當知我們生在此娑婆世界五濁惡世中,時刻都被三苦,八苦,無量諸苦的包圍,既要忍受人事界與自然界的衝擊,還要接受心理上與生理上的困擾,真是苦不堪言。今既得聞此妙法,正如沉病枕席,忽得神力;久困他鄉,忽遇舟航,如果不信受奉行,發願往生,何止是愚蠢之極,簡直是自暴自棄,自負負人。所以古今聖賢,無不苦口婆心,勸導世人,一心念佛,求生西方。

 

蓮池大師說:「念佛法門,不論男女僧俗,貴賤賢愚,無有一人,不堪念佛。」印光大師亦說:「無常迅速,輪迴路險,老實念佛,莫換題目。」所以,希望各位聽眾,能夠接受釋迦牟尼佛,以及十方諸佛的勸導,應當深信,切願,實行,一心稱念:南無阿彌陀佛。只要我們能夠念至一心不亂,再進一步,念至理性一心不亂,那麼,生前一定可以消災障,增福壽;將來臨命終時,必蒙佛與聖眾,手執金臺,來迎接引,於一念頃,生極樂國,花開見佛,悟無生忍;既安全,又迅速,無須申請護照,無須辦理簽證手續,更無須憑藉任何交通工具,保證往生,而且是上品上生。


 






Echoooo 合十
嗡  折隸主隸  準提莎訶
頂部



本站資源,歡迎引用
清除 Cookies - 聯繫我們 - 彌陀山莊 - 專門弘揚彌陀淨土法門 - Archiver - W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