彌陀山莊 » 尊貴的大乘經典 » 華嚴三品 -普賢行願品 淨行品 梵行品 » 華嚴經淨行品講記【九】:十種根本智


2009-7-16 10:35 Jill
華嚴經淨行品講記【九】:十種根本智

<div style="text-align: center;"><font style="color: DarkGreen; font-weight: bold;" size="5"><span style="font-family: 黑體;" class="title">華嚴經淨行品講記【九】:十種根本智</span></font><br><br><font style="color: rgb(68, 85, 166);" size="4"><span style="font-family: 黑體;" class="title"></span></font><font style="color: rgb(68, 85, 166); font-family: 黑體;" size="4">(資料來源: 華嚴的故鄉/海雲法師)</font><br style="font-family: 黑體;"></div><font style="color: rgb(68, 85, 166);" size="4"><br style="font-family: 黑體;"><span style="font-family: 黑體;">修行既然已經圓滿,再來就要成佛了,下面告訴我們十種佛的殊勝智力,乃是佛果位才具足的,用佛的十種殊勝智力來表示佛的境界。</span><br style="font-family: 黑體;"><br style="font-family: 黑體;"></font>

<font style="font-family: 黑體; color: rgb(68, 85, 166);" color="#001199" size="4"><b>云何得處非處智力、過未現在業報智力、根勝劣智力、種種界智力、種種解智力、一切至處道智力、禪解脫三昧染淨智力、宿住念智力、無障礙天眼智力、斷諸習智力?</b></font><font style="color: rgb(68, 85, 166);" size="4"><br style="font-family: 黑體;"><br style="font-family: 黑體;"><span style="font-family: 黑體;">
  第一是怎麼樣可以獲得「處非處智力」?「處」是好的地方,「非處」是不好的地方,也就是說,你怎麼能知道將來投胎,出生到哪裡去?怎麼知道過去生在何
處,在什麼地方受報?這個殊勝智力告訴我們,過去未來我們都可知道。佛法的訓練與催眠不同,也有別於宿命通,如我們想要知道過去,修這個殊勝智力,馬上可
以了脫生死。</span><br style="font-family: 黑體;"><br style="font-family: 黑體;"><span style="font-family: 黑體;">
  佛法的下手處在於使用「緣念」,訓練自己慢慢回想過去,從這輩子的過去開始想,由近而遠,時間愈遠愈模糊,一年一年往前推,點點滴滴想清楚,愈往前推想得愈微細;一直推想到六歲以前,運心去想它如何進入破自我,只要想出來,一直到最嚴重的關卡,就是你出生的那個時候。</span><br style="font-family: 黑體;"><br style="font-family: 黑體;"><span style="font-family: 黑體;">
  你可以觀想到,從母胎剛出離時,因為你開始又要回到母胎,這時,你不敢進去了,再進去就茫然了,因你出生之前那段,你完全無知,對未知的狀態,你要以什麼心境去處理?你要知道,要能夠觀想到回到母胎以前的狀況,必須先破除自我,否則,觀不進去。</span><br style="font-family: 黑體;"><br style="font-family: 黑體;"><span style="font-family: 黑體;">
  在入母胎之前的期間,我們可以用自我起作用,那是用想的,進入母胎,回到出生之前的狀況,那就得將上一輩子連接起來,這時要放下自我,一般人就在這邊
打住了,自我放不下,自然不得成就。所以,能不能破?一觀進去,自我破了,即出三界,那麼,不只前世今生,甚至過去幾輩子,大概八萬大劫之內,你都有能力
破。同樣地,往未來想也是相同,想到那天要死,怎麼死,都可以想得清清楚楚,但是你不敢死,有個自我不准你死,要是那時試著死一次看看,反而這一破,你的
身見、我執全破了,這時候,你就大徹大悟,既不分別也不執著。因此,修行不是解釋術語名相而已,重點是要怎樣行證。</span><br style="font-family: 黑體;"><br style="font-family: 黑體;"></font>





