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題: 華嚴經淨行品講記【十九】: 著袈裟衣、正出家時
Jill (彌陀山莊)
管理員
Rank: 9Rank: 9Rank: 9


UID 2
精華 48
積分 25364
帖子 1560
積分 16870
閱讀權限 200
註冊 2008-10-19
 
發表於 2009-7-16 10:11  資料  短消息  加為好友 
華嚴經淨行品講記【十九】: 著袈裟衣、正出家時

華嚴經淨行品講記【十九】: 著袈裟衣、正出家時

(資料來源: 華嚴的故鄉/海雲法師)

著袈裟衣 當願眾生 心無所染 具大仙道

  袈裟是世尊在印度所制訂的,當時為了要與一般眾生有所區別,而有了這一件袈裟,但裡面的服裝則與大家是相同的。隨著時代的演變,社會的服裝也會改變,但佛教徒的服裝是不變的,因為出家人不追求流行、享受及讚美,永遠守住原來的樣子。

  當佛教傳到中國以後,中國人的服裝與印度人大不相同,而且變化多端,為了適應國情與民風,袈裟只有在特別的法會上才使用。 剛出家第一天,在儀式上一定會披上袈裟。披上袈裟與脫去俗服並不相同,脫去俗服重點在於「捨諸罪軛」,著袈裟的重點在於「心無所染」,因為袈裟衣代表神 聖、殊勝、清淨的意思。

  做為一個出家人應如何提醒自己呢?當穿上這身服裝時,隨時要提醒自己是人天師。常常摸摸自己的頭,告訴自己別忘了自己是出家人、修道人,言行舉止應有 道氣,與凡夫應有所不同。經常如此的提醒自己,實際上能不能完全做到不敢講,但是在這個極為重視儀表的時代,一個表面功夫做得好的人,的確容易吸引大眾。

  姑不論這個表面功夫是真是假,倘若在大眾面前真的做到「站如松、坐如鐘、行如風」的形象,而且穿著威儀如法,談吐中規中矩的話,隨時都可以影響廣大群 眾。這是一般人的第一印象。威儀夠了,不管平生在修行上有沒有成就,至少在教化眾生的福報上是修到了。所以出家人好修行的原因就在此,想破戒也不容易。

  歸納以上的重點,可以得到一個結論:我們說「當願眾生」這四個字在於提高警覺,那麼到底要警覺什麼?又該如何去警覺?掌握得住的話,這就是一個要領修法。

大願中的第一句話,就是修行的下手處

  表面上經文所講的都是日常生活中簡單的事相,法義上則在提高我們的警覺性。警覺性修法有幾個重點,一是警覺到目標,二是如何警覺的過程,第三則是下手處。每條大願中的第一句話,就是所面對的境界,也就是修行的下手處,可以從這個地方來提高警覺。

  其次是如何警覺?我們在行、住、坐、臥中該用什麼方法來警覺呢?一般人凡事喜歡用二分法,於是日常生活大致就分成了兩種情況,順境與逆境(所謂不順不逆,多半是對沒感覺的人而言,既沒感覺,自然也不會提起什麼警覺)。

  順境逆境對人都會產生刺激,有了刺激就會提高警覺,所以經文的意義簡單來講,就是「若遇順境,提高警覺,趨向終點。若遇逆境,提高警覺,不要墮落」。 而不要墮落的目的仍在趨向目標。歸納起來就是要我們處順境時不驕傲,處逆境時不灰心。這種情形在日常生活常常有,一遇逆境即起瞋心,一遇順境即起滿心。

  各種境界來臨時該如何導引,各位應仔細分判,這會依各人所下的工夫而有不同的因果。當緣來了,境界現前了,你所發起的願,提高的警覺,以至如何修行的 部分,都是將來果報成就之處。表面上看起來是事相,可是卻與理事無礙有關的,也就是「理事無礙法界」。因為理是普遍的,所現的是什麼事,就是什麼事的現 象,不會有障礙。