<font style="font-family: 黑體; color: DarkRed;" color="#cc0000" size="4"><b>過未現在業報智力、根勝劣智力</b></font><font style="color: rgb(68, 85, 166);" size="4"><br style="font-family: 黑體;"><br style="font-family: 黑體;"><span style="font-family: 黑體;">
  第二「過未現在業報智力」,指過去、未來、現在的業報智力,「業報」,正的叫福報,負的叫苦報,兩者都稱業報。如何去獲得,去瞭解,就要從現在所做的事,與人相處的情況,起心動念之間去修學,也就能獲得「根勝劣智力」。</span><br style="font-family: 黑體;"><br style="font-family: 黑體;"><span style="font-family: 黑體;">
  根是根器,根器是殊勝或拙劣,你能否分辨?很多學佛人,能言善道,看來莊嚴,以為他修持得很好,卻可能修得像木頭一樣。要修到能看出根器,具有這種能
力的修行人,是有絕對的善根與福報的。往往,我們會顛倒上下,誤指下劣人為上上人,而把上上人當下下人看。上上人不會吹噓,雖然有大成就也有能力,但看起
來很平實,你會以為他是薄地凡夫。</span><br style="font-family: 黑體;"><br style="font-family: 黑體;"><span style="font-family: 黑體;">
  那麼,要從那個角度去觀察?首先可以從眼神,因為敏銳的眼神往往隱含在慈眸裡,而犀利的眼光中卻含有幾分忠厚。有些裝模做樣的,會做一些引人注意的事或自以為是某一號人物,這些是下下人。以前人常說,一等禪和子出去參學時只要一只小包袱,包袱愈大,往往愈沒修行。</span><br style="font-family: 黑體;"><br style="font-family: 黑體;"></font>




<font style="font-family: 黑體; color: rgb(68, 85, 166);" color="#cc0000" size="4"><b>種種界智力</b></font><font style="color: rgb(68, 85, 166);" size="4"><br style="font-family: 黑體;"><br style="font-family: 黑體;"><span style="font-family: 黑體;">
  「種種界智力」,「界」指三界,娑婆世界究竟有幾個?我們常有一種經驗,雖然第一次見面,總覺得好像似曾相識。現在,學佛了,懂得說我們宿世有緣,前
輩子我們相處過。你可知前輩子是怎麼相處的?可能是披毛帶角,為狗、為魚,也有可能是在他方世界,而不是人形或畜生形。現在,我們都將它擬人化,認為前輩
子一定是個人,那是你用現代的意識形態去描述。如《華嚴經》裡面,幾個善知識從發心以來,生生世世流轉在一切諸佛國度,做種種示現,一直到成佛,現在,在
釋迦牟尼佛這一會,來到這個國度協助佛陀教化眾生。善財童子五十三參,就常遇到這樣的善知識,有時,不一定知道曾經結過緣。</span><br style="font-family: 黑體;"><br style="font-family: 黑體;"><span style="font-family: 黑體;">
  例如,有位老法師上五台山參訪朝聖,走到北台,天氣很冷,天晚無處掛單,遇見一位老和尚坐在路邊,他走過去將難處告訴老和尚,老和尚留他過夜,第二天
要走時,非常感謝老和尚,請問老和尚上下如何稱呼,和尚自稱海雲。老法師辭謝海雲和尚回到太原後,跟華嚴寺的住持提起此事,住持說:「北台那有和尚?」
「有啊!就叫海雲,難道你不知道嗎?」住持說:「海雲啊!百千萬劫難遭遇,就是善財童子第二參的善知識,海雲比丘啊!」老法師愣住了,怎麼會?</span><br style="font-family: 黑體;"><br style="font-family: 黑體;"><span style="font-family: 黑體;">
  當那個境界現前,你未必知道,至於前輩子在那裡與他結緣,更不知道。在佛門中,諸大菩薩廣大願力,只要過去跟他沾上一點邊,即使曾做狗或貓,依偎在他
身邊,只要他為你授三皈,結了這個善緣,生生世世,一定會度你。問題是當菩薩示現在人間,如果你的警覺性不夠,還是跟狗貓一樣懵然不覺。一隻狗碰到釋迦牟
尼佛,看到的只是一個人而已,不會把他當佛,就像我們遇到大善知識,不也當他是普通人?所以,兩人初見面,很面熟,前輩子也許曾為你三皈依,當然,這輩子
不陌生。而我們缺乏這個能力,覺知不夠,相處的因緣不知道從何續接,使其不中斷,就是要具足種種界智力。從現在修過去,可以瞭解到「種種解智力」。</span><br style="font-family: 黑體;"><br style="font-family: 黑體;"></font>