能因境修行,就是造善的果報

  佛門中真理的惡緣不要結,所以為什麼說不能謗佛毀法,其果報不可思議,這是因為造了邪見的業,如果能因境修行的話,則是造善的果報。但是修行的程度境 界有高低,就像造業有大小,剛開始時難免會修得不太正。面對境界,提高警覺,卻做了錯誤的修正,但是修正錯誤並不會因而獲得壞的果報,也不會有功德,只是 得到福報而已,若是做了正確的修正,那得到的就是功德了,法身慧命會因此而增長。所以依循正法修行,修錯了仍有福報,因為這個錯不是邪見的錯,而是目標掌 握不住;修對了,功德就有了。

  真正菩提道上的修行是功德與福報並進的,讀經可以修智慧,同時也能修福報;布施可以修福報,同時也能修功德,所以說修福報不一定要付錢,幫助別人,鼓勵人學佛都是修福報。主要在於掌握住關鍵,知道要警覺什麼及如何去警覺,如此訓練才能建立正念,智慧福報也隨之增長。

  在此我們不做其他種種衍生,只要從中仔細去修行,就會發現佛法不離世間法,絕對存在於日常生活中。雖然此處所講是有關出家的部分,但是在家人也可以照 樣修行。出家人的袈裟就是在家人的縵衣,剪髮洗髮如同剃除鬚髮,用心是相同的,不分在家出家。在家人與出家人的區別,僅在服裝儀容的不同,此外出家人身為 人天師,尚肩負了成就眾生法身慧命的使命。

正出家時 當願眾生 同佛出家 救護一切

  我所說警覺的目標,就是要「出塵」,脫離紅塵,但脫離紅塵並不是不理紅塵,許多學佛人學到最後變得不問世事,這是不對的。世事是世間法,對於世間法我們要先處理好,而且在處理世間法的同時,要能增長我們的法身慧命,才是出世間法。

  現在出家了,出家的意思是離開紅塵的羈絆,不受世間是非的干擾,而非不與紅塵相處,是身處紅塵中,心卻不受紅塵煩惱所絆,也就是心出家。現在一切眾生 的法身慧命,都與四大色身的生命混在一起,分不清楚。「同佛出家」,就是要我們遠離四大色身這個生命的物理現象的干擾,像佛一樣成就法身慧命,這時即使有 人要殺你,你也會坦然的說:「你殺吧!」

  這個四大色身即使給你,只要法身慧命堅定,仍會與其他因緣重組再來;兩者同時存在於色身中,但是仍可感受到色身之外或色身之中還有個法身慧命。你很難 分辨他們是在一起還是分開的,色身中就是有個法身慧命,法身慧命不能離開色身單獨存在。外力能夠毀掉色身,卻毀不掉法身慧命,當四大色身毀掉後,法身慧命 會與其他因緣重組,成立另一個生命體。

  這個法身慧命就是「生命本質」,它會一再的提升,在此被毀掉的會在天上與天上的因緣組合成為天人,或到淨土去與淨土的因緣組合,成為淨土的菩薩,原因 就在此。所以我們要警覺的就是色身與法身那一層若即若離的關係,當色身與法身結合在一起時是「若即」,但它們也若離,好像是分開的,但若說它們是分開的, 卻又好像在一起,分不清楚。

  至於「同佛出家」後要做什麼?只是坐在這裡給人家拜嗎?不是的,要能救護一切,也就是用種種方法教化一切眾生,這就是警覺的標的。

  可見這是一個重要的修行法門,首先,要掌握到下手處,以一切境界為緣,則隨處皆可下手。其次,是如何下手?也就是如何警覺?最後是警覺什麼?也就是標的。

  所以有一個下手處,一個過程,一個目標,這就是一個完整的修行法。以念佛來說,持名念佛是下手處,一心不亂是過程,往生淨土是目標。以參禪而言,提起 話頭是下手處,觀照工夫是過程,明心見性是目標。可見警覺性的修行法,以總體言,可以念佛、參禪、讀誦、持戒等方式進行,而下手處則源於生活中一切境界, 再運用警覺的方式引導到正確的境界中,最後才到達所訴求的目標。大家試試看,可以隨時模擬,無論走路、搭車、等人,處處都可以修行。





  
             嗡嘛呢 唄咩吽        
頂部



本站資源,歡迎引用
清除 Cookies - 聯繫我們 - 彌陀山莊 - 專門弘揚彌陀淨土法門 - Archiver - W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