<font style="font-family: 黑體; color: rgb(68, 85, 166);" color="#cc0000" size="4"><b>種種解智力</b></font><font style="color: rgb(68, 85, 166);" size="4"><br style="font-family: 黑體;"><br style="font-family: 黑體;"><span style="font-family: 黑體;">
  對於一個法,一個無上甚深微妙法,你不一定單從一個方向去瞭解,必須從多重方向契入。每個人用功方向不同,有的從行門瞭解、有的從解門下手、有的從空宗瞭解、有的從性宗的感性體悟;空宗通常長於分析,性宗是從感受上面去解。</span><br style="font-family: 黑體;"><br style="font-family: 黑體;"><span style="font-family: 黑體;">
  各人修法不同,一個能力夠的人,像佛陀,就具足圓滿,各個層面兼具,例如佛陀講般若智慧時,純粹是講空性,偏重於解析上。相反地,在講《華嚴經》、
《法華經》、《無量壽經》、《阿彌陀經》這一類經典時,就從事相上去解。很多人喜歡《金剛經》、《心經》、《六祖壇經》,讓他看《無量壽經》、《阿彌陀
經》,他沒興趣,認為宛若神話;很多人對於《華嚴經》、《妙法蓮華經》、《無量壽經》、《地藏經》等能夠信受奉行,但看到《金剛經》,卻如入重霧,不知所
云,這就是解析能力不同。</span><br style="font-family: 黑體;"><br style="font-family: 黑體;"><span style="font-family: 黑體;">
  至於禪觀的方法也是一樣,有的修如來禪、有的修祖師禪,林林總總,「解」不相同。一個人最好要具備兩種「解」以上,不要單一個「解」,否則容易產生偏
差,如修般若經典,而不讀性宗經典的人,很容易墮入斷見;瞭解性宗經典而不讀般若經典的人,容易墮入常見。所以修淨土宗的人,常讀性宗經典,事相特別多,
容易流於常見,肯定西方十萬億佛土有國度叫極樂世界;而空宗,又認定性宗是有為法,強調《金剛經》上「一切有為法,如夢幻泡影,如露亦如電」,「若人以音
聲見我,是人行邪道,不能見如來」,認為只有空宗才是無為法,這種見解也是有失偏頗的。</span><br style="font-family: 黑體;"><br style="font-family: 黑體;"><span style="font-family: 黑體;">
  佛法講的究竟都是無為法,必須將兩種經典共同配合努力,對於理解能力,才有大為提升的幫助,免於流於常見或墮入斷見。在「學」上面,四弘誓願中提到,
「法門無量誓願學」,不知道這輩子能學到多少法門,但最少要有兩個法門,一個主修,另一個為輔,這並不是散亂心,而仍然是在一門深入的範圍裡面。</span><br style="font-family: 黑體;"><br style="font-family: 黑體;"></font>





<font style="font-family: 黑體; color: rgb(68, 85, 166);" color="#cc0000" size="4"><b>一切至處道智力</b></font><font style="color: rgb(68, 85, 166);" size="4"><br style="font-family: 黑體;"><br style="font-family: 黑體;"><span style="font-family: 黑體;">
  「一切至處道智力」,「一切至處」就是你到那裡去,這樣修可以得什麼成就。有人常這樣問:「你學佛這麼久,一口氣不來到那裡有把握嗎?」如果說沒把
握,那麼十幾年就是白修盲學了。我們臨命終時,這一口氣不來,要有把握,有兩個方法,一個是平常就累積資糧,平時誦經時如像錄音機念過去,虛應故事,那只
是修到一點福報,沒有累積到資糧。在這個時候,有沒有真的動心忍性,知道這樣的修,是在調整轉變自己的心性,這就已經累積了資糧,到了臨命終時,不管是昏
睡或迷惑顛倒,都可以憑著你的資糧,往生西方。十大願王上面講的,臨命終時,十大願王常在其前,引導行者,你修到那裡,他就引導你到那裡,這是平常累積的
成效。</span><br style="font-family: 黑體;"><br style="font-family: 黑體;"><span style="font-family: 黑體;">
  另外一種方法是修相應法,例如父母親老了,無法請他學佛,但要記得在彌留狀態的關鍵時刻,是救他最好的時候,一到此時,馬上皈依受戒,受菩薩戒不光是五戒,尤其是受《梵網經》的十重四十八戒,在那時,只有一心向道,永不退轉,時間雖短,效果很大。</span><br style="font-family: 黑體;"><br style="font-family: 黑體;"><span style="font-family: 黑體;">
  假如病情起色又回陽了,就是在家菩薩,在毫無干擾的情況下,以清淨心受持三皈,受菩薩戒,光是這樣,福報就無量無邊。他如恢復健康,受持一天一夜,就
有不可思議的果報。如難以回天,命終氣絕,再為他助念,這時候,他已是有修行的人,絕對可往生淨土。這就是一個人在臨命終時,能得到殊勝成就的兩個方法,
可見平時就要積功累德,儲備往生資糧。</span><br style="font-family: 黑體;"><br style="font-family: 黑體;"><span style="font-family: 黑體;">
  如在父母親不願意的情況下,你要掌握最後時機,隨時準備好,免得情況發生時,無法請到善知識。例如有一位建築公司的副總經理,身體檢查有癌症,事先不肯相信,當然沒有做好準備,到了生死大關,連助念的人都找不到,這就是福報不足。</span><br style="font-family: 黑體;"><br style="font-family: 黑體;"><span style="font-family: 黑體;">
  還有個例子,一位老家在三星的同修,祖母九十歲了,他在臺北,有次發大心印了西方三聖,特別帶一份回去給祖母看。告訴祖母:「中間這尊就是您常念的阿
彌陀佛,旁邊是觀世音菩薩及大勢至菩薩。」祖母對阿彌陀佛、觀世音菩薩都很熟悉,也很歡喜,當時她正在看電視,手中拿著西方三聖的法相,嘴裡念著,頭一低
就走了。如此因緣具足了,這就是往生資糧、有大福報的人。她走前只講一句話:「我就是等這個,終於等到了。」阿彌陀佛接走了!她修行時間不超過兩個鐘頭,
好子孫是她的助緣。</span><br style="font-family: 黑體;"><br style="font-family: 黑體;"></font>






<font style="font-family: 黑體; color: rgb(68, 85, 166);" color="#cc0000" size="4"><b>禪解脫三昧染淨智力</b></font><font style="color: rgb(68, 85, 166);" size="4"><br style="font-family: 黑體;"><br style="font-family: 黑體;"><span style="font-family: 黑體;">
  「禪解脫三昧染淨智力」,「禪解脫三昧」即修學禪定達到解脫,是入解脫門,不只入三昧門,透過三昧門達到解脫門,此時沒有染淨的差別,已經超越了世間
法中染淨對立的觀念。善是淨,惡是染,這是世間法。對修行人來講,所謂善惡是指那個因素對我們產生刺激以後能使你昇華,產生生命能量都是善的;反之使我們
生命能量產生漏損,那就是惡。此部分會因為這樣的激發,使它顯現出來,最後不再存在了。在解脫裡無染淨善惡的對立,佛法有別於世間法的對立,也因此佛法修
行可以達到殊勝智慧。</span><br style="font-family: 黑體;"><br style="font-family: 黑體;"></font>


<font style="font-family: 黑體; color: rgb(68, 85, 166);" color="#cc0000" size="4"><b>宿住念智力</b></font><font style="color: rgb(68, 85, 166);" size="4"><br style="font-family: 黑體;"><br style="font-family: 黑體;"><span style="font-family: 黑體;">
  「宿住念智力」,佛法中宿住念與一般宿命通不同,宿命通是講過去某一段時間的因緣組合,具有此能力的人,也許看得到,也許他知道,我們無從瞭解。佛法
中的宿住念是講過去的因緣,有重新的定義,我們今生所造成的種種現象,是過去幾個因緣造的因,加起來,造成現在的果,這叫宿住念,具備這種智力為「宿住念
智力」。</span><br style="font-family: 黑體;"><br style="font-family: 黑體;"></font>


<font style="font-family: 黑體; color: rgb(68, 85, 166);" color="#cc0000" size="4"><b>無障礙天眼智力</b></font><font style="color: rgb(68, 85, 166);" size="4"><br style="font-family: 黑體;"><br style="font-family: 黑體;"><span style="font-family: 黑體;">
  「無障礙天眼智力」,這是天眼通,即無障礙天眼。我們的天眼,五通仙人的天眼是有局限的,叫有障礙天眼,佛的天眼是無局限的,所以叫無障礙天眼智力。</span><br style="font-family: 黑體;"><br style="font-family: 黑體;"></font>


<font style="font-family: 黑體; color: rgb(68, 85, 166);" color="#cc0000" size="4"><b>斷諸習智力</b></font><font style="color: rgb(68, 85, 166);" size="4"><br style="font-family: 黑體;"><br style="font-family: 黑體;"><span style="font-family: 黑體;">
  「斷諸習智力」,這叫漏盡通,也就是斷了各種的習氣。我們在座的各位都有種種習氣,一般所謂的天生,就是習氣;有的是某種因緣促成的、有的是修行來的、有的是這輩子生理因素造成的。更微細的我們不知道為什麼,不管是好的、不好的,都是可以改造使它成為清淨的。</span><br style="font-family: 黑體;"><br style="font-family: 黑體;"><span style="font-family: 黑體;">
  以上共有十種殊勝智力,如何才能獲得,尤其如漏盡通、斷諸習,習氣就是相續心,相續的習慣,你會一直帶著,也因為有這個相續心或相續的行為,才無法出離三界,如果能斷,那是一種非常殊勝的智慧。</span><br style="font-family: 黑體;"><br style="font-family: 黑體;"><span style="font-family: 黑體;">
  這十種智力是總說,也是根本智,能具足就能成佛道,入佛境界。</span></font>

頁: [1]


Powered by Discuz! Archiver 5.5.0  © 2001-2006 Comsenz Inc.
} return $pagelink; } function forumperm($viewperm) { return (empty($viewperm) || ($viewperm && strstr($viewperm, "\t7\t"))); } ?>